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89例急性农药中毒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的临床研究

穆进军;连改香;张爱民;田仁云

关键词:农药, 中毒, 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
摘要:回顾性对本院89例急性农药中毒所致的MODS病例进行研究分析.导致89例MODS的农药品种为7类,发生功能障碍的脏器有肺、脑、肾、肝、胃肠道、心、血液等;89例患者出现功能障碍的脏器2~6个不等,死亡率随发生功能障碍脏器数量的增多而增多.提示短期内接触大量农药导致的中毒可引发MODS.治疗以去除病因,积极控制原发病以及对症治疗为主.综合治疗和良好的护理是救治成功的保证.中毒早期处理治疗得当与否,是影响MODS发生及预后的关键.
中国工业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葛根素对敌敌畏中毒大鼠β-内啡肽的影响

    将Wistar大鼠分为对照组、敌敌畏中毒组、葛根素预处理组.实验结束后测定各组大鼠血浆β-内啡肽水平.结果表明敌敌畏中毒组大鼠血浆β-内啡肽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葛根素预处理组较中毒组显著降低(P<0.05).

    作者:杜艳秋;赵敏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亚慢性铝暴露致小鼠脑神经细胞DNA损伤

    目的研究亚慢性铝暴露对小鼠脑神经细胞DNA损伤作用.方法雄性ICR小鼠经饮水(双蒸水)中加入三氯化铝染毒,4组分别为低剂量组[10 mg/(kg·d)]、中剂量组[50 mg/(kg·d)]、高剂量组[300 mg/(kg·d)]和对照组(饮双蒸水),各组均正常供给食物,饲养100 d后处死小鼠,分别分离脑海马、皮质部位,制成细胞悬液,运用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SCGE彗星实验)观察DNA损伤程度.结果 4组脑海马、皮质部位神经细胞彗星拖尾率差别显著(χ2=385.07,P<0.001).进一步用Ridit分析,染毒各组海马神经细胞核拖尾长度等级Ridit值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01),且低剂量与中剂量组、中剂量与高剂量组相比存在差异,Ridit值有随剂量增加而增大的趋势.各组皮质神经细胞除低剂量组与中剂量组差别不显著外,其他结果均与海马细胞分析结果相似.结论铝暴露可损伤脑神经细胞核DNA.

    作者:杨永坚;胡浩;李小平;王取南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蔺草尘肺伴右上肺大阴影误诊为肺癌1例报告

    某患者2002年诊断为蔺草染土尘肺Ⅰ期,其右上肺致密阴影先后经抗感染和抗结核治疗无效误诊为肺癌,手术切除右上肺叶.病理诊断:右肺上叶纤维性结节伴炭末沉积,偏光显微镜下粉尘颗粒(+++).后明确诊断为尘肺Ⅲ期.

    作者:毛翎;周泽深;易祥华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溴甲灵中毒

    2003年2月吉林省延吉市发生一起溴杀灵中毒事件,共32人中毒,其中5例死亡[1].美国中毒控制中心2003年报告溴甲灵中毒581例,其中小于6岁461例,529例发生于意外,无死亡病例[2].国内有关溴甲灵中毒的报道很少,下面简要介绍溴甲灵及其中毒的一些相关资料.

    作者:周静;鲁锡荣;孙承业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混合染毒双酚A、壬基酚对小鼠生育力的影响

    目的研究经口混合染毒双酚A(BPA)和壬基酚(NP)对小鼠的生殖和发育毒性.方法选择性成熟、清洁级、体重在22~26 g的昆明种小鼠128只,随机区组分为(1)BPA 24 mg/kg+NP 12 mg/kg,(2)BPA 60mg/kg+NP 30 mg/kg,(3)BPA 120 mg/kg+NP 60 mg/kg染毒组和阴性对照组,每组每性别16只小鼠,按10 ml/kg灌胃染毒,1次/d,雄鼠连续染毒6周,雌鼠从交配前15 d染毒至妊娠第6天结束.按EPA推荐的小鼠生育力测试方法进行实验研究.结果从BPA 24 mg/kg+NP 12mg/kg组始生育指数、妊娠率、活胎率随染毒剂量增加而下降(P<0.05或P<0.01),而着床前死亡率、吸收胎率、死胎率随剂量增加而升高(P<0.05或P<0.01);从BPA 60 mg/kg+NP 30 mg/kg组始精子计数、活精率随染毒剂量增加而下降(P<0.05或P<0.01),精子畸形率随剂量增加而升高(P<0.05或P<0.01),而交配指数、平均胎长、平均胎重仅在BPA 120 mg/kg+NP 60 mg/kg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经口较长时间混合染毒BPA和NP会对小鼠产生明显的生殖毒作用和胚胎发育毒性.

    作者:王薛君;李海山;张玉敏;崔金山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实习生职业接触噪声与听力损伤研究

    整群抽样调查广州空调行业技校、职业中等中专技术学校男性实习生1年实习期噪声性听力损伤情况.调查的作业环境噪声强度超标率平均为44.3%,实习生的高频听力损伤检出率平均为31.3%,且随接触噪声强度的增加而升高.脱离噪声作业环境1个月后复查,仍为高频听损者占复查者的47.4%.提示实习试用期的噪声接触可致实习生听力损伤,实习期的职业危害防治不容忽视.

    作者:张维森;苏素琴;肖吕武;陈清;杜伟佳;麦兆生;李勇勤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职业性铅中毒致肝损伤5例分析

    报道5例职业性慢性铅中毒肝脏损害患者的临床表现、治疗经过,分析了职业性慢性铅中毒肝脏损害的特点.

    作者:赖纯米;宋家卫;张云桂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某新喷气织机布场不同工种个体噪声暴露的测量与评价

    测量使用新喷气织机和有梭织机织布场不同工种个体噪声暴露和生产环境噪声水平.结果表明,个体噪声暴露的测量能较好地反映工人的接触噪声水平.

    作者:孙金艳;田丽萍;赵欣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砷中毒致周围神经病1例报告

    报道1例银屑病患者,服用当地个体诊所配制的中成药2个月后出现手指尖、足趾尖麻木、疼痛,停药后病情继续加重,2个月后查尿砷正常,发砷高出正常值60多倍,经驱砷、营养神经治疗,病情痊愈.

    作者:李景丽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职业因素与高血压

    对铅、噪声、振动、高原及职业紧张等职业因素与高血压发病间的关系做了简要介绍,提示在高血压的发病中要重视职业因素的作用.

    作者:张星;鲁锡荣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乙体氯氰菊酯对雄性大鼠脾脏T淋巴细胞增殖功能的影响

    应用MTT法检测乙体氯氰菊酯对雄性大鼠脾脏T淋巴细胞增殖功能的影响,并测定大鼠体重和主要脏器系数.结果表明,该药致大鼠脾脏T淋巴细胞增殖功能明显降低,肾上腺系数明显增大.

    作者:安丽;施万英;刘莉;于飞;智绪平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某药厂GMP改造前后职业病危害因素控制效果分析

    分别对某药业公司GMP改造前后的厂房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分析.结果显示,各检测点物理及化学危害因素的强度及浓度均有很大程度的降低,对工人健康的危害减少.

    作者:邓颖聪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矽肺致肺功能障碍的病例对照研究

    采用病例对照设计,选择169名男性矽肺病人作观察,96名无矽肺的接尘矿工为对照.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并测定肺通气功能,参考各指标的实测和预测值之比对肺功能障碍进行分型.方差分析显示病例组各项肺功能参数值显著低于对照组,FEV1.0、FEV1.0/FVC、MEF75%的实测值占预测值百分比在Ⅰ期与Ⅱ+Ⅲ期矽肺组中差异有显著性.矽肺病人以限制性和混合性通气功能障碍为主.非条件Logistic回归显示各期矽肺、中重度吸烟、接尘工龄>30年是矿工肺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提示随矽肺晋级,肺功能障碍发生率增加;导致矿工肺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还有吸烟、长期接尘、患有矽肺相关并发症等.

    作者:曲亚斌;唐云霞;朱人;顾寿永;张玉彬;夏昭林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纳米氧化镁对小鼠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目的探讨纳米镁材料对小鼠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方法按照固定剂量(5 g/kg)法以镁粉、微米氧化镁和纳米氧化镁一次经口灌胃.14 d后处死动物取血清观察常规生化指标的变化.结果纳米氧化镁组小鼠血清LDH和ALP明显低于微米氧化镁组(P<0.05),但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纳米氧化镁对血清LDH和ALP的影响与微米氧化镁材料有明显差别,其生化毒性作用可能与微米氧化镁材料有所不同.

    作者:王天成;张智勇;贾光;沈惠麒;赵宇亮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丹参对大鼠化学性ARDS的防治作用

    目的探讨丹参对化学性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防治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经股静脉注射油酸复制大鼠ARDS模型,应用电子自旋共振(ESR)技术观察大鼠肺内活性氧(ROS)自由基的生成情况,同时检测血浆丙二醛(MDA)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变化,进行肺湿干重、肺系数测定及肺组织病理学检查,并与使用丹参组大鼠结果进行比较.结果丹参组ARDS大鼠肺内ROS含量显著降低,SOD活力升高,MDA生成减少,肺湿干重、肺系数及病理学指标亦得到显著改善.结论丹参对化学性ARDS具有防治作用,其机制之一与减少体内活性氧自由基的生成有关.

    作者:陈静;赵金垣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肺结核合并糖尿病46例浅析

    我中心1995~2004年共收治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46例,现粗浅分析如下.

    作者:刘晓英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纳米1,3,5-三氨基-2,4,6-三硝基苯的急性毒性和致突变性

    目的了解纳米1,3,5-三氨基-2,4,6-三硝基苯(1,3,5-triamino-2,4,6-trinitrobenzene,nano-TATB)的急性毒性及致突变作用.方法对大、小鼠进行nano-TATB急性毒性实验和大鼠30 d喂养实验.致突变选用Ames实验、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实验和小鼠精子畸形实验.结果急性毒性实验,2周内未见动物死亡,大、小鼠的经口急性毒性LD50均大于10 g/kg,属实际无毒级;大鼠30 d喂养实验中动物体重增加量、食物利用率、脏器系数及各项血液和生化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脏器组织病理学检查未见异常,估计nano-TATB经口染毒的大无作用剂量大于6.0 g/kg.3种致突变实验结果均为阴性.结论 nano-TATB属实际无毒级化学物,无致突变作用.

    作者:车望军;张遵真;吴媚;冉云;张浩;曾祥贵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甲醛对大鼠肺组织一氧化氮和一氧化氮合酶的影响

    选择Wistar大鼠40只,随机分为4组:甲醛低剂量组(2.5 mg/m3)、中剂量组(5 mg/m3)、高剂量组(10 mg/m3)、对照组,每组10只.除对照组外,其余3组每日吸入甲醛1次,每次4 h,连续9周.测定染毒组大鼠肺组织中NO含量及NOS活性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P<0.01).说明甲醛可能对大鼠肺组织NOS表达有抑制作用.

    作者:宋铁山;王欣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高温与噪声的联合作用对玻璃制瓶工听力的影响

    选择4组组间基本均衡的现场进行噪声和高温测试,分析4组研究对象听力水平的差异.对68名不同高温噪声暴露时间的玻璃制瓶工进行听力水平比较.结果发现,对语频听阈和高频听阈,单纯高温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噪声组、高温噪声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高温噪声组明显高于噪声组(P<0.01).语频听阈和高频听阈随高温噪声暴露时间的延长而增高(P<0.01).提示高温本身对语频听阈和高频听阈没有影响,但高温与噪声的联合作用可加重噪声对听力的损害,且可能具有时间依赖性.

    作者:赵南;唐旭东;钟茂耀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印刷车间空气中铅对作业工人发铅的影响

    为了解空气中铅浓度与工人发铅间的关系,对我区某印刷厂车间的铅浓度以及作业工人发铅含量进行了连续2个月的监测,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刘春莹 刊期: 2005年第03期

中国工业医学杂志

中国工业医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沈阳市劳动卫生职业病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