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急性重度1,2-二氯丙烷中毒1例报告

张芃;韩伟;贾立新

关键词:1, 2-二氯丙烷, 急性中毒, 肾功能衰竭
摘要:1,2-二氯丙烷中毒的病例较为罕见,可致肝、肾损害,造成急性肾功能衰竭.应用大量的还原型谷胱苷肽和能量合剂,以及适时的血液透析治疗,可使患者早期康复.
中国工业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正己烷职业接触工人的血清生化检测结果分析

    目的 探讨正己烷职业接触人群血液生化指标特征,为该人群的健康监护寻找动态观察依据.方法 用溶剂解吸气相色谱法测定工作场所空气中正己烷浓度;用气相色谱法检测受检者尿液2,5-己二酮浓度;用试剂盒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进行血清主要生化指标检测;用SPSS软件进行均数t检验、双变量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 正己烷职业接触组车间空气正己烷时间加权平均浓度(TWA)为(73.2±9.7)mg/m3,工人尿液2,5-己二酮浓度为(2.11±0.46)mg/L;对照组车间空气正己烷TWA为(5.90±0.96)mg/m3,工人尿液2,5-己二酮浓度为(0.32±0.16)mg/L;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职业接触组AST、ALP、TBIL、DBIL、IBIL等生化指标分别为(38.1±11.3)U/L、(97.6±41.5)U/L、(17.7±6.6)μmol/L、(3.82±2.00)μmol/L、(11.7±5.4)μmol/L,对照组上述5项指标分别为(19.2±4.4)U/L、(67.5±22.3)U/L、(10.8±3.3)μmol/L、(2.5±0.6)μmol/L、(6.1±2.8)μmol/L,两组比较,各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尿液2,5-己二酮水平与AST、ALP、TBIL、IBIL有正相关关系.结论 正己烷职业接触人群血清AST、ALP、TBIL、IBIL指标有明显改变,可用作正己烷职业接触者健康监护早期的监测指标.

    作者:朱峰;张维森;左慧;鲍蓓;许广荣;杜伟佳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某小煤井改扩建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分析

    采用经验法和检查表法对某小煤井改扩建工程项目进行了职业病危害预评价.结果 表明该建设项目基本符合国家职业卫生的有关规定,该改扩建方案设计是可行的.

    作者:夏猛;潘鸣镝;于平;伊健;郭平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急性甲硫醇中毒事故报告

    报道1起急性甲硫醇中毒事故,致1名工人甲硫醇中毒,引起中枢神经系统等多个系统的损害.提示企业提高自身管理水平及能力是预防和控制中毒事故发生的关键之一.

    作者:丁道正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职业性三氯乙烯药疹样皮炎的临床诊治方案探讨

    目的 探讨职业性三氯乙烯(TCE)药疹样皮炎诊断与治疗的方案,为《职业性三氯乙烯药疹样皮炎诊断标准》的制订提供依据.方法 对167例TCE药疹样皮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潜伏期为5~171 d,平均29 d(中位数).主要临床表现为皮肤损害、发热、浅表淋巴结肿大及压痛.93%的患者曾出现肝脏损害.经综合治疗后,皮炎痊愈157例,死亡10例.结论 主要诊断依据为:(1)确切的TCE职业接触史;(2)同工种、同样工作环境下仅个别人发病;(3)有5~40 d或更长的潜伏期,一般不超过80 d;(4)急性皮炎很快发展至全身性、对称性和泛发性,表现为剥脱性皮炎、多形红斑、重症多形红斑或大疱性表皮坏死松解症;(5)常伴发热及肝损害,浅表淋巴结可扪及肿大.急性肝衰竭是主要的死因.联合使用甲基强的松龙冲击疗法及人工肝可能有助于提高TCE药疹样皮炎合并急性肝衰竭患者的生存率.

    作者:夏丽华;张莹;梁伟辉;吴奇峰;刘惠芳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中毒性心血管疾病的药物治疗

    心血管系统是机体维持生命特征的重要的系统之一,绝大多数化学毒物、药物(包括中草药)中毒都会损害或影响心血管系统,产生中毒性心肌损害(心肌炎)、心肌缺血或心肌梗死、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甚至产生心原性猝死等.

    作者:冯克玉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明确职业卫生标准适用条件的探讨

    《职业病防治法》及其配套法规与标准的颁布,为我国职业卫生工作走向法制化、标准化提供了法律依据.但一些标准中尚缺少对其适用条件的专业技术解释,这会造成对同一工作场所按照不同的适用条件选择不同的标准进行职业病危害评价,影响评价结论的客观性和公正性,所以在职业卫生标准附录中明确标准适用条件是必要的.

    作者:石长玉;贾毓俊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职业医学学术普及交流的实践——纪念《中国工业医学杂志》创刊20周年

    我们怀着十分喜悦的心情迎来了《中国工业医学杂志》创刊20周年的喜庆日子.回顾我们在杂志编委会、编辑部的关怀指导下,组建《中国工业医学杂志》苏南特约编辑部所走过的历程,备感真切,初步体会似有一条普及职业医学卫生学术交流的路径始见端倪.

    作者:周启栋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我国中毒现况与预防控制进展

    近20年来,我国化学品应用增长迅速,仅农药的使用量就从1985年的10万t增长到2006年的近100万t.在化学品使用增长的同时,人工合成化学品和天然物质中毒事件的发生及危害呈现出快速增长的势态.

    作者:孙承业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亚慢性染毒2,3,7,8-四氯二苯并二(噁)英(TCDD)对大鼠血清维生素A、E的影响

    目的 了解亚慢性暴露于2,3,7,8-四氯二苯并二(噁)英(TCDD)对Wistar大鼠血清维生素A、E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64只实验Wistar大鼠按雌、雄随机分为染毒高(250 ng/kg)、中(25 ng/kg)、低(2.5ng/kg)剂量和空白对照共4组,每组8只,经口染毒.90 d后对实验大鼠股动脉取血,离心后取上层血清,用无水乙醇沉淀蛋白,加环己烷萃取后,使用荧光分光光度仪在不同波长下测定其荧光值,计算出维生素A、E浓度,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TCDD染毒大鼠血清维生素A和维生素E的平均水平降低,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实验条件下,TCDD亚慢性暴露可以对Wistar大鼠血清维生素A与维生素E的质量浓度水平有一定影响.

    作者:赵力军;汤乃军;刘静;赵磊;任大林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某尼龙66盐公司职业病危害现状及防护对策

    1 内容与方法1.1 内容对某尼龙66盐公司进行劳动卫生学调查,并对工作场所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识别,主要对苯、甲苯、环己醇、环己烷、氨、一氧化氮、二氧化氮、一氧化碳、硫化氢、氯气的浓度,噪声的强度,粉尘的浓度、游离二氧化硅含量及分散度等进行检测.

    作者:赵相云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温石棉与纤维水镁石矿物粉尘体外细胞毒性对比

    目的 比较温石棉与纤维水镁石矿物粉尘对肺泡巨噬细胞体外细胞毒性来评价纤维水镁石的安全性.方法 采用体外细胞培养技术,测定细胞死亡率、乳酸脱氢酶及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细胞膜流动性、丙二醛含量,采用光学显微镜以及扫描电镜观察肺泡巨噬细胞形态变化.结果 温石棉及纤维水镁石均产生了肺泡巨噬细胞毒性. 结论作为温石棉代用品的纤维水镁石对肺泡巨噬细胞的作用也并不是绝对安全的.

    作者:吴思源;董发勤;邓建军;刘俭;何静;刘绪军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对职业病临床工作的点滴思考——为《中国工业医学杂志》创刊20周年而作

    我国职业病防治、研究机构是建国后在党和政府关心下逐步建立起来的,这些机构的建立,从三级预防的不同层面,保障了广大有毒有害作业工人以及其他接触者的身体健康,保障了生产力的发展.

    作者:任引津;倪为民;邹和建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花岗石板材加工业工人职业健康现状调查

    随机抽取某石板材加工重镇的25家石材开采和加工企业的在职男性作业工人共122名进行职业健康调查.发现工人胸片异常率(包括0+以上)高达21.31%,矿山凿岩工的胸片异常率高达33.33%,显著高于锯切工的12.72%(P<0.05),各工种工人的肺大、小气道功能检查未见损伤.提示该行业的粉尘危害较严重,导致的矽肺病进展较快,要加强作业工人特别是凿岩工的职业健康监护工作.

    作者:李津;林青;庄向;万燕飞;兰烽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中药偏方致铅中毒20例临床分析

    1 临床资料20例患者年龄16~53岁,平均年龄29岁,男12例、女8例,服用偏方至出现症状平均54.5 d,短5 d、长210 d.中药源自民间游医16例,乡村私人诊所4例.20例均为牛皮癣患者,服用(并外敷)含樟丹(四氧化二铅)、铅粉(碱式硫酸铅)的中药偏方,持续用药4~210 d,平均62.8 d,发病至确诊时间7~60 d,平均21.1 d.

    作者:王一丽;李革;宋春波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七省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现场工作职业危害及防护现状

    由于自身的职业特性和工作内容,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现场工作人员要接触到大量的职业危害,包括生物性、化学性和物理性等方面危害.但目前缺乏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现场工作职业危害及防护现状的调查资料,本文旨在对全国部分省、市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从事现场工作科室进行调查,系统分析比较不同地区、不同级别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现场工作科室职业危害及职业防护现状,弥补此方面资料的不足.

    作者:王鑫;陈永青;周安寿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二氯乙烷中毒合并应激性溃疡穿孔1例报告

    报道1例二氯乙烷中毒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应激性溃疡穿孔,经手术治疗后痊愈.

    作者:刘宪斌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职业健康监护新规范中医学检查的内容与方法及质量控制

    我国《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GBZ188-2007)作为国家强制性职业卫生标准将于2007年10月1日起正式实施,新规范中对常规医学检查内容与方法作了较为明确的规定,本文就新规范所确定的内容与方法以及质量控制作一浅析.

    作者:江朝强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特殊工作环境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

    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识别是广大职业卫生工作者必备的基本功.只有通过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正确识别,才能进一步对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预防和控制.

    作者:杨乐华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肿瘤坏死因子-α与尘肺、肺结核关系的研究进展

    肿瘤坏死因子-α的表达水平及其基因多态性与尘肺、结核的发病及进展程度有一定的联系.可通过对肿瘤坏死因子-α的进一步了解来逐步揭示尘肺与尘肺结核之间的关系,为尘肺、结核的一级预防提供线索.

    作者:王卓;袁聚祥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衷心感谢职业病防治专业的良师益友——《中国工业医学杂志》创刊20周年有感

    重新浏览创刊已届20年的《中国工业医学杂志》,翻阅曾经多次温习的文献,心中充满了温暖和激情.职业病学界这披荆斩棘、不断攀登的几十年,实在和《杂志》有着不可分割的亲密关系,我们在职业病防治方面取得的每一点进步无不折射出《杂志》悉心指导和无私奉献的光彩.

    作者:王世俊;赵金垣 刊期: 2007年第05期

中国工业医学杂志

中国工业医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沈阳市劳动卫生职业病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