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别嘌醇致药物超敏反应综合征4例并文献复习

邓琳;贾亚利;陈健;吴黎明

关键词:别嘌呤醇, 药物超敏综合征, 不良反应
摘要:药物超敏综合征(drug hypersensitivity syndrome,DHS)是一种药物引起的特异质反应,临床以急性广泛性皮损,伴有发热、淋巴结肿大、多器官受累(特别是肝脏)以及血液异常为特点.常见的药物有:氨苯砜、磺胺类药物、卡马西平、苯妥英、苯巴比妥、阿巴卡韦、别嘌醇以及米诺环素等,其他药物很少发生[1].别嘌醇是治疗痛风和高尿酸血症主要药物.近年来,随着人们饮食结构和生活方式改变,高尿酸血症以及痛风患者日益增多,别嘌醇引起药疹的比例也逐渐增加,且该类药物引起的药疹通常病情比较严重,潜伏期较长,容易复发,死亡率高.我科近年收治别嘌醇致DHS 4例,结合文献,临床分析如下.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相关文献
  • 前列腺癌组织紧密连接蛋白-4表达及与生化复发的关系

    目的 探讨紧密连接蛋白-4(Claudin-4)在前列腺癌中的表达及与前列腺癌生化复发之间的关系.方法 应用S-P法检测79例前列腺癌和45例前列腺增生组织Claudin-4表达状况,分析其与前列腺癌临床病理特点之间的关系,对前列腺癌随诊结果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5年前列腺癌患者生化复发与Claudin-4表达之间的关系;结果 前列腺癌组织和前列腺增生组织Claudin-4表达阳性率分别为64.56% (51/79)和33.33%(15/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Claudin-4阳性表达在前列腺癌TNM分期Ⅰ~Ⅱ期和Ⅲ~Ⅳ期分别为46.34%和84.21%,在Gleason评分<7分≥7分患者分别为57.14%和72.97%,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0个月内生化复发45例,复发率为56.96%,生化复发的患者中Claudin-4表达阳性39例,Claudin-4表达阴性6例,两组间生化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1).前列腺癌患者PSA结果进行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Claudin-4阳性患者5年生化复发率高于阴性表达患者.结论 前列腺癌组织Claudin-4表达增高,其异常表达与前列腺癌临床分期和Gleason评分及5年生化复发相关,联合检测Claudin-4可能有助于前列腺癌预后评估.

    作者:张春霆;刘全启;徐礼臻;余谦;罗荣利;陈良佑;杨庆;朱再生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槌果藤对体外诱导Th17细胞增殖及RORγt转录水平的影响

    目的 观察槌果藤对体外诱导的TH17细胞增殖和分化的影响.方法 将不同浓度的槌果藤乙醇提取物与Th17细胞共同培养,应用流式细胞术(FCW)检测空白对照组及槌果藤低、中、高剂量组(1、10、20μg/mL)TH 17细胞分化水平;进而以10μg/mL浓度为基础药物浓度,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检测槌果藤对维甲酸相关孤儿受体γ(RORγt)转录水平表达的影响.结果 FCW检测结果显示,培养3天后,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槌果藤中、高剂量组Th17细胞分化比例明显降低[(4.83±0.13)%、(4.99±0.38)%比(8.24±0.34)%,P<0.05];低剂量组与对照组、中剂量与高剂量组Th17细胞分化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CR检测结果显示,单纯槌果藤组(10μg/mL)与对照组相比,RORγt转录表达水平明显降低[(0.66±0.25)比1,P<0.05];单纯槌果藤组与ERK抑制剂组相比,RORγt转录表达水平明显降低[(0.66±0.25)比(1.46±0.47),P<0.05)].P38抑制剂组、JNK抑制剂组与单纯槌果藤组相比,RORγt转录表达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槌果藤可抑制体外诱导Th17细胞的增殖、分化,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ERK信号通路从而抑制RORγt转录.

    作者:王姗姗;梁沛君;应旭旻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急性心肌梗死心肌损伤标志物检测阴性原因浅析

    急性心肌梗死(AMI)早期诊断和早期干预是降低病死率和改善预后的关键,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及肌钙蛋白Ⅰ(eTnⅠ)对AMI早期诊断及评估预后具有极高的价值.但部分患者因检测窗口期、心肌对缺血的耐受性较强等因素影响,临床上拟诊AMI,尤其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时,部分患者急诊心电图可显示AMI特征性改变,而生化标志物检查是阴性结果.现对3例AMI患者心肌损伤标志物检测阴性情况进行分析,为临床提供一定参考价值.

    作者:任燕红;翁少翔;何方田;李成;李则林;吴晓卯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核苷酸结合寡聚域在宫颈癌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目的 探讨核苷酸结合寡聚域1(NOD1)在宫颈癌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免疫组化法检测107例宫颈癌、50例宫颈上皮内瘤变、50例慢性宫颈炎组织NOD1的表达.结果 与慢性宫颈炎组比较,宫颈癌组NOD1的阳性率和阳性表达强度均显著增高[91.59%比62.00%,P<0.01;(0.18±0.05)比(0.16±0.04),P<0.05];宫颈癌组NOD1阳性率显著高于宫颈上皮内瘤变组(91.59%比76.00%,P<0.05),但两组间NOD1的阳性表达强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18±0.05)比(0.18±0.04),P>0.05].宫颈癌组中,淋巴结转移者NOD1阳性率和阳性表达强度与无淋巴结转移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4.44%比84.21%,P>0.05;(0.18±0.05)比(0.19±0.05),P>0.05].结论 NOD1在宫颈癌组织中表达增强,可能与宫颈癌的发病机制相关,但与淋巴结转移无密切关系.

    作者:赵巧云;范广民;阮正英;应香岚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含左氧氟沙星方案治疗复治涂阳肺结核疗效观察及安全性评价

    肺结核(tuberculosis,TB)是目前造成死亡人数多的单一细菌传染性疾病[1].耐药结核菌的产生很大一部分来源于复治涂阳肺结核的患者,多药耐药性肺结核占患者的10%左右[2],耐药结核病是结核病控制的难点之一.笔者观察含左氧氟沙星抗结核化疗方案治疗复治涂阳肺结核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为其临床有效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张浙恩;杨亦德;王秋景;王艳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养正消积胶囊对荷MFC胃癌小鼠调节性T细胞的影响

    目的 探讨养正消积胶囊对荷MFC胃癌小鼠的疗效及免疫调节机制.方法 雄性615小鼠50只,皮下接种法建立小鼠胃癌肿瘤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养正消积胶囊组、5-氟脲密啶(5FU)组、联合组,每组各10只,另设正常组10只.观察荷MFC胃癌小鼠移植瘤生长情况以及体质量等的变化.于末次给药后完整剥取移植瘤、胸腺、脾脏并称重,计算各组荷MFC胃癌小鼠移植瘤体积和抑瘤率.流式细胞仪测定外周血CD4+CD25+Foxp3+Treg细胞比例.结果 (1)模型组、联合组、养正消积胶囊组、5FU组小鼠瘤重分别为(4.46±0.89)g、(2.21 ±0.27)g、(3.50±0.42)g、(3.30±0.41)g,与模型组瘤重比较,联合组、养正消积胶囊组、5FU组抑瘤率分别为50.92%、22.29%、25.8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联合组、养正消积胶囊组小鼠外周血CD4+CD25+Foxp3+Treg细胞比例分别为(4.73±0.35)%、(5.43±0.47)%,均低于模型组的(7.26±1.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养正消积胶囊具有抗MFC胃癌移植小鼠肿瘤生长的作用,该作用可能与其下调CD4+CD25+Foxp3+reg细胞表达相关.

    作者:周群琴;张爱琴;陈莎莎;钱祥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别嘌醇致药物超敏反应综合征4例并文献复习

    药物超敏综合征(drug hypersensitivity syndrome,DHS)是一种药物引起的特异质反应,临床以急性广泛性皮损,伴有发热、淋巴结肿大、多器官受累(特别是肝脏)以及血液异常为特点.常见的药物有:氨苯砜、磺胺类药物、卡马西平、苯妥英、苯巴比妥、阿巴卡韦、别嘌醇以及米诺环素等,其他药物很少发生[1].别嘌醇是治疗痛风和高尿酸血症主要药物.近年来,随着人们饮食结构和生活方式改变,高尿酸血症以及痛风患者日益增多,别嘌醇引起药疹的比例也逐渐增加,且该类药物引起的药疹通常病情比较严重,潜伏期较长,容易复发,死亡率高.我科近年收治别嘌醇致DHS 4例,结合文献,临床分析如下.

    作者:邓琳;贾亚利;陈健;吴黎明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自噬的分子机制及其与中医的联系

    自噬(autophagy)源于希腊语,是“自我消化”的意思.它是机体在低氧、饥饿、高温、细胞组织重构及细胞死亡等不同阶段中,真核细胞生物通过自我消化来获取生存所必需的营养和能量一种方式.自噬主要分为巨自噬、微自噬及分子伴侣介导的自噬等三种类型.被广为研究的多为巨自噬.近年来,自噬在肿瘤、糖尿病、心脏病、肾病等多个领域的研究越来越多,有望成为临床治疗的靶点,而被广泛运用到临床中.

    作者:李隽雨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降钙素原对COPD急性期患者非侵袭性正压通气的指导作用

    目的 探讨炎性标志物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期患者非侵袭性正压通气治疗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检测60例使用非侵袭性正压通气的COPD急性期患者(试验组)和同期100例未使用者(对照组)静脉血C反应蛋白(CRP)、血白细胞(WBC)和降钙素原(PCT)水平,并采用ROC曲线法进行灵敏度和特异度评价.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CRP、WBC和PCT水平显著增高[(43.6±14.17)mg/L比(13.38±2.43),P<0.05;(32.12±10.17)×109/L比(12.19±2.16)×109/L,P<0.05;(0.24±0.10)ng/mL比(0.09±0.04)ng/mL,P<0.05],CRP、WBC、PCT均与COPD急性期患者侵袭性正压通气呈显著性正相关(P<0.05),但以PCT灵敏度、特异度高,其ROC曲线下面积为0.897(0.838~0.957),当临界值(诊断阈值)取0.12时,其灵敏度为0.85,特异度为0.86.结论 PCT的灵敏度和特异度较高,可用于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应用非侵袭性正压通气的指导指标.

    作者:杨盛娅;鲍志坚;盛云峰;崔岩飞;牟新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Hematoflow技术用于白血病筛查及化疗疗效监测临床价值

    目的 探讨Hematoflow技术在筛查早期白血病及监测化疗疗效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血液科门诊及住院患者342例共计455份EDTA-K2抗凝的外周血样本,应用血细胞分析仪、形态学镜检、Hematoflow分类计数外周血白细胞,计算其相关性;以形态学镜检法为金标准,评价Hematoflow分类计数原始细胞的特异性和灵敏度;形态学镜检计数14例初发白血病化疗前后的骨髓原始细胞,观察与Hematoflow计数外周血原始细胞的相关性.结果 与形态学镜检法相比,Hematoflow、血细胞分析仪分类计数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呈现明显正相关(r=0.821、0.863、0.845、0.690,0.703、0.882、0.802、0.475,P<0.05);以形态学镜检法为金标准,原始细胞≥1%为临界值,Hematoflow法检出原始细胞的灵敏度为100%,特异性为97.3%,准确度为97.8%;急性白血病患者化疗前后骨髓原始细胞的变化值与Hematoflow计数外周血原始细胞的变化值呈正相关(r=0.704,P<0.01).结论 Hematoflow分类计数外周血白细胞准确、可靠,检测原始细胞方法学快速、特异、灵敏、自动化,尤其对低白细胞总数的样本,在白血病筛查及疗效监测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何一波;刘永林;李晓芳;施丽华;彭来君;杨正东;陈益民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低浓度雷公藤甲素联合顺铂对肝癌细胞HepG2活性的影响

    目的 探讨低浓度雷公藤甲素与顺铂联合用药对人肝癌细胞HepG2活性的影响,及其逆转顺铂耐药的可能机制.方法 将人肝癌细胞HepG2分为顺铂单用组和雷公藤甲素加顺铂联合用药组.顺铂单用组分别用浓度为0、2.5、5、10、20、40μg/mL的顺铂处理,联合用药组同时联合低浓度雷公藤甲素(12.5ng/rnL)处理HepG2.CCK-8法检测HepG2细胞增殖的抑制率;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和细胞内P糖蛋白的表达.结果 顺铂单用组各浓度(0、2.5、5、10、20、40μg/mL)对肝癌细胞HepG2细胞活力24h的抑制率分别为0、(4.0±1.0)%、(9.7±1.1)%、(29.4±2.4)%、(47.5±2.5)%、(62.9±1.2)%,联合用药组24h抑制率分别为(4.7±1.0)%、(37.1±3.1)%、(44.1±3.5)%、(57.9±3.0)%、(66.9±2.0)%、(74.9±2.0)%,两组比较,细胞活力抑制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nnexin V/PI双染法检测细胞凋亡后发现,顺铂单用组(0、5、10、40μg/mL)诱导HepG2肝癌细胞早期凋亡率分别为(4.3±0.3)%、(8.4±0.3)%、(9.6±0.3)%、(32.3±2.0)%,而联合用药组细胞早期凋亡率分别增加至(9.6±0.4)%、(16.2±0.2)%、(23.2±0.5)%、(53.0±3.6%),两组比较,细胞凋亡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E单染检测P糖蛋白后发现,顺铂单用组(0、5、10、40μg/mL)细胞内P糖蛋白表达率分别为(37.3±0.4)%、(34.2±0.5)%、(30.1±1.1)%、(34.2±2.3)%,无明显变化,而联合用药组P糖蛋白的表达率分别降低至(25.0±1.8)%、(18.6±0.7)%、(8.9±0.3)%、(1.8±0.1)%,两组P糖蛋白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雷公藤甲素与顺铂联合用药可以显著抑制人肝癌HepG2的增殖并诱导凋亡,同时调节HepG2的顺铂耐药性,其作用机制可能与P糖蛋白下调相关,从而对肝癌细胞HepG2发挥抗肿瘤作用.

    作者:赵东晓;陈弘磊;孟冠敏;李芳琼;王伟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血液透析患者乙肝疫苗接种现状调查分析

    2010年WHO报道全球约3.5亿人为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者[1],而中国HBV慢性感染者达9300万[2],占世界慢性HBV感染者约1/3.该类患者约15%~40%终将发生肝硬化、肝功能衰竭或肝细胞癌等一系列严重并发症[3].血液透析(hemodialysis,HD)患者自身免疫力较低下,且长期暴露于HBV感染的危险因素中,较普通人群具有更高的HBV感染率.尽管随着透析工作日益规范化,HD患者HBV感染率已呈明显下降趋势,但仍时有发生,尤其在发展中国家或经济欠发达地区HD患者的HBV感染情况仍较突出.对HD患者行乙肝疫苗(Hepatitis B Vaccine,HepB)预防性接种被认为是预防HBV感染有效的免疫保护方法[4],但我国HD患者HepB接种仍不普遍.本文以本透析中心HD患者为调查对象,了解其乙肝相关知识认知情况、HepB接种现状及接种意愿,现报道如下.

    作者:胡婷;徐春英;田荣荣;张敏;雷兴乎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蔡宛如辨治感染后咳嗽经验

    感染后咳嗽(postinfectious cough,PIC)是指当呼吸道感染急性期症状消失后,咳嗽仍迁延不愈,多表现为刺激性干咳或咳少量白色黏液痰,症状较顽固,可以持续3~8周,甚至更长时间,X线胸片检查无异常,临床上常伴有气道反应性增高,影响患者日常生活[1].西医运用镇咳药、化痰药、抗组胺药加减充血剂等对PIC治疗有效,但仍有部分患者咳嗽症状顽固,病情易反复,甚至发展为慢性咳嗽.蔡宛如教授为博士生导师,浙江省名中医,从事中西医结合治疗肺系疾病30余年,对感染后咳嗽的治疗有丰富的临床经验,介绍如下.

    作者:钱景莉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中西医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疗效Mate分析

    肝硬化是由不同病因引起的广泛性肝细胞变性坏死、结节性再生、肝脏弥漫性纤维化伴肝小叶结构破坏或假小叶形成,是多种慢性肝病晚期阶段的共同结局.通常起病隐匿,病程发展缓慢,终发展至肝硬化失代偿期,出现以肝功能减退及门静脉高压为主的临床表现,且常有一系列并发症如上消化道出血、感染、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及原发性肝癌等.如无有效抗病毒治疗,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5年生存率为84%,失代偿累积发生率为20%,失代偿期患者预后较差,5年生存率仅为14%~35%[1],严重影响人民群众健康.

    作者:付昌隆;朱肖鸿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地佐辛复合舒芬太尼对脊柱手术后静脉镇痛效果的影响

    脊柱手术创伤大,术后伤口直接受压,疼痛剧烈,镇痛要求相对较高[1].近年来,患者自控镇痛(PCIA)已在临床广泛应用,大大改善了镇痛效果.用于PCIA的药物有多种,各有优缺点,而单一用药可能无法达到满意的效果.本研究探讨地佐辛复合舒芬太尼用于脊柱骨折手术患者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陈国栋;张超;陶凡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应用钉道骨水泥强化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骨质疏松腰椎滑脱症临床观察

    椎弓根钉内固定是临床上用于稳定脊柱较为常用的术式,由于腰椎滑脱症的好发人群多为中老年人,绝大部分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骨质疏松,极易诱发术后出现内固定节段稳定性重建失败、螺钉断裂松动等并发症[1].为了提高椎弓根螺钉固定时的把持力和术后长期疗效的维持,有报道指出,采取钉道骨水泥强化椎弓根钉内固定.在有效复位的同时可以显著提高其稳定性[2].也有部分专家指出,强化椎弓根螺钉系统置入内固定后会导致邻近节段运动幅度增加、应力集中,诱发脊柱不稳和退行性变的加速[3].笔者采用钉道骨水泥强化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骨质疏松腰椎滑脱症患者,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何丽蔚;徐煜;陈为;张小克;汪清;吴欢乐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浅谈顽固性咳嗽的中医药治疗

    咳嗽是临床常见的症候,可单独表现也可夹杂其他疾病,常常迁延不愈.特别是一些顽固性咳嗽,反复发作、病情持久,给患者的生活带来极大不便.而临床对咳嗽的治疗也是差强人意,诚如谚语所云:“感冒咳嗽,郎中对头”.看似简单的咳嗽,治疗不得法,很难取得良好的效果.以下就本人诊治咳嗽的经验做一浅析,希冀有助于读者.

    作者:李高兴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注射隆胸并发哺乳期乳房感染1例

    聚丙烯酰胺水凝胶(奥美定)是丙烯酰胺的聚合物,自1999年在中国上市,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随着大量短期及长期并发症的报道,2006年4月国家药品食品监督管理局出台“水凝胶安全评价报告”,得出使用水凝胶注射隆乳并发症发病率为7.75%的结论,遂全面禁止奥美定的临床应用[1].

    作者:孔颖;杨翀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中医药治疗高尿酸血症临床疗效荟萃分析

    痛风是由于嘌呤代谢异常和(或)尿酸排泄受阻所致的一种异质性代谢性疾病,临床特点为高尿酸血症,脏器损害以骨关节、肾脏及心血管为主,常合并代谢综合征.长期的中医临床实践中发现,许多名老中医的临床经验用方对于治疗痛风患者高尿酸血症具有良好的疗效,诸如除湿化瘀方、化湿活血方、金钱草加味汤、芪苓汤、痛风十四味饮组、泄浊除痹汤、浊瘀清汤、补肾泄浊汤[1-8]和中医经方基础上的加减方:健脾四妙汤、温胆汤加味[9-10]等.相关的临床试验文献也屡见报道,但其疗效评定标准不一,对于中医药治疗痛风患者高尿酸血症临床试验的质量与疗效还没有得到系统的分析与评价.本研究以荟萃分析法对中医药(口服)治疗痛风患者高尿酸血症的近期疗效与西医药进行比较研究,以作出客观评价.

    作者:舒祝明;施政;章建军;蔡田恬;沈玮;王建平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蕲蛇乙醇提取物多肽成分的蛋白组学研究

    目的 通过蛋白质组学方法分析蕲蛇乙醇提取物中的多肽类成分.方法 双向凝胶电泳技术分离多肽,染色后切取多肽斑点胶内酶切,利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离子飞行时间串联质谱(MALDI-TOF-MS/MS)分析酶切后抽提的肽段,获取的质谱数据进一步用于数据库检索,鉴定相关肽段序列.结果 采用稀乙醇热浸法每克蕲蛇药材多肽溶出率为5.48%.凝胶图像显示各等电点区间均有2kDa的多肽分布,无法通过串联质谱数据结合数据库检索方式有效鉴定,而在15kDa区间存在的胶点中高置信度匹配到多个肽段.结论 采用稀乙醇热浸法能有效提取蕲蛇干燥药材中的多肽成分.

    作者:林晨;温成平;范永升 刊期: 2017年第05期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主管:浙江省卫生厅

主办: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学会 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