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正己烷中毒致神经损害的临床观察

关键词:正己烷, 中毒, 神经损害
摘要:20例正己烷中毒患者神经损害主要表现为四肢呈感觉运动障碍型周围神经病,以运动障碍为主,伴有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神经肌电图显示神经原性损害改变.观察显示神经肌电图的恢复较神经损害的症状体征的恢复要慢.
中国工业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315例民工矽肺患者致残程度鉴定分析

    为了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适应工伤保险制度改革,对315例矽肺患者进行了伤残程度鉴定,并依据不同等级进行分析.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以315例飞机掩体隧道掘进工矽肺患者为致残程度鉴定对象,其中Ⅰ期223例,Ⅱ期64例,Ⅲ期28例.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乳腺癌组织中O6-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的表达

    采用原位杂交方法检测30例乳腺癌组织O6-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MGMT)表达水平.结果显示,MGMT阳性率为93.4%(28/30),其中高表达28.6%(8/28),中、低表达71.4%(20/28).乳腺癌组织MGMT的表达与临床分期无关.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孕哺期染铅对幼鼠脑微量元素、SOD及细胞凋亡的影响

    目的探讨孕哺期铅暴露所致仔代发育期的神经毒性机制.方法母鼠从妊娠起始至仔鼠出生后7d染铅,原子吸收石墨炉法及火焰法测定出生后7d仔鼠的血、脑铅及脑组织微量元素铜、锌含量;同时测定脑组织脂质过氧化水平(LPO)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另外应用原位末端标记TUNEL法测定脑海马区及附近皮质细胞凋亡数量的改变.结果染铅使仔鼠血铅、脑铅水平升高,脑微量元素铜有下降趋势,同时脑LPO水平升高,SOD活性下降,且海马区附近皮质细胞凋亡数量增加,尤其体现在高剂量染铅组.结论铅的发育神经毒性与中枢神经系统铜等微量元素的改变、抗氧化能力下降及由此所致的细胞凋亡数量增加有关.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正己烷中毒的疗效观察

    通过对5例职业性慢性正己烷中毒患者的治疗,观察鼠神经生长因子(NGF)对中毒性周围神经病的疗效.经2个疗程治疗后,患者不适症状,深、浅感觉,肌力,腱反射及神经-肌电图检查明显改善,6个月临床症状、体征基本恢复正常,与未用或病程后期使用NGF者比较,疗效更显著.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儿童有机磷中毒后迟发性神经病15例分析

    对15例儿童有机磷中毒后迟发性神经病进行临床分析.神经电生理检查表现为失神经电位和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减慢,运动障碍重于感觉障碍.指出应密切观察迟发性周围神经损害.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一起液化石油气中毒事故调查分析

    2004年4月7日,我市一家外资企业在检修液化石油气站时,因作业工人违反操作规程,发生一起急性职业性液化石油气中毒事故,造成1人死亡、5人中毒的严重后果.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镉对肾小管上皮细胞钙黏蛋白的影响

    目的探讨镉对原代培养的肾小管上皮细胞毒作用的早期环节.方法采用筛网分离法分离Wistar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分别用10、20和50 μmol/L的CdCl2溶液培养细胞0、1、2和4 h,测定细胞活力、细胞内ALP活性、GSH含量、细胞外液LDH活性及上皮细胞钙黏蛋白(E-cadherin)表达.结果不同浓度的CdCl2作用培养细胞后,可造成细胞内ALP活性下降,并表现出明显的剂量-反应关系和时间-反应关系;50 μmol/L Cd Cl2作用细胞2 h时,细胞外液LDH活性已明显高于对照组;4 h时细胞内GSH含量与对照组比较显著下降;而10 μmol/L的CdCl2作用细胞2 h,即可使肾小管上皮细胞钙黏蛋白在胞浆表达减少.结论在肾小管上皮细胞没有发生氧化损伤时,Cd2+就可干扰肾小管上皮细胞钙黏蛋白依赖的黏附连接;镉对肾小管上皮细胞钙黏蛋白依赖的黏附连接的损伤可能是镉毒性的早表现之一.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某油墨生产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

    对某油墨生产企业迁建工程项目进行职业卫生学调查,对其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检测,综合评价其总平面布置、生产工艺及设备布局、职业病防护设施、个人防护用品、卫生设施、职业卫生管理和经费预算,对防护措施提出合理可行的建议,为监督部门提供决策依据.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苯接触与淋巴细胞DNA损伤

    采用气相色谱法检测广州某鞋厂112名(男43名,女69名)工人的血苯浓度,应用微核试验及彗星电泳测定淋巴细胞DNA损伤.结果显示,苯接触者血苯浓度升高(P<0.001),以刷胶车间工人高(0.029 6 μmol/L),其次为成型车间(0.003 5 μmol/L),对照组工人血苯值为(0.000 4 μmol/L).3组间DNA损伤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01),刷胶车间工人微核率为5.2‰,彗尾DNA含量为42.6%;成型车间工人两项指标分别为2.1‰,38.8%;对照组则为0.5‰和32.3%.提示苯可致淋巴细胞DNA损伤,损伤程度与苯接触量有关.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急性硫化氢中毒12例脑电图分析

    12例急性硫化氢中毒者脑电图出现广泛弥漫性慢活动(θ及δ波)以及阵发性尖、棘波,尖慢、棘慢综合波.分析结果表明,脑电图异常程度与中毒程度基本一致.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一起急性四乙基铅中毒事故重度中毒患者临床救治体会

    2003年11月我院先后收治7例因生产四乙基铅经呼吸道吸入致急性重度四乙基铅中毒病人,现结合临床谈谈救治体会.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接触焦油沥青工人职业性疣赘调查

    对接触焦油沥青工人的皮肤病调查结果显示,194名受检工人中有59名患有职业性疣赘,皮疹形态为泛发性扁平疣样及寻常疣样损害,皮疹与工龄有一定关系,工龄愈长发病率愈高,患病率随作业工龄的增长而上升.说明该作业环境对操作工人的皮肤有较大危害.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中医药治疗矽肺研究进展

    简述矽肺中医病因病机、发病机制与危害及矽肺的中药治疗.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棉纺女工呼吸系统损害的调查研究

    目的探讨棉尘对棉纺女工呼吸系统的损害.方法对棉纺厂各车间工序进行劳动卫生学和空气中细菌、真菌污染状况调查,并对302名棉纺女工及64名对照女工呼吸系统症状进行询问调查、X线胸片检查及班前班后肺功能的测定.结果棉纺各车间工序空气中微生物污染严重,尤以前纺车间为重.接尘女工呼吸系统症状阳性率均显著高于对照女工(P<0.01),86名棉纺女工中X线胸片异常者20例,占拍片人数的23.3%.肺功能FVC、FEV1.0、FEF25~75各指标班前班后下降值均较对照组明显.接尘女工肺功能FEV1.0异常急性改变率为52.2%,对照女工为9.4%,差异有显著性(P<0.01).前纺车间女工呼吸系统症状阳性率及肺功能FEV1.0异常急性改变率明显高于络筒和织布车间.结论棉纺女工出现呼吸系统症状阳性率增高及肺功能急性下降,可能与车间空气中微生物污染程度有关.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镍对雄性小鼠脾脏损伤的研究

    予小鼠腹腔注射硫酸镍0.8、2.0、5.0 mg/kg染毒,连续30 d.制备脾脏组织匀浆,采用酶法测定一氧化氮合酶(NOS)活力、一氧化氮(NO)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分光光度法测定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和丙二醛(MDA)含量及总抗氧化能力(T-AOC).结果染镍各剂量组NOS活力显著低于生理盐水(NS)组,NO含量亦低于生理盐水组;镍可抑制SOD活力,使T-AOC、GSH含量降低,而引起MDA含量升高,且随着染毒剂量的增加,其效应逐渐增强.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69起氯气泄漏事故原因分析及预防对策

    本文搜集了近4年来在<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工业卫生与职业病>、<中国职业医学>、<职业卫生与应急救援>、<中国工业医学杂志>、<职业与健康>、<劳动医学>等专业期刊所刊载的有关氯气中毒报道以及2000年1月1日至2004年5月31日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卫生部卫生监督中心等发布的69起氯气泄漏事件的报道.其中急性氯气中毒事故55起,占79.7%,中毒病人3 073例,13人死亡.现具体分析如下.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某阻燃装饰板工程项目职业卫生学评价

    对一年产560万m2阻燃性装饰板工程作业场所进行职业卫生学调查,按规范检测和评价其职业性有害因素.结果表明单项指数甲醇为0.27,甲醛为1.63,苯酚为0.24,粉尘为0.48;噪声合格点占96.7%;综合指数1.04.评价等级为Ⅱ级,属基本合格.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新生儿有机磷中毒6例误诊分析

    报道6例新生儿有机磷中毒的原因、诊断、治疗等问题,分析新生儿有机磷中毒误诊的原因.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152名接砷工人神经传导速度测定结果分析

    根据国家卫生部新颁布的神经元性损害的判断标准(GBZ76-2002),在统一皮肤温度的条件下,对152名接砷工人进行神经传导速度测定.结果表明接砷工人神经传导速度平均值均低于对照组.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全氟异丁烯对小鼠肺组织巯基的影响

    目的观察全氟异丁烯(perfluoroisobutylene,PFIB)吸入性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ALI)发病过程中,肺组织内巯基的变化情况.方法采用动态吸入PFIB周身暴露装置染毒小鼠,Ellman试剂法检测PFIB染毒前后小鼠肺组织内巯基(总巯基、蛋白巯基和非蛋白巯基)的含量变化.结果染毒后,小鼠肺组织中非蛋白巯基(主要是还原型谷胱甘肽)含量与正常动物相比显著性的逐渐升高.结论氧化性损伤可能不是PFIB吸入性肺损伤发病过程中主要的致病因素.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中国工业医学杂志

中国工业医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沈阳市劳动卫生职业病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