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晓江;沈毅;叶平江
高血压病并发左室肥厚(LVH)是增加心力衰竭、心肌梗死、心律失常、猝死等心血管事件的一种独立危险因素.治疗高血压病不仅要降压,而且必须注意遏止或逆转左心室肥厚从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本文就高血压病致左室肥厚的中西医结合认识及治疗现状做一简介.
作者:祝光礼;高鸿山 刊期: 2005年第05期
血府逐瘀汤为王清任<医林改错>之名方,由柴胡、当归、生地、桃仁、红花、赤芍、川芎、枳壳、桔梗、牛膝、甘草组成.具有活血祛瘀、理气、止痛之功.主治头痛、胸痛、噎嗝、内热烦闷、失眠、心悸、呃逆等.笔者临症化裁治疗多种杂病,均能获佳效,兹举验案如下.
作者:吴冰玲 刊期: 2005年第05期
我院骨科于2002年3月~2004年2月采用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锁骨中段骨折37例疗效满意,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37例均为新鲜骨折,无其他合并伤.男22例,女15例,年龄19~68岁,平均37岁.右侧锁骨骨折24例,左侧13例.伤后距手术时间1~11天,平均2.9天.横型及短斜型21例,粉碎型16例.合并肩胛骨骨折2例.车祸伤12例,骑车摔伤16例,运动伤9例.
作者:姚剑川;蔡仲卿;张长松 刊期: 2005年第05期
胸腔积液是诸多疾病的临床表现,病因复杂,常有误诊或诊断不明.笔者对所在医院1990年~2004年诊治的434例资料进行分析,以,探讨其病因及诊治,并对临床中的各种胸腔积液的发病机制进行总结,找出规律,提高临床诊治水平.
作者:周薇霞;吴筠轩 刊期: 2005年第05期
我院通过药物筛选组成抗痨合剂,进行肺结核中医辅助治疗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现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共35例,男23例,女12例,年龄20~29岁3例,30~39岁5例,40~49岁6例,50岁以上21例.35例均有咳嗽、咳痰,有不规则服用抗痨药物或正规疗程服用抗痨药后疗效不佳史.其中伴有胸闷、气急20例,潮热、盗汗19例,咯血6例.痰涂片均找到抗酸杆菌,并用低抑菌浓度法(MIC法),进行药敏试验确定为多耐药结核菌感染.胸部X线检查均提示有继发性肺结核,与老片相比病灶有扩大,合并有空洞形成12例.
作者:李权;刘忠达;洪晓平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应用阻抗式胃动力检测进行胃癌普查.方法:观察各期胃癌150例、胃溃疡80例、胃炎247例及健康成人100例的阻抗式胃动力特点,以发现胃癌患者的阻抗式胃动力特点及其特征性阻抗图轨迹.结果:试验性诊断胃癌28例,经电子胃镜检查及病检证实胃癌13例,准确率46.4%.结论:阻抗式胃动力检测可以发现胃癌胃动力和特异性表现,辅助诊断胃癌有一定的价值.
作者:罗伟生;唐梅文;黄勇华;李桂贤;陈国忠;何振华;梁雪;姚春 刊期: 2005年第05期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ntrahepatic cholestasis of pregnancy,ICP)是妊娠中后期出现皮肤瘙痒和黄疸的特发性疾病,易引起早产、胎儿窘迫、死胎及产后出血,对母婴均有不良影响.我院于2002年1月~2003年12月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ICP34例,并与单纯西药治疗的40例进行对照,现报道如下.
作者:沈岚;赵剑虹 刊期: 2005年第05期
我院自2003年6月~2004年2月,采用阿拓莫兰联合丹参注射液治疗肝功能异常患者48例,并与同期使用其它药物治疗的同类患者48例比较,获得较好疗效,报道如下.
作者:凌燕君 刊期: 2005年第05期
我们采用灯盏细辛注射液治疗脑梗死50例,疗效较佳,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共90例,均为我院2000~2001年住院患者.符合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的<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1],并经头颅CT和/或MRI证实为脑梗死.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男24例,女26例,年龄54~86岁,平均68.9岁;对照组40例,男19例,女21例,年龄52~85岁,平均67.5岁.两组一般情况具可比性.
作者:冯莉;陈涛 刊期: 2005年第05期
慢性湿疹,尤其是慢性肥厚性湿疹的治疗一直困扰着临床皮肤科界,慢性肥厚性湿疹以其肥厚性、瘙痒性和复发性著称.笔者就两年来应用卡介菌多糖核酸治疗慢性肥厚性湿疹108例作一临床分析,现报道如下.
作者:林蕾;许素玲 刊期: 2005年第05期
2001年6月~2004年1月我院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晚期肺癌并发带状疱疹患者4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鲍哲;陈春青;郭定刚 刊期: 2005年第05期
我们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葡萄膜109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2000年4月~2004年2月在我院就诊的葡萄膜炎患者109例(128眼),其中男43例(52眼),女66例(76眼).双眼发病19例,单眼发病90例.年龄19~70岁,平均45.2岁.按就诊时间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56例(67眼),对照组53例(61眼),两组资料具有可比性.
作者:兰素华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笔者于2000年~2004年间,采用脉络宁及辨证分型用中药治疗方法,治疗糖尿病合并动脉硬化性脑梗死43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43例均以WHO标准诊断为2型糖尿病,经头颅CT扫描确诊脑梗死.男27例,女16例,年龄47~80岁.既往有糖尿病史33例,其中1年内8例,1~5年17例,6年以上8例.余10例既往无糖尿病史,但入院后空腹血糖升高,并经反复化验,直到脑梗死病情稳定后,空腹血糖仍超过正常值,可排除应激性高血糖.
作者:王清;王莉 刊期: 2005年第05期
我院自2001年5月~2004年5月,采用鸦胆子油乳注射液联合化疗治疗晚期消化道肿瘤40例,取得良好疗效,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78例均为我院住院晚期消化道肿瘤患者,男48例,女30例,年龄29~78岁,平均53.5岁.食道癌10例,胃癌32例,大肠癌36例;腹腔淋巴结转移38例,肝脏转移25例,肺转移11例.随机分成鸦胆子油治疗组40例,对照组38例.治疗组40例中,男28例,女12例,年龄32~78岁,平均56.0岁;对照组38例中,男26例,女12例,年龄29~73岁,平均54.0岁.两组资料具有可比性.
作者:柳伟明 刊期: 2005年第05期
慢性盆腔炎是指盆腔炎反复发作,机体免疫力下降,内生殖器炎症、粘连、功能破坏、生殖功能减弱,从而引起一系列临床表现.笔者于1998年10月~2003年10月,采用中医辨证治疗114例,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作者:陈晓霞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病毒性脑炎是由各种病毒所致的原发性脑炎,也称病毒性脑膜脑炎,儿童发病率较高.
作者:李柏相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对外科急腹症患者内毒素血症的疗效.方法:筛选具有内毒素血症的急腹症患者63例,随机分西药组和中西医结合组.前者予抗感染补液治疗,后者在前者基础上加用大黄牡丹汤口服治疗.比较观察每日大便次数.以及外周血内毒素(ET)、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果:两组治疗后每日大便次数均增多,外周血ET、TNF-α含量均明显下降,且中西结合组与西药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大黄牡丹汤结合西药治疗能明显降低急腹症患者外周血ET含量,抑制炎症介质的产生,减少内毒素血症产生,从而改善预后.
作者:戚坚永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一种治疗腺性膀胱炎的新疗法.方法:用特制的热疗管及AQR-1A热疗仪,以2∶1的冬凌草提取液行膀胱灌注,期间使膀胱内温度保持在43℃~48℃之间,持续4~6小时,每月1次,3次后改为每3个月1次,共6次.结果:92例中治愈71例,占77.1%,好转21例,占22.9%.结论:腺性膀胱炎是一种癌前病变,冬凌草液腔内热灌注是治疗腺性膀胱炎较为有效的方法.
作者:车新平;赵高贤;车宪平;徐培元;张卫星 刊期: 2005年第05期
我院从1998年3月~2004年3月间收治误诊为阑尾脓肿的回盲部肿瘤15例,现将临床资料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5例中男9例,女6例,年龄32~72岁,平均58.3岁.有右下腹急性疼痛13例,转移性右下腹疼痛2例,发病3~12天入院.其中反复右下腹痛5个月~1年8个月6例,15例右下腹均可扪及包块,并有压痛,右下腹肌紧张8例,血WBC 10×109/L以上11例,发热3例,均以阑尾脓肿收治入院.均于住院当天至发病后5个月行剖腹探查.行右半结肠切除术13例,因肿块固定并有肝转移,只行回肠横结肠短路吻合术2例.病人第1次阑尾切除后7天、2周、1个月再次剖腹3例.手术后病理证实,腺癌11例,黏液腺癌3例,阑尾癌1例.
作者:张富根 刊期: 2005年第05期
参照文献报道的雷公藤多苷(TWH)新的治疗方案[1,2],我院从1999年以来应用双倍剂量雷公藤多苷以间歇用药维持方案治疗IgA肾病大量蛋白尿患者13例,报道如下.
作者:吴国伟;徐文君;王忠良;姚文范 刊期: 2005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