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干扰素/维甲酸联合应用诱导的细胞凋亡相关基因-19、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因子3、髓样细胞白血病-1表达与食管鳞癌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关系

孙淼淼;王建君;张红新;陈奎生

关键词:细胞凋亡相关基因-19, 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因子-3, 髓样细胞白血病-1, 食管癌, 脱噬作用
摘要:目的 探讨细胞凋亡相关基因-19、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因子-3(STAT3)、髓样细胞白血病-1(Mcl-1)表达与食管鳞癌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关系及其机制.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链菌素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SP)法分别检测GRIM-19、STAT3、Mcl-1蛋白以及细胞核增殖抗原(Ki-67)在50例食管鳞癌组织、30例癌旁不典型组织以及50例正常食管黏膜组织中的表达;应用原位杂交法分别检测50例食管鳞癌组织、30例癌旁不典型增生和50例正常食管黏膜组织中GRIM-19、STAT3、Mcl-1 mRNA的表达;采用原位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方法检测食管鳞癌组织中肿瘤细胞的凋亡.结果 GRIM-19蛋白和mRNA在食管鳞癌组织中阳性率明显低于癌旁不典型增生组织以及正常食管黏膜组织(蛋白x2=12.130,P=0.000;mRNA:x2=11.830,P=0.000);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因子-3(STAT3)、Mcl-1蛋白和mRNA在食管鳞癌组织中的阳性率明显高于癌旁不典型增生组织以及正常食管黏膜组织(STAT3蛋白x2=4.910,P=0.000,STAT3 mRNA:x2 =5.410,P =0.000;Mcl-1蛋白x2=4.970,P=0.000,Mcl-1 mRNA:x2 =5.370,P=0.000);GRIM-19蛋白阳性表达组中肿瘤细胞凋亡指数(AI)显著高于阴性表达组(F=18.355,P=0.048);STAT3和Mcl-1蛋白阳性表达组中肿瘤细胞AI显著低于阴性表达组(STAT3蛋白阳性组:F=19.003,P=0.036;Mcl-1蛋白阳性组:F=18.225,P=0.044);Ki-67的表达与GRIM-19蛋白、mRNA的表达呈负相关(r=-0.712,P=0.040);与STAT3、Mcl-1蛋白、mRNA的表达均呈正相关(STAT3:r=0.878,P=0.039,0.041;Mcl-1:r=0.653,P=0.041).结论 GRIM-19低表达、STAT3和Mcl-1高表达可促进食管鳞癌细胞增殖,抑制其凋亡,GRIM-19可能通过下调STAT3表达,并进一步降低Mcl-1表达,从而影响食管鳞癌细胞增殖和凋亡.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相关文献
  • 关节腔注射酮洛酸和激素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

    关节腔内注射激素可以起到减轻骨关节炎炎症和缓解关节疼痛的作用,但反复使用激素会增加关节内感染的机会[1].我们开展了一项随机对照研究比较酮洛酸和激素进行关节腔注射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的安全性及有效性.一、材料与方法本研究纳入2015年1月至12月期间在门诊确诊为膝关节骨关节炎的患者.人选标准:患者年龄≥40岁;采用口服止痛药、理疗等其他保守治疗至少4周且无效的患者;按照KellgrenLawrence分期,Ⅱ期或者Ⅲ期膝关节骨关节炎的患者.排除标准:对研究中的任何一种药物过敏的患者;炎性关节病;6个月内接受过关节腔注射的患者.将符合入选标准的110名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为酮洛酸治疗组,关节腔注射酮咯酸氨丁三醇注射液1 ml(30 mg/ml)+罗哌卡因5ml(20 mg,/10 ml)+0.9%生理盐水4ml;B组为激素治疗组,关节腔注射倍他米松1 ml[(5±2) mg/ml]+罗哌卡因5ml(20 mg/10 ml) +0.9%生理盐水4 ml.

    作者:时景伟;张善勇;韩青;李新宇;陈炳鹏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熏洗Ⅰ号对大鼠肛瘘术后创面组织血管生成、微循环的调控

    目的 观察熏洗I号对大鼠肛瘘术后创面修复中血管生成及微循环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选取60只雄性SD大鼠用于肛瘘术后模型,造模成功后,随机分为熏洗I号组、高锰酸钾组、生理盐水组和空白对照组,每组15只.分别于术后第1、7和14天从各组取出5只大鼠检测创面血流后处死,采集标本,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创面肉芽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及CD34计数.结果 熏洗I号在创面修复初、中期能提高创面肉芽组织中VEGF表达及CD34计数,增加创面局部血流,在术后第1天[局部血流、VEGF、CD34分别为(69.29±2.29) ml/min、0.34±0.02、0.50 ±0.03]时开始增加,第7天[(212.22±1.87) ml/min、0.70±0.03、0.66 ±0.03]达到高峰,然后开始下降;在创面修复后期(第14天),熏洗I号组[(47.73±2.48) ml/min 、0.89±0.03、0.79±0.03]和高锰酸钾组[(69.86±1.63)ml/min、0.63 ±0.03、0.68±0.05]创面局部血流和创面肉芽组织中VEGF表达及CD34计数减少.治疗7和14 d时,熏洗I号组大鼠创面局部血流、肉芽组织中VEGF表达及CD34计数与生理盐水组[(100.28±1.67)ml/min、0.44±0.03、0.51±0.02;(85.57±1.83) ml/min、0.52±0.03、0.60±0.03]、空白对照组[(98.78±1.32) ml/min、0.21±0.03、0.39±0.03;(82.36±1.87) ml/min、0.22±0.04、0.38 ±0.0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l6).治疗7d时与高锰酸钾组[(153.43±1.46) ml/min、0.56 ±0.02、0.58 ±0.03]比较,熏洗I号组大鼠创面局部血流、肉芽组织中VEGF表达及CD34计数明显升高(P=0.025),治疗14d时明显下降(P=0.017),但CD34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熏洗I号对创面局部血流、创面肉芽组织中VEGF表达及CD34计数具有较好的调节作用,可改善局部微循环,提高创面愈合质量.

    作者:王传思;谢贻祥;郑学海;余昌俊;姚磊;黄鸿武;王永森;吴永军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单切口微小Ajust吊带与经闭孔无张力尿道中段悬吊带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比较

    目的 通过与经闭孔无张力尿道中段悬吊带(TVT-O)的比较,探讨单切口微小Ajust吊带在女性压力性尿失禁(SUI)治疗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入组80例初治女性SUI患者,采取信封法随机均分为两组,分别接受单切口微小A just吊带与TVT-O吊带治疗,并比较观察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围手术期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治疗效果.结果 Ajust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24h视觉模拟评分(VAS)分别为(14.7±3.9)min、(14.5±5.7)ml、(2.7±0.8)分,均优于TVT-O组的(21.8 ±7.3)min、(20.4±7.9)ml、(3.8±1.1)分(t=5.426,P =0.000;t=3.830,P=0.000;t =5.115,P=0.000).Ajust组腹股沟疼痛及并发症总例数分别为2、5例,均少于TVT-O组的10、21例(x2=6.275,P=0.012;x2=14.587,P=0.000).Ajust组客观治愈率、主观治愈率分别为95.0%、95.0%,TVT-O组分别为95.0%、92.5% (P=1.000,P=0.000).Ajust组和TVT-O组术后尿失禁问卷评分表(ICIQ-SF)评分、尿失禁生活质量问卷(I-QOL)评分、女性性功能指数(FSFI)评分分别为(1.6±0.9)、(95.8±5.6)、(29.5±7.9)和(1.5±1.1)、(96.5±4.4)、(30.3±7.1)分,均较术前的(13.2±2.9)、(55.7±10.3)、(22.4±6.8)和(13.8±2.4)、(57.0±7.7)、(21.9±7.2)分明显改善(Ajust组:t=24.161,P=0.000;t=21.632,P=0.000;t=4.308,P=0.000;TVT-O组:t=29.466,P=0.000;t =28.169,P=0.000;t=5.254,P=0.000),但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0.445,P=0.658;t =0.622,P=0.536;t =0.476,P=0.635).结论 单切口微小Ajust吊带与TVT-O吊带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疗效相近,但是手术操作更简单,并发症更少,更安全.

    作者:王志红;黄冬梅;邓克红;王武亮;徐臻;袁博;胡滨;王燕;顾朝辉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蛋白表达及其功能研究

    目的 探讨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蛋白(NGAL蛋白)在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的表达及其对NSCLC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我院60例原发性NSCLC手术切除的癌组织石蜡标本作为研究组,30例正常组织标本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SP)法检测NGAL蛋白表达,比较组间表达差异,分析临床、病理因素对NGAL表达的影响.结果 60例NSCLC标本NGAL阳性率为68.3%,高于正常组织的阳性率(13.3%∥=24.200,P =0.000),腺癌NGAL阳性率(65.7%)与鳞癌阳性率(72.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266,P=0.606);随着TNM分期增加,NGAL阳性率升高(∥=11.682,P=0.001);淋巴结转移组NGAL阳性率(80.9%)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23.1%,x2=15.708,P=0.000);肿瘤直径>3 cm组NGAL阳性率(80.0%)显著高于≤3 cm组(45.0%,x2=7.548,P=0.006).结论 NGAL蛋白在NSCLC组织中呈高表达,与NSCLC的发生、进展和转移明显相关.

    作者:李岩;任淑华;周海英;刘立新;李欣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纤维蛋白胶联合腺病毒介导的细胞周期素A2治疗心肌梗死

    我们通过9型腺相关病毒携带细胞周期素A2(Cyclin A2)基因(rAAV9-Cyclin A2)联合纤维蛋白胶移植进入梗死心肌内,探讨两者相结合可以促进更多的心肌细胞进入细胞周期,改善梗死后的心功能.一、材料与方法1.材料:选取雄性SD大鼠90只(购自新疆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rAAV9-Cyclin A2(Virovek公司生产)、Cyclin A2抗体(SANTA公司,sc53227)、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Cell Signal,2586)、H3P(Abcam,ab115152),纤维蛋白胶(上海莱士血液制品有限公司),倒置荧光显微镜(德国,EICA-DMI4000B).

    作者:曹雯;马翔;于海滨;赵爱超;孟凡华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斜坡椎管角与枕颈角在颅颈交界区畸形中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斜坡椎管角(CCA)与枕颈角(O-C2A)在颅颈交界区畸形中的临床研究.方法 选取影像学资料完整的颅颈交界区畸形患者75例,X线片测量CCA、O-C2A和枢椎后倾角(CAA),磁共振成像(MRI)上测量颈髓延髓角(CMA).应用线性回归分析CMA、O-C2A与CCA之间的相关关系;以CMA为因变量,O-C2A和CCA为自变量进行多重回归分析,分析CAA对O-C2A与CMA之间以及CCA与CMA之间相关性的影响.结果 男性和女性患者的CMA分别为(139.12 ±14.12)°和(142.42±15.48)° (P=0.776);O-C2A分别为(5.18±12.60)°和(4.85±15.12)°(P =0.220);CCA分别为(131.53±18.09)°和(131.38±17.71)° (P =0.706);各测量数据的性别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CMA与O-C2A之间呈线性相关,回归直线方程为:CMA=1.142 9×O-C2A+ 145.714 3(R =0.354,P=0.002);CCA与O-C2A之间呈线性相关,回归直线方程为:CCA=1.428 6×O-C2A+ 137.142 9(R =0.520,P=0.000);CMA与CCA之间呈线性相关,回归直线方程为:CMA=0.8×CCA+ 36.0(R=0.550,P=0.000).多重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当CAA<15.8°时,O-C2A和CCA都对CMA有明显影响,多重回归方程为CMA=92.090+0.327×O-C2A+0.367×CCA;当CAA≥15.8°时,O-C2A对CMA无明显影响,而CCA对CMA仍然有影响,多重回归方程为CMA =93.036 +0.363×CCA.结论 CMA与CCA、O-C2角两两之间呈显著同向线性相关;枕颈融合术中可根据C臂X线机上CCA及O-C2估算CMA的大小,但需注意0-C2角与CMA的相关性受CAA的影响.

    作者:刘屹林;王玉强;刘宏建;王卫东;廖文胜;谭洪宇;王利民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白细胞介素-35在腹腔感染导致脓毒血症中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IL)-35在腹腔感染的脓毒血症患者中的表达水平及诊断价值.方法 分别抽取50例腹腔感染所致脓毒血症患者、系统性炎性反应综合征(SIRS)与健康体检者外周血,检测血浆中白细胞计数(WBC)、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及IL-35表达水平,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这些指标的诊断价值.此外,评估腹腔感染脓毒血症组IL-35表达水平与急性生理功能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相关性.结果 腹腔感染所致脓毒血症组IL-35表达水平显著高于SIRS组及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0).腹腔感染所致脓毒血症中死亡组IL-35表达明显高于存活组.ROC曲线结果显示,IL-35曲线下面积(0.86)显著大于PCT(0.78)、CRP(0.75)、WBC(0.70),能有效地区别诊断腹腔感染所致脓毒血症组与SIRS组.此外,腹腔感染所致脓毒血症组IL-35表达水平与APACHEⅡ评分呈正相关(r=0.500,P=0.043).结论 血浆IL-35可作为一个有效、敏感的指标快速诊断腹部感染所致的脓毒血症.

    作者:宋笑飞;宋玉成;袁远;王志霞;张学东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中低位局部进展期直肠癌新辅助放化疗后病理完全缓解预测因素研究

    目的 探讨影响直肠癌新辅助放化疗后病理完全缓解的相关预测因素.方法 分析接受新辅助放化疗后行根治性手术的84例直肠癌患者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分析及二分变量Logistic多因素分析法研究病理完全缓解(pCR)的相关预测因素.结果 全组患者新辅助放化疗后有18例达pCR,pCR率为21.4% (18/84).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术前肿瘤占据肠腔小于或等于1/2周(P =0.008)、治疗前血清癌胚抗原(CEA)水平(P=0.001)、T分期(P=0.001)、N分期(P=0.049)、肛缘距离(P =0.023)与直肠癌新辅助放化疗后肿瘤pCR水平明显相关.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术前肿瘤占据肠腔小于或等于1/2周(P=0.041)、治疗前血清CEA水平(P=0.012)和T分期(P =0.003)是影响放化疗后肿瘤pCR的独立因素.结论 肿瘤占据肠腔环周比例小、低CEA水平和早T分期等治疗前临床因素可能是获得pCR的重要决定因素.

    作者:刘英强;陈淅涓;韩广森;邢宏彬;刘明阁;冯稳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RNA干扰沉默黏蛋白1基因表达对食管癌细胞株Eca109顺铂耐药性的影响

    目的 观察RNA干扰沉默黏蛋白1(MUC1)表达,食管癌细胞株Eca109在顺铂作用下的增殖差异,探讨MUC1表达与肿瘤顺铂耐药性的关系.方法 设计靶向MUC1基因的慢病毒载体pGC-LV-MUC1小干扰RNA(siRNA),并以感染复数(MOI)=100转染人食管癌细胞株Eca109,用荧光显微镜检测绿色荧光蛋白(GFP)表达,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细胞内MUC1蛋白含量,验证siRNA对MUC1基因抑制作用.设置浓度梯度0、5、15、30、45、60 μmol/L,分别作用0、12、24、48 h,应用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检测细胞抑制率,计算顺铂半数抑制浓度(IC50).用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内凋亡相关蛋白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bcl-2)、bcl-2相关X蛋白(bax)的表达,验证凋亡通路激活.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转染了重组慢病毒颗粒pGC-LV-MUC1 siRNA的Eca109细胞(实验组)内MUC1蛋白水平(0.566±0.202比1.252±0.323,t=3.119,P=0.036);顺铂作用12h实验组IC50(μmol/L)(66.860±4.749比30.203 ±0.341,t=13.335,P=0.000)明显下降;顺铂作用24 h实验组细胞IC50(μmol/L)明显下降(13.710±0.617比33.680±1.737,t=18.759,P=0.000);实验组凋亡相关蛋白bcl-2表达减少(0.551±0.190比1.416±0.139,t=6.362,P=0.003),bax的表达增加(0.553±0.055比1.345±0.155,t=8.335,P=0.001).结论 人食管癌细胞株Eca109沉默MUC1基因表达,可以导致细胞对顺铂耐药性下降.MUC1基因可能通过抑制凋亡激活途径,增加食管癌细胞对顺铂的耐药.

    作者:王衍泽;管向臣;史墨;辛钟伟;刘相燕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微小RNA-126在结肠癌组织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微小RNA(miRNA,miR)-126在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miR-126在结肠癌组织的表达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关系.通过RT-PCR检测人结肠癌SW480细胞及正常结肠上皮细胞FHC中miR-126的表达水平;采用人工合成的miR-126模拟物瞬时转染人结肠癌SW480细胞,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分析转染后细胞增殖变化.结果 RT-PCR结果显示,结肠癌组织miR-126阳性表达率为38.33%,显著低于癌旁组织(P=0.017);miR-126的低表达与患者的淋巴结转移(P =0.005)、组织分化程度(P=0.018)、肿瘤TNM分期(P=0.000)明显相关,与患者的年龄、性别无明显相关(P=0.350、0.819).人结肠癌SW480细胞中miR-126的相对表达量为0.355±0.060,较FHC细胞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4);采用人工合成的miR-126模拟物转染人结肠癌SW480细胞,SW480细胞中过表达miR-126可显著抑制细胞增殖(P=0.012、0.003、0.000).结论 miR-126在结肠癌组织表达下调,影响结肠癌细胞的增殖,抑制结肠癌的发生发展.

    作者:殷刚;罗良弢;严想元;陈勇;丁海滨;宋江勤;吴承堂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叉头框蛋白M1和中心体相关激酶2在肾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 探讨叉头框蛋白M1(FoxMl)与中心体相关激酶2(Nek2)在肾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随机选取通过手术切除的肾细胞癌组织及癌旁组织标本56例,标本均经病理检查确诊,应用Western blot法检测肾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FoxM1蛋白和Nek2的表达.结果 FoxM1蛋白在肾癌组中的表达(1.16±0.25)较癌旁组(0.26±0.08)高(t=39.083,P=0.000),Nek2在肾癌组中的表达(1.04±0.18)较癌旁组(0.17±0.05)高(t=34.161,P=0.000),肾癌组织中FoxM1和Nek2的表达呈正相关(r=0.869,P=0.000).结论 FoxM1和Nek2在肾癌中呈高表达,且两者表达呈正相关,联合检测FoxM1和Nek2可能有利于肾癌的临床诊断和预后判断.

    作者:魏燕;魏金星;王丽琴;杨景勋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微小RNA-145调控磷脂酶Cε1抑制食管鳞癌的研究

    目的 探讨微小RNA(miRNA,miR)-145调控食管鳞癌(ESCC)细胞增殖与侵袭的分子机制.方法 实时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检测miR-145和磷脂酶Cε1(PLCE1)mRNA表达;Western blot检测PLCE1蛋白水平;Targetscan软件预测PLCE1是否为miR-145的靶基因;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miR-145是否作用于PLCE1 mRNA的3’端非编码区域(3'UTR);噻唑蓝(MTI)和划痕实验检测细胞增殖和侵袭能力.结果 4种ESCC细胞miR-145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63±0.06、0.72±0.05、0.55±0.05、0.79±0.04,均明显低于正常食管上皮细胞(P =0.000,P=0.001,P=0.000,P=0.003).ESCC组织中miR-145相对表达量为0.68±0.03,较正常组织降低31.9%(P=0.000).miR-145低表达与肿瘤浸润深度及TNM分期相关(x2=8.380,P=0.039;x2=6.810,P=0.033).Targetscan预测PLCE1是miR-145的靶基因;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证实miR-145作用于PLCE1 mRNA的3'UTR.ESCC细胞中PLCE1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69 ±0.04、1.46±0.06、1.31±0.06、1.60±0.08,均明显高于正常食管上皮细胞(P=0.000,P=0.000,P=0.004,P=0.001).ESCC组织中PLCE1相对表达量为1.85 ±0.04,为癌旁正常组织的1.85倍(P=0.000).PLCE1表达水平与miR-145表达水平负相关(r=-0.828,P=0.002).过表达miR-145抑制Eca109增殖(P =0.006),侵袭能力降低22.1% (P =0.013);过表达PLCE1促进增殖(P =0.003),侵袭能力增强24.9%(P =0.029);而同时过表达miR-145与PLCE1则可抑制PLCE1的促增殖(P=0.003)和侵袭能力(P =0.001).结论 miR-145通过靶向调控PLCE1抑制ESCC细胞增殖和侵袭.

    作者:李昀;唐莼;黄邵洪;何锦园;安军;刘立宝;劳深;张军航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NKG2D配体在小鼠异位气管移植模型中的作用

    目的 观察小鼠异位气管移植后不同时间点NKG2D配体Rae-1和H60表达水平的变化,探讨其在肺移植后闭塞性细支气管炎(BOS)中的重要作用.方法 建立小鼠异位气管移植模型并于术后7、14、28 d取材.苏木素-伊红(HE)和Mallory染色形态学观察,并检测术后气管闭塞率,实时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检测不同时间点移植物Rae-1和H60的mRNA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检测不同时间点移植物的Rae-1和H60蛋白表达.结果 移植后随时间延长,HE染色提示BOS病理学不断进展,与对照组比较,气管移植物14 d和28 d管腔闭塞率不断增加[(30.82±7.61)%和(83.52±13.12)%比(3.75±1.78)%,P=0.012、0.007],Mallory染色和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的表达不断增强.RT-qPCR检测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移植后小鼠气管移植物14 d的H60(12.712 2±2.828 0比0.7396±0.0428,P=0.014)和28 d的Rae-1 mRNA(10.464 9±2.1091比0.6176±0.041 3,P=0.022)表达强度均明显提高.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显示气管移植物H60和Rae-1在蛋白水平表达分别在14 d(207.97±25.87比31.63±9.42,P=0.023)和28 d(185.34±24.06比32.84±7.85,P=0.026)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NKG2D配体可能参与了肺移植后BOS的发生发展,加强主要组织相容性I类相关基因(MIC)配型或特意性阻断NKG2D通路有可能延缓并减少肺移植后BOS的产生.

    作者:唐强;张宏伟;薛飞;刘传江;付强;贾鹏冲;秦涛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人肝细胞核因子4α联合组蛋白去乙酰化酶和甲基化转移酶抑制剂诱导成纤维细胞转分化为肝细胞的研究

    目的 利用人肝细胞核因子4α(HNF4A)与表观遗传修饰[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HDACi)+甲基化转移酶抑制剂(DNMTi)]联合诱导人成纤维细胞向肝细胞转分化,建立更为高效、新型的肝细胞转分化方法.方法 取第6~8代人皮肤成纤维细胞,置于5’氮杂胞苷(5-AzaC)与丙戊酸(VPA)中,并感染HNF4A重组慢病毒共同诱导20 d.用倒置相差显微镜动态观察诱导过程中的细胞形态变化,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检测并分析肝细胞特异性基因的表达,吲哚菁绿摄取实验、糖原过碘酸-无色品红(PAS)染色和尿素合成功能实验验证生物学功能.结果 诱导过程中,细胞形态逐渐由长梭形转变为上皮样形态,并逐渐开始过表达肝特异基因及表现生物学功能.诱导第20天,细胞在形态学上有明显肝细胞上皮样变化,胞质丰富、核大而圆深染且核仁明显;Real-time PCR检测肝特异性基因均有不同程度的表达上调,以白蛋白(ALB)及转铁蛋白(TF)显著,分别为118%及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418、5.131,P=0.002、0.001);吲哚菁绿摄取实验结果显示约35%呈阳性细胞;70%细胞呈糖原PAS染色阳性;尿素合成动态检测可见诱导细胞尿素分泌量呈逐增多趋势,到达肝样细胞(iHEPs)期(第20天),每106个细胞合成的尿素氮量达到了等量正常肝细胞合成的55%,即iHEPs从生物学功能上均显示转分化肝样细胞肝功能部分接近正常肝细胞水平.结论 HNF4A与表观遗传修饰(HDACi+DNMTi)可以联合诱导人成纤维细胞转分化为肝细胞样细胞,肝样细胞在基因表达及生物学功能部分接近正常肝脏细胞.

    作者:邓洁敏;伍耀豪;曾乐祥;蒋雯丽;张杰;周嘉嘉;邱荣林;陈子月;邓小耿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膝骨性关节炎患者关节滑液白细胞介素-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 检测膝骨性关节炎患者关节滑液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表达,探讨其意义.方法 将我科收治的60例膝骨性关节炎患者作为观察组,并依据患者严重程度分组,并选取同期20例无骨性关节炎疾病者作为对照组,使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IL-lβ和TNF-α的表达.结果 对照组(n=20)、中度严重组(n=16)、严重组(n=18)、非常严重组(n=17)、极严重组(n=9)的IL-1β浓度分别为(9.823±1.286)、(11.885±1.206)、(13.571 ±2.052)、(18.783±4.372)、(27.109±4.901) pg/ml,TNF-α浓度分别为(10.281 ±2.118)、(13.807 ±4.208)、(17.815 ±4.689)、(20.425±6.335)、(21.722 ±7.924) pg/ml,中度严重组、严重组、非常严重组、极严重组的IL-1β、TNF-α均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且严重组、非常严重组、极严重组间的IL-1β浓度依次增加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1.296、P=O.000);非常严重组、极严重组的TNF-α浓度高于严重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8.291,P=0.000);IL-1β、TNF-α浓度随着患者严重程度增加而呈现增加趋势,并与病情程度呈正相关(r=0.850,P=0.000;r =0.849,P=0.000).结论 膝骨性关节炎患者关节滑液IL-1β和TNF-α的表达明显增加,在发病和病情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作者:尹万乐;马利阁;尤笑迎;姜海涛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FK1706对脊髓损伤大鼠神经再生和膀胱功能的修复作用

    目的 观察FK1706对脊髓损伤大鼠神经再生和膀胱功能修复的作用.方法 成年雄性SD大鼠30只,体重230 ~250 g,随机分为3组:FK1706组、单纯吻合组和对照组(每组10只).FK1706组:I5水平横断脊髓,形成脊髓损伤大鼠模型,将左侧腰6前根(L6VR)的远端与腰4前根(L4VR)显微镜下进行端侧吻合,术后连续8周皮下注射FK1706(0.3 mg/kg),每周5d;单纯吻合组:模型建立与FK1706组相同,术后未应用FK1706;对照组:离断L5、L6、S1、S2前后根,保持左侧I6VR的完整.术后4个月,左侧盆神经节(MPG)和坐骨神经(SN)分别注射荧光金(FG)和快蓝(FB)进行逆行神经示踪,明确吻合后神经通路是否建立.距吻合口远端截取一段L6VR,制备半薄切片,甲苯胺蓝染色,计数有髓轴突数量.通过BL-420生物机能实验系统进行大鼠尿动力学检测,测量大逼尿肌压力和残余尿量.结果 逆行神经示踪确定FK1706组和单纯吻合组L6VR和L4VR之间神经通路成功建立.FK1706组和单纯吻合组大鼠吻合口远端L6VR有髓轴突数量分别为535.7±45.2和337.4±56.5,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刺激吻合口近端L4VR,FK1706组大鼠大逼尿肌压和残余尿量分别为(44.6 ±6.7) mmHg(1mmHg=0.133kPa)和(1.16±0.24) ml,单纯吻合组大鼠大逼尿肌压和残余尿量分别为(32.5±5.4) mmHg和(2.36±0.34) ml,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结论 FK1706可明显提高脊髓损伤大鼠神经吻合后神经再生效果,促进膀胱功能修复.

    作者:高宛生;李云龙;何翔飞;文建国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pCMV-N-Flag-Plk1重组质粒的构建及其对骨肉瘤U2OS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Polo样蛋白激酶1(Plk1)是一类丝/苏氨酸蛋白激酶,在骨肉瘤中呈高表达[1].我们通过构建Plk1过表达质粒pCMV-N-Flag-Plkl,检测其对骨肉瘤U2OS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一、材料与方法经聚合酶链反应(PCR)、酶切、连接和筛选构建重组质粒,酶切与测序鉴定重组质粒.收集转染48h以后的阴性对照组(未转染任何质粒)、空载体组及重组质粒组U2OS细胞,分别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Plk1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分别利用噻唑蓝(MTT)法和流式细胞术检测Plk1对骨肉瘤U2OS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应用SPSS 13.0统计软件分析,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作者:程里;王茺茺;荆珏华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生长抑制因子2在人食管鳞癌组织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人食管鳞癌中生长抑制因子2(ING2)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63例食管鳞癌和30例癌旁组织中ING2蛋白表达水平,实时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检测19例食管鳞癌组织和17例正常食管黏膜组织中ING2基因表达水平.结果 ING2在正常食管黏膜中微弱表达,而在食管鳞癌组织中显著高表达;癌组织中ING2蛋白相对表达量(10.250 ±3.792)明显高于正常食管黏膜组织(1.368±0.6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ING2 mRNA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正常食管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7.310,P=0.001).结论 ING2在食管鳞癌中高表达,且与临床病理因素及预后明显相关.

    作者:石佳;吴恺;张春敭;邢富臣;高凯;郭骥达;曹克鑫;齐宇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硫化氢减轻大鼠脂肪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研究

    目的 探讨硫化氢减轻大鼠脂肪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 健康雄性SD大鼠18只,高脂饮食4周后形成脂肪肝,将其按数字随机表法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和硫氢化钠组(NaHS组).S组仅暴露肝门,不夹闭动、静脉;IR组采用夹闭左叶及中叶门静脉和肝动脉分支1h后恢复灌注的方法制备大鼠脂肪肝缺血再灌注模型;NaHS组于再灌注前5 min经股静脉注射28 μmol/kg NaHS,于再灌注6h时抽取下腔静脉血样并取左肝组织,测定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苏木素-伊红(HE)染色后观察肝组织病理学结果.结果 S组、IR组、NaHS组血清ALT水平分别为(64±8)、(1 393±69)、(823±42) U/L;S组、IR组、NaHS组血清TNF-α水平分别为(55.62 ±7.24)、(288.97 ±41.42)、(203.65±37.36) ng/L;IR组血清ALT及TNF-α水平均显著高于S组(t=44.194,P=0.000;t 20.586,P=0.000);NaHS组血清ALT及TNF-α水平均显著低于IR组(t=-36.415,P=0.000;t=-4.556,P=0.006);NaHS组(Suzuki's评分为2.33分)肝病理学损伤较IR组(Suzuki's评分为3.67分)明显减轻(t =6.325,P=0.001).结论 硫化氢可通过抑制TNF-α的表达而减轻大鼠脂肪肝缺血再灌注损伤.

    作者:秦红波;费建国;宋政炜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支气管镜引导下经支气管针吸活检术与纵隔镜在肺癌及纵隔肿物诊断中的比较

    目的 探讨超声支气管镜引导下经支气管针吸活检术(EBUS-TBNA)与纵隔镜诊断效能及安全性.方法 胸部肿瘤患者共326例,其中进行EBUS-TBNA检查的患者152例,包括肺癌118例,纵隔肿物34例;进行纵隔镜检查术患者174例,包括肺癌130例,纵隔肿物44例.比较两种检查方法对肺癌及纵隔肿物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以病理学诊断为金标准,EBUS-TBNA对于肺癌诊断的准确性为94.47%,敏感性为93.32%,特异性为100.00%;纵隔镜检查术的诊断准确性为95.98%,敏感性为94.62%,特异性为100.00%.两者对肺癌的诊断和分期效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1).EBUS-TBNA对于纵隔肿物诊断的准确性为90.79%,敏感性为58.82%,特异性为100.00%;纵隔镜检查术的诊断准确性为95.40%,敏感性为81.82%,特异性为100.00%.纵隔镜对纵隔肿物的诊断效能较高(P =0.026).EBUS-TBNA较纵隔镜安全,无明显严重并发症.结论 在以肺癌为主的胸部肿瘤的精确诊断分期中,EBUS-TBNA是一种安全的新型微创诊断技术平台,具有较高的灵敏度、特异性和准确性.

    作者:陈强;武焱旻;蒋峰;李明;夏文杰;刘媛媛;许林 刊期: 2017年第09期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