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腹部双叶长蒂保留真皮下血管网皮瓣修复手部软组织缺损

张宁;董桂贤;尚红涛;吴战坡;刘玉民

关键词:双叶长蒂真皮下血管网皮瓣, 手部软组织缺损, 修复
摘要:目的:总结腹部双叶长蒂保留真皮下血管网皮瓣修复手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腹部双叶长蒂保留真皮下血管网皮瓣修复8例手部软组织缺损患者。根据软组织缺损面积大小,术中设计腹部双叶长蒂保留真皮下血管网皮瓣修复缺损。结果1例术后3周断蒂,断蒂术后5 d皮瓣远端边缘部分坏死,经换药后愈合;7例术后25d断蒂,皮瓣均顺利成活,伤口Ⅰ期愈合。腹部供区Ⅰ期愈合。6例术后获随访,随访时间3~5个月。皮瓣颜色、外形恢复基本满意,手功能按ATM标准评分:优3例,良3例,中2例,优良率75.0%。结论腹部双叶长蒂真皮下血管网皮瓣具有手术操作简便、术后便于护理、减轻患者痛苦等优点,是修复手部软组织缺损的理想方法之一。
临床外科杂志相关文献
  • 重症急性胰腺炎早期腹腔引流探讨

    目的: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 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早期腹腔引流时机及引流方式选择。方法对32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采用B超或CT引导下经皮穿刺置管引流腹腔或胰周积液,同时予以生长抑素、抑酸、抗感染、保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营养支持等综合治疗。结果32例患者中,3例因后期胰腺感染性坏死,引流管堵塞,行外科手术干预,2例治愈,1例术后因真菌感染死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另有3例置管引流患者死于相关并发症,共28例治愈,总治愈率为87.5%(28/32);总病死率为12.5%(4/32);引流时间7~60 d,平均28 d,引流次数1~4次。结论对于重症急性胰腺炎早期腹腔或胰周积液时,腹腔及小网膜囊内置管引流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对于大部分选择恰当的病例,可以避免传统的手术引流。

    作者:王卫;吉敏;周英豪;李成林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腹腔镜在小儿隐匿性腹股沟斜疝中的应用

    小儿隐匿性腹股沟斜疝又称隐疝,是腹股沟区域存在一个孔洞或者开放的窦道[1],或者有朝向内环口的腹膜返折[2]。隐疝疝囊小,且隐藏于内环口处,腹股沟区无明显包块,易造成漏诊。我院于2012年5月至2013年7月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小儿单侧腹股沟斜疝560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光尧;陈平;赵伟;石磊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营养风险筛查与干预在食管癌患者快速康复外科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基于营养风险筛查( nutritional risk screening,NRS)与干预的快速康复外科( fast track surgery,FTS)策略在食管癌患者围手术期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方法160例食管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FTS组术前采用营养风险筛查2002( NRS2002)方法进行评估,并在围手术期针对干预治疗( FTS组,80例);对照组按传统围手术期处理方法( conventional perioperative manage-ment)治疗( CPM组,80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后首次排气、排便时间、拔除胸腔引流管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等情况。结果 FTS组术后首次排气时间[(62.7±2.9)h vs(95.8±3.0)h ]、首次排便时间[(3.56±1.46)d vs(5.08±1.85)d ]、拔除胸腔引流管时间[(2.93±0.36)d vs (4.66±0.26)d ]、术后住院时间[(8.67±0.85)d vs(11.61±1.21)d ]及总并发症发生率[7.50%(6/80)vs 18.75%(15/80)]等均少于CP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围手术期应用基于NRS与干预的FTS策略,可有效促进食管癌患者康复,缩短住院时间。

    作者:汪进益;洪暄;刘刚;陈国涵;李钦传;刘中民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临床外科杂志》在线期刊系统运行须知

    作者:《临床外科杂志》编辑部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术中或术后意外胆囊癌的处理对策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LC)意外胆囊癌( UGC)的处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1月至2012年10月3355例LC,术中和术后发现的8例UGC的临床资料。结果8例UGC,占同期LC的0.24%(8/3355),术中发现4例,术后发现4例。根据TNM分期(第7版,2009),其中pTis 2例,pT1b 1例,pT23例,pT42例。pTis及pT1b患者仅行LC,术后均长期存活,长已超过5年;pT2中2例中转开腹行胆囊癌根治术,术后存活已达半年以上;1例因术后发现,患者拒绝再次手术,术后半年复发;pT4中1例因累及肝脏及肝外胆管,拒绝进一步手术,仅行LC,术后3个月出现戳孔种植,术后6个月死于腹腔广泛转移;1例中转开腹行姑息胆囊切除并取活检,3个月后死于多脏器衰竭。无围手术期死亡患者。结论重视胆囊癌高危因素、完善的术前检查、术中对胆囊标本仔细剖检和快速冰冻检查以及确诊后必要的中转开腹是提高胆囊癌早期确诊率、改善胆囊癌预后的关键。术中应切实采取相关措施降低肿瘤细胞腹腔转移与切口种植的发生率。

    作者:马静;陈琳光;陈志男;侯利民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前列腺增生合并膀胱结石三种手术方法的临床疗效比较研究

    目的:总结大力碎石钳碎石加经尿道前列腺电切( TURP)、经膀胱镜钬激光碎石加TURP、小切口开放取石加TURP三种手术方法治疗前列腺增生合并膀胱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18例前列腺增生合并膀胱结石患者分别采用大力碎石钳碎石加TURP术37例( A组),经膀胱镜钬激光碎石加TURP术43例( B组),小切口开放取石加TURP术38例( C组)。对比和评价三种手术方式的临床疗效。结果 A、B、C三组在膀胱黏膜损伤率、膀胱穿孔改开放手术率、住院时间上,B组明显好于A组及C组;碎石取石操作时间上,B组碎石取石操作时间长于A组及C组。结论经膀胱镜钬激光碎石结合TURP治疗前列腺增生合并膀胱结石具有损伤小、疗效好、恢复快等优点,虽然结石较大时碎石取石时间延长,但手术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向俊;乔亮;刘志权;严成浩;林晨;刘湘鄂;何颖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Ilizarov外固定治疗儿童不稳定胫骨骨折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采用Ilizarov外固定架治疗儿童不稳定胫骨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Il-izarov外固定架治疗不稳定胫骨骨折75例。结果70例获随访,随访16~36个月,平均24个月。骨折均愈合,无一例出现针道感染、延迟愈合及骨折不愈合。5例双下肢轻度不等长,约0.5~1.0 cm,步态无明显跛行,膝、踝关节功能无受限。根据Johner-Wruh评价标准,优良率95.7%。结论Ilizarov外固定架治疗儿童不稳定胫骨骨折固定牢靠,创伤小、功能恢良好。

    作者:袁泉文;甄允方;郭志雄;王晓东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胃术后排空障碍的临床分析

    胃大部分切除术后上消化道重建术后,吻合口排空障碍,一般分为功能性通过障碍与器质性通过障碍。前者主要由吻合口炎症、水肿,胃肠运动功能减弱所致胃排空延迟,常在术后早期发生,保守治疗一段时间,多可治愈[1]。国内根治性远端胃大部切除术后胃排空障碍的发生率约为4.7%[2]。本文回顾性分析我院2001年2月至2012年2月诊治的20例胃排空障碍患者的临床资料,浅谈胃术后胃排空障碍的原因及防治。

    作者:费国猛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右美托咪定对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镇痛作用及与TNF-α因子相关性的研究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对神经病理性疼痛( SNL)大鼠的镇痛效果,探讨右美托咪定镇痛与细胞因子TNF-α的相关性。方法雄性SD大鼠32只,200~220 g,随机分4组(每组8只):假手术组( S组)、SNL组、右美托咪定SNL组( DSNL组)、依那西普SNL组( ESNL组)。S组仅暴露脊神经但不结扎,其余组建立SNL模型。术毕即刻,DSNL组和ESNL组鞘内分别给予右美托咪定1μg或依那西普50μg连续7 d,S组和SNL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于术前、术后1 d、3 d、5 d、7 d测试各组大鼠机械缩足反射阈值( PWPT)和热缩爪潜伏期( PWL)。术后第7天取脊髓腰膨大组织采用ELSIA试剂盒测量TNF-α的表达。结果与S组相比,术后3 d、5 d、7 d各组PWPT和PWL明显降低( P﹤0.05),TNF-α表达增多( P﹤0.05);与SNL组比,DSNL组和ESNL组3 d、5 d、7 d的PWPT和PWL明显增高( P﹤0.05),TNF-α表达降低( P﹤0.05)。结论在SNL大鼠模型中,右美托咪定可以产生良好的镇痛作用,其镇痛作用可能与降低TNF-α的表达有关。

    作者:祁会龙;夏中元;赵博;侯家保;肖兴鹏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腹部双叶长蒂保留真皮下血管网皮瓣修复手部软组织缺损

    目的:总结腹部双叶长蒂保留真皮下血管网皮瓣修复手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腹部双叶长蒂保留真皮下血管网皮瓣修复8例手部软组织缺损患者。根据软组织缺损面积大小,术中设计腹部双叶长蒂保留真皮下血管网皮瓣修复缺损。结果1例术后3周断蒂,断蒂术后5 d皮瓣远端边缘部分坏死,经换药后愈合;7例术后25d断蒂,皮瓣均顺利成活,伤口Ⅰ期愈合。腹部供区Ⅰ期愈合。6例术后获随访,随访时间3~5个月。皮瓣颜色、外形恢复基本满意,手功能按ATM标准评分:优3例,良3例,中2例,优良率75.0%。结论腹部双叶长蒂真皮下血管网皮瓣具有手术操作简便、术后便于护理、减轻患者痛苦等优点,是修复手部软组织缺损的理想方法之一。

    作者:张宁;董桂贤;尚红涛;吴战坡;刘玉民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原发性胃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40例诊治分析

    原发性胃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 DLBCL)是胃恶性淋巴瘤( PGML)中常见的一种,近年来发病率呈逐渐升高的趋势[1],它的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临床医师对其认识不足,误诊率高。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3年6月我院收治的40例胃DLBCL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加强对该病的认识,探讨其诊治方法。

    作者:李广鑫;邓跃华;张守武;胡世超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腰椎动态稳定装置在腰椎退变外科治疗中应用现状和问题

    腰椎退变性疾病是一组由于腰椎退行性改变引起运动节段结构改变和功能紊乱的临床症候群,主要包括退变性椎间盘疾病、退变性腰椎管狭窄、退变性腰椎不稳、退变性腰椎滑脱等,其主要临床症状是腰腿痛、伴或不伴有双下肢的感觉运动功能障碍。近二十年,伴随着人口老龄化,腰椎退变性疾病己经成为一个慢性的公共卫生问题,外科治疗退变性腰椎疾病的传统方法是椎管减压加植骨融合内固定术。但融合固定增加了邻近节段的压力,而且有一些重要的缺点诸如供骨区疼痛、手术时间长造成感染、假关节形成、植入物疲劳失效等。为了能避免或延缓上述并发症的发生,保留运动的装置即动态稳定技术应运而生并逐渐广泛应用于临床。本文将主要讨论动态稳定装置的应用现状及其所带来的问题。

    作者:熊伟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胰腺导管腺癌与非功能胰岛细胞瘤的临床对比分析

    目的:分析胰腺导管腺癌( PDAC)与非功能胰岛细胞瘤( NICT)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总结我院收治的15例PDAC与21例NICT的临床症状、CT表现,并对比分析肿瘤学特征与CT影像学关系。结果 PDAC CT平扫可显示肝内、外胆管扩张,胆囊胀大,胰管扩张(正常直径﹤3 mm),胰头部占位性病变,同时又可以观察有无肝转移和淋巴结转移。胰腺区动态薄层增强扫描可获得更佳效果,且不受肠胀气影响。对于瘤体较小的NICT者,CT平扫难以发现,增强扫描动脉期明显强化,静脉期稍微减弱。结论结合临床表现、组织学特征结合CT影像检查有助于PDAC与NICT的鉴别诊断。

    作者:徐军辉;丁佑铭;汪斌;付海峰;徐彦哲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陈旧性跟腱断裂的诊治进展

    陈旧性跟腱断裂诊断治疗发展迅速,目前有多种诊治方案可供选择,具体方案的选择根据伤情、患者年龄、自我期望及经济水平等决定。目前对陈旧性跟腱断裂的病因研究已经深入到基因水平。陈旧性腱断裂手术治疗的预后较保守治疗好,干细胞疗法、基因工程及组织工程技术在修复肌腱缺损方面取得了较大的进步并且显示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作者:田青松;李新志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医用臭氧在腕管综合征治疗中应用的临床疗效观察

    腕管综合征典型症状是桡侧3个半手指麻木、疼痛、感觉异常,甩手后减轻,夜间显著,有时拇指外展、对掌无力,动作不灵活为主要表现。屈腕试验和Tinel征均阳性。治疗方法也较多。我院于2005年引进臭氧机治疗。我科于2008年1月2011年12月针对88例(90侧)腕管综合征患者,其中44例(45侧)采用臭氧联合正中神经旁注射消炎镇痛混合液治疗对比观察。现将资料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

    作者:仲伟坤;李亚东;孙晓新;刘红梅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一对姐弟漏斗胸病例报告

    病例1,男,6岁,发现胸骨凹陷5年余,凹陷渐为明显,无胸闷胸痛及心悸等不适,无外伤及手术史。查体:身高114.60 cm,胸骨下段凹陷,左胸略高,心脏心界偏左、未及杂音,两上肢指尖距离112.90 cm,指端无瘦长表现。胸骨 CT (图1)提示胸骨柄自胸骨角平面向下胸骨体呈右低左高内凹表现,胸廓前壁中央向内凹陷,胸骨剑突凹陷深(约达前胸壁平面后1.20 cm);纵隔及心影向左侧移位。脊柱无明显异常;Haller指数为5.24。心脏超声提示升主动脉及肺动脉不宽,动脉瓣形态及活动可;心脏各房室腔未见增大,房室瓣形态及活动可。完善准备后给予其实施右侧胸腔镜下Nuss手术,手术顺利,矫形效果满意,术后给予静脉镇痛泵和双氯芬酸钠栓剂止痛及支持治疗,恢复情况满意。

    作者:韦福旺;张俊;杨光海;王家顺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阑尾炎误诊原因分析

    急性阑尾炎作为外科常见病,在临床工作中常被误诊,为提高阑尾炎诊断率,避免误诊误治。现收集我院2003年7月至2013年7月阑尾炎病例资料1563例,误诊病例65例的临床资料(均手术治疗且有病理结果),分析其误诊原因。

    作者:薛兆强;林峰;颜民;侯广敏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完全腹腔镜右后叶肝切除术解剖及技术要点分析

    目的:探讨完全腹腔镜右后叶肝切除术的解剖及技术要点。方法对17例肝脏肿瘤采用完全腹腔镜右后叶肝切除术。结果17例患者手术过程顺利,平均手术时间(284±38) min。平均术中出血量(412±75)ml。无中转开腹,无术后严重并发症。结论把握好适应证,掌握完全腹腔镜右后叶肝切除术的解剖和技术要点,是完成该手术的关键。

    作者:段鑫;郑直;王勇;郑小林;李明杰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全麻患者心律失常一例原因分析

    患者,女,70岁,体重52 kg,因胆囊结石行LC术,患者有多年高血压病史,术前心电图提示窦性心律66次/分, ST-T段改变,T波低平,自诉既往无劳动后心慌胸闷等不适,其他相关检查结果无明显异常,ASAⅡ级。患者入室时BP 155/78 mmHg,HR 80次/分,SPO298%,开放静脉通道,监测生命体征,全麻面罩吸氧,静脉注射东莨菪碱0.15 mg 后约10 s,心电监护显示患者心率从80次/分升至130次/分,持续了约15 s,心率逐渐下降至88次/分,BP 162/85 mmHg,询问患者未感不适,开始静脉注射舒芬太尼10μg、咪达唑仑2 mg、丙泊酚50 mg、维库溴铵6 mg、依托咪酯12 mg静脉诱导,置入喉罩顺利,麻醉机控制呼吸,测 BP 116/62 mmHg,HR 83次/分,术中丙泊酚50μg/(kg·min)和瑞芬太尼0.15μg/( kg·min)持续微泵输注,1%七氟醚吸入维持,术中维持患者血压在120/65 mmHg左右,心率58~72次/分,PET CO232~36 cmH2 O,SPO299%,手术历时40 min。手术完毕患者恢复神智和自主呼吸,吸痰后拔除喉罩,BP158/87 mmHg, HR89次/分,SPO299%,因略感患者潮气量不够,静脉注射新斯的明(1 mg)和阿托品(0.5 mg)混合液1/2量拮抗肌松,大约不到1 min,心电监护显示室上性心动过速,快时达170次/分(持续不到30 s ),准备静脉注射艾司洛尔时,心律转为频发室性早搏(部分呈二联律和三联律),之后频发室性早搏和短阵心动过速交替出现,以频发室性早搏为主,当即给以利多卡因50 mg单次静脉注射,利多卡因100 mg持续静脉注射,20 min后早搏次数逐渐减少(仍部分呈二联律和三联律),因为患者意识清醒,未诉不适,BP 138/78 mmHg,HR 93次/分,SPO299%,接PCIA,送患者回监护病房,抽静脉血急查心肌酶值。手术结束后约50 min随访患者,心电监护显示窦性心律92次/分,无早搏无心动过速,SPO299%,BP 135/85 mmHg,患者神志清楚,未诉不适。术后第二天随访患者生命体征稳定,心肌酶值无异常。4d后患者痊愈出院。

    作者:李琳;吴文祥;胡泽凡;胡忠诚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重视腰椎退变疾病外科治疗中技术的合理选择

    腰椎退变性疾病( lumbar degenerative disease, LDD)是脊柱外科的常见病与多发病,其为腰椎间盘和关节突关节的关节软骨及其周围韧带退行性改变导致患者出现腰腿痛等临床表现的一系列疾病的总称[1],包括腰椎管狭窄、腰椎节段失稳和腰椎退变性脊柱侧弯等疾病。几十年来,融合手术一直是其治疗的金标准,但随着理念的革新和技术的发展,融合手术的弊端逐渐呈现出来,如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融合术将加速邻近节段的退变,且对其远期治疗效果仍存在争论;另一方面,一些新型手术方式也逐渐发展起来并应用于临床,如微创技术、非融合技术、椎间盘置换术等。针对不同个体LDD,如何选择佳的手术方案,也是目前困扰临床一大难题。现就LDD的外科治疗及其选择作一简述。

    作者:李锋 刊期: 2014年第05期

临床外科杂志

临床外科杂志

主管:湖北省卫生厅

主办:中华医学会湖北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