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植物药治疗前列腺增生症的实验研究进展

张崇科;刘树硕

关键词:前列腺增生症, 植物药, 研究进展
摘要:在治疗前列腺增生的药物中,植物药以其安全、疗效肯定受到患者的欢迎.在欧洲,植物药制剂正受到更多的重视.近年来,国内外学者用现代科技手段对植物药治疗前列腺增生进行实验研究,为植物药治疗前列腺增生及明确其作用机制提供了理论及客观依据.现就近年来有关植物药治疗前列腺增生的实验研究综述如下.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相关文献
  • 葛根素合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

    1999年~2003年我院采用葛根素注射液与复方丹参注射液联用治疗急性脑梗死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军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阿奇霉素治疗恙虫病26例临床分析

    恙虫病又称丛林斑疹伤寒,是由恙虫病东方体所致的一种急性自然疫源性传染病,因通过恙虫幼虫(恙螨)叮咬传播而得名[1].近年来使用阿奇霉素治疗恙虫病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现就阿奇霉素在恙虫病治疗中的作用进行总结分析.

    作者:蔡国华;应冬菊;虞茹娅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金嗓利咽丸合多虑平治疗心因性咽异感症

    咽异感症是咽科就诊患者中常见主诉之一.该症可由器质性病变引起,也可由非器质性因素引起.一般认为非器质性因素引起的咽异感症属心身疾病范畴,称为心因性咽异感症.该病抗生素治疗无效,单纯多虑平治疗有效率低.我们采用多虑平协同中药金嗓利咽丸治疗取得较好疗效,报道如下.

    作者:楼正才;金一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腹腔镜手术联合药物治疗输卵管妊娠

    我院1996年6月~2004年6月间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联合米非司酮及中药综合治疗输卵管妊娠346例,取得较好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郑培兰;郑红枫;李慧珍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藻酸双脂钠佐治脑梗死40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藻酸双脂钠辅助治疗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脑梗死患者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予低分子右旋糖酐治疗为主,分别配用脱水剂、血管扩张药及神经细胞营养剂.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予生理盐水250m1,加藻酸双脂钠针100mg,每日静脉滴注1次,14天为1个疗程,观察治疗前后两组临床疗效、血脂、血液流变指标变化.结果:治疗组治疗后基本治愈率优于对照组,P<0.01;血脂降低平均值大于对照组,P<0.01;血液流变全血比黏度、血浆比黏度、纤维蛋白原均较对照组有明显下降,P<0.01.结论:藻酸双脂钠辅助治疗能明显提高脑梗死患者的治愈率,有效提高脑梗死患者的综合治疗效果.

    作者:王永生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羊膜移植治疗早期重症眼部烧伤

    目的:探讨羊膜移植在早期重症眼部烧伤中的治疗效果.方法:对27例(29眼)早期重症眼部烧伤患者施行羊膜移植术,并进行长24个月的随访观察.结果:29眼表面重建成功,7~30天角膜上皮愈合,炎症得到控制;观察6~24个月仍保持稳定,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16眼角膜恢复透明,9眼角膜薄翳,4眼全角膜浑浊.随访中未见睑球粘连.结论:羊膜移植术可有效地控制早期重症眼部烧伤的炎症反应,使眼表得到重建.

    作者:吴善君;周宏健;魏爱民;余晓梅;周艳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丹参联用右旋糖酐对冠心病血液黏滞度的影响

    本文联合应用丹参和低分子右旋糖酐(简称低右)治疗冠心病45例,观察治疗前后的血液流变性变化,现报道如下.

    作者:陈谦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普伐他汀对冠心病患者血清脂质成分的影响

    血清脂质成分异常是冠心病发生与发展的重要危险因子,男≥45岁,女≥55岁,有冠心病家族史,吸烟、伴高血压或糖尿病者更为明显.调整异常脂质成分对延缓冠心病的发生和发展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我们观察普伐他汀对冠心病患者异常血脂水平的改善作用,现报道如下.

    作者:赵宁;江圣勇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死44例临床分析

    2002年1月~2004年6月,本院经头颅CT或/和MRI确诊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死44例,现对其临床特点及防治方法进行讨论.

    作者:董绍贵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参麦注射液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相关指标的影响

    膈肌疲劳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呼吸衰竭发生发展的重要机制之一.参麦注射液已证明可增强膈肌收缩力.为进一步研究参麦在COPD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我们观察参麦注射液对COPD患者血气和肺功能的影响,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秦娥;韩东方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透明质酸钠在泪小管断裂吻合术中的应用

    我们在泪小管断裂吻合术中选择透明质酸钠混合亚甲兰等染色剂自上泪点注入,利用透明质酸钠本身具有的黏稠性及不易扩散性,可较清楚地显示泪小管的断端,观察1年12例(16眼)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范大军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逍遥散加减治疗产后抑郁症34例

    笔者用逍遥散加减治疗产后抑郁证34例,疗效满意,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54例为1998~2003年本院分娩的产妇.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4例,年龄21~38岁,产后2~54天出现抑郁症状.对照组20例,年龄23~39岁,产后4~50天出现抑郁症状.两组年龄、病程、病情具有可比性.

    作者:丁小玲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产后尿潴留

    我院5年来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产后尿潴留120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20例产后尿潴留中,经产妇13例,初产妇107例,年龄23~38岁,平均28岁,均为经常规物理方法治疗无效的患者.随机分开塞露纳肛治疗(开塞露组)、针灸治疗(针灸组)和同时来用两种治疗方法(综合组)三组,各40例.三组年龄、孕产次、产程时间、膀胱充盈程度及会阴缝针数均无明显差异.诊断依据:产后6~8小时不能顺利排尿,腹部检查可触及胀大的膀胱,压之有胀痛感[1],产妇精神萎靡,言语无力,坐卧不宁,面色晦黯,舌淡、苔薄白,脉缓弱或沉迟者.以气虚表现较多见.

    作者:魏明华;池爱红;卢爱金;张慧珠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阑尾脓肿88例

    我院自2000年1月~2004年12月共收治阑尾脓种88例,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陈明良;钟以胜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尿毒症肺炎52例X线分析

    尿毒症肺炎系尿毒症患者的肺部改变,亦称尿毒症性肺水肿.本病少见,X线表现复杂,无特征性征象,如不了解其变化,极易误诊,导致严重的后果.现收集近10年经临床收治确诊的尿毒症有关的胸片52例,进行回顾性总结,着重对其X线表现分析讨论,籍以提高对尿毒症肺炎的认识.

    作者:张忠年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新生儿肺透明膜病肺氧合功能和尿量变化相关性

    目的: 探讨新生儿肺透明膜病(HMD)机械通气治疗中肺氧合功能和尿量的变化及两者的相关性.方法:对行机械通气治疗的HMD患儿23例按预后情况分存活组和死亡组,观察比较两组动脉血气、动脉/肺泡氧分压比值(PaO2/PAO2)、尿量.结果:存活组PaO2/PAO2、尿量及尿量/入量比值增加,在机械通气48小时、72小时与死亡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或0.01).尿量/入量比值存活组于机械通气48小时>0.8,死亡组至72小时<0.8.尿量与PaO2/PAO2呈正相关(r=0.4376,P<0.05).结论:HMD 患儿随着尿量增加肺氧合功能改善,机械通气治疗中密切观察尿量的变化有助于判断预后.

    作者:陈淑珍;柳锡永;陈淑君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补气活血方合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

    目的:观察补气活血中药配合化疗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治疗中的作用.方法:NSCLC患者60例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在化疗同时合用补气活血中药,对照组单用化疗.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近期有效率相近,分别为53.5%、50%;骨髓抑制率分别为40%、63.3%,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1年生存率分别为63.3%、50%,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补气活血中药配合化疗能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减轻骨髓抑制,并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作者:张为强;杜方民;赵明慈;赵淑芳;赵永明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利用时辰药理学指导临床用药

    临床给药方案的设计一般基于药代动力学参数和具体给药方式,较少考虑人体与药物的时辰药理学特征.利用时辰药理学指导用药有助于临床治疗方案及用药的科学、合理、安全、有效.

    作者:彭单云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118例癫痫病人过度换气试验前后脑电图分析

    过度换气试验(HV)是目前常用的脑电图(EEG)常规诱发试验之一.笔者将我院2002年3月~2004年3月118例癫痫病人HV前后脑电图痫样放电变化作对比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杨艳微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茵栀黄注射液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60例

    我们自1998~2002年在常规使用蓝光、酶诱导剂、人血白蛋白、激素等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茵栀黄注射液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观察其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新利 刊期: 2005年第06期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主管:浙江省卫生厅

主办: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学会 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