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思源;董发勤;邓建军;刘俭;何静;刘绪军
近20年来,我国化学品应用增长迅速,仅农药的使用量就从1985年的10万t增长到2006年的近100万t.在化学品使用增长的同时,人工合成化学品和天然物质中毒事件的发生及危害呈现出快速增长的势态.
作者:孙承业 刊期: 2007年第05期
《中国工业医学杂志》编辑部:`适逢贵刊创刊20周年,谨向贵刊表示衷心的祝贺!《中国工业医学杂志》作为中文核心期刊,在20年的艰苦创业和发展中,以服务于职业卫生科研一线为己任,以劳动者健康为服务宗旨,积极为《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等法律法规的宣贯提供技术支持,为职业卫生新科研成果的宣传和学术发展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并在中文期刊领域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作者: 刊期: 2007年第05期
观察了21例马兜铃酸引起的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肾穿刺病理改变.结果 发现马兜铃酸引起慢性肾功能不全主要病理改变为寡细胞性肾间质纤维化.提示长期服用含马兜铃酸中药可发生慢性肾功能不全.
作者:王岩;姜洋;李子龙;任青 刊期: 2007年第05期
我国《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GBZ188-2007)作为国家强制性职业卫生标准将于2007年10月1日起正式实施,新规范中对常规医学检查内容与方法作了较为明确的规定,本文就新规范所确定的内容与方法以及质量控制作一浅析.
作者:江朝强 刊期: 2007年第05期
1 临床资料20例患者年龄16~53岁,平均年龄29岁,男12例、女8例,服用偏方至出现症状平均54.5 d,短5 d、长210 d.中药源自民间游医16例,乡村私人诊所4例.20例均为牛皮癣患者,服用(并外敷)含樟丹(四氧化二铅)、铅粉(碱式硫酸铅)的中药偏方,持续用药4~210 d,平均62.8 d,发病至确诊时间7~60 d,平均21.1 d.
作者:王一丽;李革;宋春波 刊期: 2007年第05期
肿瘤坏死因子-α的表达水平及其基因多态性与尘肺、结核的发病及进展程度有一定的联系.可通过对肿瘤坏死因子-α的进一步了解来逐步揭示尘肺与尘肺结核之间的关系,为尘肺、结核的一级预防提供线索.
作者:王卓;袁聚祥 刊期: 2007年第05期
为探讨玉米紫色植株色素对溴代苯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取昆明种小鼠50只,随机分成5组,分别给予不同剂量的玉米紫色植株色素,灌胃30 d后采用溴代苯致实验性肝损伤,中、高剂量喂养组肝匀浆丙二醛(MDA)的含量明显低于损伤模型组(P<0.05),说明玉米紫色植株色素对小鼠脂质过氧化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作者:王晓红;宋儒;周波;张卓;郭连营;徐超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分析急性三甲基锡中毒发病情况及临床特点,为修订国家《急性三甲基锡中毒诊断标准》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近年国内外文献报道具有详细临床资料的急性三甲基锡中毒病例52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三甲基锡中毒的潜伏期可因毒物侵入途径和剂量不同而有较大差异,与剂量呈负相关.发病早期主要症状为乏力伴近事记忆障碍,上述症状出现2~4 d后可突然出现明显精神症状或复杂部分性癫痫发作.低血钾在早期已经发生,引起低钾血症的机制尚未完全明确.尿锡检查无特异性诊断价值.脑电图检查阳性率较高,并与中枢神经系统症状有较密切关系.结论 三甲基锡对人体具有高度毒性,职业中毒以亚急性多见;中毒以神经精神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突出表现为精神障碍或癫痫,且与病情的严重度相一致,其发生和程度可作为诊断分级的主要指标.
作者:孙道远;张巡淼;陈嘉斌;唐小江;平玉坤;彭彪 刊期: 2007年第05期
随着科技进步和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有毒有害物质使用的种类、数量不断增加,使用范围迅速扩大,各类急性化学中毒事故也随之明显上升.然而,由于专业技术人员匮乏、设备落后,现有的应急救治能力已显得严重不足.
作者:凌瑞杰 刊期: 2007年第05期
急性化学事故时有发生,如1995年上海某化工厂氯气泄漏到居民区,千余人疏散隔离,800余人到医院诊治,诊断中毒者18人;2007年4月上海9个区中因食用含瘦肉精食物,致使350人中毒.2000年至2005年,上海市发生较严重职业中毒事故74起,中毒219人,死亡46人.化学事故依然是危及城市安全的主要因素.
作者:周顺福;陈玮;陈良;唐杰 刊期: 2007年第05期
为使劳动能力鉴定适应我国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保障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的劳动者获得医疗救治和经济补偿,对工伤或患职业病劳动者的伤残程度做出更加客观、科学的技术鉴定,在总结分析十余年工伤评残实践经验基础上,对《职工工伤与职业病致残程度鉴定(GB/T16180-1996)》进行了修订与完善.
作者:周安寿;王利;张寿林;鲁锡荣;张敏 刊期: 2007年第05期
报道1例急性二甲基甲酰胺(DMF)中毒致亚急性肝坏死的临床表现、救治措施及现场职业卫生学调查结果.
作者:秦宏;杨国瑾 刊期: 2007年第05期
对1例静脉滴注左氧氟沙星导致过敏性休克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分析,并对左氧氟沙星导致过敏性休克的预防进行了探讨.
作者:敖江宁;郭志英;张丽娜 刊期: 2007年第05期
2003年,一场突如袭来的非典让人们看到了完善传染病防治体系的重要性与紧迫性.近几年,在江苏接连发生的南京毒鼠强群体急性中毒事件、京沪高速公路淮安段槽罐车液氯大面积泄漏事故等,又敲响了防范化学中毒的警钟.
作者:朱宝立;李少东;袁家牛 刊期: 2007年第05期
报道1例二氯乙烷中毒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应激性溃疡穿孔,经手术治疗后痊愈.
作者:刘宪斌 刊期: 2007年第05期
职业性正己烷中毒是我国近年来新出现的职业中毒.正己烷主要用做溶剂,用于配制粘胶以粘合鞋革、箱包.正己烷可经呼吸道、消化道、皮肤进入机体,慢性毒作用主要为多发性周围神经病变.
作者:李秋萍 刊期: 2007年第05期
逝者如斯夫!时光过得飞快,《中国工业医学杂志》创刊已经20周年了.学术刊物不但是发表和交流学术成果的园地,而且具有组织和引领学术研究的功能.
作者:郭平 刊期: 2007年第05期
2-三氟甲基-5-氨基吡啶是芳香族氨基化合物,有关其引起人体中毒后出现口唇、甲床发绀的报道罕见,现将我院收治的3例报告如下.
作者:王永义;黄昭维;张建余;叶绿素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职业性三氯乙烯(TCE)药疹样皮炎诊断与治疗的方案,为《职业性三氯乙烯药疹样皮炎诊断标准》的制订提供依据.方法 对167例TCE药疹样皮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潜伏期为5~171 d,平均29 d(中位数).主要临床表现为皮肤损害、发热、浅表淋巴结肿大及压痛.93%的患者曾出现肝脏损害.经综合治疗后,皮炎痊愈157例,死亡10例.结论 主要诊断依据为:(1)确切的TCE职业接触史;(2)同工种、同样工作环境下仅个别人发病;(3)有5~40 d或更长的潜伏期,一般不超过80 d;(4)急性皮炎很快发展至全身性、对称性和泛发性,表现为剥脱性皮炎、多形红斑、重症多形红斑或大疱性表皮坏死松解症;(5)常伴发热及肝损害,浅表淋巴结可扪及肿大.急性肝衰竭是主要的死因.联合使用甲基强的松龙冲击疗法及人工肝可能有助于提高TCE药疹样皮炎合并急性肝衰竭患者的生存率.
作者:夏丽华;张莹;梁伟辉;吴奇峰;刘惠芳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工作范围广、学科多,实验室涉及多种化学性、生物性、物理性职业危害,但防护工作还存在欠缺,2004年实验室SARS冠状病毒感染事件充分暴露了我国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在自身职业防护方面存在的不足.
作者:王鑫;陈永青;周安寿 刊期: 2007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