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基层职业卫生工作者的良师益友——《中国工业医学杂志》创刊20周年感言

郭平

关键词:基层, 职业, 卫生工作者, 良师, 益友, 中国, 工业, 医学杂志, 学术研究, 学术刊物, 学术成果, 组织, 园地, 交流, 功能
摘要:逝者如斯夫!时光过得飞快,《中国工业医学杂志》创刊已经20周年了.学术刊物不但是发表和交流学术成果的园地,而且具有组织和引领学术研究的功能.
中国工业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急性甲硫醇中毒事故报告

    报道1起急性甲硫醇中毒事故,致1名工人甲硫醇中毒,引起中枢神经系统等多个系统的损害.提示企业提高自身管理水平及能力是预防和控制中毒事故发生的关键之一.

    作者:丁道正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急性三甲基锡中毒52例临床分析

    目的 分析急性三甲基锡中毒发病情况及临床特点,为修订国家《急性三甲基锡中毒诊断标准》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近年国内外文献报道具有详细临床资料的急性三甲基锡中毒病例52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三甲基锡中毒的潜伏期可因毒物侵入途径和剂量不同而有较大差异,与剂量呈负相关.发病早期主要症状为乏力伴近事记忆障碍,上述症状出现2~4 d后可突然出现明显精神症状或复杂部分性癫痫发作.低血钾在早期已经发生,引起低钾血症的机制尚未完全明确.尿锡检查无特异性诊断价值.脑电图检查阳性率较高,并与中枢神经系统症状有较密切关系.结论 三甲基锡对人体具有高度毒性,职业中毒以亚急性多见;中毒以神经精神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突出表现为精神障碍或癫痫,且与病情的严重度相一致,其发生和程度可作为诊断分级的主要指标.

    作者:孙道远;张巡淼;陈嘉斌;唐小江;平玉坤;彭彪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某尼龙66盐公司职业病危害现状及防护对策

    1 内容与方法1.1 内容对某尼龙66盐公司进行劳动卫生学调查,并对工作场所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识别,主要对苯、甲苯、环己醇、环己烷、氨、一氧化氮、二氧化氮、一氧化碳、硫化氢、氯气的浓度,噪声的强度,粉尘的浓度、游离二氧化硅含量及分散度等进行检测.

    作者:赵相云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在综合性医院建设化学中毒救治基地的思路探讨

    随着科技进步和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有毒有害物质使用的种类、数量不断增加,使用范围迅速扩大,各类急性化学中毒事故也随之明显上升.然而,由于专业技术人员匮乏、设备落后,现有的应急救治能力已显得严重不足.

    作者:凌瑞杰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我国中毒现况与预防控制进展

    近20年来,我国化学品应用增长迅速,仅农药的使用量就从1985年的10万t增长到2006年的近100万t.在化学品使用增长的同时,人工合成化学品和天然物质中毒事件的发生及危害呈现出快速增长的势态.

    作者:孙承业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高压氧治疗正己烷中毒性周围神经病疗效分析

    职业性正己烷中毒是我国近年来新出现的职业中毒.正己烷主要用做溶剂,用于配制粘胶以粘合鞋革、箱包.正己烷可经呼吸道、消化道、皮肤进入机体,慢性毒作用主要为多发性周围神经病变.

    作者:李秋萍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杭州市某污水处理厂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

    根据现场调查情况与监测数据,对照职业卫生标准和规范,对某污水处理厂建设项目进行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

    作者:舒丽萍;王强;张磊;廖云华;沈卫星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马兜铃酸引起慢性肾功能不全21例报告

    观察了21例马兜铃酸引起的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肾穿刺病理改变.结果 发现马兜铃酸引起慢性肾功能不全主要病理改变为寡细胞性肾间质纤维化.提示长期服用含马兜铃酸中药可发生慢性肾功能不全.

    作者:王岩;姜洋;李子龙;任青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明确职业卫生标准适用条件的探讨

    《职业病防治法》及其配套法规与标准的颁布,为我国职业卫生工作走向法制化、标准化提供了法律依据.但一些标准中尚缺少对其适用条件的专业技术解释,这会造成对同一工作场所按照不同的适用条件选择不同的标准进行职业病危害评价,影响评价结论的客观性和公正性,所以在职业卫生标准附录中明确标准适用条件是必要的.

    作者:石长玉;贾毓俊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中药偏方致铅中毒20例临床分析

    1 临床资料20例患者年龄16~53岁,平均年龄29岁,男12例、女8例,服用偏方至出现症状平均54.5 d,短5 d、长210 d.中药源自民间游医16例,乡村私人诊所4例.20例均为牛皮癣患者,服用(并外敷)含樟丹(四氧化二铅)、铅粉(碱式硫酸铅)的中药偏方,持续用药4~210 d,平均62.8 d,发病至确诊时间7~60 d,平均21.1 d.

    作者:王一丽;李革;宋春波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某小煤井改扩建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分析

    采用经验法和检查表法对某小煤井改扩建工程项目进行了职业病危害预评价.结果 表明该建设项目基本符合国家职业卫生的有关规定,该改扩建方案设计是可行的.

    作者:夏猛;潘鸣镝;于平;伊健;郭平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二氯乙烷中毒合并应激性溃疡穿孔1例报告

    报道1例二氯乙烷中毒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应激性溃疡穿孔,经手术治疗后痊愈.

    作者:刘宪斌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急性重度1,2-二氯丙烷中毒1例报告

    1,2-二氯丙烷中毒的病例较为罕见,可致肝、肾损害,造成急性肾功能衰竭.应用大量的还原型谷胱苷肽和能量合剂,以及适时的血液透析治疗,可使患者早期康复.

    作者:张芃;韩伟;贾立新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左氧氟沙星致过敏性休克1例报告

    对1例静脉滴注左氧氟沙星导致过敏性休克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分析,并对左氧氟沙星导致过敏性休克的预防进行了探讨.

    作者:敖江宁;郭志英;张丽娜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肿瘤坏死因子-α与尘肺、肺结核关系的研究进展

    肿瘤坏死因子-α的表达水平及其基因多态性与尘肺、结核的发病及进展程度有一定的联系.可通过对肿瘤坏死因子-α的进一步了解来逐步揭示尘肺与尘肺结核之间的关系,为尘肺、结核的一级预防提供线索.

    作者:王卓;袁聚祥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上海市急性化学事故预防控制的探索

    急性化学事故时有发生,如1995年上海某化工厂氯气泄漏到居民区,千余人疏散隔离,800余人到医院诊治,诊断中毒者18人;2007年4月上海9个区中因食用含瘦肉精食物,致使350人中毒.2000年至2005年,上海市发生较严重职业中毒事故74起,中毒219人,死亡46人.化学事故依然是危及城市安全的主要因素.

    作者:周顺福;陈玮;陈良;唐杰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职业性三氯乙烯药疹样皮炎的临床诊治方案探讨

    目的 探讨职业性三氯乙烯(TCE)药疹样皮炎诊断与治疗的方案,为《职业性三氯乙烯药疹样皮炎诊断标准》的制订提供依据.方法 对167例TCE药疹样皮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潜伏期为5~171 d,平均29 d(中位数).主要临床表现为皮肤损害、发热、浅表淋巴结肿大及压痛.93%的患者曾出现肝脏损害.经综合治疗后,皮炎痊愈157例,死亡10例.结论 主要诊断依据为:(1)确切的TCE职业接触史;(2)同工种、同样工作环境下仅个别人发病;(3)有5~40 d或更长的潜伏期,一般不超过80 d;(4)急性皮炎很快发展至全身性、对称性和泛发性,表现为剥脱性皮炎、多形红斑、重症多形红斑或大疱性表皮坏死松解症;(5)常伴发热及肝损害,浅表淋巴结可扪及肿大.急性肝衰竭是主要的死因.联合使用甲基强的松龙冲击疗法及人工肝可能有助于提高TCE药疹样皮炎合并急性肝衰竭患者的生存率.

    作者:夏丽华;张莹;梁伟辉;吴奇峰;刘惠芳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职业健康监护新规范中医学检查的内容与方法及质量控制

    我国《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GBZ188-2007)作为国家强制性职业卫生标准将于2007年10月1日起正式实施,新规范中对常规医学检查内容与方法作了较为明确的规定,本文就新规范所确定的内容与方法以及质量控制作一浅析.

    作者:江朝强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急性2-三氟甲基-5-氨基吡啶中毒3例

    2-三氟甲基-5-氨基吡啶是芳香族氨基化合物,有关其引起人体中毒后出现口唇、甲床发绀的报道罕见,现将我院收治的3例报告如下.

    作者:王永义;黄昭维;张建余;叶绿素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亚慢性染毒2,3,7,8-四氯二苯并二(噁)英(TCDD)对大鼠血清中氧化应激指标的影响

    目的 研究2,3,7,8-四氯二苯并二(噁)英(2,3,7,8-tetrachlorodibenzo-p-dioxin,TCDD)对大鼠血清中氧化应激指标的影响.方法 清洁级Wistar雄性大鼠32只,体重(100±10)g,随机分成4组,连续经口染毒TCDD 90 d,剂量分别为2.5、25、250 ng/kg,对照组给予二甲基亚砜(DMSO),测定SOD、CuZn-SOD、Mn-SOD、GSH-Px、GST活性及MDA的含量.结果 TCDD染毒90 d后,与对照组相比,各染毒组雄性大鼠血清中MDA含量明显增高(P<0.05);各染毒组总SOD、CuZn-SOD、MnSOD、GSH-Px活力均有所下降,其中除CuZn-SOD外,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各染毒组GST活力显著增加,且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亚慢性染毒引起MDA含量增加,大鼠血清中抗氧化指标出现异常改变,提示体内出现氧化与抗氧化系统失衡.

    作者:赵力军;汤乃军;刘静;王辉 刊期: 2007年第05期

中国工业医学杂志

中国工业医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沈阳市劳动卫生职业病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