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肿瘤坏死因子-α与尘肺、肺结核关系的研究进展

王卓;袁聚祥

关键词:肿瘤坏死因子-α, 煤工尘肺, 肺结核
摘要:肿瘤坏死因子-α的表达水平及其基因多态性与尘肺、结核的发病及进展程度有一定的联系.可通过对肿瘤坏死因子-α的进一步了解来逐步揭示尘肺与尘肺结核之间的关系,为尘肺、结核的一级预防提供线索.
中国工业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正己烷职业接触工人的血清生化检测结果分析

    目的 探讨正己烷职业接触人群血液生化指标特征,为该人群的健康监护寻找动态观察依据.方法 用溶剂解吸气相色谱法测定工作场所空气中正己烷浓度;用气相色谱法检测受检者尿液2,5-己二酮浓度;用试剂盒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进行血清主要生化指标检测;用SPSS软件进行均数t检验、双变量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 正己烷职业接触组车间空气正己烷时间加权平均浓度(TWA)为(73.2±9.7)mg/m3,工人尿液2,5-己二酮浓度为(2.11±0.46)mg/L;对照组车间空气正己烷TWA为(5.90±0.96)mg/m3,工人尿液2,5-己二酮浓度为(0.32±0.16)mg/L;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职业接触组AST、ALP、TBIL、DBIL、IBIL等生化指标分别为(38.1±11.3)U/L、(97.6±41.5)U/L、(17.7±6.6)μmol/L、(3.82±2.00)μmol/L、(11.7±5.4)μmol/L,对照组上述5项指标分别为(19.2±4.4)U/L、(67.5±22.3)U/L、(10.8±3.3)μmol/L、(2.5±0.6)μmol/L、(6.1±2.8)μmol/L,两组比较,各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尿液2,5-己二酮水平与AST、ALP、TBIL、IBIL有正相关关系.结论 正己烷职业接触人群血清AST、ALP、TBIL、IBIL指标有明显改变,可用作正己烷职业接触者健康监护早期的监测指标.

    作者:朱峰;张维森;左慧;鲍蓓;许广荣;杜伟佳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我国中毒现况与预防控制进展

    近20年来,我国化学品应用增长迅速,仅农药的使用量就从1985年的10万t增长到2006年的近100万t.在化学品使用增长的同时,人工合成化学品和天然物质中毒事件的发生及危害呈现出快速增长的势态.

    作者:孙承业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七省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现场工作职业危害及防护现状

    由于自身的职业特性和工作内容,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现场工作人员要接触到大量的职业危害,包括生物性、化学性和物理性等方面危害.但目前缺乏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现场工作职业危害及防护现状的调查资料,本文旨在对全国部分省、市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从事现场工作科室进行调查,系统分析比较不同地区、不同级别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现场工作科室职业危害及职业防护现状,弥补此方面资料的不足.

    作者:王鑫;陈永青;周安寿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急性甲硫醇中毒事故报告

    报道1起急性甲硫醇中毒事故,致1名工人甲硫醇中毒,引起中枢神经系统等多个系统的损害.提示企业提高自身管理水平及能力是预防和控制中毒事故发生的关键之一.

    作者:丁道正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明确职业卫生标准适用条件的探讨

    《职业病防治法》及其配套法规与标准的颁布,为我国职业卫生工作走向法制化、标准化提供了法律依据.但一些标准中尚缺少对其适用条件的专业技术解释,这会造成对同一工作场所按照不同的适用条件选择不同的标准进行职业病危害评价,影响评价结论的客观性和公正性,所以在职业卫生标准附录中明确标准适用条件是必要的.

    作者:石长玉;贾毓俊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职业健康监护新规范中医学检查的内容与方法及质量控制

    我国《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GBZ188-2007)作为国家强制性职业卫生标准将于2007年10月1日起正式实施,新规范中对常规医学检查内容与方法作了较为明确的规定,本文就新规范所确定的内容与方法以及质量控制作一浅析.

    作者:江朝强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肿瘤坏死因子-α与尘肺、肺结核关系的研究进展

    肿瘤坏死因子-α的表达水平及其基因多态性与尘肺、结核的发病及进展程度有一定的联系.可通过对肿瘤坏死因子-α的进一步了解来逐步揭示尘肺与尘肺结核之间的关系,为尘肺、结核的一级预防提供线索.

    作者:王卓;袁聚祥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40例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血清心肌酶谱变化及临床意义

    我院自2003年10月至2005年10月救治40例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AOPP)患者.患者血清心肌酶谱检测结果显示大部分升高,现报道如下.

    作者:高明杰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科学规划,建立江苏省化学中毒应急救援体系

    2003年,一场突如袭来的非典让人们看到了完善传染病防治体系的重要性与紧迫性.近几年,在江苏接连发生的南京毒鼠强群体急性中毒事件、京沪高速公路淮安段槽罐车液氯大面积泄漏事故等,又敲响了防范化学中毒的警钟.

    作者:朱宝立;李少东;袁家牛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健康工人静脉血血细胞正常参考值的调查

    对大连地区的健康工人血细胞正常参考值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其静脉血的白细胞下限值界定为3.5×109/L.

    作者:马桂英;段虹;吕坤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职业医学学术普及交流的实践——纪念《中国工业医学杂志》创刊20周年

    我们怀着十分喜悦的心情迎来了《中国工业医学杂志》创刊20周年的喜庆日子.回顾我们在杂志编委会、编辑部的关怀指导下,组建《中国工业医学杂志》苏南特约编辑部所走过的历程,备感真切,初步体会似有一条普及职业医学卫生学术交流的路径始见端倪.

    作者:周启栋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衷心感谢职业病防治专业的良师益友——《中国工业医学杂志》创刊20周年有感

    重新浏览创刊已届20年的《中国工业医学杂志》,翻阅曾经多次温习的文献,心中充满了温暖和激情.职业病学界这披荆斩棘、不断攀登的几十年,实在和《杂志》有着不可分割的亲密关系,我们在职业病防治方面取得的每一点进步无不折射出《杂志》悉心指导和无私奉献的光彩.

    作者:王世俊;赵金垣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中毒性心血管疾病的药物治疗

    心血管系统是机体维持生命特征的重要的系统之一,绝大多数化学毒物、药物(包括中草药)中毒都会损害或影响心血管系统,产生中毒性心肌损害(心肌炎)、心肌缺血或心肌梗死、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甚至产生心原性猝死等.

    作者:冯克玉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职业病医疗质理管理方法探讨

    我国目前职业病临床多种模式并存,主要承担单位有各地职业病防治院相关科室、综合医院职业病科或中毒科、各厂矿企业职防所、各疾控中心相关科室等.

    作者:菅向东;张政伟;林大伟;吴冰;隋宏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职业性三氯乙烯药疹样皮炎的临床诊治方案探讨

    目的 探讨职业性三氯乙烯(TCE)药疹样皮炎诊断与治疗的方案,为《职业性三氯乙烯药疹样皮炎诊断标准》的制订提供依据.方法 对167例TCE药疹样皮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潜伏期为5~171 d,平均29 d(中位数).主要临床表现为皮肤损害、发热、浅表淋巴结肿大及压痛.93%的患者曾出现肝脏损害.经综合治疗后,皮炎痊愈157例,死亡10例.结论 主要诊断依据为:(1)确切的TCE职业接触史;(2)同工种、同样工作环境下仅个别人发病;(3)有5~40 d或更长的潜伏期,一般不超过80 d;(4)急性皮炎很快发展至全身性、对称性和泛发性,表现为剥脱性皮炎、多形红斑、重症多形红斑或大疱性表皮坏死松解症;(5)常伴发热及肝损害,浅表淋巴结可扪及肿大.急性肝衰竭是主要的死因.联合使用甲基强的松龙冲击疗法及人工肝可能有助于提高TCE药疹样皮炎合并急性肝衰竭患者的生存率.

    作者:夏丽华;张莹;梁伟辉;吴奇峰;刘惠芳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某尼龙66盐公司职业病危害现状及防护对策

    1 内容与方法1.1 内容对某尼龙66盐公司进行劳动卫生学调查,并对工作场所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识别,主要对苯、甲苯、环己醇、环己烷、氨、一氧化氮、二氧化氮、一氧化碳、硫化氢、氯气的浓度,噪声的强度,粉尘的浓度、游离二氧化硅含量及分散度等进行检测.

    作者:赵相云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左氧氟沙星致过敏性休克1例报告

    对1例静脉滴注左氧氟沙星导致过敏性休克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分析,并对左氧氟沙星导致过敏性休克的预防进行了探讨.

    作者:敖江宁;郭志英;张丽娜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职业性急性二甲基甲酰胺中毒致亚急性肝坏死1例调查

    报道1例急性二甲基甲酰胺(DMF)中毒致亚急性肝坏死的临床表现、救治措施及现场职业卫生学调查结果.

    作者:秦宏;杨国瑾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在综合性医院建设化学中毒救治基地的思路探讨

    随着科技进步和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有毒有害物质使用的种类、数量不断增加,使用范围迅速扩大,各类急性化学中毒事故也随之明显上升.然而,由于专业技术人员匮乏、设备落后,现有的应急救治能力已显得严重不足.

    作者:凌瑞杰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某小煤井改扩建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分析

    采用经验法和检查表法对某小煤井改扩建工程项目进行了职业病危害预评价.结果 表明该建设项目基本符合国家职业卫生的有关规定,该改扩建方案设计是可行的.

    作者:夏猛;潘鸣镝;于平;伊健;郭平 刊期: 2007年第05期

中国工业医学杂志

中国工业医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沈阳市劳动卫生职业病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