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惠琳;祁成;彭丽华;杨杪;杨秋玲;郑建如;马晓钟;陈胜;邬堂春
采用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1例用砷制剂治疗白血病患者的尿砷含量变化.用药后尿砷含量稳定在一个较高的水平,停药后尿砷含量迅速下降.建议在使用砷制剂时,应定期监测尿砷含量.
作者:秦虹;彭珊茁;王凯;张杰 刊期: 2004年第05期
报道9例小儿胃复安中毒出现锥体外系症状.提示因小儿锥体系统功能不健全,故应用时应严格控制剂量.
作者:叶志华 刊期: 2004年第05期
小鼠灌胃染毒醋酸铅10 mg/kg、20 mg/kg和40 mg/kg,1次/d,连续染毒5 d,测定精子数、精子活动度、精子畸形率和初级精母细胞染色体畸变率.结果显示染毒20 mg/kg以上时,精子计数、直线运动精子数、活精子率随染毒剂量增加而下降,而静止不动精子数、精子畸形率和初级精母细胞染色体畸变率随剂量增加而升高,各指标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或高度显著性(P<0.05,P<0.01),并呈明确的剂量-反应关系,r值依次为-0.786 6,-0.894 9,-0.780 9, 0.780 9, 0.558 1, 0.493 2(P<0.01,P<0.05).说明染毒醋酸铅≥20 mg/kg可损害小鼠的生精功能.
作者:张玉敏;马明月;崔金山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用全自动血球分析仪分别对室温及冰箱冷藏保存的全血标本定时作血常规检测.结果提示:抗凝血室温保存应在7 h内完成标本的测定;抗凝血冰箱冷藏保存,只要在22 h内完成标本的测定,对结果影响不大.
作者:史善富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醋酸铅对PC12细胞凋亡和caspase-3活性的影响.方法采用四唑盐(MTT)法检测IC50值,用流式细胞仪、Hoechst 33258/PI 荧光染色分析细胞凋亡,比色法测定caspase-3活性.结果用不同浓度的醋酸铅处理细胞48 h,其IC50值为(0.445±0.080)mmol/L;用0.25、0.5mmol/L醋酸铅处理细胞48 h,可见凋亡峰和典型的凋亡形态学改变,两铅处理组经流式细胞仪和荧光染色检测出的细胞凋亡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caspase-3活性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醋酸铅可诱导PC12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与caspase-3的活化有关.
作者:赵南;唐旭东;周克元 刊期: 2004年第05期
在同样的车间条件下,分别对旧机器设备和技术改造后的新机器设备进行现场噪声测定.结果发现新型号的织布机、细纱机和粗纺机比旧型号的相应机械设备产生噪声的强度未见降低,且粗纺机的噪声强度比过去增大.说明纺织作业职业性噪声危害仍然严重.
作者:岳杰;江建梅;刘四海 刊期: 2004年第05期
通过观测正常人和有机磷中毒(AOPP)患者血浆内皮素(ET)和一氧化氮(NO)水平,探讨ET和NO在AOPP发病过程中的变化及意义.结果发现AOPP轻度组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变化,中度和重度组与对照组相比,ET和NO均显著升高,且ET、NO与AChE之间呈显著负相关.提示AOPP患者血浆ET和NO的含量变化与中毒程度有关,可作为判断预后和中毒程度的指标.
作者:李春凤;王继存;张平;杨玉海 刊期: 2004年第05期
对42例煤工尘肺患者院内MRSA肺部感染的临床特点、治疗及预防措施进行分析,认为万古霉素为治疗MRSA感染首选药物.注意混合病原菌感染的发生,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加强营养支持疗法以及应用免疫增强剂等综合治疗措施,可提高治愈率.
作者:张慧;徐文寿 刊期: 2004年第05期
染毒组大鼠采用半自动式吸入烹调油烟(COF)[浓度(43±4)mg/m3],阴性对照组吸入加热空气(24~28 ℃),每组雄性SD大鼠15只,于染毒20 d、40 d、60 d观察COF对大鼠生殖腺毒性及其微量元素的影响.在吸入COF 40 d、60 d时大鼠体重均有降低趋势;睾丸、附睾脏器系数低于对照组(P<0.05),且呈时间-效应关系;精子含量和存活率显著降低,畸形率明显升高,且死精子多;睾丸中Zn、Mn代谢紊乱,出现Zn降低、Mn升高,并呈时间-效应关系.上述结果说明烹调油烟对生殖腺具有明显毒性,同时提示微量元素代谢紊乱可能对生殖腺的损害起了重要作用.
作者:李东阳;让蔚清;谢红卫;贺栋梁;龙鼎新 刊期: 2004年第05期
为探讨丙溴磷对家兔脑组织脂质过氧化和一氧化氮浓度的影响,将家兔分为2个剂量组经皮肤染毒丙溴磷,于染毒前和染毒后5 d、10 d,分别测定各组大脑组织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维生素E(Vit E)、一氧化氮(NO)浓度.结果染毒后家兔脑组织GSH-Px、SOD活性明显增高(P<0.05,P<0.01),Vit E、NO浓度显著降低(P<0.05,P<0.01),并呈一定的剂量-效应关系.提示丙溴磷所致的家兔脑组织脂质过氧化增强与NO浓度降低相互促进,并可能是脑功能受损的原因之一.
作者:林立;张强;张春之;隋桂英 刊期: 2004年第05期
按国家有关标准要求,对某电子玻璃有限公司进行一般劳动卫生学调查及工作场所有害因素测定.熔配车间、后加工及包装工段评价为Ⅰ级,综合卫生学评价合格;成型车间评价为Ⅱ级,综合卫生学评价基本合格.
作者:李奎荣;程广超 刊期: 2004年第05期
从煤工尘肺患者肺部感染痰标本中分离出326株细菌,革兰阴性杆菌占88.36%,主要为铜绿假单孢菌、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产ESBLs菌株的检出率为42.86%、30.21%,总检出率为34.87%.药敏试验表明亚胺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吡肟是治疗产ESBLs菌引起的煤工尘肺肺部感染的有效抗生素.
作者:廖祝承;姚勇;曹国华;李立威;彭东明 刊期: 2004年第05期
7名浸漆作业工人先后接触氯丙烯后发生慢性中毒,本文对现场调查资料、临床表现、中毒诊断与治疗进行了分析探讨.
作者:张正华;谭允琪;孙莉 刊期: 2004年第05期
515例尘肺患者痰细菌培养结果显示,Ⅰ、Ⅱ、Ⅲ期尘肺细菌感染阳性率不同(x=15.04,P<0.05),尘肺合并肺结核患者细菌感染阳性率高于单纯尘肺患者(x=15.04,P<0.05).
作者:马麟;邸晓莹;马玉鹏 刊期: 2004年第05期
通过对某石化公司建设项目进行职业病危害卫生学评价,了解和掌握了该项目作业环境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分布、危害程度,所采取的防护措施及防护效果.为今后职业病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郑成彬;王先;文淑华;黄玉玲 刊期: 2004年第05期
报道3例急性氟乙酰胺中毒致严重心脏损害患者的临床表现,针对其治疗谈几点体会.
作者:孔祥琴 刊期: 2004年第05期
1 事故发生经过某自来水公司加氯间,于2000年11月5日晚22:00左右,因液体氯气罐压力过大,突然发生管裂,大量氯气从管裂处逸出,值班人员立即戴上防毒面具连续3次进入加氯间试图关闭氯气阀,结果均未成功.此时因氯气泄漏严重,加之防毒面具年久失效,导致该值班人员胸闷、咳嗽、气短、呼吸困难、双眼红肿.
作者:张丽贞;马英归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创造酶切位点的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检测技术(CRS-RFLP)检测单核苷酸多态性的方法及其应用.方法应用CRS-RFLP检测技术,检测hOGG1c.326位点的单核苷酸多态性,并与未引入错配位点时的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CRS-RFLP的检测结果与未引入错配位点时的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的检测结果一致.结论 CRS-RFLP检测技术适用于已知单核苷酸多态位点的检测,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作者:张忠彬;朱人;夏昭林 刊期: 2004年第05期
探讨了20例急性氟乙酰胺中毒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及治疗体会.
作者:石春;王冬梅;董新华 刊期: 2004年第05期
依据国家标准GB/T16145-1995测定2例铥-170内污染人员粪便中铥-170的放射性活度,并参照GB/T16148-1995进行摄入量、待积有效剂量E(50)及3年内累积有效剂量当量(H3,E)的估算.2例铥-170内污染人员的摄入量分别为(9.22±1.40)×105 Bq和(1.37±0.21)×105 Bq,E(50)分别为(6.15±0.93)×10-3 Sv和(9.13±1.40)×10-4 Sv,H3,E分别为(6.11±0.92)×10-3 Sv和(9.07±1.40)×10-4 Sv.本事故中2名工作人员铥-170摄入量低于相应的年摄入量限值,E(50)低于0.02 Sv,所造成的内污染和内照射均是轻微的,不需要采取加速排出体内铥-170的医学干预措施.
作者:刘长安;马力文;张淑兰;徐翠华;尚兵;刘英 刊期: 2004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