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麒龙;王爱东;芮琴;代兴亮;陈金生;沈艳华;董军;黄强
目的 探讨肝细胞癌中清道夫受体A类5型(SCARA5)蛋白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及其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状态间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组织芯片技术检测112例肝细胞癌(HCC)及癌旁组织中SCARA5的蛋白表达,分析其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间的关系;并应用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MSP)检测其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状态.结果 HCC中低或无SCARA5蛋白表达率为77.7%(87/112),而癌旁组织为25.0% (28/1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CC中其表达水平与性别、年龄、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肿瘤包膜等临床病理特征间无明显相关(P>0.05),而与肿瘤大小、血管侵犯、分化程度以及临床分期等因素间明显相关(P<0.05);HCC中SCARA5基因甲基化率为60.7%,明显高于癌旁组织(11.6%,P<0.05),并且甲基化与其蛋白表达呈负相关(r=-0.196,P <0.05).结论 SCARA5低表达可能对HCC的发生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并且甲基化可能是导致其低表达的原因之一.
作者:程志祥;江平;孙权;袁玉峰;刘志苏;钱群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人参皂甙Rg1对嗅鞘细胞(OECs)移植修复脊髓损伤能力的影响.方法 新生SD大鼠嗅球组织体外培养、纯化OECs,人参皂甙Rg1干预并设置对照,Allen打击建立大鼠脊髓损伤模型,随机分成3组:对照组(Con组)、OECs移植组(OECs组)和Rg1干预OECs移植组(Rg1+OECs组),于移植后第1、3、7、14、28天分别进行肢体活动大鼠脊髓损伤[Basso-Beattie-Bresnahan(BBB)]评分,并于第28天取损伤部位脊髓组织制作石蜡切片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分别测定OECs组和Rg1+ OECs组脊髓组织中睫状神经营养因子(CNTF)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mRNA表达.结果 Rg1+ OECs组大鼠后肢运动恢复情况优于OECs组和对照组[(15.0 ±1.0)、(12.0±2.0)、(7.4±0.9)分,P<0.05],组织切片示Rg1+ OECs组神经元数量明显高于OECs组和对照组[(64±3)、(38±2)、(26±2)个,P<0.01],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表达量(以GFAP染色阳性细胞平均积分吸光度值作为检测指标)显著低于OECs组和对照组(8.65±0.32、4.93±0.25、2.21±0.17,P<0.01),苏木素-伊红(HE)染色示Rg1+ OECs组脊髓组织结构清晰,囊性病变及细胞水肿坏死数量明显少于其他各组;RT-PCR结果显示人参皂甙Rg1显著上调OECs在移植宿主体内CNTF、VEGF mRNA表达(0.78±0.03、0.39±0.03;0.86±0.03、0.61±0.02,P<0.05).结论 人参皂甙Rg1能够通过上调OECs在宿主体内CNTF、VEGF的表达,提高OECs移植修复脊髓损伤的能力.
作者:陆政峰;郭维潇;成茂华;沈忆新;张应子;唐胤尧;张鹏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 检测女性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雌激素受体(ER)表达,探讨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及术后生存率的关系,筛选女性NSCLC性激素依赖性患者的可能因素.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125例女性NSCLC患者肿瘤标本中ERα和ERβ表达,分析其影响因素.Kaplan-Meier生存曲线比较生存率.结果 125例NSCLC患者ERα阳性0例,所有肺癌肿瘤细胞未发现ERα阳性.125例NSCLC患者ERβ阳性58例,阳性率为46.4%.ERβ阳性表达与年龄大小、绝经前后状态、肺癌的病理类型、分期明显相关,其中腺癌的阳性率高,鳞癌的阳性率低.随着分期增高,ERβ阳性表达也增高(P<0.05).ERβ阳性表达与肿瘤大小、分化程度、有无吸烟史不相关(P>0.05).绝经前ERβ阴性女性NSCLC患者生存率明显高于绝经前ERβ阳性患者(P<0.05);绝经后ERβ阳性女性NSCLC患者生存率明显高于绝经后ERβ阴性患者(P<0.05).结论 肺癌组织雌激素受体ERβ水平可以影响女性NSCLC生长和术后生存,可能是女性性激素依赖NSCLC筛选的1个重要因素.
作者:卢珠明;王正;伍硕允;李民;叶敏;林志潮;沈涛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雌激素受体(ER)α基因多态性的转录活性差异与乳房肥大的关系.方法 选取乳房肥大女性患者28例为乳房肥大组,以乳房大小形态正常的健康女性69例作为正常对照组,利用报告基因转录水平的差异及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技术对基因突变进行转录调节能力研究.结果 (1)荧光素酶相对活性:乳房肥大组(3.13±1.17)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2.66±1.41,P<0.05).(2)结合ERα XbaⅠ多态性的基因型,xx基因型的启动转录表达活性显著低于Xx和XX基因型(P<0.01);乳房肥大组XX基因型启动转录表达活性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而Xx基因型的启动转录表达活性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结合ERαPvuⅡ多态性的基因型,PP基因型的启动转录表达活性显著低于Pp和PP基因型(P<0.05或P<0.01);乳房肥大组PP基因型启动转录表达活性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而PP和Pp基因型启动转录表达活性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乳房肥大组ERα基因1号内含子的调节序列显著提高ERα基因转录表达的启动水平,可能与乳房肥大发生有关.本研究虽然观察到乳房肥大组中XX、PP基因型的启动转录表达活性显著升高,但结合ERα多态性的基因型分析,它们可能不是乳房肥大形成的主要原因.
作者:李静怡;王亭亭;李冲;王志芳;栾杰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和细胞周期蛋白(Cyclin) D1的表达以及与病理学特征的相关性.方法 纳入42例胆管癌组织、38例癌旁组织、20例正常组织作为研究对象,比较VEGF-C和Cyclin A的表达差异,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结果 胆管癌组织、癌旁组织、正常胆管组织中VEGF-C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83.3%、7.9%和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胆管癌组织中VEGF-CmRNA相对表达量、Cyclin D1 mRNA相对表达量和Cyclin D1蛋白表达分别为0.69±0.11、0.63±0.09、530.2±27.8;癌旁组织为0.62±0.06、0.58±0.05、497.4±38.0;正常组织为0.58±0.06、0.56±0.06、455.5±34.9.3组的VEGF-C和Cyclin D1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分化或淋巴结转移组织的VEGF-C mRNA水平更高(P<0.05);低分化组织的Cyclin D1蛋白表达水平更高(P<0.05).结论 VEGF-C蛋白表达和Cyclin D1基因转录参与了胆管癌的发生发展过程.
作者:戚诚;赵晓东;刘三光;闫常青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维生素D受体(VDR)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rs2228570和rs1544410与云南白族人群特发性低枸橼酸尿症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筛选云南白族160例特发性低枸橼酸尿症患者和96例尿枸橼酸含量正常者为对照组,通过Sanger测序法检测VDR基因SNP位点rs2228570和rs1544410,并分析其与云南白族特发性低枸橼酸尿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160例云南白族含钙肾结石特发性低枸橼酸尿症患者的尿枸橼酸含量平均为(239.48±39.66) mg/24 h,96例云南白族尿枸橼酸值正常者的尿枸橼酸含量平均为(591.75±128.33) mg/24 h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VDR基因SNP位点的基因型哈迪温伯格平衡检测中,两个位点的实际频数与预计频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云南白族特发性低枸橼酸尿症患者组与对照组之间,VDR基因SNP位点rs2228570各基因型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rs2228570的TT型较对照组多见.在两组受检者的24h尿枸橼酸含量中,rs2228570的TT者为(375.91±205.03)mg/24 h,明显低于rs2228570的CC、CT基因型者[(516.67 ±203.02)、(494.55±200.95) mg/24 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云南白族特发性低枸橼酸尿症与VDR基因位点rs2228570的SNP间存在遗传相关性,VDR基因位点rs2228570的TT的基因型有望成为云南白族特发性低枸橼酸尿症的遗传标志基因.
作者:李颢;李康健;罗钰辉;申吉泓;刘孝东;莫茵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阻断人动脉硬化平滑肌细胞中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通路,进一步明确ERK、微小RNA(miR)-31与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BB介导的平滑肌增殖之间的调控关系.方法 收集下肢动脉硬化闭塞患者下肢截肢标本,用贴壁法原代培养平滑肌细胞.相同代数的第3~6代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加入PDGF-BB或PDGF-BB+ PD98059分别用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法、Transwell法、Western blot、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检测VSMCs增殖、迁移能力、表型标志性蛋白表达以及miR-31表达水平.结果 经组织贴壁法成功培养出原代平滑肌细胞.PDGF-BB诱导动脉硬化细胞的增殖率上调102% (P<0.05)和迁移率上调246% (P<0.05),ERK阻断剂PD98059能阻滞PDGF-BB诱导的诱导作用,平滑肌细胞增殖抑制53%(P<0.05)和迁移抑制19% (P <0.05).与空白组比较PDGF-BB处理后,收缩表型标志蛋白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含量下调38% (P <0.05),增殖型蛋白骨桥蛋白(OPN)和miR-31含量分别上调116% (P <0.05)和386% (P <0.05).与PDGF-BB组比较,PD98059+PDGF-BB处理后,α-SMA含量显著上调41% (P <0.05),增殖型蛋白OPN和miR-31含量分别下调33% (P <0.05)和46%(P<0.05).结论 阻断ERK通路可促进VSMCs由增殖型向收缩型转变,同时下调miR-31的表达水平,ERK-miR-31通路可能是调控人动脉硬化平滑肌细胞功能及表型的重要通路.
作者:张远起;吴永康;张智;黄胜超;黄水传;李建文;陈小东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 建立大鼠阿尔茨海默病(AD)模型,观察背侧海马注射依托孕烯对AD大鼠学习记忆能力、海马γ-氨基丁酸(GABA)A受体α1亚基(GABAAα1)及γ-氨基丁酸转运蛋白-1(GAT-1)表达的影响.方法 雄性SD大鼠36只,体重230~270 g,双侧基底核各注射IBO 8 μg建立AD模型,成模后随机分为4组(n=9):假手术组(Sham组)、溶剂对照组(Con组)、依托孕烯组(ENG组)、GABAA受体拮抗剂组(BIC组).术后1周行连续6d的Morris水迷宫定位航行实验检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Con、ENG、BIC组在测试第1、2d后2h内背侧海马给予相应药物,BIC组在ENG海马给药前30 min腹腔注射8 mg/kg荷包牡丹碱.免疫组织化学法(n=6)和Western blot法(n=3)检测各组海马CA1/3区GABAAα1及GAT-1的表达.结果 分别与Sham组及Con组比较,ENG组及BIC组大鼠平均逃避潜伏期(AEL)均明显缩短(P<0.05),海马CA1/3区GABAAα1阳性细胞数均显著减少[CA1:(5.9±0.7)、(6.6±1.0)个比(3.7±0.8)、(3.1±0.4)个;CA3:(5.9 ±1.3)、(6.2±0.6)个比(3.8±0.6)、(2.8±0.6)个,P<0.01],CA3区GAT-1阳性细胞均显著减少[(23.7±2.3)、(23.0±1.7)个比(18.3±1.8)、(17.6±2.4)个,P<0.01],海马GABAAα1(P<0.05)和GAT-1(1.7±0.5、1.7±0.4比0.9±0.4、0.5±0.2,P<0.01)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4组间CA1区GAT-1阳性细胞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NG组和BI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依托孕烯可显著改善AD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其机制与调节GABA受体水平的表达有关,其中GABAAα1及GAT-1可能参与其中记忆功能的调节作用.
作者:祁旦巳;王孝庆;王中苏;叶莉莎;王斌;曹红;李军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利用RNA干扰技术特异性阻断Toll样受体2/4(TLR2/TLR4)对大鼠成骨细胞迁移及增殖的影响.方法 构建TLR2/TLR4的小干扰RNA (siRNA),转染成骨细胞后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及Western blot法检测TLR2/TLR4的mRNA及蛋白的含量.采用Transwell小室法及噻唑蓝(MTF)法检测转染组和非转染组成骨细胞的迁移能力以及增殖能力,同时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细胞内核因子-κB (NF-κB)的含量.结果 针对TLR2及TLR4的siRNA可有效抑制其mRNA的表达,抑制率分别达到了94%及84%,同时也抑制了受体蛋白的表达,使其降低至对照组的48%及65%.当TLR2及TLR4表达受到抑制后成骨细胞的迁移能力下降至对照组的76%及59%,但细胞增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细胞内NF-κB活性降低,细胞核内NF-κB p65的含量降至对照组的47%及75%.结论 siRNA能够有效沉默TLR2/TLR4基因的表达,减弱细胞内NF-κB的活化,抑制成骨细胞迁移,表明成骨细胞的迁移通过TLR2/TLR4及NF-κB途径.
作者:李明静;徐剑;刘郁东;李凡;胡涛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髂静脉支架植入后覆盖对侧髂静脉开口,局部区域的形态和病理学变化,探讨对另一侧髂静脉血流的影响.方法 12条犬左髂静脉植入裸支架,支架上缘进入下腔静脉(IVC)并覆盖对侧髂静脉开口.术后4、8、12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血流,取出血管支架及静脉行病理学检查,观察支架表面的新生内膜.结果 12条犬术后无支架闭塞或髂静脉血栓形成.覆盖对侧髂静脉开口的裸支架边缘有明显的新生内膜,并向支架中央爬行,以对侧髂静脉开口的下缘明显.术后4、8和12周的右髂静脉开口部裸支架的新生内膜面积分别为(9.33±1.54)%、(10.65±1.01)%和(10.92±1.30)%,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扫描电镜示中央支架网丝表面有内膜覆盖,术后4、8周中间支架网丝表面内膜覆盖率分别为(63.58±12.39)%、(97.13±2.71)%,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2周内膜覆盖率为(99.63±0.60)%,与8周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髂静脉支架植入后覆盖对侧髂静脉开口,彩色超声检查对另侧髂静脉血液回流无明显影响,对侧裸支架边缘有一定程度的内膜增生,中央的支架网丝表面也有胶原纤维沉积、内皮细胞覆盖,并随时间延长明显.但并未观察到在支架网丝间形成桥接.
作者:张喜成;陈兆雷;孙元;徐淼;李晓强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出血性铁过载肝癌微环境中血红素加氧酶-1(HO-1)的表达及其对Kupffer细胞(KC)过氧化应激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研究合并癌灶出血肝癌患者的标本(铁过载组,n=15)以及癌灶未合并出血患者的标本(对照组,n=10).应用免疫组织化学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SP)法检测肝癌组织中HO-1的表达.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KC中活性氧(ROS)的含量,并结合研究病例出血性铁过载特点等,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铁过载组HO-1阳性表达(0.41 ±0.05)明显高于对照组(0.18 ±0.03,P<0.01).铁过载组肝癌组织中KC的ROS含量[(46.37±12.94)%]明显高于对照组[(28.25±11.65)%,P<0.05].HO-1的表达升高与铁过载所致的KC过氧化应激呈正相关(r=0.835,P<0.01).结论 肝癌出血性铁过载微环境中KC的ROS含量增加,氧化应激增强,HO-1在出血性肝癌组织中的高表达对Kupffer细胞过氧化应激具有保护作用,HO-1/一氧化碳(CO)系统参与调节Kupffer细胞的抗癌作用.
作者:邓小荣;余俐敏;刘朝霞;李强;肖群;姚少华;谢有志;刘立;喻军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磁共振成像(MRI)对直肠癌术前新辅助放化疗后分期的应用价值.方法 中低位局部进展期直肠癌患者56例,所有患者在新辅助放化疗后完成MRI检查并分期,终经直肠全系膜切除术(TME)切除肿瘤,并进行病理分期,比较MRI分期与手术病理分期结果,分析MRI检查对TN分期、T分期及N分期判断的准确率.结果 MRI的T分期总准确率为78.6% (44/56),其中对T0、T1、T2、T3和T4各期诊断敏感性分别为66.7%、60.0%、78.9%、81.8%和85.7%.MRI对N分期诊断准确率为73.2%(41/56),对N0和N+诊断敏感性分别为80.0%和65.3%,TN分期诊断准确率为69.6%.结论 MRI对新辅助放化疗后T分期及N分期的判断均具有较高的准确性,是直肠癌术前分期常用的检查手段之一.
作者:刘英强;陈淅涓;姬社青;曲金荣;吴越;杜峰 刊期: 2016年第05期
近年来研究结果显示,免疫炎性反应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众多免疫炎性细胞通过何种机制参与心肌再灌注损伤称为该领域的研究热点问题.本文将分别阐述中性粒细胞、单核/巨噬细胞、淋巴细胞以及肥大细胞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机制中的研究进展,并分析目前存在问题及发展方向.
作者:田轶魁;魏民新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逆行自体血预充(RAP)联合改良超滤(MUF)技术在婴幼儿心脏手术中的临床应用及意义.方法 选取60例心脏手术婴幼儿,随机分为对照组(n=33),实验组(n=27).实验组采用RAP联合MUF方法,对照组按体外循环常规预充.分别观察围术期多时间点的红细胞比容(Hct,T1、T2、T3、T4)及乳酸(Lac)、MUF滤液量、呼吸机辅助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术中、术后2h的输血情况.结果 实验组患儿围术期有9例用血,少于对照组的31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术中(T2、T3) Hct明显低于对照组[T2:(25.08 ±0.50)%比(26.81±0.52)%,(P<0.05],[T3:(26.04 ±0.36)%比(27.79±0.51)%,(P<0.05].其他观察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AP联合MUF技术可有效减少婴幼儿血液稀释,满足术中灌注条件,减少围术期用血量.
作者:付国伟;王振卿;孙微;赵阳超;黄明君;李军;赵文增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丹参酮ⅡA对人膀胱癌裸鼠移植瘤微血管密度、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 选择BALB/c裸鼠30只为研究对象,建立膀胱癌移植瘤模型后分为模型组、塞替哌组、丹参酮ⅡA组,分别给予生理盐水、塞替哌、丹参酮ⅡA干预,实验4周后处死,观察肿瘤生长情况、血管新生情况、凋亡蛋白的表达量.结果 4周后,丹参酮ⅡA组小鼠肿瘤重量、膀胱湿重指数明显高于模型组、塞替哌组,抑瘤率明显高于塞替哌组[(0.62±0.07)g比(0.91 ±0.09) g,(0.68±0.00) mg/g比(0.90±0.08) mg/g,53.38比31.58,t =4.243~8.981,P<0.05);丹参酮ⅡA组微血管密度(MVD)、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mRNA明显高于模型组、塞替哌组(8.45±0.75比13.06±1.65,35.52±4.29比65.14±7.21,41.39±4.77比68.32±7.24,t =7.601~15.732,P<0.05);丹参酮ⅡA组肿瘤组织促凋亡蛋白基因[p53、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相关X蛋白(bax)]表达量明显高于模型组、塞替哌组(1.25±0.26比0.64 ±0.07,0.86±0.12比0.67 ±0.08),抗凋亡蛋白基因[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bcl-2)、生存素(Survivin)]表达量明显低于模型组、塞替哌组(0.41±0.04比0.70±0.09,0.38±0.04比0.85±0.09)(t=2.821 ~ 16.149,P<0.05).结论 丹参酮ⅡA能够抑制人膀胱癌裸鼠移植瘤的生长,减少血管密度以及促血管新生分子的生成,诱导细胞凋亡.
作者:王进;李森;张友朋;曾汉青;朱朝辉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联合胆总管探查术(LCBDE)和LC联合术前经内镜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POEST)一期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病例随机分为LC+ LCBDE组(n=106)和POEST组(n=108).记录数据包括性别、年龄、结石数目、胆总管直径、住院时间、结石一期清除率、残余结石率、近期并发症等.并进行了12个月的随访得到远期并发症数据.结果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结石数目、胆总管直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结果:LC +LCBDE组较POEST组住院时间缩短[(10.6±4.7)d比(13.1±6.8)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C+ LCBDE组在结石一期治愈率方面高于POEST组,在残余结石率方面低于POES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近期并发症方面LC+ LCBDE组胆瘘并发症高于POEST组,但急性胰腺炎并发症低于POES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腹腔感染和其他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远期并发症中LC+LCBDE组结石复发率低于POES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反流性胆管炎、乳头狭窄及胆管狭窄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C+LCBDE组较POEST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是更为理想的手术方式.
作者:岳大成;胡仕祥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两种颈椎前路减压重建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我院2009至2013年采用颈椎前路单节段间盘切除、椎间融合器植骨融合钛板内固定术(A组)及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除、钛网椎间植骨钛板内固定术(B组)治疗的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210例,根据手术方式分为两组,进行疗效分析.结果 术后7d、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术后18个月各时间点,A组患者神经功能改善[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分别为(12.94±3.82)、(13.95±3.19)、(4.12±3.95)、(14.06±3.85)分和B组(12.73±3.53)、(13.39±3.95)、(14.09±3.53)、(14.11±2.98)分,两组JOA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两组比较JOA评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椎间隙高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颈椎生理曲度深度(弧弦距)分别为(9.11±2.34)、(9.36±1.88)、(9.89±2.46)、(9.61±1.62) mm和B组(7.57±0.78)、(7.76±0.91)、(7.21±0.33)、(7.36±0.79) mm,A组均大于B组,A组植骨融合率为96.3%,B组为89.0%,A组高于B组.结论 两组术后神经功能恢复较好,两组术后均能保持椎间隙高度;但椎间融合器植骨融合率较钛网椎间植骨融合率高,而且椎间融合器组与钛网组比较能较好的维持颈椎生理曲度.
作者:李会明;夏刚;田融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胸苷激酶1(TK1)和锌指转录因子Snail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的表达及两者与NSCLC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87例NSCLC患者手术切除的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TK1和Snail表达水平.结果 TK1在NSCLC癌组织中表达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71.26%比21.84%,P<0.01),Snail在NSCLC癌组织中表达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85.06%比18.39%,P<0.01);TK1表达水平与NSCLC的组织学分化程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明显相关(P<0.05),Snail表达水平与NSCLC的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明显相关(P<0.05).结论 TK1和Snail可能参与NSCLC的发生发展,可能是NSCLC预后相关指标.
作者:郝鸿泽;刘言;陆平;刘景波;李达敏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转移抑制因子1(MTSS1)和Fascin与大肠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94例大肠癌患者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MTSS1和Fascin表达水平.结果 MTSS1在大肠癌组织中表达率为38.30%(36/94),在癌旁组织中表达率为98.94%(93/94),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Fascin在大肠癌组织中表达率为62.77%(59/94),在癌旁组织中表达率为25.53%(24/94),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MTSS1表达水平与大肠癌浸润深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明显相关(P<0.05),Fascin表达水平与大肠癌组织学分化程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结论 大肠癌组织中MTSS1低表达及Fascin高表达可能预示大肠癌患者预后不良.
作者:奚拥军;李双齐;倪世宇;修娜;何代玉 刊期: 2016年第05期
面中部发育不全多表现以上颌骨为主的先天性面中部发育不良,如唇腭裂继发畸形、面中裂畸形、Binder综合征、Siemens综合征等,严重的口腔颌面畸形不但影响美观和咀嚼、发音功能,还导致患者自卑和自闭等,其外科治疗主要包括正颌及牵引成骨术[1].面中部发育不全正颌手术存在截骨块一次性移动距离过大,稳定性差的缺点[2].我们于2011年3月至2014年5月对29例面中部发育不全患者实施LeFort Ⅰ型截骨同期行上颌牵张成骨术,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付勇;李华强 刊期: 2016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