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阳
疼痛和出血是痔术后常见并发症,如何减轻痔术后患者疼痛、出血、水肿及促进患者创面恢复是临床医师的重点关注.我科通过长期临床实践,采用分期中药熏洗方法,对促进术后创面愈合采用自拟中药方坐浴熏洗,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陈诚豪;徐烨;郁峰;吴霜;都志军 刊期: 2017年第02期
骨肉瘤是常见的原发性骨恶性肿瘤,好发于10~20岁的青少年,恶性程度高,死亡率高[1].大剂量甲氨蝶呤(HD-MTX)、多柔比星、顺铂和异环磷酰胺是骨肉瘤化疗中常用的药物,使骨肉瘤的5年总生存率从10%~20%提高到60%~76%[2].然而化疗药物大部分经过肝脏代谢,具有明显的剂量依赖性肝毒性,其中HD-MTX化疗引起的肝损伤为严重[3].如何合理有效地防治药物性肝损伤是化疗期间亟需重视的问题.近年来,我们对骨肉瘤患者选择HD-MTX化疗同时采用清化复肝汤进行护肝保肝治疗,取得了一定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刘云霞;徐叶峰;李梦芸;杨洁文;匡唐洪;姚勇伟;蒋沈君;王翌庆;陈婧 刊期: 2017年第02期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D-IBS)是消化系统常见的一种非器质性疾病,患者生命质量与合并精神心理状态明显相关.笔者采用隔物灸联合心理疗法治疗围绝经期妇女D-IBS25例,疗效颇好,兹报道如下.
作者:钱蓉;康年松;马伟明 刊期: 2017年第02期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短期内症状或体征持续恶化,易出现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引起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不仅给患者带来痛苦,还给患者的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1].对此,笔者应用涤痰泄肺定喘汤联合无创机械通气进行治疗,取得良好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陈永青;张君利;李伟林;陈苍宋;蔡雷 刊期: 2017年第02期
方证是方剂所对应的症状、体征,为遣方用药的客观证据,方证相应即是将方与证统一起来,有是证用是方.病机是研究疾病发生、发展、变化的机理,包括病性、病位、病势、脏腑气血虚实变化及其预后等.辨方证以方证为治疗用药靶点,根据方剂所对应的症状体征与疾病表现出的症状体征是否相对应进行治疗;而辨病机则以病机为治疗用药靶点,根据代表方剂所主治的病证病机与疾病蕴涵的内在病机是否相对应进行治疗.这样就把辨主证与主证病机的形式结合起来,即用方证病机来指导临床.
作者:郑文君;裴静波 刊期: 2017年第02期
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qPCR)具有定量准确、灵敏度高、快速、简便及通量高等特点[1].在研究中医药疗效的分子机理时,检测相关基因在mRNA水平的表达差异是重要环节,通常选用相对定量qPCR法进行检测.筛选各处理条件下表达恒定的内参基因,是准确比较目的基因表达水平差异的前提.内参基因通常由管家基因充当,但研究发现常用的管家基因在很多情况下都表现出不稳定的表达,包括GAPDH和β-actin[2-4].因此,需要根据实验设计的不同,筛选和检测表达恒定的内参基因.
作者:陈璇;吴人照;马津真;聂晓静;龙华晴;戴关海;童晔玲;任泽明;吴悦;杨锋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观察解毒祛瘀法治疗对高危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细胞免疫表型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对照法将高危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8例,治疗组以解毒祛瘀中药联合西药治疗,对照组仅用西药治疗.观察总体有效率及细胞免疫表型(CD13、CD14、CD15、CD33、CD34)变化.结果:治疗组总体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CD13、CD14、CD33、CD34较治疗前明显降低,治疗组CD15对照治疗前明显升高(均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差值与对照组治疗前后差值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解毒祛瘀法对高危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有较好疗效,并能对患者免疫表型细胞有调节作用,是一种可行的治疗选择.
作者:钱丽丽;李晓芳 刊期: 2017年第02期
黄平教授是主任中医师,临证擅长思辨合用经方治疗,现举验案如下.黄某,女,65岁.甲状腺癌术后.初诊:患者面色黄,体型偏胖,平素精神紧张,近一周来心胸憋闷,时有气从心下上冲至咽喉,咽喉有异物感,呼吸不畅,呃逆,心胸烦闷,纳食一般,夜寐不安,二便尚调,舌淡紫、苔厚腻稍黄,脉滑.治拟痰降逆,理气除烦.
作者:陶颖莉;王璐萍;黄平 刊期: 2017年第02期
H型高血压病指伴有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升高(>10μmol/L)的原发性高血压.笔者应用眩晕1号方治疗痰湿壅盛证H型高血压病,疗效显著,报道如下.
作者:季晓霞;李颖 刊期: 2017年第02期
张谨宜先生出生于中医儿科世家,系嘉兴市名老中医.行医50余载,继承祖辈经验,不断探索,走中西医结合之路,以中医辨证与现代医学结合诊治儿科常见病、多发病及疑难杂症.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呼吸道、肠胃道疾病,针刺治疗疳积(奶痨)、厌食等.兹将其治疗小儿腹泻病验案举析如下.
作者:钱雄;邢燕如 刊期: 2017年第02期
2015年,我院对100例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患者在常规手法复位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应用通心络胶囊及倍他司汀,取得较为满意的疗效,报道如下.
作者:季巍伟;尤克;黄菊明 刊期: 2017年第02期
恩师连建伟教授毕业于北京中医学院首届中医研究生班,师从岳美中、王绵之等著名中医.历任浙江中医药大学副校长、中华中医药学会方剂分会主任委员,现为浙江省名中医、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连师临证精于遣方用药,对中医内科疑难杂症有着丰富的治疗经验.现撷取其验案三则,以飨同道.
作者:樊志明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痛风是由于体内嘌呤代谢障碍、血尿酸生成增多或排泄减少而引起的代谢性疾病,主要见于中老年男性,其发病基础是高尿酸血症,不良饮食结构是引起血尿酸增高的重要因素,病理机制主要是尿酸盐结晶在关节腔沉积,临床以关节红、肿、热、痛为特征性表现,久治不愈可有痛风石形成,甚或损及肾功能.鲁盈主任中医师,从事肾脏及风湿免疫性疾病的临床和研究工作30年,她认为痛风的发病主要与痰湿、瘀血相关,且缠绵难愈,后期将损及脾肾,根据痛风的发病特点应予分期论治,并重视中西互参,临证时以改善症状、降低血尿酸为重点,以提高疾病缓解率及愈后.笔者有幸随师抄方,获益匪浅.现将其分期辨治痛风经验总结如下.
作者:金思佳;胡平新;鲁盈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大鼠脑微透析液中氧化苦参碱、苦参碱含量的HPLC分析方法.方法:采用ODS C18柱(250mm×4.6mm,5m),以0.05mol/L磷酸盐缓冲液(pH=7.6):甲醇:乙腈:三乙胺=65:15:25:0.1为流动相,流速为1.0ml/min;检测波长为220nm.结果:脑微透析液中氧化苦参碱在0.083~25mg/L线性关系良好(r=0.9999),苦参碱在0.032~20mg/L线性关系良好(r=0.9999).脑微透析液中氧化苦参碱、苦参碱的回收率不低于95.16%,日内、日间精密度分别在0.80%、1.01%内.结论:本方法简便、灵敏、准确,适用于脑微透析液中氧化苦参碱、苦参碱的分析.
作者:曹阳 刊期: 2017年第02期
近年来,笔者采用自拟益气活血通脉汤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患者,取效良好,报道如下.1 一般资料选择2015年1月~2016年7月我院DPN患者13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65例.治疗组男37例,女28例;年龄35~74岁,平均62.82±11.61岁;糖尿病病程5~18年,平均6.70 ± 2.34年;伴周围神经病变病程1~10年,平均5.30±1.12年.对照组男35例,女30例;年龄35~75岁,平均62.78 ± 11.42岁;糖尿病病程5~19年,平均6.60 ± 2.46年;伴周围神经病变病程1~10年,平均5.57 ± 1.23年.两组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
作者:詹根龙;郑云华 刊期: 2017年第02期
本文探讨了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肝脏病理与中医证候及体质的相关性,现研究结果报告如下所示.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08年2月~2010年12月收治的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350例.其中男182例,女168例,年龄20~70岁,平均45.92±12.76岁.e抗原阳性273例,e抗原阴性77例;乙肝病毒基因呈阳性329例,乙肝病毒成阴性21例.
作者:王树民;孙慧伶;葛宇黎;商振球;宋力伟 刊期: 2017年第02期
中药小包装饮片是指将经加工和炮制合格的饮片,参照临床常用的剂量,使用一定的包装材料进行封装的一种包装形式.它可以由药剂师直接调配,不需要进行称量,其规格比较固定.随着中药规范化、现代化和标准化建设的不断推进,国家逐渐开始推广使用小包装的中药饮片.中药饮片采用小包装可以有效保证饮片的质量,减少损耗,还会对中药房的调剂工作产生深刻的影响.从现阶段中药小包装的斗谱排列来看,传统中药饮片的斗谱编排方法仍是其主要参考依据,有必要对其斗谱编排方法进行改革,具体内容如下.
作者:项微微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精神性眩晕是指眩晕的症状无法用前庭功能异常来解释,可以是原发的(精神因素单独出现眩晕症状),也可是继发于前庭疾病(眩晕引发精神症状).笔者采用六郁汤加减治疗本病,取效满意,报道如下.
作者:艾宗耀;吴秋艳;顾钟忠 刊期: 2017年第02期
动脉粥样硬化(AS)目前广泛认可的发病机制是以脂质浸润学说和损伤反应学说为基础的炎症理论[1].在1976年首先由著名学者Ross[2]提出,主要认为AS是脂质积累于动脉内壁而形成的局部斑块的病理变化过程,主要经由炎症反应介导,并伴有氧化应激的发生[3].痰浊、瘀血、毒邪是中医对动脉粥样硬化致病因素的主要认识,也成为指导临床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病的圭臬.目前常规西药防治动脉粥样硬化过程中出现一定的副作用仍较难避免,因此,中药防治AS斑块的形成和破裂是研究的新热点,尤其是虫类中药因其善行走窜之性能够深入邪气聚集之处使得络脉之间的瘀血疏散,从而达到瘀血去新血生,从根本上治疗冠心病.
作者:李雯斌 刊期: 2017年第02期
强直性脊柱炎(AS)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1],主要侵犯骶髂关节、脊柱骨突、脊柱旁软组织及外周关节,并伴发关节外表现,严重者可发生脊柱畸形和强直.AS的病因未明,目前AS尚无根治方法,对此,笔者采用加味五子散热敷为主,治疗活动期强直性脊柱炎24例,取得了一定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晓娟;倪雯君;张薇 刊期: 2017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