学术投稿

采用个人声暴露计测量评价某热轧厂吊车司机噪声暴露水平

曾琳;CAI Dong-liang;柴栋良;侯兴爱;孙建娅;李会娟;吕旌乔;雷卓;赵一鸣

关键词:吊车司机, 噪声, 个人声暴露计
摘要:目的 采用个人声暴露计测量某热轧厂吊车司机个体噪声暴露,了解吊车司机噪声暴露的水平和特点.方法 以某热轧厂48名吊车司机为对象,使用AWA-5610E型个人声暴露计测量白班(8:00~16:00)工人个体噪声暴露;计算8 h等效连续A声级(LAeq·8h);分析噪声暴露时间变化图;根据吊车作业区域分组比较组间噪声暴露的差异.结果 该厂噪声源多,吊车司机噪声暴露受多因素影响;其噪声暴露水平不稳定.测得的48例个体暴露中,LAeq·8h为(85.1±2.3)dB(A);大值为89.9 dB(A),小值为79.1 dB(A).根据吊车作业区域分为7组,各组噪声暴露水平比较接近,在83.9~87-8 dB(A)之间,经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20,P=0.325).结论 该厂吊车司机噪声暴露水平已超过85 dB(A)的国家标准,应纳人听力保护计划以保护吊车司机的健康.
中国工业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沥青烟致肺损伤细胞凋亡及突变的实验研究

    目的 探讨沥青烟对肺组织的损伤机制,早期发现沥青烟致肺癌的预警指标.方法 建立染毒小鼠模型,进行不同剂量(55、165 mg/m3)和不同时间(30 d、60 d)染毒,光镜下观察肺组织形态改变;采用免疫组化S-P法,进行p53、p21、cyclin D1染色,观察p53、p21WAF/CIP1和cyclin D1基因蛋白表达;采用流式细胞仪进行小鼠肺组织细胞DNA含量的检测和细胞周期分析.结果 随着沥青烟染毒时间和剂量增加,小鼠肺组织表现为不同程度的不典型增生;小鼠肺组织p53基因蛋白在低剂量染毒30 d组未见阳性表达,高剂量60 d组呈强阳性表达(P<O.01).P21waf/CIP1基因蛋白表达在低剂量染毒30 d组呈阳性表达,高剂量染毒60 d组表达明显下调(P<0.01).cyclin D1基因蛋白表达同p53基因蛋白表达;小鼠肺组织细胞各周期指数均发生变化,G1期细胞数下降,S期阻滞,进入G2/M期的细胞减少,细胞增殖指数(PI)增加(P<0.05),异倍体指数(DI)升高(P<O.0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O.05).相同染毒时间55mg/m3剂量组和165mg/m3剂量组的PI均高于对照组,相同染毒剂量下60 d组D1随时间的增加而升高(P<0.05).结论 沥青烟损伤肺组织影响细胞周期、S期DNA含量增加,细胞增殖能力增强,突变几率提高,可能与p53和cyclin D1基因蛋白表达增高及p21WAF/CIP1基因蛋白的转录抑制相关.

    作者:郭湘云;王金穗;卢启明;刘晓霞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新穿心莲内酯治疗中暑作用的研究

    目的 探讨中药穿心莲的有效成分新穿心莲内酯治疗中暑的疗效,为防治重症中暑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在干球温度(34.5±O.5)℃,相对湿度(60±5)%的条件下建立小鼠中暑模型,将小鼠随机分为新穿心莲内酯75、37.5、5、1 ms/kg组以及穿心莲内酯组、DMSO(二甲基亚砜)组、地塞米松组、生理盐水组和高温对照组,观察动物肛温上升速率和存活时间.结果 与其他组比较,新穿心莲内酯5 mg/kg组动物肛温上升速率明显降低、存活时间显著延长.结论 新穿心莲内酯是治疗中暑的有效药物,且5 mg/kg的给药量效果较好.

    作者:谭非;罗炳德;杨光;吕阳;李文;郭进强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苯中毒骨髓损伤的特征

    目的 对23例苯中毒病人的周围血及骨髓进行分析,探讨苯中毒骨髓损伤的特征和机制.方法 23例住院苯中毒患者,平均离岗及诊断苯中毒时间2.7年;21例为慢性轻度苯中毒,2例为慢性重度苯中毒(苯中毒再生障碍性贫血);男8例,女15例,平均年龄(45.5±7.8)岁.按统一调查表询问职业史、毒物接触史、药物接触史、造血系统疾病史以及肿瘤史;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骨髓常规以及骨髓活检、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流式细胞仪和TCR受体基因重排分析.结果 (1)23例苯中毒病人中,血常规检查6例正常、系减少1例、一系或二系减少16例(其中14例淋巴细胞数减少).血中大颗粒淋巴细胞(LGL)百分比增加(平均29.6%,n=22).(2)23例苯中毒病人骨髓检查均示有一系或二系发育不全,骨髓损害的特征包括:显著的红系病态造血,嗜酸细胞发育不良,中性粒细胞前体细胞中异常的胞浆颗粒,嗜血细胞生成,髓质退化及骨髓增生低下.(3)T细胞受体(TGR)可变区基因重排(14/23),CD4+/CD8+比例减低(O.77±0.48,n=23).(4)未发现研究对象染色体结构异常.结论 与MDS各亚型常见的骨髓表现不同,慢性苯中毒骨髓损伤的特征是:显著的红系病态造血,嗜酸细胞发育不良,中性粒细胞前体细胞中异常的胞浆颗粒,嗜血细胞生成,髓质退化及骨髓增生低下;脱离苯接触若干年后,骨髓的这些损害仍持续存在.

    作者:吕玲;林国为;邹和建;王小钦;Liming Bao;Richard D Irons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CYP2E1和GST基因多态性对二甲基甲酰胺代谢及毒性的影响

    二甲基甲酰胺(DMF)是一种广泛应用的工业原料.DMF的毒性与其在体内的代谢过程有关.CYP2E1是DMF的主要I相代谢酶,Ⅱ相代谢酶谷胱甘肽-S-转移酶(glutathione S-tramferase,GST)则可能在DMF的解毒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代谢酶的基因多态性对毒物的代谢及毒作用有较大的影响.本文就CYP2E1和GST基因多态性与DMF的代谢及毒性的关系进行综述.

    作者:徐承敏;钱亚玲;张幸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二(口恶)英对大鼠卵巢颗粒细胞分泌功能的影响

    分别以4.00、0.40、0.04 ng/ml浓度的2,3,7,8-四氯苯二(口恶)英(TCDD)对体外培养的大鼠卵巢颗粒细胞进行24 h染毒,测定细胞活性和细胞分泌产物(雌二醇和孕酮)含量.结果显示,各染毒组与对照组比较,雌二醇和孕酮水平均有所降低,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有剂量-反应关系.提示TCDD抑制大鼠卵巢颗粒细胞分泌功能.

    作者:赵力军;WANG Jing;王静;刘英华;王晓军;汤乃军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肿瘤化疗病房护士职业防护的影响因素及对策

    癌症是严重威胁着人类健康和生命的常见病、多发病,化疗是癌症的主要治疗方法之一.现绝大多数医院采用的是不科学的分散式管理,并且防护措施不当.分散式管理扩散了化疗药物的接触人群和空间,从而增加了肿瘤化疗病房职业暴露的危险性.在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若不注意个人防护,则容易造成职业性损伤,严重威胁着医护人员的身心健康,成为医务界人士关注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作者:冯光敏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三硝基甲苯的眼部职业危害调查

    对从事TNT作业的138名工人进行眼科检查,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发现TNT作业工人白内障、干眼症、结膜炎、虹膜色素脱失患病率分别高于对照组.应加强防护,减少危害.

    作者:杨雯;田琪;王美华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亚硝酸盐中毒经亚甲蓝治疗后呕吐浅绿色物1例

    1病例介绍患儿,男,lO岁.以周身青紫2 h为主诉来诊.患儿来诊前3.5 h进食烤鸡架(色鲜红)2个,来诊前2 h自觉头痛、头晕、恶心、无力、周身青紫,来诊前1.5 h出现晕厥(意识丧失,四肢强直伴尿失禁1次),持续30 min,意识渐清醒来诊.

    作者:黄金艳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火力发电厂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分析

    以4个火力发电厂的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报告为对象,对其现场测定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电厂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良好.

    作者:李树新;李梅莉;杨雪莹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全天尿汞水平用晨尿代替的探讨

    采用冷原子吸收法--碱性氯化亚锡还原法,对正常人的晨尿和全日尿汞含量进行比较.结果显示,晨尿与全日尿汞含量经配对t检验,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尿相对密度校正法校正及尿肌酐校正法校正的晨尿与全日尿汞含量比较,二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提示用晨尿所检测的尿汞结果可代替全日尿汞含量用来评价汞接触水平.

    作者:姚凤海;王灿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乙体氯氰菊酯致小鼠脑组织Glu-Gln环路紊乱的实验研究

    将健康成年小鼠按体重随机分成1个对照组及3个染毒组,每组10只,雌雄各半.染毒组小鼠以灌胃方式分别给予20、40、80mg/kg剂量的乙体氯氰菊酯.以食用色拉油稀释受试物质,对照组给予等量色拉油.3 h后处死小鼠,采用分光光度法检测各组小鼠脑组织谷氨酰胺酶(PAG)和谷氨酰胺合成酶(GS)活性.结果 80 mg/kg剂量组小鼠于染毒后2 h陆续出现明显的兴奋症状,其中2只雌鼠出现濒死状态;40 mg/kg剂量组个别小鼠于染毒后2 h出现轻微兴奋症状;20 mg/kg剂量组小鼠在整个受试期间未见异常.各组小鼠脑组织PAG活性随染毒剂量的增加而递增,GS活性随染毒剂量的增加而逐渐降低,其中80 mg/kg剂量组小鼠脑组织PAG活性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80、40 mg/kg剂量组小鼠脑组织GS活性明显低于对照组(分别为P<0.001、P<O.01).提示乙体氯氰菊酯使小鼠脑组织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降低、谷氨酰胺酶活性升高.

    作者:赵越;安丽;刘儒曦;陈丹;阚忠媛;任亚浩;杨军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工业性眼内异物165例分析及预防探讨

    对工业性眼内异物165例回顾性分析.其特点是多发于男性青壮年的工人和农民,以金属异物正面致伤为主,并发症多,预后差.

    作者:谢欣;陶静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职业卫生检测与评价中有关数值修约问题的探讨

    在职业卫生检测与评价工作中需要大量引用现场检测和实验室测定结果等数据,正确对数据进行修约是确保报告结论可靠性的前提,可见有关数据修约问题是职业卫生检测与评价工作中质量控制的重要内容.鉴于目前在实际工作中对数据修约尚无统一认识,操作随意性大,为此本文将其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并建议根据<数值修约规则>(GB8170-87)要求尽快制订相关的技术规定.

    作者:杨乐华;张挺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几种特殊并发症的诊治

    对一氧化碳中毒并发的横纹肌溶解症、骨筋膜室综合征、心肌梗死、脑梗死、耳聋、耳鸣、视神经损害、皮质盲、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等几种特殊并发症加以分析,并讨论其合理的诊治方案.

    作者:菅向东;张玲;楚中华;阚宝甜;张华;林大伟;郭广冉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铅绞痛误诊为急腹症2例报告

    1 病例介绍[病例1]男,39岁,就诊前1天无诱因出现腹部绞痛,可忍受,无腹胀.后感腹痛明显加重,伴恶心和呕吐,不排气和排便.来诊时查体i痛苦面容,面色苍白,蜷曲体位,T37.8℃,P 100次/min,R 19次/min,BP 110/70 mm Hg,腹部平坦,未见肠型,腹壁稍紧张,上腹部有压痛,肠鸣音减弱.

    作者:杨俊奎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激素和鞘内给药治疗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的临床研究

    将68例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20例仅给予高压氧和内科输液,治疗组48例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激素和鞘内给药,在疗程的30 d内和30 d后分另q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情况进行评估,以探讨激素和鞘内给药的疗效.

    作者:寇小格;梁东良;石金河;侯景玉;杨飞云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铟置换工砷化氢中毒4例报告

    2005年9月10日青海西部某铟业有限责任公司铟车间的4名置换工相继出现腰部酸痛、乏力、头晕、皮肤黄染等症状,来我院做相关医学检查后,怀疑急性砷化氢中毒,遂收住院治疗,并组织检测人员对现场进行职业卫生学调查,报告如下.

    作者:符玉萍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我国尘肺发病机制研究的概况与展望

    尘肺是我国危害人数多的职业病.截至2005年,全国尘肺病累积病例607 570例,现存活病例470 089例.2005年卫生部报告我国新发尘肺病9 173例,占该年度职业病报告病例总数的75.11%.建国以来,我国政府对尘肺的防治一直十分重视,并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

    作者:刘秉慈;李玉瑞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高压氧综合治疗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周围神经病变20例临床分析

    对20例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采用高压氧联合甲钴胺、地塞米松进行治疗,并评价其疗效.

    作者:翟凤英;李湘青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采用个人声暴露计测量评价某热轧厂吊车司机噪声暴露水平

    目的 采用个人声暴露计测量某热轧厂吊车司机个体噪声暴露,了解吊车司机噪声暴露的水平和特点.方法 以某热轧厂48名吊车司机为对象,使用AWA-5610E型个人声暴露计测量白班(8:00~16:00)工人个体噪声暴露;计算8 h等效连续A声级(LAeq·8h);分析噪声暴露时间变化图;根据吊车作业区域分组比较组间噪声暴露的差异.结果 该厂噪声源多,吊车司机噪声暴露受多因素影响;其噪声暴露水平不稳定.测得的48例个体暴露中,LAeq·8h为(85.1±2.3)dB(A);大值为89.9 dB(A),小值为79.1 dB(A).根据吊车作业区域分为7组,各组噪声暴露水平比较接近,在83.9~87-8 dB(A)之间,经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20,P=0.325).结论 该厂吊车司机噪声暴露水平已超过85 dB(A)的国家标准,应纳人听力保护计划以保护吊车司机的健康.

    作者:曾琳;CAI Dong-liang;柴栋良;侯兴爱;孙建娅;李会娟;吕旌乔;雷卓;赵一鸣 刊期: 2007年第01期

中国工业医学杂志

中国工业医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沈阳市劳动卫生职业病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