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职业性急性二甲基甲酰胺中毒致亚急性肝坏死1例调查

秦宏;杨国瑾

关键词:二甲基甲酰胺, 中毒, 肝坏死
摘要:报道1例急性二甲基甲酰胺(DMF)中毒致亚急性肝坏死的临床表现、救治措施及现场职业卫生学调查结果.
中国工业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马兜铃酸引起慢性肾功能不全21例报告

    观察了21例马兜铃酸引起的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肾穿刺病理改变.结果 发现马兜铃酸引起慢性肾功能不全主要病理改变为寡细胞性肾间质纤维化.提示长期服用含马兜铃酸中药可发生慢性肾功能不全.

    作者:王岩;姜洋;李子龙;任青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明确职业卫生标准适用条件的探讨

    《职业病防治法》及其配套法规与标准的颁布,为我国职业卫生工作走向法制化、标准化提供了法律依据.但一些标准中尚缺少对其适用条件的专业技术解释,这会造成对同一工作场所按照不同的适用条件选择不同的标准进行职业病危害评价,影响评价结论的客观性和公正性,所以在职业卫生标准附录中明确标准适用条件是必要的.

    作者:石长玉;贾毓俊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正己烷职业接触工人的血清生化检测结果分析

    目的 探讨正己烷职业接触人群血液生化指标特征,为该人群的健康监护寻找动态观察依据.方法 用溶剂解吸气相色谱法测定工作场所空气中正己烷浓度;用气相色谱法检测受检者尿液2,5-己二酮浓度;用试剂盒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进行血清主要生化指标检测;用SPSS软件进行均数t检验、双变量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 正己烷职业接触组车间空气正己烷时间加权平均浓度(TWA)为(73.2±9.7)mg/m3,工人尿液2,5-己二酮浓度为(2.11±0.46)mg/L;对照组车间空气正己烷TWA为(5.90±0.96)mg/m3,工人尿液2,5-己二酮浓度为(0.32±0.16)mg/L;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职业接触组AST、ALP、TBIL、DBIL、IBIL等生化指标分别为(38.1±11.3)U/L、(97.6±41.5)U/L、(17.7±6.6)μmol/L、(3.82±2.00)μmol/L、(11.7±5.4)μmol/L,对照组上述5项指标分别为(19.2±4.4)U/L、(67.5±22.3)U/L、(10.8±3.3)μmol/L、(2.5±0.6)μmol/L、(6.1±2.8)μmol/L,两组比较,各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尿液2,5-己二酮水平与AST、ALP、TBIL、IBIL有正相关关系.结论 正己烷职业接触人群血清AST、ALP、TBIL、IBIL指标有明显改变,可用作正己烷职业接触者健康监护早期的监测指标.

    作者:朱峰;张维森;左慧;鲍蓓;许广荣;杜伟佳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七省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现场工作职业危害及防护现状

    由于自身的职业特性和工作内容,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现场工作人员要接触到大量的职业危害,包括生物性、化学性和物理性等方面危害.但目前缺乏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现场工作职业危害及防护现状的调查资料,本文旨在对全国部分省、市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从事现场工作科室进行调查,系统分析比较不同地区、不同级别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现场工作科室职业危害及职业防护现状,弥补此方面资料的不足.

    作者:王鑫;陈永青;周安寿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玉米紫色植株色素对溴代苯小鼠肝脂质过氧化的保护作用

    为探讨玉米紫色植株色素对溴代苯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取昆明种小鼠50只,随机分成5组,分别给予不同剂量的玉米紫色植株色素,灌胃30 d后采用溴代苯致实验性肝损伤,中、高剂量喂养组肝匀浆丙二醛(MDA)的含量明显低于损伤模型组(P<0.05),说明玉米紫色植株色素对小鼠脂质过氧化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作者:王晓红;宋儒;周波;张卓;郭连营;徐超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职业健康监护新规范中医学检查的内容与方法及质量控制

    我国《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GBZ188-2007)作为国家强制性职业卫生标准将于2007年10月1日起正式实施,新规范中对常规医学检查内容与方法作了较为明确的规定,本文就新规范所确定的内容与方法以及质量控制作一浅析.

    作者:江朝强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科学规划,建立江苏省化学中毒应急救援体系

    2003年,一场突如袭来的非典让人们看到了完善传染病防治体系的重要性与紧迫性.近几年,在江苏接连发生的南京毒鼠强群体急性中毒事件、京沪高速公路淮安段槽罐车液氯大面积泄漏事故等,又敲响了防范化学中毒的警钟.

    作者:朱宝立;李少东;袁家牛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贺词

    《中国工业医学杂志》编辑部:`适逢贵刊创刊20周年,谨向贵刊表示衷心的祝贺!《中国工业医学杂志》作为中文核心期刊,在20年的艰苦创业和发展中,以服务于职业卫生科研一线为己任,以劳动者健康为服务宗旨,积极为《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等法律法规的宣贯提供技术支持,为职业卫生新科研成果的宣传和学术发展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并在中文期刊领域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作者: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中毒性心血管疾病的药物治疗

    心血管系统是机体维持生命特征的重要的系统之一,绝大多数化学毒物、药物(包括中草药)中毒都会损害或影响心血管系统,产生中毒性心肌损害(心肌炎)、心肌缺血或心肌梗死、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甚至产生心原性猝死等.

    作者:冯克玉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亚慢性染毒2,3,7,8-四氯二苯并二(噁)英(TCDD)对大鼠血清中氧化应激指标的影响

    目的 研究2,3,7,8-四氯二苯并二(噁)英(2,3,7,8-tetrachlorodibenzo-p-dioxin,TCDD)对大鼠血清中氧化应激指标的影响.方法 清洁级Wistar雄性大鼠32只,体重(100±10)g,随机分成4组,连续经口染毒TCDD 90 d,剂量分别为2.5、25、250 ng/kg,对照组给予二甲基亚砜(DMSO),测定SOD、CuZn-SOD、Mn-SOD、GSH-Px、GST活性及MDA的含量.结果 TCDD染毒90 d后,与对照组相比,各染毒组雄性大鼠血清中MDA含量明显增高(P<0.05);各染毒组总SOD、CuZn-SOD、MnSOD、GSH-Px活力均有所下降,其中除CuZn-SOD外,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各染毒组GST活力显著增加,且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亚慢性染毒引起MDA含量增加,大鼠血清中抗氧化指标出现异常改变,提示体内出现氧化与抗氧化系统失衡.

    作者:赵力军;汤乃军;刘静;王辉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职业性急性二甲基甲酰胺中毒致亚急性肝坏死1例调查

    报道1例急性二甲基甲酰胺(DMF)中毒致亚急性肝坏死的临床表现、救治措施及现场职业卫生学调查结果.

    作者:秦宏;杨国瑾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某小煤井改扩建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分析

    采用经验法和检查表法对某小煤井改扩建工程项目进行了职业病危害预评价.结果 表明该建设项目基本符合国家职业卫生的有关规定,该改扩建方案设计是可行的.

    作者:夏猛;潘鸣镝;于平;伊健;郭平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基层职业卫生工作者的良师益友——《中国工业医学杂志》创刊20周年感言

    逝者如斯夫!时光过得飞快,《中国工业医学杂志》创刊已经20周年了.学术刊物不但是发表和交流学术成果的园地,而且具有组织和引领学术研究的功能.

    作者:郭平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急性三甲基锡中毒52例临床分析

    目的 分析急性三甲基锡中毒发病情况及临床特点,为修订国家《急性三甲基锡中毒诊断标准》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近年国内外文献报道具有详细临床资料的急性三甲基锡中毒病例52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三甲基锡中毒的潜伏期可因毒物侵入途径和剂量不同而有较大差异,与剂量呈负相关.发病早期主要症状为乏力伴近事记忆障碍,上述症状出现2~4 d后可突然出现明显精神症状或复杂部分性癫痫发作.低血钾在早期已经发生,引起低钾血症的机制尚未完全明确.尿锡检查无特异性诊断价值.脑电图检查阳性率较高,并与中枢神经系统症状有较密切关系.结论 三甲基锡对人体具有高度毒性,职业中毒以亚急性多见;中毒以神经精神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突出表现为精神障碍或癫痫,且与病情的严重度相一致,其发生和程度可作为诊断分级的主要指标.

    作者:孙道远;张巡淼;陈嘉斌;唐小江;平玉坤;彭彪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40例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血清心肌酶谱变化及临床意义

    我院自2003年10月至2005年10月救治40例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AOPP)患者.患者血清心肌酶谱检测结果显示大部分升高,现报道如下.

    作者:高明杰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二氯乙烷中毒合并应激性溃疡穿孔1例报告

    报道1例二氯乙烷中毒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应激性溃疡穿孔,经手术治疗后痊愈.

    作者:刘宪斌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职业性三氯乙烯药疹样皮炎的临床诊治方案探讨

    目的 探讨职业性三氯乙烯(TCE)药疹样皮炎诊断与治疗的方案,为《职业性三氯乙烯药疹样皮炎诊断标准》的制订提供依据.方法 对167例TCE药疹样皮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潜伏期为5~171 d,平均29 d(中位数).主要临床表现为皮肤损害、发热、浅表淋巴结肿大及压痛.93%的患者曾出现肝脏损害.经综合治疗后,皮炎痊愈157例,死亡10例.结论 主要诊断依据为:(1)确切的TCE职业接触史;(2)同工种、同样工作环境下仅个别人发病;(3)有5~40 d或更长的潜伏期,一般不超过80 d;(4)急性皮炎很快发展至全身性、对称性和泛发性,表现为剥脱性皮炎、多形红斑、重症多形红斑或大疱性表皮坏死松解症;(5)常伴发热及肝损害,浅表淋巴结可扪及肿大.急性肝衰竭是主要的死因.联合使用甲基强的松龙冲击疗法及人工肝可能有助于提高TCE药疹样皮炎合并急性肝衰竭患者的生存率.

    作者:夏丽华;张莹;梁伟辉;吴奇峰;刘惠芳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中药偏方致铅中毒20例临床分析

    1 临床资料20例患者年龄16~53岁,平均年龄29岁,男12例、女8例,服用偏方至出现症状平均54.5 d,短5 d、长210 d.中药源自民间游医16例,乡村私人诊所4例.20例均为牛皮癣患者,服用(并外敷)含樟丹(四氧化二铅)、铅粉(碱式硫酸铅)的中药偏方,持续用药4~210 d,平均62.8 d,发病至确诊时间7~60 d,平均21.1 d.

    作者:王一丽;李革;宋春波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某尼龙66盐公司职业病危害现状及防护对策

    1 内容与方法1.1 内容对某尼龙66盐公司进行劳动卫生学调查,并对工作场所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识别,主要对苯、甲苯、环己醇、环己烷、氨、一氧化氮、二氧化氮、一氧化碳、硫化氢、氯气的浓度,噪声的强度,粉尘的浓度、游离二氧化硅含量及分散度等进行检测.

    作者:赵相云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在综合性医院建设化学中毒救治基地的思路探讨

    随着科技进步和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有毒有害物质使用的种类、数量不断增加,使用范围迅速扩大,各类急性化学中毒事故也随之明显上升.然而,由于专业技术人员匮乏、设备落后,现有的应急救治能力已显得严重不足.

    作者:凌瑞杰 刊期: 2007年第05期

中国工业医学杂志

中国工业医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沈阳市劳动卫生职业病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