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吡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临床疗效及对患者颈动脉超声的影响

房央梦;郑明迪;徐益波

关键词:2型糖尿病, 脑梗死, 吡格列酮, 颈动脉超声
摘要:2型糖尿病是常见内分泌科疾病,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其发病率呈不断上升趋势[1]。脑梗死是糖尿病常见的血管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2-4]。笔者观察吡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临床疗效及对患者颈动脉超声的影响,报道如下。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相关文献
  • 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并发肝损害患者临床和免疫特点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nfectious mononucleos-is,IM)是由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原发感染所致的一种单核-巨噬细胞系统急性增生性传染病,其典型临床“三联症”为发热、咽峡炎和颈淋巴结肿大,可合并肝脾肿大,外周血中异型淋巴细胞增高[1]。IM常累及多个器官和系统,其中肝损害发生较多,若不能及时采取有效治疗措施,严重者可导致肝功能衰竭或进展为EB病毒相关性噬血细胞综合征[2],长期慢性的E B病毒感染可导致淋巴细胞增生性疾病或淋巴瘤[3-4]。现对2013年8月—2016年8月我院治疗的68例急性感染期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肝损害的临床表现、免疫功能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徐士福;王孙尧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MRI诊断粟粒性脑结核1例

    脑结核临床较少见,由于缺乏特异性的临床表现,易误诊,近年来由于结核杆菌基因突变、抗痨药物研制相对滞后等原因,结核病发病率有升高趋势[1]。我院收治粟粒性脑结核患者1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亮;余忠强;夏瑞明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直肠癌根治术后预测复发高危因素分析研究

    结直肠癌(rectal cancer,RC)是为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之一,全世界每年结直肠癌新发病例和病死人数分别为123万和60万[1],根治术后复发转移是结直肠癌患者死亡的至关重要的因素。因此,了解直肠癌术后复发转移的影响因素,对判断预后、指导临床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此,本研究建立直肠癌复发评价模式,对复发、远处转移、5年无瘤生存期的影响因素进行评估,探讨预后因子对直肠癌术后复发的预测作用。

    作者:金哲柱;金永军;何琳;蒋三亚;赵俊杰;李翔;徐兴伟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警惕仙灵骨葆肝损伤风险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CFDA)12月8日发布第72期《药品不良反应信息通报》,提示关注仙灵骨葆口服制剂引起的肝损伤不良反应。2004年1月1日~2016年7月21日,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数据库共收到仙灵骨葆口服制剂不良反应报告2665例,其中严重报告81例(3.1%)。不良反应表现包括恶心、呕吐、皮疹、瘙痒、腹痛、腹泻、腹胀、心悸、胸闷、肝功能异常、肝细胞损害等。在严重不良反应报告中,肝胆系统损害所占比例明显高于总体报告中的相应比例,不良反应包括肝酶水平升高、胆红素水平升高、肝细胞损害等。肝胆系统损害所见于中老年患者,其中45~64岁患者占51.9%。多数(60.7%)肝损伤不良反应报告的用药时间在30天以上。

    作者: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当归对胶原性关节炎模型大鼠血清MCP-1、MMP-3的影响

    目的:观察当归对胶原性关节炎(CIA)模型大鼠血清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MCP-1)、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的影响。方法清洁级Wistar大鼠30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胶原性关节炎(CIA)模型组、甲氨蝶呤组和当归低、高剂量组,每组6只。除空白对照组外,采用Ⅱ型胶原免疫法制备胶原性关节炎模型。、甲氨蝶呤组每次给药1mg/kg,每周2次,腹腔注射;当归低、高剂量组分别灌饲当归煎液0.75g(kg·d)和1.5g(kg·d),空白对照组和模型组灌饲等量生理盐水,持续3周。观察大鼠血清MCP-1、MMP-3及大鼠关节肿胀指数。结果造模后,各药物组大鼠血清MCP-1、MMP-3均明显升高(P<0.05)。与CIA模型组比较,甲氨蝶呤组、当归高剂量组大鼠MCP-1均有降低[(139.20±11.69)pg/mL、(151.64±13.42)pg/mL比(179.21±13.79)pg/mL,P<0.05];甲氨蝶呤组、当归高剂量组大鼠MMP-3均有降低[(1.57±0.19)ng/mL、(1.69±0.21)ng/mL比(2.04±0.27)ng/mL,P<0.05];甲氨蝶呤组、当归高剂量组的大鼠关节肿胀评分均有降低[(2.83±0.41)分、(3.33±0.52)分比(3.83±0.41)分,P<0.05)]。结论当归能不同程度降低胶原性关节炎大鼠血清MCP-1、MMP-3含量,且同时减轻大鼠关节肿胀指数。

    作者:刘建方;赵国强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神经刺激器引导颈部椎旁阻滞夹脊穴埋线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椎基底动脉血流的影响

    椎动脉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sis of verte-bral artery type,CSA)是临床常见病,以眩晕为主要临床表现,同时伴有耳鸣、视力模糊、恶心、呕吐等症状,甚者晕厥。本研究通过颈部椎旁阻滞(paraverteb-ral block,PVB)夹脊穴埋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取得一定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万政佐;阙彬;梁志鹏;周蓉;张蔚青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柴可夫治疗老年萎缩性胃炎经验

    柴可夫为浙江中医药大学教授,主任中医师,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中医内科医疗、教学、科研等工作,擅长诊治胃肠疾病、肝胆病、糖尿病等内科疾病。现将柴可夫教授治疗老年萎缩性胃炎经验总结如下。

    作者:齐方洲;柴可夫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基于医案整理的柴胡汤类方男科运用方证研究

    经统计,治疗男科疾病的经方有50余首[1],涉及男科病种20余种。其中小柴胡汤、柴胡桂枝干姜汤、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四逆散4首方剂均属于柴胡汤类方[2]。本文收集149例柴胡汤类方的临床医案,并加以统计分析,总结柴胡汤类方在男科临床运用的方证特点,并就各方证之间的异同点进行分析。

    作者:谢作钢;陈盛镱;徐潘;欧阳帆;王忠建;姚憬;陈志伟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葛琳仪治疗脾胃病药对经验举隅

    葛琳仪教授为国家级名老中医,国家第二批老中医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曾任浙江省中医院院长、浙江中医学院院长,从医50余载,治学严谨,学验俱丰,临证用药,独具匠心,尤善配伍药对,常获良效。临床擅长治疗脾胃病及肺系病。葛老师治疗脾胃病多着重于气机的调畅,今将其相关药对经验略作整理,以飨同道。

    作者:龚文倩;张烁;徐芳;李婷园;葛琳仪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黄芪建中汤治疗慢性胃炎文献分析

    慢性胃炎是指不同病因引起的胃黏膜慢性炎症或萎缩性病变,临床上十分常见。慢性胃炎缺乏特异性症状,主要表现为消化不良症状如上腹隐痛、食欲减退、餐后饱胀、反酸、恶心等。西医认为慢性胃炎多由幽门螺杆菌感染、免疫因素、物理因素或化学因素等引起,一般采用抑酸、抗菌等治疗[1]。中医认为,慢性胃炎属于“胃脘痛”范畴,外邪侵犯脾胃,饮食不节,情志不畅,导致脾胃虚弱,中医治疗以补虚固本、温中健脾、益气止痛为主。黄芪建中汤具有温中健脾、益气活血、缓急止痛之功效。本文通过万方医学网数据库检索,黄芪建中汤治疗慢性胃炎的文献,对慢性胃炎的疗效及相关因素进行分析。

    作者:余颖聪;余颖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脱敏煎治疗男性免疫性不育对精浆炎症因子表达的影响

    不育症的发病因素复杂,其中20%~30%的不育症与免疫因素有关[1]。西医首选类固醇类激素治疗男性免疫性不育,但疗效尚不满意。近年来我们运用经验方“脱敏煎”治疗该病取得了较为满意的临床效果,但是脱敏煎的具体作用机制尚未明确。炎症因子异常表达是男性免疫性不育的重要影响因素[2],本研究通过观察脱敏煎治疗男性免疫性不育影响精浆炎症因子白介素-6(IL-6)和可溶性细胞黏附分子-1(sICAM-1)在治疗前后表达的差异,揭示脱敏煎治疗该病的一种可能作用机制,为临床用脱敏煎治疗该病提供实验依据。

    作者:夭荣平;魏任雄;王辉;郜都;周俊;史波;崔云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复方鳖甲软肝片对乙型肝炎肝硬化代偿期患者门静脉高压的影响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是当前引起肝硬化常见的原因之一,门脉高压则是肝硬化的常见严重并发症。为了探讨复方鳖甲软肝片对乙型肝炎肝硬化代偿期患者门静脉高压的影响,我们进行了相关研究,现报道如下。

    作者:曾如雪;黄灵跃;程贤文;傅燕燕;倪伟;施维群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中性粒-淋巴细胞比值与凝血参数对恶性肿瘤患者高凝状态的诊断价值比较

    恶性肿瘤患者体内普遍存在高凝状态,从而使患者有发生血栓的风险[1-2]。因此,及时评估患者高凝状态程度,对采取有效措施防治血栓发生具有重要意义。恶性肿瘤发生发展与慢性炎症有关已得到公认[3],而炎症与凝血机制异常之间存在密切联系[4];因此,炎症标志物如CRP等对评价血液高凝状态和血栓形成有重要价值[5]。中性粒-淋巴细胞比值(NLR)可作为炎症指标[6],但其对恶性肿瘤患者高凝状态诊断是否有价值并不清楚。因此,笔者通过比较NLR与相关指标在恶性肿瘤疾病诊断中的意义,以评价其对血液高凝状态的诊断价值。

    作者:许婵;潘连连;蒋雷;袁武锋;费鲜明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针刀改善椎动脉型颈椎病眩晕症状临床观察

    椎动脉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pathy of ver-tebral artery , CSA)是颈椎及其附属结构退行性改变,致使椎动脉狭窄、痉挛,引起椎-基底动脉系统供血不足,产生的眩晕、呕吐、视物模糊等症状[1]。颈部软组织损伤是CSA发病的重要因素[2],针灸推拿、物理治疗、药物等均有明确的疗效[3-5],针刀治疗CSA具有疗效高、操作简便和安全等临床价值[6]。本研究以口服西比灵作为对照,以Cochrane推荐[7]的试验方案进行设计,观察针刀对CSA的临床有效性和安全性。

    作者:王睿;罗华送;温伯平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骨科大手术围手术期血浆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动态监测及临床意义

    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in thrombosis,DVT)是骨科大手术以及骨科创伤患者的常见并发症,DVT可以导致血栓后综合征(post-thrombotic syndrome, PTS)和肺动脉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甚者可导致患者死亡。国内的一项多中心研究结果[1]显示,关节置换后DVT的发生率在未预防组为31%、预防组为12%,经过血栓预防治疗后,术后出现症状性静脉血栓DVT的概率为1%~10%。静脉造影是临床诊断DVT的金标准,但因其有创性且有一定的设备技术要求,所以使用并不广泛。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 Fib)是血栓形成的基础物质,D-二聚体(D-Dimer)是交联纤维蛋白经纤溶酶水解后所产生的终产物之一,也是继发性纤溶所特有的代谢物,两者与凝血和纤溶系统的功能密切相关且检测方便。本研究动态观察骨科大手术后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变化规律,为临床预防DVT的发生提供有益的指导。

    作者:陈怿爽;吕一;马俊义;何帮剑;季四青;徐铮青;陈智能;成锋;谢跃鹏;李桂锦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嘎狗噜对肢体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的抗炎作用研究

    肢体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y,IRI)是一种临床常见损伤,处理不当会引起严重的临床后果。其病理生理机制十分复杂,包括细胞凋亡、氧化应激、钙超载、血管内皮损伤、缺血后的微循环障碍等方面,而炎症反应在其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1-2],发生IRI会刺激机体炎性细胞在肢体的聚集,同时表达产生大量的炎性细胞因子,而这些炎性因子反过来刺激更多的炎性反应,加重再灌注损伤。研究[3]发现,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在其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文献[4-5]报道,畲药嘎狗噜(地稔,Melastoma dodecandrum Lour,MDL)具有抗炎作用。本实验观察畲药嘎狗噜水煎液对肢体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炎症反应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报道如下。

    作者:王济纬;兰俊;许荣成;邓连成;刘斌;鄢连和;陈科;雷后兴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奥拉西坦联合胆碱酯酶抑制剂对脑梗死后认知功能障碍效果观察

    脑梗死是临床常见疾病,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其发病率呈不断上升趋势,严重影响人们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1]。认知障碍是脑梗死常见的症状。脑梗死患者认知障碍程度越重,肢体运动能力恢复越差,若不能及时有效控制轻中度认知障碍,则可能发展为血管性痴呆,给患者造成极大痛苦[2-4]。因此,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对改善脑梗死后认知功能障碍尤为重要[5]。本研究旨在探讨奥拉西坦联合胆碱酯酶抑制剂对脑梗死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效果观察及对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

    作者:金青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吡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临床疗效及对患者颈动脉超声的影响

    2型糖尿病是常见内分泌科疾病,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其发病率呈不断上升趋势[1]。脑梗死是糖尿病常见的血管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2-4]。笔者观察吡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临床疗效及对患者颈动脉超声的影响,报道如下。

    作者:房央梦;郑明迪;徐益波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单人手牵足蹬法与椅背复位法治疗成人肩关节脱位复位效果比较

    肩关节脱位是一种临床比较常见的脱位,约占全身关节脱位的40%以上[1]。基层骨伤专科医院门诊急诊中多见,发病较急,患者较痛苦,通常要求在较短时间内使患者在较小痛苦下完成复位。临床上关于肩关节脱位的手法复位方法有手牵足蹬法、拔伸牵引法、侧位悬垂法等。笔者结合本院临床实际情况,分别采用单人椅背复位法与单人手牵足蹬法复位肩关节脱位,并对临床效果进行比较。

    作者:王龙剑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张翼宙治疗经行头痛经验撷菁

    经行头痛是指妇人每逢经期或经行前后,出现以头痛为主要症状的疾病,属于现代医学“经前期综合征”的范畴,为妇科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中医对经行头痛的认识,早在《张氏医通》就有“经行辄头痛”的记载。由于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加快,生活、学习、环境等因素复杂多变,该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发病年龄不断降低。张翼宙老师从事中医内科、妇科临床及教学工作20余年,临床经验丰富,见解独到,疗效显著。今就此做一总结,以享同道。

    作者:董会敬;张翼宙 刊期: 2017年第02期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主管:浙江省卫生厅

主办: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学会 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