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瑞杰
随着科技进步和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有毒有害物质使用的种类、数量不断增加,使用范围迅速扩大,各类急性化学中毒事故也随之明显上升.然而,由于专业技术人员匮乏、设备落后,现有的应急救治能力已显得严重不足.
作者:凌瑞杰 刊期: 2007年第05期
急性化学事故时有发生,如1995年上海某化工厂氯气泄漏到居民区,千余人疏散隔离,800余人到医院诊治,诊断中毒者18人;2007年4月上海9个区中因食用含瘦肉精食物,致使350人中毒.2000年至2005年,上海市发生较严重职业中毒事故74起,中毒219人,死亡46人.化学事故依然是危及城市安全的主要因素.
作者:周顺福;陈玮;陈良;唐杰 刊期: 2007年第05期
观察了21例马兜铃酸引起的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肾穿刺病理改变.结果 发现马兜铃酸引起慢性肾功能不全主要病理改变为寡细胞性肾间质纤维化.提示长期服用含马兜铃酸中药可发生慢性肾功能不全.
作者:王岩;姜洋;李子龙;任青 刊期: 2007年第05期
为探讨玉米紫色植株色素对溴代苯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取昆明种小鼠50只,随机分成5组,分别给予不同剂量的玉米紫色植株色素,灌胃30 d后采用溴代苯致实验性肝损伤,中、高剂量喂养组肝匀浆丙二醛(MDA)的含量明显低于损伤模型组(P<0.05),说明玉米紫色植株色素对小鼠脂质过氧化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作者:王晓红;宋儒;周波;张卓;郭连营;徐超 刊期: 2007年第05期
我们怀着十分喜悦的心情迎来了《中国工业医学杂志》创刊20周年的喜庆日子.回顾我们在杂志编委会、编辑部的关怀指导下,组建《中国工业医学杂志》苏南特约编辑部所走过的历程,备感真切,初步体会似有一条普及职业医学卫生学术交流的路径始见端倪.
作者:周启栋 刊期: 2007年第05期
《中国工业医学杂志》编辑部:`适逢贵刊创刊20周年,谨向贵刊表示衷心的祝贺!《中国工业医学杂志》作为中文核心期刊,在20年的艰苦创业和发展中,以服务于职业卫生科研一线为己任,以劳动者健康为服务宗旨,积极为《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等法律法规的宣贯提供技术支持,为职业卫生新科研成果的宣传和学术发展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并在中文期刊领域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作者: 刊期: 2007年第05期
逝者如斯夫!时光过得飞快,《中国工业医学杂志》创刊已经20周年了.学术刊物不但是发表和交流学术成果的园地,而且具有组织和引领学术研究的功能.
作者:郭平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了解亚慢性暴露于2,3,7,8-四氯二苯并二(噁)英(TCDD)对Wistar大鼠血清维生素A、E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64只实验Wistar大鼠按雌、雄随机分为染毒高(250 ng/kg)、中(25 ng/kg)、低(2.5ng/kg)剂量和空白对照共4组,每组8只,经口染毒.90 d后对实验大鼠股动脉取血,离心后取上层血清,用无水乙醇沉淀蛋白,加环己烷萃取后,使用荧光分光光度仪在不同波长下测定其荧光值,计算出维生素A、E浓度,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TCDD染毒大鼠血清维生素A和维生素E的平均水平降低,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实验条件下,TCDD亚慢性暴露可以对Wistar大鼠血清维生素A与维生素E的质量浓度水平有一定影响.
作者:赵力军;汤乃军;刘静;赵磊;任大林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比较温石棉与纤维水镁石矿物粉尘对肺泡巨噬细胞体外细胞毒性来评价纤维水镁石的安全性.方法 采用体外细胞培养技术,测定细胞死亡率、乳酸脱氢酶及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细胞膜流动性、丙二醛含量,采用光学显微镜以及扫描电镜观察肺泡巨噬细胞形态变化.结果 温石棉及纤维水镁石均产生了肺泡巨噬细胞毒性. 结论作为温石棉代用品的纤维水镁石对肺泡巨噬细胞的作用也并不是绝对安全的.
作者:吴思源;董发勤;邓建军;刘俭;何静;刘绪军 刊期: 2007年第05期
对大连地区的健康工人血细胞正常参考值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其静脉血的白细胞下限值界定为3.5×109/L.
作者:马桂英;段虹;吕坤 刊期: 2007年第05期
根据现场调查情况与监测数据,对照职业卫生标准和规范,对某污水处理厂建设项目进行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
作者:舒丽萍;王强;张磊;廖云华;沈卫星 刊期: 2007年第05期
为使劳动能力鉴定适应我国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保障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的劳动者获得医疗救治和经济补偿,对工伤或患职业病劳动者的伤残程度做出更加客观、科学的技术鉴定,在总结分析十余年工伤评残实践经验基础上,对《职工工伤与职业病致残程度鉴定(GB/T16180-1996)》进行了修订与完善.
作者:周安寿;王利;张寿林;鲁锡荣;张敏 刊期: 2007年第05期
我院自2003年10月至2005年10月救治40例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AOPP)患者.患者血清心肌酶谱检测结果显示大部分升高,现报道如下.
作者:高明杰 刊期: 2007年第05期
1,2-二氯丙烷中毒的病例较为罕见,可致肝、肾损害,造成急性肾功能衰竭.应用大量的还原型谷胱苷肽和能量合剂,以及适时的血液透析治疗,可使患者早期康复.
作者:张芃;韩伟;贾立新 刊期: 2007年第05期
1 内容与方法1.1 内容对某尼龙66盐公司进行劳动卫生学调查,并对工作场所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识别,主要对苯、甲苯、环己醇、环己烷、氨、一氧化氮、二氧化氮、一氧化碳、硫化氢、氯气的浓度,噪声的强度,粉尘的浓度、游离二氧化硅含量及分散度等进行检测.
作者:赵相云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工作范围广、学科多,实验室涉及多种化学性、生物性、物理性职业危害,但防护工作还存在欠缺,2004年实验室SARS冠状病毒感染事件充分暴露了我国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在自身职业防护方面存在的不足.
作者:王鑫;陈永青;周安寿 刊期: 2007年第05期
报道1例二氯乙烷中毒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应激性溃疡穿孔,经手术治疗后痊愈.
作者:刘宪斌 刊期: 2007年第05期
报道1例急性二甲基甲酰胺(DMF)中毒致亚急性肝坏死的临床表现、救治措施及现场职业卫生学调查结果.
作者:秦宏;杨国瑾 刊期: 2007年第05期
职业性正己烷中毒是我国近年来新出现的职业中毒.正己烷主要用做溶剂,用于配制粘胶以粘合鞋革、箱包.正己烷可经呼吸道、消化道、皮肤进入机体,慢性毒作用主要为多发性周围神经病变.
作者:李秋萍 刊期: 2007年第05期
我国目前职业病临床多种模式并存,主要承担单位有各地职业病防治院相关科室、综合医院职业病科或中毒科、各厂矿企业职防所、各疾控中心相关科室等.
作者:菅向东;张政伟;林大伟;吴冰;隋宏 刊期: 2007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