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腹腔镜下脾切除术4例

宋伟勇;吴义夫;童伟民;陈涛;李英杰

关键词:腹腔镜, 脾切除术, 临床应用
摘要:随着微创技术的发展,腹腔镜在外科的应用范围逐渐扩大.腹腔镜脾脏切除术(Laparoscopic splenectomy LS)首先报道于1992年[1].我院从2003年始行腹腔镜切脾4例,手术经过顺利,无并发症发生,手术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相关文献
  • 中风系列方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研究

    目的:探讨中风系列方活血汤、化痰汤、清热化痰汤、养阴汤、益气汤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制作SD大鼠脑缺血与再灌注损伤模型,随机分假手术对照组,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组,活血汤、化痰汤、清热化痰汤、养阴汤及益气汤各治疗组,维脑路通对照治疗组.观察各组脑组织前列环素(PGI2)和血栓素B2(TXB2)含量,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活性及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PAI)活性.结果:益气汤及养阴汤能显著提高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脑皮质6-酮-前列腺素F1α的含量;活血汤、清热化痰汤、养阴汤、益气汤能显著降低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脑皮质TXB2的含量;活血汤、养阴汤、益气汤具有调节血浆t-PA与PAI活性的作用.结论:活血汤、清热化痰汤、养阴汤及益气汤具有抗凝和溶栓的作用,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作者:刘华;别晓东;张国平;万海同;孟祥磊;余道军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枳壳临床新用

    枳壳为芸香科小乔木植物酸橙和香橼或枳的成熟果实,具有行气消痰、散结消痞的功能.临床实践中,笔者发现枳壳还可应用于其它病证.下面根据自己的经验,谈谈它的新用途.

    作者:张东海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内镜下大隐静脉交通支断离术的临床应用

    1985年德国的Hauer首先将腹腔镜技术引入治疗下肢静脉疾病,开展了腔镜筋膜下交通静脉手术(subfascial endoscopic perforator surgery,SEPS)[2].与传统的linton法相比,具有手术切口远离病变区操作,减少切口感染的发生、创伤小、恢复快的特点.回顾分析2002~2003年我院进行的26例、32条肢体内镜下大隐静脉交通支断离术,效果良好,总结如下.

    作者:宋伟勇;陈大荣;丁锦相;吴益夫;童伟民;陈涛;李英杰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疏血通注射液治疗进展型脑卒中25例

    我院自2002年以来使用疏血通注射液治疗脑血栓形成收到满意疗效,现对25例进展型卒中的治疗效果报道如下.

    作者:逯爱青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不同机械通气在创伤性呼吸衰竭应用中的比较

    各种严重胸部创伤是引起呼吸衰竭原因之一,机械通气作为一项基本治疗手段,可保障气道通畅,改善通气功能,避免并发症发生.本科自2001年10月至今,采用经口插管和鼻面罩机械通气治疗胸部创伤性病例43例,报道如下.

    作者:任佩莲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金黄散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疗效分析

    目的:观察金黄散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临床疗效,并与单用抗生素治疗进行疗效对比.方法:慢性前列腺炎患者97例随机分为治疗组(金黄散熏洗)和对照组(氟嗪酸口服)进行观察,疗程3个月,治疗前后分别进行前列腺液(EPS)常规、慢性前列腺症状指数(CPSI)及不良反应观察.结果:治疗后治疗组EPS的WBC改善率、卵磷脂小体的恢复率和CPSI改善率等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金黄散是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有效药物.

    作者:许增宝;杨玉英;庄连奎;沈新云;徐惠平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围手术期护理

    经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滑脱近年来已广泛开展,它具有三维空间复位、短节段固定、恢复脊椎生理性前凸和椎管有效减压的优点.1996年5月起我科开始运用该系统治疗取得良好效果,现将护理总结如下.

    作者:李秋月;周英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中药贴敷治疗外感咳嗽与支气管炎疗效观察

    外感咳嗽、支气管炎是寒冷季节极为常见的呼吸道疾病,尤其在气候突变、寒暖失常、冷热不调或自身免疫功能下降、疲劳等情况下易感染发病.临床一般采用抗菌消炎、止咳化痰药物治疗,但多数患者常需一个很长的过程才能治愈.笔者根据中医理论和传统中药的独特药理作用,采用有关穴位中药贴敷的方法治疗,效果明显,现总结如下.

    作者:虞金龙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生脉注射液合门冬氨酸钾镁辅治充血性心力衰竭

    充血性心力衰竭(congestive heart failure,CHF)是慢性原发性心肌病变和心室长期压力或容量负荷过重,不能维持足够的心搏量和心排量所致各器官阻性充血表现的临床危重病变.1999年2月~2003年12月,笔者采用生脉注射液与门冬氨酸钾镁注射液辅助治疗CHF,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杨高旺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茵栀黄四磨汤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58例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是新生儿期常见的症状之一.我科根椐新生儿胆红素的代谢特点,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茵栀黄四磨汤获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陈苏红;周福军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泌尿道医院感染原因调查

    泌尿道医内感染位列我院医院感染第二位,仅次于下呼吸道感染,占医院内感染的20.2%,与文献报道[1]20.8%~31.7%基本符合.现将我院2001年1月~2002年12月院内泌尿道感染85例的原因、病原、抗生素应用等调查分析如下.

    作者:周继红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补阳还五汤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SD大鼠56只随机分假手术组、模型对照组、补阳还五汤1组和补阳还五汤2组,每组14只.线栓法制作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再灌注48小时后观察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情况,TTC染色测量脑梗死体积,干湿重法测量缺血侧脑含水量,常规HE染色观察病理变化.结果:脑缺血-再灌注48小时,补阳还五汤1、2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脑梗死体积及脑水肿也明显减轻(P均<0.05),脑组织病理学显著改善.补阳还五汤1、2两组比较,2组疗效稍好于1组,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作者:王新高;童萼塘;孙圣刚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黄芪注射液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临床观察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是临床上常见的危重病症之一,死亡率高.2001年5月~2003年8月,我院采用黄芪注射液治疗CHF患者50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刘爱好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川崎病的中西医诊治现状

    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KD)又称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是一种以全身血管炎为主要病变的急性发热出疹性小儿疾病,1967年日本川崎医生首次报道.由于KD可引起严重的心血管疾病,故愈来愈受到人们重视.目前认为,KD已取代风湿热成为小儿后天性心脏病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KD的早期诊断与治疗非常重要,现将近年来的有关KD的中西医诊治资料综述如下.

    作者:毛利华;冯天明;周燕蓉;蒋祥林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颌面部颈部血管病变术前血管造影临床价值

    对颌面部颈部富血管性病变,术前通过血管造影了解病变的范围及与周围血管的关系,为手术方案的制定提供可靠的依据.同时进行术前栓塞术,可减少术中出血量[1].现将我院自1985年以来,收治的颌面部颈部血管性病变37例诊治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孙祝伟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两种PICC插管在肿瘤患者中的应用

    肿瘤病病人经常需要长期静脉输注化疗药物,血制品及高浓度营养物品,临床传统的给药途径为反复浅静脉穿刺,不可避免地造成病人痛苦及化疗药物对血管的破坏或化疗药外渗造成局部组织坏死.我科95%以上病人都行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我们选用美国巴德公司生产的Groshong PICC(简称三向瓣模式)和德国进口的贝朗中心静脉导管(贝朗式)进行置管.这两种导管在临床应用时各有利弊.现就这两种导管在置管后渗血情况、留管时间、液体流速及主要并发症发生率等方面进行比较.

    作者:谢淑君;唐锡军;邓小芹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丹参治疗颅脑损伤66例

    我院神经外科从2003年1月~2003年11月应用丹参注射液治疗颅脑损伤33例,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王丰;杜笥凤;徐强;吴挺前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白天尿频综合征30例

    我院门诊从2000~2002年共诊治小儿白天尿频综合征患儿30例,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30例均为2000~2002年我院门诊就诊患儿,其中男16例,女14例,年龄2~10岁,病程1周~1个月.均表现为尿频,每日数十次,无尿痛、尿急、多饮、多食、消瘦等症状,分散注意力和睡眠后尿频消失.查体均无明显阳性体征,尿常规检查,多数阴性或有少许红细胞、白细胞,部分做尿细菌培养阴性,并排除其它泌尿系疾病及全身疾病,确诊为神经性尿频.

    作者:樊丽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鼻唇沟皮瓣修复鼻下部缺损6例

    我院应用以内眦动脉为轴型血管,蒂在上鼻唇沟皮瓣一期修复鼻翼、鼻小柱缺损畸形6例,均获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忠良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周围性面瘫112例临床观察

    周围性面瘫即周围性面神经 麻痹,亦称‘口眼涡斜’或‘口僻’.是由脉络空虚、风邪乘虚侵袭阳明、少阳脉络,以致经气阻滞,经脉失养,筋肌纵缓不收而发病.面瘫早期治疗则是关键,治疗正确则阻止病变发展使病及早治愈.

    作者:张梅娟 刊期: 2005年第01期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主管:浙江省卫生厅

主办: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学会 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