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余忠;陈新国
胆肠吻合术后再次手术往往手术难度很大,然而需行胆肠吻合术后急诊再手术的情况临床上并不少见,而再手术时机把握和方法选择至为重要.现将2001年-2013年期间我院普外科收治的23例胆肠吻合术后急诊再手术病例诊治体会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胆肠吻合术后急诊再手术患者23例,男15例,女8例,年龄37~68岁,平均48.7岁.原发病因为肝内外胆管结石15例,胆管损伤4例,胆管囊肿3例,壶腹部癌姑息治疗1例.行胆管空肠Roux-Y吻合12例,胆管空肠侧侧吻合6例,胆管十二指肠侧侧吻合3例,肝门部胆管空肠盆式吻合2例.其中4例经历2次胆道探查术,1例经历3次胆道探查术.急诊再手术距上次手术时间为2~11年.
作者:冯刚;张建宇;戚仕均;谢立江;方泉 刊期: 2014年第12期
喉罩(laryngeal mask airway,LMA)是由英国医生Brain于198 1年根据成人咽喉解剖结构所研制的一种人工气道,并于1988年正式用于临床,经过18年反复实践及对原有喉罩进行改良而发明了双管喉罩(proseal laryngeal mask airway,PLMA),由于其独特的双套囊和双管设计,能将消化道和呼吸道有效隔离,减少了胃胀、反流、误吸的发生[1-4].本研究是通过与气管插管比较,观察间歇正压通气(IPPV)模式下双管喉罩麻醉在老年患者结直肠手术中应用的安全性、有效性.
作者:俞丽君;雷正东;章炳法;黄玉萍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癌性腹水是晚期恶性肿瘤的常见并发症之一[1].2012年1月-2013年12月笔者采用五苓散联合腹腔热化疗治疗癌性腹水,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52例均为本院中医科住院恶性肿瘤晚期患者,经组织病理学或细胞学检查证实为恶性肿瘤,经超声检查证实有中量或大量腹水,且经细胞学证实为癌性腹水.其中胃癌20例,结肠癌16例,肝癌12例,卵巢癌3例,腹膜癌1例;随机分成治疗组26例,男11例,女15例,平均年龄(65.1±12.2)岁;临床分期Ⅲ期14例,Ⅳ期12例;胃癌11例,结肠癌7例,肝癌7例,卵巢癌1例;KPS评分60~70分.
作者:戴超颖 刊期: 2014年第12期
小儿先天性斜颈,俗称“歪脖”,系指出生后即发现颈部向一侧倾斜的畸形,其中因肌肉病变所致者,称之为肌源性斜颈;因骨骼发育畸形所致者,称之为骨源性斜颈.临床上肌源性斜颈较为常见,而骨源性较罕见,站立式拔伸牵引法主要应用于肌源性斜颈.笔者临床应用疗效满意,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08年5月-2013年5月收治的可独立站立的患儿5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5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8例.两组性别、月龄、患病部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作者:徐小恩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 观察姜黄素对大鼠睾丸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 将60只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缺血再灌注组和治疗组,每组20只.对照组大鼠施行左侧睾丸假手术.缺血再灌注组大鼠在左侧睾丸扭转720度2h后复位.治疗组大鼠接受与缺血再灌注组相同的外科手术,并于睾丸复位时给予姜黄素(200mg/kg)尾静脉注射.复位后4h,每组一半的大鼠行睾丸切除术,测定黄嘌呤氧化酶活性、丙二醛水平和血红素加氧酶-1蛋白表达水平.复位后3个月,剩余大鼠行睾丸切除术,分析睾丸生精功能.结果 单侧睾丸扭转复位引起同侧睾丸黄嘌呤氧化酶活性、丙二醛水平和血红素加氧酶-1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睾丸生精功能明显下降(P<0.05).姜黄素干预后,同侧睾丸黄嘌呤氧化酶活性和丙二醛水平显著下降(P<0.05),血红素加氧酶-1蛋白表达水平明显提高(P<0.05),睾丸生精功能明显改善(P<0.05).结论 姜黄素通过抑制黄嘌呤氧化酶活性、提高血红素加氧酶-1蛋白表达水平,减少活性氧含量,从而保护睾丸生精功能.
作者:黄蓉;汪清;韦思明;潘杭丽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 通过检测HIF-1α和Sema 4D在乳腺癌组织表达,探讨其与淋巴管密度(LVD)和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110例乳腺癌组织标本HIF-1α和Sema 4D表达,检测微淋巴管密度(LVD),依据不同临床病理特征分组并进行组间比较,并与乳腺纤维腺瘤组织标本对照.结果 乳腺癌组织HIF-1α和Sema 4D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2.72% (80/110)和77.27%(85/110);HIF-1αt与Sema 4D表达呈正相关性(r=0.691,P<0.01).乳腺癌组织LVD显著高于纤维腺瘤组(P<0.01),淋巴结转移组LVD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1);pTNM I ~Ⅱ期组、淋巴结无转移组癌组织HIF-1α和Sema 4D表达阳性率明显低于pTNMⅢ期组、有淋巴结转移组(P<0.05,P<0.01),不同年龄、组织学分级、肿块大小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乳腺癌组织HIF-1α、Sema 4D高表达,可能与淋巴管的增生、转移侵袭有密切关系.
作者:杨小敏;潘丹;陈艳梅;郑翔;冯国飞;徐晓武 刊期: 2014年第12期
微型营养评价法(mininutritionalassessment,MNA)是一种专门用于评价老年营养状态的方法,2001年Rubenstein等[1]在其基础上提出的微型营养评价法简表(MNA-SF)更为简便,众多证据支持MAN-SF为老年患者营养筛查的良好工具[2-4].本研究采用MNA-SF对158例长期住院的老年患者进行营养状态评价,了解营养不良、营养不良风险的发生情况,测定营养指标及调查营养支持情况,进行分析比较,为更合理的营养评估和支持提供参考.
作者:吕华瑶 刊期: 2014年第12期
急性脑梗死致残率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质量,给家庭及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其主要的病理改变是动脉粥样硬化,慢性炎症反应在斑块形成与脱落的病理生理过程中起关键作用,而作为炎症递质的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不仅直接参与动脉粥样硬化的过程,在急性脑梗死的发生发展过程中也起重要作用[1].本研究观察血脂康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及用药安全性.
作者:郑余忠;陈新国 刊期: 2014年第12期
人工机械通气(mechanical ventilation,MV)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severe brain injury,SBI)的重要手段.但MV所导致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VAP)是SBI患者常见死亡原因之一.我院重症医学科采用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术(bron-choalveolar lavage,BAL)治疗SBI合并VAP患者35例,观察其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马年斌;潘似俊;万珍;刘剑飞;尧忠祥 刊期: 2014年第12期
跟骨骨折是常见的跗骨骨折之一,约占全部跗骨骨折60%,占全身骨折的2%[1],其中波及跟距关节的骨折称为关节内骨折,约占跟骨骨折的75%,20%~45%伴有跟骰关节损伤[2].跟骨塌陷骨折临床治疗较为棘手,单纯手法复位常因骨折复位不良而遗留后遗症,切开复位内固定并发症较多,尤其皮肤坏死概率较高[3].2011年2月-2013年4月我院骨科采用撬拨复位空心钉固定加液态人工骨植骨治疗此类骨折35例45足,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葛剑洪;胡关彪 刊期: 2014年第12期
流行病学资料显示,肺癌的发病率一直保持高位状态,其中周围型非小细胞肺癌(peripheral non small cell lung cancer,PNSCLC)发病率呈现逐步增加趋势[1].既往临床对于PNSCLC患者大多予以外科手术治疗,近年来随着手术技术水平的提高,PNSCLC的手术指征进一步扩大,相当部分的PNSCLC均接受手术治疗[2].早期肺癌切除术的基本原则是在完全切除癌肿病灶的前提下,尽量保留具有呼吸功能的正常肺组织[3].目前面临的常见问题是术后切缘部位癌残留的发生率较高[1].笔者收集本院68例PNSCLC患者的随访资料,通过计算机COX比例风险模型对影响PNSCLC患者术后切缘癌残留发生率的主要因素进行了统计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杨俊;徐旭东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 观察灯盏花素对脓毒血症模型大鼠急性肾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清洁级Wistar 雄性大鼠6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脓毒血症模型组和灯盏花素大、中、小剂量组,每组12只.采用盲肠结扎穿孔术(CLP)复制大鼠脓毒血症模型.灯盏花大、中、小剂量组在造模后立即分别给予灯盏花素5、10、20mg/kg尾静脉注射.术后24h处死大鼠,下腔静脉取血测定肌酐(Scr)、血尿素氮(BUN)水平,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测定血清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肾损伤分子1(KIM-1)的水平;摘取肾组织标本进行病理组织学观察,免疫印迹法检测肾脏NGAL和KIM-1蛋白含量.结果 与脓毒血症组比较,灯盏花素大、中剂量组大鼠血清Scr、BUN、NGAL和KIM-1水平及肾组织NGAL和KIM-1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P均<0.05);肾脏病理改变好转.灯盏花素小剂量组肾脏病理改变未见好转(P>0.05).结论 灯盏花素可以显著改善脓毒血症模型大鼠肾组织损伤,降低血清NGAL和KIM-1水平及肾组织NGAL和KIM-1蛋白表达量,对脓毒血症所致急性肾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作者:杨梅;张艳杰;朱海萍;王丹;王晓蓉;高秋琦;李卓英;潘景业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翼状胬肉是眼科常见病,手术切除仍为主要治疗方法,但单纯胬肉切除术后复发率高达20%~50%[1].丝裂霉素C(mitomycin C,MMC)可以减少术后复发,但近几年有关MMC导致巩膜溶解、坏死等严重并发症的报道逐渐增多,且治疗非常棘手[2-3].本文报道2例治疗经过,并复习文献探讨其产生原因及防治方法.
作者:华峰;李正义;陈吉孟;侯国挺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盗汗是肺结核的主要临床症状之一.长期盗汗给患者带来极大的心理压力,严重影响生活质量.西医治疗盗汗尚无特效药物治疗,中医治疗盗汗具有丰富临床经验.笔者采用益肺合剂合牡蛎散治疗肺结核盗汗,取得较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胡钦 刊期: 2014年第12期
脑卒中(Stroke)是一种突然发病的脑血循环障碍性疾病,以局灶性神经功能缺失为共同特征.临床分为缺血性脑卒中(ischemic stroke,IS)和出血性脑卒中(hemorrhagic stroke,HS).脑卒中作为一种致残率高、复发率高、死亡率高、治愈率低的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给家庭和社会造成极大负担[1].近年研究发现,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与脑卒中发病有密切关系.笔者检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患者血浆Hcy水平,并与健康体检者进行对照分析,探讨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的关系,报道如下.
作者:沈永进 刊期: 2014年第12期
胃重复畸形(gastric duplication,GD)是一种少见的先天性疾病,男性较多见,通常在2岁以内发病,成人罕见[1].由于缺乏典型的临床表现,术前诊断困难,容易误诊导致处理不当.2012年8月我院收治胃重复畸形1例,现结合国内外文献复习报道如下.1 病例介绍患者,女,36岁,因“发现左肾囊肿9天”于2012年8月17日入住本院泌尿外科.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未见明显异常.
作者:解旭品;方欣;黄昌拼;林乃弓 刊期: 2014年第12期
慢性窦道型根尖周炎是一种牙齿周围组织及根部慢性病变的口腔疾病,临床上大部分慢性窦道型根尖周炎无明显不适症状,有的只有在咀嚼时有不适感或轻微疼痛,有的则完全无自觉症状,只有当机体抵抗力下降、病原刺激物毒力较强时可出现慢性窦道型根尖炎的急性发作,若牙龈出现脓肿时,挤压可使脓液从窦道口溢出,咬合时可出现胀痛感.目前治疗急慢性根尖周炎常用而且疗效好的方法是根管治疗[1].常规的根管治疗方法需要多次就诊才能完成,因此对工作繁忙的患者,尤其是行动不便的老年患者带来不便.随着口腔疾病治疗技术的进步,临床上对于慢性根尖周炎的根管治疗,逐步应用一步法根管治疗的方法替代常规根管治疗方法.笔者采用一步法根管治疗慢性窦道型根尖周炎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蒋建胜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 观察隐丹参酮(CPT)联合顺铂(DDP)对非小细胞肺癌PC9细胞的抗肿瘤作用及其分子机制.方法 肺癌PC9细胞分为对照组、隐丹参酮组、顺铂组及联合用药组,MTT法检测细胞增殖凋亡,免疫印迹技术、RT-PCR检测抗凋亡分子的表达、STAT3及上游调控激酶JAK2/SRC蛋白表达水平及磷酸化水平.结果 隐丹参酮联合顺铂有明显抑制肺癌PC9细胞增殖作用(P<0.05),联合用药组作用于肺癌PC9细胞24h后,caspase 3和caspase 9及PARP剪切段蛋白表达明显增高,高于对照组及单药组;联合用药组Mcl-1、Bcl-2、XIAP、survivin抗凋亡蛋白表达下调(P<0.05或P<0.01),STAT3磷酸化Tyr705和ser727水平下降,其上游JAK2磷酸化水平下调,SRC蛋白及磷酸化水平变化不明显.结论 隐丹参酮联合顺铂具有协同抗肺癌PC9细胞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STAT3磷酸化Tyr705和ser727表达水平,进而下调Mcl-1、Bcl-2、XIAP、Survivin蛋白的表达,上调caspase 3和caspase 9及PARP剪切段蛋白表达.
作者:许冠华;雷俊华;金丽莎;陈喆 刊期: 2014年第12期
胰腺假性囊肿(pancreatic pseudocyst,PPC)多继发于急、慢性胰腺炎、胰腺外伤或胰腺术后,既往多采用外科开腹治疗,创伤大,恢复慢.本研究对我院2010年8月-2013年9月间35例胰腺假性囊肿采用超声引导下穿刺置管引流术,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组35例,男24例,女11例,年龄27~68岁,平均42.0岁.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21例,其中合并感染17例,合并腹腔多发脓肿15例;慢性胰腺炎9例,创伤性胰腺炎3例,病因不明2例.35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腹痛、恶心、腹胀、呕吐等消化道症状,伴发热,体温37.6~39.3℃ 19例,患者上腹可扪及包块21例.超声显示囊肿直径5.3~12.5cm,位于胰头部4例,位于胰体尾部31例.发病时间7~53天,平均23天.
作者:陈创华;方建华;徐陈柯;王炜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microcarcinoma,PTMC)是甲状腺乳头状癌的一种亚型.目前PTMC治疗中手术切除范围尚存着分歧,其中争论之一是是否常规进行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本研究旨在探讨影响PTMC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临床病理因素,为其合理治疗提供依据.
作者:夏晓峰;董小牛;何庄建 刊期: 2014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