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新中;王舒;陈晓玉;李磊
留学生教育已在国内中医药院校广泛开展,文章从<人体解剖学>教学的教学资源准备、课堂讲授、教学手段和教学评估等环节,系统地阐述了形象教学法在北京中医药大学<人体解剖学>教学中的应用,为进一步提高留学生的解剖学学习质量提供参考.
作者:和欣;孙红梅;王媛媛;张毅;许红;高誉珊 刊期: 2011年第04期
在中医内科学的教学中,教师通过对案例反复的综合分析,引导学生应用所学知识对案例进行严格的剖析,是理论联系实际的临床思维锻炼过程.案例教学不仅使学生所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得到巩固,而且使学生掌握了中医临床治病的思维方法.通过对案例的分析归纳,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作者:赵文霞 刊期: 2011年第04期
中药制剂具有历经临床长期反复实践、疗效确切的特点,是中医的特色优势所在.随着国家对医院制剂监管日趋严格、医院制剂准入门槛日益提高,不少医院因对医院制剂认识不足,出现暂时的困难,就压缩甚至全面取消医院的自制制剂,使医院中药制剂的生存与发展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为此,文章对医院中药制剂开发的意义、研发方向及应注重的几个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探讨,以期推动医院中药制剂的发展.
作者:梅全喜;范文昌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探讨非直管附属医院护生对临床护理老师的教学评价情况,并提出对策.方法:选取在本院实习的本科、大专、中专的127名护生在实习中期进行护生对临床护理老师教学评价的问卷调查.结果:护生对老师教学评价总得分为62.33(83.8%)分,评价高的前3个条目:教学意识强、态度热诚;准确熟练示范护理操作技术;为人师表、仪表端庄.评价低的前3个条目:关心学生的学习、工作、生活;经常与学生沟通,倾听学生的意见与建议;能结合临床病例及学科新进展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本科护生、专科护生、中专护生三组间对老师的教学评价,P>0.05,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优化护理临床带教;重视师生沟通,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采用多种教学手段,重视护生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通过这三个方面来提高附属医院的护理教学质量.
作者:徐英娣;周央环;金技丽;江爱玉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评价员工援助计划(EAP)对医学实习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探索EAP的有效模式,方法:通过设置援助组和对照组、对两组心理健康状况、应对方式的测评,将全部数据输入SPSS 17.0软件进行t检验、χ2检验.EAP采用内部EAP与外部EAP相结合,团体辅导培训和个别咨询辅导相结合.结果:将援助组135例医学实习生实习初期、后期检出阳性症状者比较,pearson卡方为7.162(P=0.007),SCL-90各因子分比较,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各因子分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或P<0.001),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说明采用EAP,对医学实习生心理健康的影响能起到积极作用.
作者:杜兰芳;邵敏;孙杭生 刊期: 2011年第04期
医药产业虽然是朝阳产业,但辽宁的医药产业发展却较缓慢,如何提升辽宁医药产业的竞争力是摆在医药工作者面前的大事.文章提出应根据医药产业所处的企业生命周期、市场需求前景、竞争激烈程度、综合能力等因素,制定适合辽宁医药产业的发展战略,进而提高辽宁医药产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的地位,从而使医药产业引入战略性管理思路,使医药产业为辽宁的经济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作者:朱民田;覃芳;巩晓楠 刊期: 2011年第04期
随着招生规模的扩大,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是否下降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为了更加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有必要对原有的研究生培养模式与培养方案进行重新论证,人才培养定位作为研究生培养改革的战略核心问题,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通过文献理论研究、问卷调查等方法,结合管理学院的实际情况,对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研究生人才培养定位提出了探讨性意见.
作者:洪学智;王琳琳;程薇;王慧 刊期: 2011年第04期
新形势下加强对医院成本核算作用和意义的再认识,处理好医院成本核算中的各种关系,是促进医院走优质、高效、低耗、可持续发展之路,实现科学化管理的关键.
作者:王影 刊期: 2011年第04期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社会资源网络化已经渗透到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医院档案管理向网络化管理方向发展也成为必然趋势.文章针对我国医院档案管理网络化建设的意义、内容、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医院档案管理网络化建设的相应对策,以适应当前医院档案管理网络化的发展需要.
作者:刘振宇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前全科医学人才,尤其是中西医临床全科医学人才的匮乏已成为中医药参与农村基层医疗服务的主要制约因素.文章从开设中西医临床医学(农村全科医师)专业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等方面,就此类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探讨.
作者:郑玉玲;张大伟;彭新;张瑞;呼海涛;许国防;申意彩 刊期: 2011年第04期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工作节奏的不断加快,人们家庭煎煮中药越来越少;同时,对于煎煮方法也缺乏了解,这些都导致难以达到中医师的医嘱要求和预期效果.而代煎好的中药具有真空包装、剂量准确、浓度适宜、易于保存和携带,且服用方便的优点.但如果代煎中药的过程中出现问题就会影响临床疗效.文章对影响代煎中药质量的原因做了分析.
作者:姜建伟;王奇;章红燕 刊期: 2011年第04期
中医药文化是中医医院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体现,加强中医药文化建设是推动中医药事业发展的重要举措,医院的环境形象是中医药文化的物质载体,是展示和传播中医药文化的重要途径.如何在医院环境形象体系建设中充分彰显中医药文化,突出中医药文化特色,是值得思考的一个问题.
作者:古展群;方宁;麦东行 刊期: 2011年第04期
任何科研都必须坚持其研究的主体性和选题的科学性原则,这是保证科研成功的必要条件.中医药现代化研究同样如此.在现今情势下,坚守中医药研究的主体性尤其重要.
作者:王鹏伟 刊期: 2011年第04期
通过制定标准,开展全员培训,从医院感染的重点部门、关键环节入手,注重细节、环节各项措施的落实.运用日常督察与反馈相结合的方法,发现问题,及时反馈,追踪整改,在质量管理上求实效,全面提升医院感染管理质量.
作者:孙晓;张平;华卫红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对输血科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及其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应对输血科医院感染的管理对策.方法:对输血科医院感染案例,从制度建设、工作流程、仪器设备、建筑设施、思想认识等方面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总结输血科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结果:输血科任何一个环节的疏漏均有可能导致严重的医院感染事件,归纳起来,主要存在医护人员操作不规范,对医院感染的重视不够以及医院存在技术上的缺陷等原因.结论:医院亟需建立健全相关的规章制度,并严格执行落实,定期督导,强化工作人员的责任心,提高业务水平,并利用现代化的医院管理工具,不断优化输血科的工作流程,从而保障临床用血的安全.
作者:许燕燕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持续质量改进在产科健康教育中的应用及其对产科健康教育的作用.方法:积极制定和落实妇产科持续质量改进管理的制度及其标准,根据护理质量检查、本科及其他科室显在的和潜在的安全隐患以及病人出院调查表等,分析其中的原因,然后制定产科持续质量改进管理的措施,后对于实施持续质量改进管理后的效果进行评价、分析.结果:在产科进行护理持续质量改进之后,护理人员对健康教育的意识得到了显著提高和增强,护士与患者之间的关系变得十分融洽.健康覆盖率达到了100%,产妇的不良习惯基本消除,并发症减少.结论:持续性质量改进管理对于产科健康教育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能够提高医院妇产科的护理质量以及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作者:何幼庆 刊期: 2011年第04期
文章对江西省社区中医药人员进行调查并作简单分析.指出中医药在治疗疾病、保障人民健康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在社区卫生服务中也有着不可替代的影响.但由于多种原因,社区卫生服务的中医药人员工作现状却不容乐观,人才短缺、设备单一、传统中医医疗技术的遗失等多种因素致使中医药人员在社区卫生服务中陷入困境,宜尽快解决.
作者:王新奎;黄文贤;龚玉秀;张国芳 刊期: 2011年第04期
中医药国际化日益成为中医药发展的必然趋势,文章主要从推进中医药国际标准化进程,加强中医药国际学术交流,促进中医药信息共享和人才交流,发展中医药国际服务贸易,开办中医药国际培训等五个方面探讨中医药国际化的措施,为加快中医药国际化发展的步伐建言献策.
作者:赵琼姝 刊期: 2011年第04期
毒性中药在我国应用历史悠久,在治疗各类疑难杂症、肿瘤等疾病方面疗效显著,但是目前我国毒性中药的使用及管理现状令人担忧,存在较多的安全隐患.文章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应尽快修订有关毒性中药的管理法规,加强监管,确保用药安全有效.
作者:芦柏震;周俐斐;王春雷;侯桂兰 刊期: 2011年第04期
在当今复杂多变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新形势下,加强标准化人才队伍的培养和建设对我国中医药标准化工作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在开展标准的宣传和贯彻执行工作的同时,不仅应对现有的中医药标准化人员开展培训,还应做好国际标准化人才和复合型标准化人才的培养工作,注重吸收新型人才和发挥老专家的作用,尽快建立标准化专家人才库,进而不断提高我国标准化工作的水平,迅速扩大中医药在国际标准化工作中的地位和影响力,为中医药标准化发展提供合格的技术人才保障.
作者:赵臻;邓文萍;常凯;王茂 刊期: 2011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