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上海市急性化学事故预防控制的探索

周顺福;陈玮;陈良;唐杰

关键词:化学事故, 预防, 控制
摘要:急性化学事故时有发生,如1995年上海某化工厂氯气泄漏到居民区,千余人疏散隔离,800余人到医院诊治,诊断中毒者18人;2007年4月上海9个区中因食用含瘦肉精食物,致使350人中毒.2000年至2005年,上海市发生较严重职业中毒事故74起,中毒219人,死亡46人.化学事故依然是危及城市安全的主要因素.
中国工业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贺词

    《中国工业医学杂志》编辑部:`适逢贵刊创刊20周年,谨向贵刊表示衷心的祝贺!《中国工业医学杂志》作为中文核心期刊,在20年的艰苦创业和发展中,以服务于职业卫生科研一线为己任,以劳动者健康为服务宗旨,积极为《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等法律法规的宣贯提供技术支持,为职业卫生新科研成果的宣传和学术发展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并在中文期刊领域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作者: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高压氧治疗正己烷中毒性周围神经病疗效分析

    职业性正己烷中毒是我国近年来新出现的职业中毒.正己烷主要用做溶剂,用于配制粘胶以粘合鞋革、箱包.正己烷可经呼吸道、消化道、皮肤进入机体,慢性毒作用主要为多发性周围神经病变.

    作者:李秋萍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对职业病临床工作的点滴思考——为《中国工业医学杂志》创刊20周年而作

    我国职业病防治、研究机构是建国后在党和政府关心下逐步建立起来的,这些机构的建立,从三级预防的不同层面,保障了广大有毒有害作业工人以及其他接触者的身体健康,保障了生产力的发展.

    作者:任引津;倪为民;邹和建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温石棉与纤维水镁石矿物粉尘体外细胞毒性对比

    目的 比较温石棉与纤维水镁石矿物粉尘对肺泡巨噬细胞体外细胞毒性来评价纤维水镁石的安全性.方法 采用体外细胞培养技术,测定细胞死亡率、乳酸脱氢酶及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细胞膜流动性、丙二醛含量,采用光学显微镜以及扫描电镜观察肺泡巨噬细胞形态变化.结果 温石棉及纤维水镁石均产生了肺泡巨噬细胞毒性. 结论作为温石棉代用品的纤维水镁石对肺泡巨噬细胞的作用也并不是绝对安全的.

    作者:吴思源;董发勤;邓建军;刘俭;何静;刘绪军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劳动能力鉴定-职工工伤与职业病致残等级》标准修订要素介绍

    为使劳动能力鉴定适应我国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保障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的劳动者获得医疗救治和经济补偿,对工伤或患职业病劳动者的伤残程度做出更加客观、科学的技术鉴定,在总结分析十余年工伤评残实践经验基础上,对《职工工伤与职业病致残程度鉴定(GB/T16180-1996)》进行了修订与完善.

    作者:周安寿;王利;张寿林;鲁锡荣;张敏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衷心感谢职业病防治专业的良师益友——《中国工业医学杂志》创刊20周年有感

    重新浏览创刊已届20年的《中国工业医学杂志》,翻阅曾经多次温习的文献,心中充满了温暖和激情.职业病学界这披荆斩棘、不断攀登的几十年,实在和《杂志》有着不可分割的亲密关系,我们在职业病防治方面取得的每一点进步无不折射出《杂志》悉心指导和无私奉献的光彩.

    作者:王世俊;赵金垣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特殊工作环境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

    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识别是广大职业卫生工作者必备的基本功.只有通过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正确识别,才能进一步对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预防和控制.

    作者:杨乐华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亚慢性染毒2,3,7,8-四氯二苯并二(噁)英(TCDD)对大鼠血清中氧化应激指标的影响

    目的 研究2,3,7,8-四氯二苯并二(噁)英(2,3,7,8-tetrachlorodibenzo-p-dioxin,TCDD)对大鼠血清中氧化应激指标的影响.方法 清洁级Wistar雄性大鼠32只,体重(100±10)g,随机分成4组,连续经口染毒TCDD 90 d,剂量分别为2.5、25、250 ng/kg,对照组给予二甲基亚砜(DMSO),测定SOD、CuZn-SOD、Mn-SOD、GSH-Px、GST活性及MDA的含量.结果 TCDD染毒90 d后,与对照组相比,各染毒组雄性大鼠血清中MDA含量明显增高(P<0.05);各染毒组总SOD、CuZn-SOD、MnSOD、GSH-Px活力均有所下降,其中除CuZn-SOD外,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各染毒组GST活力显著增加,且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亚慢性染毒引起MDA含量增加,大鼠血清中抗氧化指标出现异常改变,提示体内出现氧化与抗氧化系统失衡.

    作者:赵力军;汤乃军;刘静;王辉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急性重度1,2-二氯丙烷中毒1例报告

    1,2-二氯丙烷中毒的病例较为罕见,可致肝、肾损害,造成急性肾功能衰竭.应用大量的还原型谷胱苷肽和能量合剂,以及适时的血液透析治疗,可使患者早期康复.

    作者:张芃;韩伟;贾立新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在综合性医院建设化学中毒救治基地的思路探讨

    随着科技进步和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有毒有害物质使用的种类、数量不断增加,使用范围迅速扩大,各类急性化学中毒事故也随之明显上升.然而,由于专业技术人员匮乏、设备落后,现有的应急救治能力已显得严重不足.

    作者:凌瑞杰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急性2-三氟甲基-5-氨基吡啶中毒3例

    2-三氟甲基-5-氨基吡啶是芳香族氨基化合物,有关其引起人体中毒后出现口唇、甲床发绀的报道罕见,现将我院收治的3例报告如下.

    作者:王永义;黄昭维;张建余;叶绿素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急性甲硫醇中毒事故报告

    报道1起急性甲硫醇中毒事故,致1名工人甲硫醇中毒,引起中枢神经系统等多个系统的损害.提示企业提高自身管理水平及能力是预防和控制中毒事故发生的关键之一.

    作者:丁道正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正己烷职业接触工人的血清生化检测结果分析

    目的 探讨正己烷职业接触人群血液生化指标特征,为该人群的健康监护寻找动态观察依据.方法 用溶剂解吸气相色谱法测定工作场所空气中正己烷浓度;用气相色谱法检测受检者尿液2,5-己二酮浓度;用试剂盒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进行血清主要生化指标检测;用SPSS软件进行均数t检验、双变量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 正己烷职业接触组车间空气正己烷时间加权平均浓度(TWA)为(73.2±9.7)mg/m3,工人尿液2,5-己二酮浓度为(2.11±0.46)mg/L;对照组车间空气正己烷TWA为(5.90±0.96)mg/m3,工人尿液2,5-己二酮浓度为(0.32±0.16)mg/L;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职业接触组AST、ALP、TBIL、DBIL、IBIL等生化指标分别为(38.1±11.3)U/L、(97.6±41.5)U/L、(17.7±6.6)μmol/L、(3.82±2.00)μmol/L、(11.7±5.4)μmol/L,对照组上述5项指标分别为(19.2±4.4)U/L、(67.5±22.3)U/L、(10.8±3.3)μmol/L、(2.5±0.6)μmol/L、(6.1±2.8)μmol/L,两组比较,各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尿液2,5-己二酮水平与AST、ALP、TBIL、IBIL有正相关关系.结论 正己烷职业接触人群血清AST、ALP、TBIL、IBIL指标有明显改变,可用作正己烷职业接触者健康监护早期的监测指标.

    作者:朱峰;张维森;左慧;鲍蓓;许广荣;杜伟佳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40例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血清心肌酶谱变化及临床意义

    我院自2003年10月至2005年10月救治40例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AOPP)患者.患者血清心肌酶谱检测结果显示大部分升高,现报道如下.

    作者:高明杰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七省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实验室职业危害及职业防护调查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工作范围广、学科多,实验室涉及多种化学性、生物性、物理性职业危害,但防护工作还存在欠缺,2004年实验室SARS冠状病毒感染事件充分暴露了我国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在自身职业防护方面存在的不足.

    作者:王鑫;陈永青;周安寿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科学规划,建立江苏省化学中毒应急救援体系

    2003年,一场突如袭来的非典让人们看到了完善传染病防治体系的重要性与紧迫性.近几年,在江苏接连发生的南京毒鼠强群体急性中毒事件、京沪高速公路淮安段槽罐车液氯大面积泄漏事故等,又敲响了防范化学中毒的警钟.

    作者:朱宝立;李少东;袁家牛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职业病医疗质理管理方法探讨

    我国目前职业病临床多种模式并存,主要承担单位有各地职业病防治院相关科室、综合医院职业病科或中毒科、各厂矿企业职防所、各疾控中心相关科室等.

    作者:菅向东;张政伟;林大伟;吴冰;隋宏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亚慢性染毒2,3,7,8-四氯二苯并二(噁)英(TCDD)对大鼠血清维生素A、E的影响

    目的 了解亚慢性暴露于2,3,7,8-四氯二苯并二(噁)英(TCDD)对Wistar大鼠血清维生素A、E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64只实验Wistar大鼠按雌、雄随机分为染毒高(250 ng/kg)、中(25 ng/kg)、低(2.5ng/kg)剂量和空白对照共4组,每组8只,经口染毒.90 d后对实验大鼠股动脉取血,离心后取上层血清,用无水乙醇沉淀蛋白,加环己烷萃取后,使用荧光分光光度仪在不同波长下测定其荧光值,计算出维生素A、E浓度,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TCDD染毒大鼠血清维生素A和维生素E的平均水平降低,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实验条件下,TCDD亚慢性暴露可以对Wistar大鼠血清维生素A与维生素E的质量浓度水平有一定影响.

    作者:赵力军;汤乃军;刘静;赵磊;任大林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职业性急性二甲基甲酰胺中毒致亚急性肝坏死1例调查

    报道1例急性二甲基甲酰胺(DMF)中毒致亚急性肝坏死的临床表现、救治措施及现场职业卫生学调查结果.

    作者:秦宏;杨国瑾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急性三甲基锡中毒52例临床分析

    目的 分析急性三甲基锡中毒发病情况及临床特点,为修订国家《急性三甲基锡中毒诊断标准》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近年国内外文献报道具有详细临床资料的急性三甲基锡中毒病例52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三甲基锡中毒的潜伏期可因毒物侵入途径和剂量不同而有较大差异,与剂量呈负相关.发病早期主要症状为乏力伴近事记忆障碍,上述症状出现2~4 d后可突然出现明显精神症状或复杂部分性癫痫发作.低血钾在早期已经发生,引起低钾血症的机制尚未完全明确.尿锡检查无特异性诊断价值.脑电图检查阳性率较高,并与中枢神经系统症状有较密切关系.结论 三甲基锡对人体具有高度毒性,职业中毒以亚急性多见;中毒以神经精神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突出表现为精神障碍或癫痫,且与病情的严重度相一致,其发生和程度可作为诊断分级的主要指标.

    作者:孙道远;张巡淼;陈嘉斌;唐小江;平玉坤;彭彪 刊期: 2007年第05期

中国工业医学杂志

中国工业医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沈阳市劳动卫生职业病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