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爱芳
笔者自1998年1月~2005年12月,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肝硬化腹水合并凝血功能障碍42例,疗效较好,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谭伟;罗瑞雪;王灿 刊期: 2007年第11期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具有损伤小、出血少、术后疼痛轻微、腹腔粘连发生率低、恢复快等优点.但由于采用CO2气腹、全麻药物及全麻相关的操作,使LC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明显高于非腹腔镜手术.本组预防性应用雷莫司琼合地塞米松,观察预防LC术后恶心呕吐的效果.
作者:罗颖 刊期: 2007年第11期
轮状病毒性肠炎又称秋季性腹泻,轮状病毒为婴幼儿感染性腹泻的主要因素之一.1973年Bishop等首次在患急性胃肠炎婴幼儿的十二指肠活检标本中发现了轮状病毒.
作者:汤卫红;林丽君;娄昭君;王惠庭 刊期: 2007年第11期
笔者2003年9月诊治以神经系统损害为主要表现的干燥综合征1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黄向荣 刊期: 2007年第11期
本课题拟通过对慢性下腰痛患者的立位腰椎X线平片进行腰椎前凸角、骶骨倾斜角、腰骶角的测量,并结合性别、数字疼痛评分法评分等进行统计分析,以了解放射学参数在慢性下腰痛患者中的变化规律及其在临床诊疗中的价值.
作者:潘展鹏;丘海胜;戴鸣海;李阳;扬国敬 刊期: 2007年第11期
笔者应用普济消毒饮合更昔洛韦治疗流行性腮腺炎30例,疗效较好,报道如下.
作者:兰秀聪;樊慧苏;施旭红 刊期: 2007年第11期
目的:了解急性颅脑损伤患者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水平的动态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放免法测定40例颅脑损伤患者(脑外伤组)起病后2天内、2周时血清IGF-1的含量,并与20例健康人(对照组)比较.结果:起病2天内颅脑损伤患者血清IGF-1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2周时血清IGF-1水平有恢复.结论:颅脑损伤患者急性期血清IGF-1浓度明显降低,颅脑损伤患者急性期血清IGF-1水平可帮助判断病情轻重和预后.IGF-1也许能通过血脑屏障产生神经保护,具有潜在的临床价值.
作者:邬东晓;何国龙;金许洪;秦福创;叶欣 刊期: 2007年第11期
我院对收治的脑卒中后抑郁障碍患者67例,经抗抑郁药物治疗及护理后获得良好疗效,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2006年1月~2007年2月,本院神经内科收治脑卒中患者383例.诊断均符合中华神经科学会、中华神经外科学会制订的诊断标准[1],并经CT或MRI检查证实.其中经精神科专科医生会诊确诊为脑卒中后抑郁障碍67例,男42例,女25例,年龄47~78岁,平均61.53岁;脑出血27例,脑梗塞40例.
作者:何建阳;徐艳 刊期: 2007年第11期
笔者于2004年9月~2006年11月间,用仙灵骨葆胶囊治疗骨质疏松症取得良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柳洁平 刊期: 2007年第11期
做好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急诊救护,对提高救治成功率,降低死亡率有重要意义,现回顾分析本院2003年2月~2006年4月急诊救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97例的临床资料如下.
作者:吴晓君;黄忠;王宏艳;户长龙 刊期: 2007年第11期
笔者用中成药荷丹片治疗高脂血症138例,并对其疗效与中医辨证分型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敬民;陈菊仙 刊期: 2007年第11期
近年来随着鼻内镜手术不断发展和CT等影像学检查的普及,对真菌性鼻-鼻窦炎的认识不断深入.根据是否有真菌组织侵袭和宿主的免疫状态,将真菌性鼻-鼻窦炎分为侵袭性和非侵袭性两类.我科于2004~2006年共收治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患者28例,均采用鼻内镜手术治疗,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陈剑波;黄庆琳 刊期: 2007年第11期
2006年9月~2007年4月采用意大利引进大隐静脉激光治疗仪治疗大隐静脉曲张105例,并与2005年1月~2006年1月采用传统方法治疗的120例作比较,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陈洪;胡娟 刊期: 2007年第11期
血液透析中或结束时发生的与透析本身有关的并发症称为急性并发症.现将我院2000年1月~2006年12月接受透析治疗的38例共6640例次透析中发生的各种并发症报道如下.
作者:刘长彦;叶志英 刊期: 2007年第11期
目的:探讨肝素酶表达在胃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测定42例胃癌和26例非癌组织中肝素酶的表达情况.采用χ2检验比较肝素酶的表达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胃癌中肝素酶呈阳性表达26例(61.9%);非癌组织中呈弱阳性表达1例(3.8%).RT-PCR和FQ-PCR的检测结果均相同.胃癌TNM分期中Ⅲ、Ⅳ期肝素酶mRNA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Ⅰ、Ⅱ期(P<0.05);肝素酶表达与浆膜浸润、淋巴结转移或远端转移呈相关性(P<0.05).结论:肝素酶可能促进胃癌浸润和转移,在胃癌的转移途径中,参与淋巴道转移而非血道转移.肝素酶可作为预测胃癌复发、转移的分子标志物之一.
作者:沈强;陈岳明 刊期: 2007年第11期
我院儿科自2003年2月~2006年3月,征得患儿家属的知情同意后,对确诊为小儿支原体肺炎、48小时内未接受任何抗生素治疗的患儿,分别采用阿奇霉素治疗50例,红霉素治疗48例,比较两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
作者:吴金英 刊期: 2007年第11期
笔者2002~2006年采用刺络颈椎周围组织,并以拔罐治疗颈性眩晕症40例,疗效较好,现予报道.
作者:崔丽笙;姜丕政 刊期: 2007年第11期
我院采用中药大黄(庶虫)虫丸联合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42例,并与单用拉米夫定治疗的36例作对照,观察血清肝纤维化指标改善情况,报道如下.
作者:苗永定;虞敬国 刊期: 2007年第11期
笔者于2002~2006年用柴胡疏肝散合失笑散加减辨证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肝胃不和型45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建勇 刊期: 2007年第11期
我院2005年11月~2006年11月采用介入灌注化疗结合益气利血健脾汤治疗中晚期恶性肿瘤20例,疗效较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陈会林;沈加君;朱耘;谷彦良 刊期: 2007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