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娜;侯春光
尿崩症是人体抗利尿激素(ADH)严重缺乏或部分缺乏,或肾脏对血管加压素(AVP)不敏感,致肾小管重吸收水的功能障碍,从而引起多尿、烦渴、多饮、低比重尿和低渗尿为特征的一组综合征.其中以青壮年多见.笔者采用经方小柴胡汤加减治疗尿崩症1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燕星;秦铮然 刊期: 2018年第04期
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是以生殖功能障碍与糖代谢异常并存的内分泌紊乱综合征,以持续性无排卵、多卵泡不成熟、雄激素过多和胰岛素抵抗等为重要特征,临床常表现为月经后期、闭经、不孕、多毛、痤疮、肥胖等[1].本病病因及表现复杂,已成为妇科内分泌疾病的研究热点.傅萍主任中医师系第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浙江省名中医,从事中医妇科临床与教学工作40余年,对多囊卵巢综合征的诊治独具匠心.笔者有幸随师学习,受益匪浅,整理总结其经验,介绍如下.
作者:王妍允;傅萍 刊期: 2018年第04期
人工流产术是避孕失败的补救措施,我国对流产服务的提供有较严格的管理,总体而言,人工终止妊娠安全有效[1].但人工流产术中术后的腹痛、腰酸、恶心呕吐、阴道出血等不适,以及术后月经不调、宫腔粘连、继发不孕等术后并发症,仍不能完全避免,造成患者身心创伤.本院妇科采用加味生化汤联合艾箱灸运用于人工流产术后治疗,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欣;黄超男;杨晓平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糜烂性胃炎是一种临床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主要表现为上腹部疼痛、胀满、反酸,甚至呕血、黑粪等.五味消毒饮出自《医宗金鉴》,原为治疗痈疮疖肿而创,笔者用此方加味治疗本病,取得满意疗效,报道如下.
作者:章锡昌 刊期: 2018年第04期
清热护肝方由葛根、栀子、芍药、柴胡、枸杞、茵陈、五味子、板蓝根、垂盆草、紫草组成,具有清热解毒、保肝护肝的功效.其中葛根、栀子、芍药是其重要成分.目前,未见同时测定清热护肝方多个成分含量的报道.笔者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同时测定清热护肝方葛根中活性成分葛根素、栀子中活性成分栀子苷和芍药中活性成分芍药苷的含量,并进行方法学考察,以期为有效控制该制剂的质量提供参考.
作者:楼婷婷;余平;孙萍萍;余永华 刊期: 2018年第04期
更年期综合征是妇女更年期常见病,是指妇女在围绝经期的一段时期出现一些与绝经有关的症候,是由于妇女绝经前后卵巢功能衰退,雌激素变化使神经内分泌功能失调出现的一系列症状如烘热汗出、月经紊乱、精神状态的变化、心血管系统与生殖泌尿系统的病变及骨质疏松等,其轻重不一,重者严重影响更年期妇女的工作、生活质量.近来,笔者临床采用补肾疏肝汤加减治疗本病40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慧君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笔者采用捏脊联合护胃止痛贴缓解静滴阿奇霉素患儿的胃肠道反应,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选取2015年2月~2016年10月在我院儿科住院的肺炎患儿62例,随机分成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男18例,女14例;平均年龄5.0±1.4岁.对照组男16例,女14例;平均年龄5.0±1.3岁.两组患儿在性别、年龄及病程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作者:董峥;陆玉廷;陆依玲;胡凌伟 刊期: 2018年第04期
从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笔者采用内服托里消毒散配合自制化腐生肌膏外用治疗老年髋骶部Ⅳ度褥疮患者26例,效果满意.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52例患者,所有褥疮均深达肌肉或骨骼,程度为Ⅳ度[1].随机分为两组各26例.观察组中男18例,女8例;年龄62~85岁,平均73.1岁;病程4~18月,平均10.1月;部位:骶尾部14例,股骨转子区12例;褥疮面积:2cm × 3cm~13cm × 15cm.对照组中男20例,女6例;年龄65~82岁,平均74.6岁;病程2~21月,平均10.5月;部位:骶尾部16例,股骨转子区10例;褥疮面积:2cm×4cm~10cm×18cm.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作者:刘建;黄凯;郭峭峰;刘亦杨;马苟平;沈立锋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笔者采用耳穴刺激结合神经肌肉电刺激及吞咽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纳入标准:①符合1995年中华医学会第四次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脑卒中诊断要点[1];②经头颅CT或MRI确诊为脑梗死或脑出血患者,首次发病,病程<6个月;③患者主诉吞咽困难,饮水呛咳,经洼田饮水试验筛查存在吞咽障碍;④患者神志清楚,生命体征平稳,能配合评估及治疗,坐位平衡≥2级;⑤签署知情同意书.
作者:何玲燕;冯玲 刊期: 2018年第04期
本文采用中药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痰湿证,收到较好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中医辨证标准:①经期推迟,行经量少,色质淡红黏腻,或渐行闭经,或久久不孕;②体型肥胖,胸口发闷,时有呕泛恶心,神疲乏力,倦怠慵懒,食少纳呆,带下增多;③质淡胖,齿印,苔滑腻.具备①③,兼备②中2项或以上,即可诊断为痰湿证.
作者:庄勰燕;葛莉红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笔者采用太极拳配合口服六味地黄汤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45例,收效良好,现总结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我院就诊的90例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中男性20例,女性25例;年龄60~78岁,平均71.86岁;病程1.0~8.0年,平均4.87年.观察组中男22例,女23例;年龄63~80岁,平均72.25岁;病程1.5~10.0年,平均5.06年.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
作者:周逸波;汪亚群;莫幼芳 刊期: 2018年第04期
非酒精性脂肪胰(NAFPD)是由于脂肪代谢异常,导致甘油三酯、游离脂肪酸等沉积于胰腺细胞而形成的病理状态.胰腺脂肪沉积可能成为糖尿病前期的干预指征之一[1].本文分析不同糖耐量人群的非酒精性脂肪胰的体质分布特点,为中医的预防及治疗糖尿病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
作者:俞屹婷;翁思颖;柴可夫 刊期: 2018年第04期
李永年先生系舟山市李氏内科创始人,师从名医范文甫,李老概括眩晕病机为气血虚弱、脾弱肾虚和肝阳上亢三方面,治疗上也有独到见解.现举验案三则如下.案1 李某,女,32岁.1978年9月2日初诊:头晕近1月,面色淡少泽,纳少,时有胃脘痛,舌淡苔白,脉弦细.处方:党参20g,炒白术、白芍、葛根、麦芽、黄精各15g,茯苓、佛手各12g、柴胡、枳壳、当归各10g,炙甘草3g.7剂.水煎服.1978年9月9日二诊:药后头晕缓解,纳食增加,时晨起双眼睑稍浮肿,余同前.上方加黄芪15g,山药10g.7剂.
作者:京叶;李虹 刊期: 2018年第04期
跖疣是皮肤科中常见却较为顽固的疾病.其发病主要是由于HPV亚型1、2、4、27感染上皮细胞所致[1],目前尚无针对该病的药物,且外治法治疗不彻底,使跖疣的治疗成为难题.余土根主任中医师将外治效果差、严重痛苦、发病日久和反复发作者归为难治性跖疣,今将其治疗该病的经验,总结如下.
作者:庄小凡;莫申申;余土根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西黄丸含药血清对多西他赛耐药的人乳腺癌细胞株MDA-MB-231/DOX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制备西黄丸含药血清并用其处理MDA-MB-231/DOX细胞,用CCK-8试剂盒检测细胞增殖变化,流式细胞仪技术检测细胞凋亡率,蛋白印迹法(Western blot)法检测Bcl-2及Bax蛋白表达.结果:不同浓度西黄丸含药血清处理后,与对照组相比,MID-XHW组和HIG-XHW组增殖受到抑制;且MID-XHW组、HIG-XHW组的MDA-MB-231/DOX细胞凋亡率逐渐升高(P<0.01);对照组Bax蛋白表达量高于MID-XHW组和HIG-XHW组(增加41.2%、71.3%,P<0.01),而对照组Bcl-2蛋白表达量低于MID-XHW组和HIG-XHW组(减少40.1%、54.8%,P<0.01).结论:西黄丸可能通过上调Bax蛋白表达、下调Bcl-2蛋白,促进乳腺癌耐药细胞MDA-MB-231/DOX的凋亡.
作者:金淦;孟旭莉;刘小珍;李永峰;姚庆华;郑庆辉;汤鸿超;钱佳诚;徐超;芮鑫淼 刊期: 2018年第04期
在慢性泄泻中,因于湿浊积滞隐伏肠间,而致传导失常之泄泻,当用通法,此即《内经》通因通用之法也.笔者在临床中对此有所体会,介绍医案一则如下,以飨同道.汪某,男,46岁.2011年11月1日初诊:有腹泻史四五年,日行四五次至六七次不等,餐后必泻,粪质稀溏,质黏滞缸,泻后有不尽感,口有甜味,右上腹时痛,便后手纸上有血,舌质红、苔薄白,脉弦.曾经做肠镜检查示慢性肠炎.望之形体肥盛,面有油光.曾服中药多剂,服时有所好转,停药则仍然如故.证属湿滞肠腑,传导失司.先予荡涤,通因通用.处方:炒牵牛子6g,地榆、煨木香各15g,苍术、葎草、补骨脂各30g.7剂.11月8日二诊:药后大便次数减为日行3次,起床及早餐后必有1次,便后仍然有不尽感.口甜、腹痛消失,便后手纸上有血现象已无,舌脉同前.治宗前法.前方去地榆,炒牵牛子改3g.14剂.11月22日三诊:药后大便继续好转,日行2~3次,便后不尽感消失,舌脉同前.予健脾清肠化湿善后.处方:党参、茯苓各15g,苍术、补骨脂各30g,煨木香12g,炙甘草6g,黄连、干姜各3g,乌梅10g.14剂.后随访大便日1~2次,嘱禁酒、生冷,饮食少油腻.
作者:张成铭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观察保元汤药联合西药治疗冠心病心气虚弱证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8例辨证符合冠心病心气虚弱证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给予西药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服中药保元汤,观察治疗后症状改善及心电图改变情况进行疗效判定.结果:观察组、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88.2%、64.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保元汤联合西药治疗冠心病心气虚弱证患者疗效较单用西药显著,中医药联合西药治疗此病有着独特优势,可供临床借鉴.
作者:沈元良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笔者采用穴位注射联合电针治疗脊髓型颈椎病(CSM)60例,收效满意.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选取2011年1月至2016年12月我院门诊120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0例中男25例,女性35例;平均年龄54.62±10.22岁;平均病程15.4±8.2月.对照组60例中男23例,女37例;平均年龄56.3±9.42岁;平均病程17.1±9.5月.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作者:张荣伟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笔者采用药枕疗法结合三痹汤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肝肾亏虚证31例,收效良好,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1月至2017年1月我院就诊的62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1例.对照组中男19例,女12例,年龄39~65岁,平均52.16岁,病程3~8月,平均5.12月;观察组中男16例,女15例,年龄41~62岁,平均53.43岁,病程2~7.5月,平均5.29月.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
作者:陈杰;吴煜;沈金明;何邦剑;于建农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笔者采用杉树皮外固定治疗伸直型桡骨下端骨折39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1 一般资料2016年1月~2017年7月我院门诊共收治伸直型桡骨下端骨折患者80例,随机分为杉树皮组和石膏组各40例.终77例完成实验,杉树皮组39例,男11例,女28例;年龄45~80岁,平均年龄63.7岁;AO分型:A型19例,B型17例,C型3例.石膏组38例,男性9例,女性29例;年龄46~79岁,平均年龄64.1岁;AO分型:A型17例,B型18例,C型3例.两组一般资料平衡(P>0.05).
作者:缪美芬;潘定权;葛剑斌;孙飚 刊期: 2018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