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浅谈活血化瘀药物的性与归经

潘幸珏

关键词:活血化瘀药物, 散瘀血, 跌打损伤, 行血脉, 肿痛, 症候, 障碍, 瘀滞, 痈疽, 痛经, 积聚, 归经, 腹痛, 产后
摘要:活血化瘀药具有通行血脉、促进血行、消散瘀血的作用,适用于血行障碍而形成瘀血所致的各种症候,如跌打损伤、胸胁刺痛、痈疽肿痛、症瘕积聚,以及经闭、痛经、产后瘀滞腹痛等.现就其性与归经,作一简介.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相关文献
  • 臂丛麻醉下手法松解肩周炎46例

    我院从1994~2000年间共收治肩周炎46例,均在臂丛下手法松解治疗,同时配合痛点穴位封闭,术后功能锻炼,取得良好的效果.现作回顾性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徐国荣 刊期: 2001年第12期

  • 塞因塞用法在老年慢性疾病中运用

    笔者对一些老年性疾病运用塞因塞用法取得了显著的疗效.该法常用于脾肾阳虚、肾不纳气的咳喘,脾肾不足、气化不行的腹胀癃闭及老人病后中气虚弱或气血不足的便秘等,临床体会如下.

    作者:密伟琦 刊期: 2001年第12期

  • 黄芪注射液加参麦注射液治疗病毒性心肌炎31例

    自1998年1月~2000年12月,我们选用黄芪注射液加参麦注射液治疗病毒性心肌炎31例,疗效满意,现总结如下.

    作者:郭文新 刊期: 2001年第12期

  • 葛根素对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微量白蛋白尿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葛根素对2型糖尿病早期肾脏病变的疗效.方法:对73例2型糖尿病24h尿微量白蛋白(UAE)在30~300mg/24h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37例,每天静滴葛根素500mg,共2周;对照组用生理盐水静滴,共2周.观察血糖及尿UAE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葛根素对2 型糖尿病早期肾脏病变疗效明显,且无明显毒副反应.

    作者:金纯;钟福高;杨建新;雷樟根;蔡建伟;李晓珍 刊期: 2001年第12期

  • 电针对脑血栓急性期纤溶功能的影响

    目的:观察电针治疗对脑血栓形成急性期纤溶功能的影响及其与临床转归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头、体针结合电针进行治疗.用发色底物法测定治疗前、后患者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及其快速抑制物(PAI-1)的活性.于治疗前、后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并与一般治疗方法作对照.结果:急性脑血栓形成患者电针治疗后血浆t -PA活性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PAI-1活性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脑血栓形成急性期头、体穴位结合电针治疗能明显提高血浆t-PA活性,降低PAI-1水平,促进纤溶功能,从而促使神经功能恢复.

    作者:钟池;周立忠;路建平;罗宁;李世荣 刊期: 2001年第12期

  • 绞股蓝的抗肿瘤作用及其药理基础

    绞股蓝[Gynostemma Pentaphyllum(Thumb.)Makino简称GP],又名七叶胆,具有清热解毒、止咳祛痰、益气养阴、延年益寿之功效.近年来,国内外不少学者研究发现,GP具有良好的抗肿瘤作用,并对其抗肿瘤作用的药理基础作了初步探讨,现简述如下.

    作者:肖忠革;金芝贵 刊期: 2001年第12期

  • 鼻窦炎口服液治疗小儿急性鼻窦炎疗效观察

    小儿急性鼻窦炎是耳鼻咽喉科常见多发病,近年来由于病原菌耐药增加,抗生素的疗效日益降低.为了提高鼻窦炎的治疗效果,2000年2月~2001年3月本院采用中药鼻窦炎口服液联合安洛欣治疗小儿急性鼻窦炎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寇翠萍;张建丽;杨一晖 刊期: 2001年第12期

  • 复方丹参合山莨菪碱治疗新生儿硬肿症疗效观察

    我院儿科自1999年以来,在常规综合治疗的基础上采用复方丹参联合山莨菪碱治疗新生儿硬肿症32例,取得明显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黄慧姿 刊期: 2001年第12期

  • 结肠造口患者常见并发症的护理

    从1990-1999年6月,对我院肛肠科做结肠造口术28例进行护理.

    作者:郑爱荣 刊期: 2001年第12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难治性尿路感染32例

    我院从1993年以来,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难治性尿路感染获得了一定疗效,兹报道如下.

    作者:倪丽静 刊期: 2001年第12期

  • 羚羊角粉治疗小儿感冒发热疗效观察

    我院急诊室于2000年8月~2001年3月,应用羚羊角粉治疗小儿感冒发热, 退热效果确切,现报道如下.

    作者:丁红生 刊期: 2001年第12期

  • 三黄汤熏洗治疗肛门湿疹67例

    1 临床资料肛门湿疹67例,男47例,女20例,年龄19~70岁.病程5个月~1年58例,2~3年以上9例.

    作者:杜国权 刊期: 2001年第12期

  • 芦沙坦治疗高血压病左室重构的疗效观察

    随着原发性高血压(EH)流行病学和发病机制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心肌肥厚与重构是独立于血压之外的一种危险因素.笔者用超声心动图(UCG)观察芦沙坦对32例向心性肥厚型EH患者左室重构的影响,现作如下报道.

    作者:倪卫兵 刊期: 2001年第12期

  • 红花注射液治疗急性缺血性脑梗死的临床观察

    我院自1998年底起采用红花注射液治疗缺血性脑梗死,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敏华 刊期: 2001年第12期

  • 炎宁灌肠液对实验性溃疡性结肠炎结肠粘膜组织学的影响

    目的:探讨中药炎宁灌肠液对溃疡性结肠炎的作用机理.方法:采用免疫方法制作动物模型, 通过病理切片观察炎宁灌肠液对结肠粘膜组织学变化的影响.结果:中药治疗组粘膜充血水肿显著减轻,大部分结肠粘膜病变呈基本缓解图象.结论:炎宁灌肠液能有效地改善结肠粘膜的充血水肿,促进溃疡愈合.

    作者:杨巍;柏连松 刊期: 2001年第12期

  • 参芪地黄方对慢性肾衰脾肾两虚证患者脂质代谢的影响

    目的:探讨参芪地黄方对慢性肾功能衰竭(CRF)脾肾两虚证患者脂质代谢的影响.方法:对48 例CRF脾肾两虚证患者于治疗前后进行血脂及脂蛋白a[Lp(a)]检测.结果:[ HTSS 治疗前CRF脾肾两虚证患者CHO、TG、LDL、Lp(a)均明显高于正常水平,HDL明显低于正常水平,经参芪地黄方治疗后,CHO、TG、LDL、Lp(a)均显著降低(P<0.05),HD L显著升高(P<0.05).结论:提示参芪地黄方可改善CRF脾肾两虚证患者脂质代谢紊乱状态.

    作者:张春艳;张佩青 刊期: 2001年第12期

  • 双层折叠缝合治疗部分出口梗阻型便秘

    直肠前突、直肠粘膜内脱垂、内套叠是出口梗阻型便秘的常见原因.手术治疗消除松驰突出的粘膜关键在于使粘膜与肌层粘连牢固且持久[1].我们采用经直肠闭合式双层缝合修补,治疗200余例,疗效较好,选择记录较完整的病案63例,并进行随访.

    作者:李明贤;汪春良;周醒华 刊期: 2001年第12期

  • 龙胆泻肝汤加减治疗泡性眼炎临床观察

    泡性眼炎是一种变态反应性角膜结膜炎症,包括泡性结膜炎、泡性角膜炎及束状角膜炎.我院眼科采用龙胆泻肝汤加减治疗泡性眼炎112例,并与同期采用常规治疗的对照组作对比观察,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琴 刊期: 2001年第12期

  • 桂枝茯苓胶囊配合药物流产90例分析

    药物流产(药流)是避孕失败安全有效的非手术补救措施,因反应轻、痛苦少、效果好,近几年来已被人们逐渐接受而广泛应用.药物流产有效率在93%~95%之间[1].为了提高药物流产的有效率及缩短阴道出血时间,我们对门诊药流的妇女同时予以服用桂枝茯苓胶囊,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何芸萍 刊期: 2001年第12期

  • 刺五加注射液治疗急性脑出血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刺五加注射液治疗急性脑出血的疗效,研究及时增加脑血流量(CBF)减轻脑出血后缺血性损害对脑出血预后的影响.方法:将150例急性脑出血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各75例, 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加用刺五加注射液40~60ml,每日静滴1次,15天1个疗程.[ HTH 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血肿吸收率分别为97.3%、96%,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刺五加注射液是治疗急性脑出血的安全有效药物.

    作者:张红梅;许东红;游卫红;毕联华 刊期: 2001年第12期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主管:浙江省卫生厅

主办: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学会 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