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熙;刘晓江
目的 观察不同心脏疾病在体外循环手术后中心静脉留置管道感染的情况.方法 将我科监护室近2年来收治的所有心脏手术后患者,心功能衰竭或心律失常抢救患者及心脏外伤患者按病种分类,对明确的和可疑的中心静脉留置管道感染患者,均留取外周血和导管标本进行培养.结果 心脏移植术后中心静脉留置管道感染率高,为25%;其次是动脉瘤手术,感染率为21.8%;第三是一些急诊抢救患者,感染率为15.1%;而中心静脉留置管道感染的致病菌以革氏阳性菌为主.结论 体外循环手术后中心静脉留置管道感染的发生率与患者原发病、基础疾病的严重程度、术后心功能及其他脏器功能状况、以及术后所用药物均有很大的相关性.
作者:赵荣;崔勤;胡雪慧;薛卫斌;郑霄;藏妍;苏洁 刊期: 2007年第03期
腹壁疝是肝硬化腹水患者较常见的并发症,也是普外科难处理问题之一.我们对肝硬化并发腹壁疝的患者,也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马熙;刘晓江 刊期: 2007年第03期
布-加综合征(Budd-Chiari syndrome,BCS)是由于肝段下腔静脉和/或肝静脉阻塞,或狭窄引起的下腔静脉和/或肝静脉血流受阻导致的一组临床症候群.以往治疗BCS主要依靠外科手术,随着介入放射学技术的广泛开展,尤其是经皮血管腔内成形术(PTA)和血管内支架的应用,对该病的治疗取得了更理想的效果.
作者:易玉海 刊期: 2007年第03期
随着组织配型技术的提高、器官保存技术的改进、移植外科技术的娴熟、新型免疫抑制剂的临床联合应用,术后管理经验的丰富,肾移植已成为当今终末期肾病成功、根本的临床治疗方法.
作者:田普训 刊期: 2007年第03期
我院自1995年7月至2006年10月,共收治急性坏疽性阑尾炎伴根部穿孔患者54例,手术中我们使用带蒂的后腹膜、侧腹膜瓣修补盲肠壁,效果良好,术后无盲肠瘘和腹腔脓肿等手术并发症发生.报告如下.
作者:翁延宏;叶小利;朱永龙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总结重症心脏瓣膜病的外科治疗结果,探讨提高早期生存率的措施.方法 自2000年6月至2005年7月,对78例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施行瓣膜替换术.其中单纯二尖瓣置换12例,二尖瓣置换+三尖瓣成形22例,单纯主动脉瓣置换8例,二尖瓣+主动脉瓣置换+三尖瓣成形35例,二尖瓣置换+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1例.结果 死亡6例,其中术后并发低心排血量5例,心室颤动治疗无效死亡1例,死亡率7.69%.随访53例,平均随访2.5年,死亡5例.结论 对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注重改善术前心功能,掌握手术时机,尽量保留瓣下组织,选择合适瓣膜,重视围手术期处理,可提高手术成功率.
作者:周新明;黄杰;李伦明;闵振兴;曹嘉正;林华赋 刊期: 2007年第03期
布-加综合征(Budd-Chir syndrome,BCS)是指肝静脉回流受阻、肝脏淤血后而引起的肝后性门静脉高压症,分为肝静脉型和下腔静脉型两个大类型,其中还有许多亚型,目前主要是通过介入和手术治疗.现将有关围手术期的处理系统地总结如下.
作者:陈学明 刊期: 2007年第03期
患者,男,46岁,因外伤致右额、顶部有一逐渐增大肿物半年余入院.查体:体温36.2℃,脉搏80次/分,呼吸20次/分,血压130/80 mm Hg,发育正常,营养状态好,神清语明,眼球活动正常,无颅神经麻痹,肢体活动正常.
作者:程宏巍;郭福洋 刊期: 2007年第03期
髂静脉压迫综合征(iliac vein compression syndrome,IVCS)是下肢静脉高压原因之一,和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容易混淆,诊断需依赖血管造影等辅助检查,采用介入手段逐渐成为治疗的趋势.IVCS常见于左侧,临床表现为下肢静脉高压,如肿胀、静脉曲张、色素沉着、湿疹样改变、甚至发生静脉性跛行和经久不愈的溃疡,容易和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相混淆,也是左下肢急性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潜在原因.本文就IVCS的诊治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何运良;蒋米尔 刊期: 2007年第03期
医源性胆管损伤是上腹部手术的严重并发症,损伤后修复较为困难,处理不当可造成严重后果.我院1995年至2004年间收治14例(含外院转入及院外会诊),报告如下.
作者:李守森 刊期: 2007年第03期
布-加综合征(Budd-Chiari syndrome,BCS)是由肝静脉和/或其开口以上段下腔静脉阻塞性病变引起的一种肝后性门静脉高压症,有多种发病原因,国内以下腔静脉隔膜为多见.
作者:汪忠镐 刊期: 2007年第03期
布-加综合征(BCS)的治疗包括针对病变隔膜的手术、分流术、转流术和联合手术等方法,肠-腔人工血管架桥术是分流术的一种术式,在我们所治疗的1360例BCS患者中,采用肠-腔人工血管架桥术192例(14.1%),术后患者恢复顺利,平均随访(6.6±1.2)年,总有效率91.7%(110/120),血管通畅率为92.5%(100/108)[1].本文结合文献,就肠-腔人工血管架桥术的手术方法、适应证、手术并发症的防治等介绍如下.
作者:马秀现 刊期: 2007年第03期
我院2002年1月至2006年6月,采用首次包扎中应用负压引流处理乳腺癌根治术创面38例,均获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袁红;赵启斌;刘钟钊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乳腺叶状囊肉瘤的临床特点、外科治疗方法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 对24例乳腺叶状囊肉瘤患者采用局部切除11例,单侧乳房切除术10例,乳房切除并腋窝淋巴结清除3例,其中5例(20%)曾诊断为乳腺腺纤维瘤或巨纤维瘤因术后肿瘤复发而经历2~3次局部切除术.结果 术后病检证实:低度恶性11例,中度恶性9例,高度恶性4例.随访1~10年(平均5.2年),局部复发率29.1%,5年生存率97%.结论 乳腺叶状囊肉瘤发病率低,易误诊;手术切除是其首选的治疗方法,局部切除术后复发应行乳房切除;多数乳腺叶状囊肉瘤恶性程度较低,进展缓慢,预后较好;乳腺叶状囊肉瘤预后与肿瘤的病理类型、肿瘤大小和手术切除是否彻底有关.
作者:巴明臣;崔书中;唐云强;王斌;闻英;黄祥成 刊期: 2007年第03期
布-加综合征(BCS)的治疗原则:能同时缓解门静脉和下腔静脉高压的方法是佳方法;不能兼顾二者时,应首先针对门静脉高压及其引起的并发症.目前国内已经形成共识,BCS的治疗方法以介入治疗为首选,其次为外科手术治疗.
作者:高涌 刊期: 2007年第03期
布-加综合征(BCS)在西方国家多指Chiari病,即主肝静脉(MHVs)阻塞,以血栓形成多见.在我国等亚洲国家出现的下腔静脉膜性梗阻(MOVC),其表现类似Chiari病.因此,我们目前认为广义的BCS是指MHVs出口部和/或肝后段下腔静脉血流受阻所引起的肝后性门静脉高压和/或下腔静脉高压综合征[1-2].
作者:许培钦;党晓卫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甲状旁腺癌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总结甲状旁腺癌的手术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分析11例甲状旁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结果.结果 11例均完整切除肿瘤或复发转移灶,10例术后出现短期低钙血症,均经补钙后症状缓解.随访1~10年,手术后5年存活率81.82%.存活6例,其中2例分别于术后1、3年复发,再次术后无复发;4例患者健康存活,存活1年以上1例,存活3年以上1例,存活7年1例,存活10年1例.结论 手术切除肿瘤以及同侧甲状腺是一种良好的根治方法,复发肿瘤或转移灶的切除仍然是一种十分有益的治疗方法.
作者:王春喜;蔡相军;徐文通;刘鸿一 刊期: 2007年第03期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门静脉高压,致使食管和/或胃壁静脉曲张,在压力升高或静脉壁发生损伤时,曲张静脉发生破裂出血,临床上主要表现为上消化道出血和周围循环衰竭征象.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是肝硬化的主要死亡原因,每次出血的病死率达20%~30%,未经治疗的患者1年内因出血致死的几率可达70%.
作者:别平;张雷达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评价生长抑素和生长激素联合应用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肠黏膜屏障损害的治疗作用.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分组的临床研究,将58例确诊为SAP的患者分为治疗组(生长抑素组)和生长抑素联合生长激素治疗组(联合治疗组),其中生长抑素组31例,联合治疗组27例.检测血浆二胺氧化酶和D-乳酸,并动态观察APACHE Ⅱ评分.结果 与生长抑素组相比,联合治疗组血浆二胺氧化酶、D-乳酸水平自入院第4天起至入院第14天较生长抑素组显著降低,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PACHE Ⅱ评分明显改善.结论 生长抑素和生长激素联合应用可加强肠道黏膜屏障功能、减轻细菌和内毒素易位,显著改善SAP患者的预后.
作者:黄鹏;熊炯炘;王春友;吴河水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用体外亚甲蓝作为染色剂寻找前哨淋巴结(sentinel lymph node,SLN)的方法在结直肠癌SLN定位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将根治性切除大肠癌标本,在肿块四周浆膜下注射亚甲蓝后常规固定送病理检查.蓝染的淋巴结视为SLN.结果 67例患者中找到SLN的有63例(91.3%),SLN镜下转移14例(22.22%).结肠的SLN转移阳性的诊断价值与非SLN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5),但在直肠癌中SLN转移阳性的诊断价值与非SLN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0),且SLN转移阳性在结肠癌病例中假阴性率为11.11%,而在直肠癌病例中则高达42.86%.结论 体外亚甲蓝染色寻找SLN的方法在结肠癌中的应用是有效、可靠的,但在直肠癌中的应用其可靠性值得进一步的研究.
作者:孟庆勇;余永明;王毅;黄蓉 刊期: 2007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