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滨;王文志;吴升平;洪震;黄茂盛;杨期东;刘运海;杜晓立;鲍秋菊;刘红梅
目的将抗菌肽D基因克隆至甲醇营养型酵母表达载体pPICZα-A中,并与α-factor信号肽相连接,经EcoR Ⅰ酶切分析和PCR扩增鉴定,获得阳性重组子.方法用锂盐法将重组表达载体转化巴斯德毕赤酵母(Pichia pastoris)受体菌GS115,筛选获得阳性克隆.结果将阳性菌落发酵产物进行抑菌试验,表达产物有较强的杀菌作用,表达产物杀菌活性达到5656U/ml.结论抗菌肽D基因已经导入酵母细胞并整合在其基因组中,表达产物均具有高效的杀菌作用,有希望开发成为一种新型的抗菌消毒药物.
作者:房师松;刘涛;邓平建;赵树进 刊期: 2004年第01期
对生活污水中含有的各种病原体引起的健康风险进行了分析.分析表明,生活污水中含有的各种病原体,虽都有引起健康问题的潜在风险,但蠕虫感染的实际风险大,病毒感染的实际风险小,而细菌感染的实际风险介于二者之间.要避免污水灌溉引起的健康风险,有效的方法是切断传播途径和对易感人群进行防护.而通过污水处理清除感染源来降低污水灌溉风险度,因污水处理费用高昂,短期内在我国还难以实现.
作者:朱静戈;程先军;赵建东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旨在监测中国食源性致病菌及其耐药性.方法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建立的全国食品污染物监测网的食源性致病菌监测部分,2001年在全国11个省市设点采样并检测了七大类(生肉、熟肉、生奶、冰激淋、酸奶、水产品和蔬菜)共4034份样品.结果沙门氏菌、大肠杆菌O157:H7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总阳性率5.50%.其中沙门氏菌3.32%,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1.29%,大肠杆菌O157:H7 0.82%.生肉的污染情况为严重,阳性率12.96%.共分离出沙门氏菌137株,德比沙门氏菌、阿贡纳沙门氏菌、肠炎沙门氏菌、里定沙门氏菌、鸭沙门氏菌、明斯特沙门氏菌及鼠伤寒沙门氏菌7种血清型占80%.结论沙门氏菌的血清型分布和耐药性各个省不同.自生、熟肉中分离到O157:H7的强毒株.对分离的沙门氏菌、大肠杆菌检测了14种抗生素的耐药性,结果表明沙门氏菌和大肠杆菌中都有多重耐药株.
作者:王茂起;冉陆;王竹天;李志刚;姚景惠;付萍;杨宝兰;徐进;李迎惠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为了研究共轭亚油酸单体(c9,tll-CLA)对人乳腺癌细胞(MCF-7)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细胞生长曲线,凋亡细胞的荧光显微镜和电镜观察、流式细胞光度术的检测以及p53蛋白表达的方法,观察了用不同浓度c9,tll-CLA(25、50、100和200μmol/L)诱导MCF-7细胞凋亡作用.结果c9,tll-CLA可明显抑制MCF-7细胞生长,8天的抑制率分别为-6.0%、45.2%、99.0%和99.4%.通过荧光显微镜和电镜技术观察到了发生凋亡的MCF-7细胞;用流式细胞光度术也检测到c9,tl1-CLA可诱导MCF-7细胞产生凋亡,并随着c9,t11-CLA浓度的增加,细胞凋亡率逐渐增加;而p53蛋白表达则随着c9,tll-CLA浓度的增加呈现逐渐降低的趋势.结论c9,tll-CLA可诱导MCF-7细胞产生凋亡,这可能是c9,tll-CLA抑制肿瘤细胞生长的机制之一.
作者:刘家仁;陈炳卿;杨艳梅;王璇琳;张敬姝;刘瑞海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蛋氨酸合酶(MS)是同型半胱氨酸代谢关键酶,旨在了解其与先天性心脏病(CHD)发生的关系.方法选择186名多种类型CHD患者(0~31岁,性别比约为1:1)作为病例组,以同地区且年龄、性别匹配的103名正常人作为对照,进行MS基因A2756G位点多态性分析(PCR-RFLP法)及血清叶酸、维生素B12(VB12)水平的测定(放射免疫法).结果显示本研究人群中存在MS基因A2756G位点杂合突变(+/-),但未检出纯合突变(+/+)基因型;其中对照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的频率分别为10.7%和5.3%,低于报道的白种人及日本人变异频率;病例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的频率为9.1%和4.6%,与对照组相比其基因型构成差异无显著性;(+/-)基因型罹患CHD的比值比(OR)为0.84(95%可信区间,0.35~2.01);不同类型CHD与对照组的基因型构成亦无明显差异;此外病例组血清VB12水平低于对照组(336.66pmol/L和465.72pmol/L),但无统计学意义(P>O.05);两组的叶酸水平无明显差异;病例组不同基因型叶酸、VB12水平差异亦无显著性.结论MS基因A2756G位点变异与CHD及血清叶酸、VB12水平无明显关联,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作者:朱文丽;刀京晶;成君;赵如冰;闫丽颖;李书琴;李勇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铅影响神经元细胞内钙稳态的机理.方法对新生大鼠原代培养海马神经元进行了pB2+剂量为500ug/L升培养基的铅暴露实验,观察铅对神经元能量代谢和谷氨酸受体2(GluR2)蛋白和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细胞化学、免疫组织化学和原位杂交结果表明,染毒3天后,与对照相比,实验组神经元细胞色素氧化酶(CytO)活力、GluR2蛋白和mRNA的表达均明显降低(P<0.01).结论铅可能通过影响共同转录因子,一方面使神经元CytO活力降低,导致能量代谢降低,生理功能受到影响,另一方面减少GluR2蛋白和mRNA表达,引起Ca2+大量内流,从而导致细胞内钙超载.
作者:白雪涛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通过在体外对原代培养的海马神经细胞进行染毒,观察其对神经细胞的毒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取新生的SD大鼠海马神经细胞进行原代培养,两周后,用甲苯染毒,分成3个染毒组,染毒浓度分别为3、6和9mmol/L,并设空白对照组和赋形剂组,染毒24h,观察其对细胞形态、细胞存活率、LDH漏出率、细胞内游离钙和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甲苯染毒后,细胞的形态发生改变,引起细胞突起萎缩,细胞肿胀变圆,细胞数量减少;神经细胞存活率的显著下降,且随着染毒时间的延长及浓度的升高其存活率逐渐降低;高剂量组神经细胞LDH漏出率的显著升高,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P<0.05);细胞细胞内的[Ca2+]i浓度显著上升,与对照组相比P<0.05,并呈剂量依赖性的变化,加入钙通道拮抗剂硫氮卓酮后,则未见[Ca2+]i浓度上升;可见明显的细胞凋亡.结论甲苯体外染毒对神经细胞有较强的毒性.这可能与甲苯有较强的脂溶性、引起细胞钙内流增加,促进细胞凋亡有关.
作者:颜士勇;印木泉;韦毅;郭丰涛;王庆蓉;官颖鹏;丛颖;竺青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用连续液液提取技术分离山楂酊的香味成分,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共鉴定出38种化合物,占总挥发性成分的97.19%(以峰面积计).其中主要的成分依次为顺-3-己烯醇(370.59ug/g)、丁子香酚(320.95ug/g)、羟基丁二酸二乙酯(191.25ug/g)、2-甲基戊烯酸(164.83ug/g)和柠檬酸(80.87ug/g)等,认为顺-3-己烯醇是山楂酊清香味的代表性化合物.对主要成分进行了定量和重现性比较,结果令人满意.该法简便,快速,为食品工业添加剂的质量控制和常规分析提供参考.
作者:朱晓兰;吕春伟;高芸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研究甲鱼蛋粉混合物(红花油、维生素E、大蒜粉、甲鱼蛋粉)对高脂血症大鼠血脂的调节作用.方法将50只健康雄性SD大鼠按体重和血清胆固醇水平随机分成5组,分别接受正常饲料、高脂饲料、高脂饲料加甲鱼蛋粉混合物(低、中、高剂量分别为0.5、1.5、5.0g/kgBW)灌喂处理,7周结束,测定血清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结果与高脂饲料组相比,甲鱼蛋粉混合物能降低高脂血症大鼠TC、TG和LDL-C,其中高剂量组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研究结果表明甲鱼蛋粉混合物具有降低高脂血症大鼠血脂的作用.
作者:余焕玲;王军波;李勇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稀土暴露与儿童健康的关系.方法选择与稀土效应有关的生长发育水平、免疫功能以及智能发育作为儿童稀土暴露健康效应的指标.在江西省某稀土矿区和对照区对7~10岁儿童进行生长发育有关指标测量.采用免疫消浊比色法、化学免疫发光法、流式细胞仪技术对儿童血清中IgA、IgG、IgM和补体C3、C4、IgE以及血中淋巴细胞亚群CD;、CD4+、CD8+、CD4/Cd8+及NK细胞进行测定;采用绘人智能法对儿童进行智商测定;并采用ELAN-5000型号的电感藕合等离子体质谱仪对儿童进行血中稀土元素总量和分量测定,同时用简单回归、多元逐步回归等方法分析稀土暴露情况与儿童健康之间的关系.结果儿童血样中15种稀土元素均可检出,且稀土暴露区儿童血稀土总含量(2.18±1.08)ng/g,比对照组(1.26±0.35)ng/g高出1.73倍(P<0.01).稀土暴露组儿童肺活量、血压较对照组低;稀土暴露区儿童体液免疫有所改变,稀土暴露组IgM比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儿童T淋巴细胞亚群测定结果显示,CD3+、CD8+、CD4+/CD8+有明显改变(P<0.05),稀土暴露组儿童血中CD3+和CD8+比对照组CD3+、CD8+明显降低,而CD4+/CD8+比值则有所升高.稀土暴露区儿童智商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儿童;高智能儿童比例下降,低智能儿童比例上升.多因素分析显示:血中稀土含量被引入肺活量、血压及IgM指标的回归方程;家距稀土矿区距离及家庭中是否堆放稀土均可影响儿童智商水平.结论稀土矿区儿童血中有明显的稀土积蓄,儿童长期稀土暴露可能对其健康有负面影响.
作者:范广勤;袁兆康;郑辉列;刘志刚 刊期: 2004年第01期
本文结果显示男童的平均年龄别身高Z评分(HAZ)均为正值,显著高于1992年全国营养调查的结果.总体年龄别体重Z评分(WAZ)均值(-0.01)高于全国的平均水平(-0.9).儿童身高别体重Z评分(WHZ)均值为0.09,与1992年全国营养调查结果(-0.1)相比无显著差异.从中位数至95%分位数BMI值均低于1992年全国水平,提示儿童的身高增长超过体重的增长,可能与发育提前有关(身高发育早于体重发育).儿童生长迟缓率、低体重率、消瘦率均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肥胖率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无显著差异,超重率则显著高于全国平均.儿童贫血率为7.9%,铁储备不足率为38.4%,维生素A缺乏为29.3%,维生素B1缺乏为44.5%,维生素B2缺乏为37.1%,维生素C缺乏为15.6%.上述结果说明建新幼儿园儿童总体发育水平优于1992年全国儿童的平均水平.在膳食安排上,建议适当增加动物肝脏、血豆腐和肉鱼禽蛋类和奶制品的量,同时也要注意提供豆类、粗米、粗面和谷薯类等含B族维生素丰富的食品.
作者:王晖;赵显峰;荫士安;徐青梅;赖建强;孟晶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了解学龄前儿童的营养状况.方法对包头市某日托幼儿园的儿童生长发育和营养状况进行了评价.结果儿童的身高、体重分别为(107.5±7.3)cm、(18.0±3.3)kg.年龄别身高(HAZ)、年龄别体重(WAZ)、身高别体重(WHZ)分别为0.045±0.987、0.003±1.116、0.008±1.008.学龄前儿童低体重率(WHZ<-2)为1.2%,生长迟缓率(HAZ<-2)为1.0%,超重率(WAZ>2)为4.6%.血红蛋白浓度为(129.7±10.3)g/L,贫血的患病率为5.5%.血清铁蛋白(SF)含量为(48.6±29.2)μg/L,铁缺乏率为26.2%.血清视黄醇浓度为(1.72±0.52)μmol/L,亚临床维生素A缺乏率为11.1%.血清25-OH-D3含量为(41.98±24.60)nmol/L,边缘性维生素D的缺乏率为18.4%.各年龄组间、各年龄组男女孩之间,血红蛋白、血清铁蛋白、血清视黄醇、血清25-OH-D3的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贫血患病率、铁缺乏率、亚临床维生素A缺乏率、边缘性维生素D缺乏率,各年龄组间、各年龄组内男女间也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所调查的儿童生长发育状况较好,低体重、生长迟缓的发生率在城市已明显减少,但超重问题开始显现出来.微量营养素铁、维生素A、维生素D的缺乏或边缘性缺乏的比例仍还较高,应引起充分重视.
作者:杨青俊;荫士安;赵显峰;安建刚;戴秀梅;李美娟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研究家蝇幼虫体内与抗菌功能相关的蛋白和多肽.方法对家蝇3龄幼虫进行针刺、带菌针刺、热激、超声4种处理,于处理后6、16、24、48、65h分别收集提取耐热水溶蛋白,比浊法测定抗菌活性,经逐步回归分析确定抗菌相关蛋白和多肽.结果4种处理均能诱导家蝇幼虫产生抗菌物质,其中表观分子量为20kDa、22kDa的蛋白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枯草杆菌均有抗菌作用,13kDa、16kDa、26kDa蛋白只对上述两种菌中的一种有作用,37kDa、44kDa的蛋白对抗菌作用具有显著负贡献.结论家蝇幼虫经过诱导后,会有多种与抗菌活性相关的蛋白和多肽开始表达或加强表达,它们彼此合作,共同建立一个完整的防御体系.
作者:安春菊;李德森;杜荣骞 刊期: 2004年第01期
桔青霉素是能引起肾脏毒性的真菌毒素,并有致癌性.本文综述了桔青霉素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特性及其免疫学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作者:刘仁荣;许杨 刊期: 2004年第01期
肥胖基因的蛋白产物瘦素,对控制摄食和能量消耗起重要作用.瘦素作为连接营养与生殖的代谢信号,具有启动和促进啮齿类动物性发育的作用,在人类青春期发育中有相似的作用.
作者:李颖;孙长颢 刊期: 2004年第01期
从饮用水中消毒副产物(DBPs)种类、毒性、流行病学调查以及饮用水中的分布状况,综述了DBPs研究的进展;并且从相应的卫生标准或限量值的制定以及去除方法等方面,综述了管理和治理情况.结果发现,经加氯消毒后的饮用水中DBPs的种类很多,饮用水中存在的主要物质为三卤甲烷和卤乙酸类的物质,对人体毒性较大的物质是三卤甲烷、卤乙酸、溴酸盐和亚氯酸盐.国内外饮用水中DBPs卫生标准或限量值在不断修改或补充,监测指标在不断增多,限量值在不断加严,其目的是利用消毒剂消灭病原体的同时,将其对人体危害降至低.
作者:魏建荣;王振刚 刊期: 2004年第01期
楼建龙等研究发现肝癌、胃癌高发区的粮食中杂色曲霉素(ST)的检出量及检出率明显高于上述肿瘤低发区[1].提示我们应重视粮食中ST污染与人类消化道肿瘤发生的相关性.加强对ST的深入研究,特别是对粮食中ST的监测和控制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因此,建立检测粮食中杂色曲霉素的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方法enzyme link immuno sorbent assays(ELISA),并将其标准化,有助于推动我国杂色曲霉素的监测及研究工作的开展.
作者:田禾菁;刘秀梅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用BN大鼠模型探讨不同蛋白的过敏性.方法通过腹腔注射(1 mg/ml)或口服(10mg/ml)给予BN大鼠卵清蛋白(OVA)或牛血清白蛋白(BSA),时间为6周.在不同时间取血清,进行被动皮肤致敏试验(PCA);分离血浆进行组胺测定;此外,对OVA组和对照组的大鼠进行血压测定.结果PCA试验结果表明OVA特异性IgE抗体滴度较高(1/32~1/128),而BSA特异性IgE抗体滴度较低(1/2~1/4).与对照组相比,腹腔注射或口服OVA均使组胺水平升高.口服OVA对大多数大鼠的血压没有明显的影响,然而,有2只大鼠收缩压暂时降低.结论该研究结果表明BN大鼠模型可能是一种较理想的蛋白过敏性模型.
作者:贾旭东;李宁;王伟;吴永宁;杨晓光 刊期: 2004年第01期
本研究的目的是了解齐齐哈尔市中老年妇女营养知识现状及营养教育的效果,探讨在该人群中开展营养教育的适宜途径与方法.
作者:孙要武;祁艳波;王丽敏;葛杰;薛海峰;钱学艳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研究超声波对戊二醛的协同杀菌作用,以探讨在临床上推广超声波与戊二醛联用对各种内窥镜及医疗器械进行灭菌处理的可行性.方法采用悬液定量杀菌试验和模拟现场试验,研究戊二醛和超声波单独及协同对枯草芽孢杆菌黑色变种芽孢的杀灭率.结果悬液定量杀菌试验结果表明,作用时间(4h)相同时,在超声波的协同下,戊二醛灭菌(杀灭率100%)有效浓度从20mg/ml降低至5mg/ml,作用浓度(20mg/ml)不变时,其灭菌(杀灭率100%)作用时间从4h缩短为1h,5mg/ml戊二醛作用2h其杀灭率即达100%;模拟现场试验结果表明,超声波协同使用戊二醛达100%杀灭率的有效浓度从20mg/ml降低至5mg/ml,作用时间从4h缩短至1h.结论临床采用超声波与戊二醛协同灭菌具有较好的可行性和可推广性.
作者:汪川;许欣;余倩;刘衡川;裴晓方;林怡伶 刊期: 2004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