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剑华
陈晓军副主任中医师从事针灸临床工作多年,经验丰富,擅治各种疑难杂病.笔者有幸跟随陈师学习,现将其针灸临床验案整理如下,与同道分享.1 反复口腔溃疡案马某,女,40岁.2017年9月14日就诊.主诉:反复口腔溃疡9年余,加重1周.患者9年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口腔溃疡,反复发作,尤其是月经期间症状加重,疼痛难忍,曾予中西医治疗,症状反复.1周前患者饮食生冷后症状进一步加重,诸医治疗效果不佳,故来诊.自诉平日胃口欠佳,饮食生冷之品后容易泄泻,月经周期正常,量少色淡,睡眠欠佳.刻诊:皮肤黯黄,下嘴唇有2个大小约0.2mm × 0.2mm的圆形溃疡,上颚处有1个大小约0.2mm×0.3mm的椭圆形溃疡,舌体胖大、边有齿痕,脉细弱.陈师认为此例患者平素脾胃功能较弱,正气不足,月经期间气血进一步耗损,肝肾亏虚,以致于水不制火,虚火上炎,灼伤口唇所致.故治疗上以调补脾胃、滋阴潜阳为主,兼清利上焦之火.处方:下脘、天枢(温针灸)、气海、关元、曲池、合谷、足三里(温针灸)、三阴交、太溪、太冲.留针30min,隔日1次.患者1次治疗后,口腔溃疡疼痛减轻,3次治疗后,口腔溃疡消失,续治2次巩固疗效.
作者:蓝蓓蕾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笔者采用穴位注射联合电针治疗脊髓型颈椎病(CSM)60例,收效满意.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选取2011年1月至2016年12月我院门诊120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0例中男25例,女性35例;平均年龄54.62±10.22岁;平均病程15.4±8.2月.对照组60例中男23例,女37例;平均年龄56.3±9.42岁;平均病程17.1±9.5月.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作者:张荣伟 刊期: 2018年第04期
非酒精性脂肪胰(NAFPD)是由于脂肪代谢异常,导致甘油三酯、游离脂肪酸等沉积于胰腺细胞而形成的病理状态.胰腺脂肪沉积可能成为糖尿病前期的干预指征之一[1].本文分析不同糖耐量人群的非酒精性脂肪胰的体质分布特点,为中医的预防及治疗糖尿病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
作者:俞屹婷;翁思颖;柴可夫 刊期: 2018年第04期
近年来,笔者使用热敏灸饱和灸量治疗肩周炎患者60例,临床疗效良好,现报道如下.1 一般资料选择我院针灸科2015年7月~2017年7月肩周炎患者60例,均符合《临床疾病诊断标准与国家体检标准》中所拟定的有关肩周炎诊断标准.其中男22例,女38例;年龄45~60岁;病程1天~3个月.
作者:郑嵩 刊期: 2018年第04期
跖疣是由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引起的一种以足部局部硬结、疼痛,甚则影响行走的寻常疣[1].目前治疗跖疣的方法很多,如药物外涂、光动力、针刺、CO2激光、冷冻、电灼等,均有一定的临床疗效,同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中医药治疗本病具有一定优势和特色,笔者传承我院余氏中医外科流派的临证经验,研制足疗一号足浴方,自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采用足疗一号联合鸡眼散治疗跖疣35例,临床疗效较为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景瑶瑶;张云鹏;孟泽彬;陶茂灿;杨晓红;曹毅 刊期: 2018年第04期
跖疣是皮肤科中常见却较为顽固的疾病.其发病主要是由于HPV亚型1、2、4、27感染上皮细胞所致[1],目前尚无针对该病的药物,且外治法治疗不彻底,使跖疣的治疗成为难题.余土根主任中医师将外治效果差、严重痛苦、发病日久和反复发作者归为难治性跖疣,今将其治疗该病的经验,总结如下.
作者:庄小凡;莫申申;余土根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西黄丸含药血清对多西他赛耐药的人乳腺癌细胞株MDA-MB-231/DOX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制备西黄丸含药血清并用其处理MDA-MB-231/DOX细胞,用CCK-8试剂盒检测细胞增殖变化,流式细胞仪技术检测细胞凋亡率,蛋白印迹法(Western blot)法检测Bcl-2及Bax蛋白表达.结果:不同浓度西黄丸含药血清处理后,与对照组相比,MID-XHW组和HIG-XHW组增殖受到抑制;且MID-XHW组、HIG-XHW组的MDA-MB-231/DOX细胞凋亡率逐渐升高(P<0.01);对照组Bax蛋白表达量高于MID-XHW组和HIG-XHW组(增加41.2%、71.3%,P<0.01),而对照组Bcl-2蛋白表达量低于MID-XHW组和HIG-XHW组(减少40.1%、54.8%,P<0.01).结论:西黄丸可能通过上调Bax蛋白表达、下调Bcl-2蛋白,促进乳腺癌耐药细胞MDA-MB-231/DOX的凋亡.
作者:金淦;孟旭莉;刘小珍;李永峰;姚庆华;郑庆辉;汤鸿超;钱佳诚;徐超;芮鑫淼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笔者采用太极拳配合口服六味地黄汤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45例,收效良好,现总结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我院就诊的90例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中男性20例,女性25例;年龄60~78岁,平均71.86岁;病程1.0~8.0年,平均4.87年.观察组中男22例,女23例;年龄63~80岁,平均72.25岁;病程1.5~10.0年,平均5.06年.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
作者:周逸波;汪亚群;莫幼芳 刊期: 2018年第04期
高尿酸血症是痛风发生的重要的生化基础.对于痛风缓解期应予以有效的降尿酸治疗,并长期维持血尿酸在其饱和度以下(约6mg/dl以下),从而诱导尿酸盐结晶溶解甚至消退,由此控制疾病的发作和进展.因此,如何寻找有效安全的降尿酸方法,并且改善身体的代谢状况,是临床上值得探讨的课题.笔者近年来自拟中药降尿酸方联合非布司他治疗痛风缓解期高尿酸血症患者44例,并与单纯非布司他治疗44例对照,现报道如下.
作者:潘美芳;陈伟民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结肠息肉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随着结肠镜技术的不断优化发展,目前结肠息肉在肠镜下切除已取得不错的疗效,但术后再发一直困扰着外科医生和病人.笔者自拟中药方辨证施治,治疗结肠息肉术后53例,对防止息肉再发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并观察了其对血浆促血管生成素-2(Ang-2)水平的影响,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孙曦 刊期: 2018年第04期
咳嗽既是肺系疾病常见的临床症状之一,又是常见的中医疾患之一.王晖系第三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浙江省名中医,临床经验丰富,对咳嗽的辨治匠心独运、验效颇丰.现择取王师治疗咳嗽的典型医案三则进行分析,为治疗咳嗽拓宽思路,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顾颖杰;陈霞波;王晖 刊期: 2018年第04期
婴幼儿湿疹是一种较常见的变态反应性皮肤病,好发于1~2岁的婴幼儿,发病原因与婴幼儿的遗传、过敏、消化不良、皮肤发育不健全等多种因素相关,可发生于头面部、颈、肩、背、四肢甚至是全身各处[1].皮疹初起时皮损一般为对称性分布的红斑,其后出现丘疹、水疱,常因瘙抓、摩擦导致水疱破损,形成渗出性糜烂面.由于湿疹缠绵难愈,经常复发,严重影响婴幼儿的生活质量.本观察采用中药苦参汤外洗联合丁酸氢化可的松软膏治疗婴幼儿湿疹,取得较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钟其娟 刊期: 2018年第04期
本文采用补肾活血方治疗狼疮性肾炎(LN),观察其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选择我院2014年8月~2017年2月收治的气阴两虚证LN患者92例,主症为面色无华,疲乏无力,午后低热,易感冒,或手足心热,腰痛或浮肿;次症为咽部疼痛,口干咽燥或黯红,舌质红、少苔,脉细或弱.具备主症3项或主症和次症各2项即可.随机分为两组各46例.治疗组男25例,女21例,年龄26~74岁,平均51.5±9.6岁,病程9个月~11年,平均4.2±1.6年.对照组男24例,女22例,年龄25~78岁,平均51.1±9.9岁,病程7个月~10年,平均4.0±1.8年.两组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
作者:王峰;李丽丽 刊期: 2018年第04期
咳嗽是临床常见的疾病,由肺失宣降、肺气上逆所致.外感咳嗽系六淫外邪犯肺,肺气壅遏不畅,而内伤咳嗽多由各种原因致肺脾肾虚弱,阴伤气耗而迁延不愈,临证须详察细辨,切勿延误治疗.笔者从事中医内科临床30余年,对顽固性咳嗽的诊治略有心得,现举验案2例,与同仁共榷.
作者:王伯成 刊期: 2018年第04期
近年来,笔者应用疏肝消瘤汤联合替吉奥治疗原发性肝癌患者30例,疗效颇好.现报道如下.1 一般资料研究对象为2016年1月至2016年9月本院就诊的诊断为原发性肝癌辨证属肝郁脾虚型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30例和治疗组30例.对照组中男21例,女9例;年龄37~69岁,平均54.23±7.31岁;临床分期[1]:Ⅲ期23例,Ⅳ期7例;治疗组中男19例,女11例;年龄35~70岁,平均56.05±8.61岁;临床分期:Ⅲ期20例,Ⅳ期10例.两组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
作者:袁春樱;韩伍龙;张婷素 刊期: 2018年第04期
侯春光主任中医师为绍兴市名中医,从医30余年,潜心中医经典学习,钟爱仲景方,善于将其用于儿科少见病的治疗.现选医案三则介绍如下.1 黄芪桂枝五物汤合防己茯苓汤治足底蚁行感赵某某,女,8岁.2017年2月20日初诊:患儿每年开春足底麻木如蚁行感,其母常用手久搓足底方能缓解症状.今年开春又出现上述症状,足底麻木似蚁行,无疼痛,无针刺感,无水疱红疹.近因参加舞蹈班回家后小腿发酸挛急,夜间无抽搐,寐安易汗出,胃纳一般,大便偏干,小便如常.赵母言家中潮湿,床上四季垫着草席.诊见:患儿形体偏瘦,肌肉松软,面色偏黄,唇色偏红,舌红、苔薄,脉小紧.因气血不足,营卫失和夹湿而致,治宜益气和营,化气行水.予黄芪桂枝五物汤合防己茯苓汤加减:黄芪15g,桂枝、赤芍各10g,防己12g,甘草8g,红枣、茯苓各20g,生姜5片.5剂.复诊时,告知足底麻木蚁行感已除,大便转通畅.
作者:赵娜;侯春光 刊期: 2018年第04期
尿崩症是人体抗利尿激素(ADH)严重缺乏或部分缺乏,或肾脏对血管加压素(AVP)不敏感,致肾小管重吸收水的功能障碍,从而引起多尿、烦渴、多饮、低比重尿和低渗尿为特征的一组综合征.其中以青壮年多见.笔者采用经方小柴胡汤加减治疗尿崩症1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燕星;秦铮然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观察百合米仁粥对无症状性高尿酸血症(HUA)的疗效.方法:将本院体检中心100例无症状性HUA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接受常规宣教、饮食、生活方式干预,观察组50例在此基础上给予3个月的百合米仁粥食疗.结果:干预后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血尿酸降低(P<0.01),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P<0.05),身高、体重、体质量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自身干预前后对比,血尿酸降低(P<0.01).对照组自身干预前后对比,总胆固醇降低(P<0.05).结论:百合米仁粥能降低无症状性HUA患者的血尿酸水平.
作者:于晓;冯钰婷;贺晓鸣 刊期: 2018年第04期
胃食管反流病(GERD)是消化内科临床上一种常见的多发疾病,继发症状较多,病程长且易复发.我们结合多年临床经验,自拟柴胡乌梅汤治疗本病,疗效较为满意,现报道如下.1 一般资料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本院收治的82例GERD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男28例,女13例;年龄36~72岁,平均56.73±11.42岁;病程1个月~10年,平均3.92±2.54年;初诊12例,复发29例.观察组男26例,女15例;年龄38~71岁,平均56.81±11.03岁;病程1个月~10年,平均3.98±2.19年;初诊11例,复发30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全部入选患者均符合《中国胃食管反流病共识意见》相关诊断标准[1],均为本院胃镜检查后确诊.
作者:张志辉;褚娟红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类风湿关节炎(RA)是以对称性多关节炎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异质性、系统性、自身免疫性疾病.我院风湿免疫科采用自制的中药蜡疗与甲氨喋呤、雷公藤多苷片联合治疗RA,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黄湘颖;郑慧芳;宋欣伟;徐丽萍;吴厅 刊期: 2018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