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DJ-1/Nrf2通路对高糖诱导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

沈孜颖;夏中元;孙倩;赵博;孟庆涛;雷少青

关键词:DJ-1, Nrf2, 抗氧化应激, 肾近端小管上皮细胞, 高糖
摘要:目的 观察高糖诱导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NRK-52E应激损伤及DJ-1/Nrf2表达的变化,探讨其内源性抗氧化损伤机制.方法 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分别用5.5 mmol/L葡萄糖(低糖组)和30 mmol/L葡萄糖(高糖组)刺激0、24、48、72、96 h.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实验检测不同时间点下肾小管上皮细胞的损伤程度,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检测细胞的氧化应激水平,Western blot检测DJ-1、Nrf2和血红素氧合酶-1(HO-1)蛋白的表达.过表达DJ-1,分为空质粒组和D J-1过表达组,高糖刺激下观察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及Nrf2、HO-1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随着高糖的刺激,48、72、96 h时间点的高糖组细胞应激损伤(0.89±0.02、0.82±0.02、0.80 ±0.03)呈时间依赖性加重,MDA含量[(0.17±0.01)、(0.18±0.03)、(0.23±0.01) nmol/mg蛋白]递进性升高而SOD活性[(29.43±3.35)、(23.95±2.69)、(20.68±1.86) U/mg蛋白]呈时间依赖性下降(P<0.05);与0h时间点比较,高糖组48、72 h时间点的DJ-1蛋白表达水平(1.63 ±0.19、1.80±0.16)显著升高,72 h时间点的Nrf2和HO-1蛋白表达水平(1.60±0.13、1.83 ±0.27)亦明显升高(P<0.05);然而,与72 h时间点比较,96 h时间点的DJ-1、Nrf2和HO-1蛋白表达水平(1.29 ±0.10、1.13 ±0.12、1.22±0.11)显著下降(P<0.05).过表达DJ-1可轻度减少高糖引起的细胞损伤(空质粒高糖组:12.19±0.96;DJ-1过表达组:7.31 ±0.29),并显著增加Nrf2和HO-1蛋白的表达水平(2.20 ±0.34、1.87 ±0.31,P<0.05).结论 DJ-1/Nrf2通路可能参与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高糖氧化应激中的内源性细胞保护机制.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相关文献
  • 特异性核基质结合区结合蛋白1与E-钙黏蛋白、波形蛋白在前列腺癌组织的表达及相关性

    目的 探讨特异性核基质结合区结合蛋白1(SATB1)与E-钙黏蛋白(E-cadherin)、波形蛋白(Vimentin)在前列腺癌组织的表达及相关性.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60例前列腺癌和30例前列腺增生症组织中SATB1、E-cadherin、Vimentin基因的表达,并分析SATB1基因与E-cadherin、Vimentin基因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SATB1在60例前列腺癌组织中有54例阳性表达,阳性率为90.00% (54/60);而在30例前列腺增生组织中仅有4例呈弱阳性表达,阳性率为13.33%(4/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cadherin在60例前列腺癌组织中有21例阳性表达,阳性率为35.00%(21/60);而在30例前列腺增生组织中有28例阳性表达,阳性率为93.33%(28/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imentin在60例前列腺癌组织中有37例阳性表达,阳性率为61.67%(37/60);而在30例前列腺增生组织中有1例弱阳性表达,阳性率为3.33%(1/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60例前列腺癌患者的组织标本中,SATB1和E-cadherin、Vimentin经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SATB1和E-cadherin、Vimentin在前列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具有相关性,且与E-cadherin呈负相关,而与Vimentin呈正相关.结论 SATB1可能通过调控侵袭相关蛋白E-cadherin、Vimentin促进前列腺癌的发生、转移.

    作者:杨春华;刘宁;曹航;范例;毛立军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甲状腺全切除术中损伤甲状旁腺行自体移植的应用

    目的 探讨甲状腺全切除术中损伤甲状旁腺行自体移植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312例甲状腺全切除术中损伤甲状旁腺患者,其中147例行甲状旁腺自体移植术(移植组),165例未行甲状旁腺自体移植术(非移植组),比较两组术后发生暂时性甲状旁腺功能低下和永久性甲状旁腺功能低下.结果 移植组术后暂时性甲状旁腺功能低下和永久性甲状旁腺功能低下的发生率分别为1.4%和0,低于非移植组的10.9%和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甲状腺全切除术中将受损甲状旁腺常规进行自体移植能有效预防术后甲状旁腺功能低下的发生.

    作者:陈峰;王瑞娟;游振辉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刺激H295R细胞分泌醛固酮和皮质醇的信号通道

    目的 观察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刺激人肾上腺皮质癌H295R细胞后对醛固酮和皮质醇的影响,探讨相关信号通道在介导该反应中的作用.方法 用慢病毒包装的促ACTH受体(ACTHR)高表达载体感染H295R细胞作为实验组,同时设立对照组.感染后48 h应用Westernblot和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验证ACTHR表达.100nmol/L ACTH刺激实验组和对照组细胞,同时加入ACTH相关信号通道抑制剂:环磷酸腺苷(cAMP)抑制剂PKI(终质量浓度4μmol/L)、蛋白激酶A(PKA)抑制剂H89(终质量浓度10 μmol/L)、蛋白激酶C(PKC)抑制剂BIM1(终质量浓度3 μmol/L)及钙离子通道抑制剂KN-93(终质量浓度10 μmol/L),在ACTH刺激后5、30 min及24 h分别测定醛固酮合成酶(CYP11B2)和皮质醇合成酶(CYP11 B1)的mRNA表达水平;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测定上述各时间点醛固酮和皮质醇激素的含量,对比各时间点醛固酮和皮质醇的抑制效果,判定在介导各反应中的关键信号通道.结果 实验组细胞ACTHR在蛋白水平和mRNA水平分别增加2.4倍和18倍(P<0.05).对醛固酮而言,ACTH刺激5 min及24h后各组细胞均无法被抑制;但在刺激30 min时cAMP抑制组CYP11 B2 mRNA表达明显受到抑制(抑制率为39%,P<0.05),而在同时点醛固酮激素水平,PKA抑制组降幅明显[(79.31 ±5.21) ng/L比(86.45±6.37) ng/L,P<0.05];对皮质醇而言,无论是CYP11B1 mRNA还是皮质醇激素水平,各时间点的cAMP或PKA抑制组表达水平均受到明显抑制(P<0.05).结论 ACTH主要通过cAMP/PKA信号通道对皮质醇分泌发挥重要作用,但对刺激醛固酮激素分泌具有一定时限性,可能还有其他因素或信号通道参与.

    作者:胡东亮;刘同族;王行环;倪栋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异丙酚对兔严重烫伤并发肺损伤的保护作用

    多器官功能不全是严重烫伤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其中肺脏是严重烫伤后功能不全发生早和发生率高的器官[1].异丙酚已广泛应用于全身麻醉和重症监护患者,且能从多个环节调节炎症、应激及免疫,具有抑制全身炎性反应的作用[2].本研究旨在观察异丙酚对严重烫伤早期并发肺损伤的保护作用.

    作者:张昆;夏建国;项尽一;王晖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和多西他赛协同抑制前列腺癌细胞存活的研究

    目的 观察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SB-3CT联合多西他赛对前列腺癌PC-3细胞存活率的影响.方法 不同浓度的SB-3CT(5 ~ 20 μmol/L)和多西他赛(0.1~1 000.0 nmol/L)分别或联合作用于细胞,采用水溶性四唑盐WST-1检测细胞存活率,药物联合指数法(CI)分析两种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结果 与单一用药比较,两药联合作用可以显著降低PC-3细胞存活率(P<0.01),CI指数分析显示:在SB-3CT浓度为20 μmol/L时,与多西他赛有轻中度的协同作用(0.599 5<CI<0.965 2).结论 SB-3CT联合多西他赛对PC-3的存活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且两药具有协同效应,可望成为一种潜在的治疗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的联合治疗方案.

    作者:潜力;邱莉;符翠莉;李伟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长链非编码RNA牛磺酸上调基因1在食管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和功能

    长链非编码RNA(lncRNA)牛磺酸上调基因1(TUG1),2005年被首次发现,长度为7.1 kb.近研究表明TUG1可以促进骨肉瘤细胞和膀胱癌增殖[1].相反,TUG1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下调且抑制细胞增殖[2].本研究旨在观察ESCC中TUG1的表达及对ESCC细胞功能的影响.

    作者:郑妍妍;许有涛;王洁;邱满堂;尹荣;许林;孟爱凤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后门轴侧骨性融合失败的风险因素研究

    目的 探讨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后门轴侧骨性融合失败的风险因素.方法 93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接受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共计330个节段.术后所有患者均获至少12个月随访,分析融合失败的风险因素,包括年龄、性别、吸烟、糖尿病、后纵韧带骨化、骨密度检查、术前颈椎曲度、门轴侧骨皮质连续性等.通过视觉模拟评分(VAS)、日本骨科学会颈痛评分法(JOA)评估术后临床疗效.结果 术后12个月患者门轴侧骨性融合率为84% (78/93),术后6个月无内侧骨皮质不连续的患者术后12个月时无门轴压缩情况出现,而有骨皮质不连续的患者中有2例术后12个月时分别压缩2.5 mm和2.1mm,术后6个月铰链内侧骨皮质不连续为显著风险因素(P<0.01).术后6、12个月融合组与未融合组患者VAS评分分别为(2.4±1.7)、(3.3±2.0)、(2.1±2.0)、(1.8±2.1)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融合组与未融合组患者JOA评分分别为(13.6±4.1)分与(14.0±3.2)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后术后6个月时骨皮质不连续是门轴侧骨性融合失败的风险因素.虽然会有轻微移位,时间可能超过12个月,但一般能达到骨性融合.

    作者:韩珩;李军;熊敏;刘玉霞;余化龙;陈洁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精浆脂蛋白a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精浆脂蛋白a与精液液化的关系.方法 筛选精液液化异常患者80例和精液液化正常男性100例,乳胶增强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脂蛋白a,对比分析测定结果.结果 异常组精浆脂蛋白水平为(522±241) mg/L;正常组精浆脂蛋白水平为(293±102) mg/L,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精液液化异常与精浆脂蛋白a水平增高明显相关.

    作者:张健清;王东;张式鸿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肿瘤坏死因子-α对关节软骨细胞外基质降解代谢的影响

    目的 观察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对关节软骨细胞外基质降解代谢的影响.方法 体外分离培养C57BL/6J小鼠关节软骨细胞,实验用第2代细胞,随机分为4组,第1组为空白对照组,第2~4组均加入10 μg/L TNF-α刺激,作用时间分别为24、48、72 h.采用倒置相差显微镜对各组软骨细胞进行形态学观察,免疫组织化学法对细胞进行染色与鉴定,噻唑蓝(MTT)比色法检测各组软骨细胞的增殖活力,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检测各组软骨细胞内目的基因基质金属蛋白酶-13(MMP-13)、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2(SREBP-2)、蛋白聚糖(aggrecan)、Ⅱ型胶原(collagenⅡ)的mRNA表达.结果 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可见,正常软骨细胞向圆形、多角形转化;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第2代软骨细胞collagenⅡ染色胞质呈明显棕黄色.MTT检测结果显示,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各时间段的TNF-α刺激组吸光度(A)值明显降低(P<0.01),且随时间的延长而降低明显(24 h:86.7%,48 h:78.0%,72 h:73.5%).Real-time PCR结果表明,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各TNF-α刺激组的MMP-13及SREBP-2 mRNA的表达量均上调,且随时间延长而升高[24 h:0.142±0.073、1.555 ±0.087(P<0.05);48 h:0.178 ±0.005、1.917 ±0.153(P<0.01);72 h:0.197±0.062、2.187 ±0.135(P<0.01)].aggrecan、collagenⅡmRNA表达量则随时间延长而降低[24 h:0.689±0.064、0.567 ±0.038(P<0.05);48 h:0.620 ±0.049(P<0.01)、0.304 ±0.029(P<0.05);72 h:0.114 ±0.078、0.092 ±0.009(P<0.01)].结论 TNF-α能诱导软骨细胞产生MMP-13,破坏细胞外基质代谢的平衡,促进降解代谢作用.此外,在此过程中SREBP-2的表达与软骨关键基因的表达呈负相关.

    作者:翁鉴;曾晖;肖德明;梁浩锋;雷鸣;辛风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血清降钙素原与和肽素联合检测在脓毒血症患者病情监测和预后评估中的临床价值

    近些年降钙素原(PCT)在社区获得性肺炎和脓毒症的诊断、预后及指导抗生素治疗中的作用已经得到了大多数研究的肯定[1].和肽素在急危重症早期诊断和预后评估等方面也具有重要的意义[2].本研究旨在探讨血清PCT与和肽素联合检测在脓毒血症患者病情监测和预后评估中的临床价值.

    作者:李霞;何攀文;卢忠心;黄浩;宋敏;吴建红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T细胞免疫球蛋白黏蛋白-1的免疫调节作用及抗肿瘤机制研究进展

    肿瘤免疫抑制是肿瘤免疫逃逸的重要原因,寻找逆转免疫抑制和增强抗肿瘤免疫应答的新靶点尤为重要[1].T细胞免疫球蛋白黏蛋白(TIM)-1是TIM家族成员中重要的共刺激分子,主要表达于T淋巴细胞表面,可促进T细胞的活化、增殖及细胞因子的分泌,在肿瘤免疫过程中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2-6].

    作者:杜鹏;熊锐华;蒋敬庭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6-磷酸果糖激酶-2/果糖双磷酸酶-2同工酶3基因敲除小鼠模型的构建

    目的 建立6-磷酸果糖激酶-2/果糖双磷酸酶-2同工酶3(PFKFB3)基因敲除小鼠模型.方法 利用类转录激活样效应因子核酸酶(TALEN)技术,通过构建针对PFKFB3基因的TALEN质粒,并将构建好的TALEN质粒在体外反转录为mRNA.利用原核显微注射分别将0.1μl转录后的浓度为50 ng/μl的mRNA注射到C57BL/6品系小鼠受精卵中,将受精卵回送到ICR代孕母鼠输卵管中,得到F0代基因敲除杂合子小鼠.将F0代饲养至10周龄后合笼,从而构建基因敲除纯合子小鼠.所有子代鼠出生1周后剪尾,提取RNA后反转录,PCR产物作为模板进行基因测序鉴定基因型.结果 通过TALEN技术成功构建了F0代基因敲除杂合子小鼠3只,基因测序结果表明分别于靶基因位置缺失了10、4、1对碱基对;因PFKFB3基因敲除纯合子具有胚胎致死性,6只F1代基因敲除小鼠的基因测序结果显示,针对靶基因,编号4、5的小鼠缺失了1对碱基对,6号小鼠缺失4对碱基对,7、8、9号小鼠缺失10对碱基对.结论 成功构建了PFKFB3基因敲除杂合子(+/-)小鼠.

    作者:王骏;李师耿;王喻;彭叔彬;陈延雄;韩飞;李骏;温星桥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微小RNA-451a体外抑制胃癌细胞的迁移及侵袭研究

    目的 观察体外微小RNA-451a(miR-451a)对胃癌细胞迁移能力以及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 以人胃癌细胞株BGC-823、MKN-45为研究对象,慢病毒LV-hsa-miR-451a感染癌细胞(Micro up组),然后实时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法检测感染细胞miR-451a基因表达水平,噻唑蓝(MTT)法检测细胞增殖能力无显著变化后,后检测其迁移及侵袭能力:细胞迁移应用Transwell小室实验,细胞侵袭应用覆盖Matrigel基质的Transwell小室实验.设置两个阴性对照组:未感染任何病毒的癌细胞组(CON组),以及阴性对照病毒感染的细胞组(NC组).结果 比较CON组及NC组,Micro up组感染细胞miR-451a基因表达水平显著增高(25.887±3.272和1.921±0.194,25.887±3.272和1.010±0.166,P<0.05);但其迁移率降低(0.863±0.026和1.107±0.032,0.863±0.026和1.060±0.054,P<0.05),侵袭率降低(1.040±0.055和1.522±0.001,1.040±0.055和1.696±0.078,P<0.05).结论 miR-451a在体外抑制了胃癌细胞的迁移、侵袭能力.

    作者:荣忠厚;苏忠学;耿文茂;咸国哲;王志意;吴亚光;秦成坤;吴河水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微小RNA-302a在前列腺癌PC-3细胞对多西他赛耐药中的作用

    化疗是治疗转移性前列腺癌(PCa)的主要方法之一,但疗效欠佳,患者终会产生化疗耐药,因此研究其耐药机制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大量研究表明,微小RNAs(microRNA,miR)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并且参与了肿瘤的化疗耐药过程[1].本研究旨在探讨miR-302a在PCa对多西他赛化疗耐药中的作用及其机制.

    作者:张桂铭;万方宁;顾伟杰;韩成涛;施国海;叶定伟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贯穿缝合式胰肠吻合的研究

    目的 探讨贯穿缝合式胰肠吻合的病理过程和验证该吻合方法临床应用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术中测定胰肠吻合口的耐受压;术后不同时间段处死家猪剖腹探查和病理检查了解胰腺空肠之间愈合和病理演变过程.结果 本组家猪均顺利完成贯穿缝合式胰肠吻合.胰肠吻合时间为4 ~8 min,平均6 min.术中测定吻合口耐受压均达60 cmH2O(1 cmH2O=0.098 kPa).术后不同时间段处死家猪见胰肠吻合口对合良好、连接紧密,无腹腔积液,无吻合口出血、瘘.连续的病理检查显示出胰肠吻合口炎性反应、肉芽组织增生和瘢痕形成的良好愈合过程.结论 贯穿缝合式胰肠吻合操作简便、吻合可靠、愈合较快,胰腺断面胰液引流畅.

    作者:朱学锋;陈益君;朱永胜;黄建军;曹亮亮;周萍;王雪磊;余健;朱正龙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转化生长因子-β1、白细胞介素-6和肿瘤坏死因子-γ在乳腺肿瘤患者血清中的水平

    目的 检测乳腺肿瘤患者血清中细胞因子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γ(TNF-γ)的水平,探讨这些细胞因子在乳腺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乳腺癌患者100例(恶性组)和乳腺良性肿瘤患者100例(良性组),健康女性72例(正常组),应用液态芯片(Luminnex)技术检测3组血清细胞因子TGF-β1、IL-6、干扰素(IFN)-γ的水平,采用t检验比较3组血清细胞因子水平的差异,采用Mann Whitney检验和Kruskal Wallis检验比较细胞因子水平与乳腺癌临床病理持征的关系.结果 3组TGF-β1水平不同,恶性组、良性组、正常组血清TGF-β1水平分别为(26.78±5.79)、(20.01±4.41)、(13.39±4.03)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良性组比正常组血清TGF-β1水平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恶性组患者中,淋巴结阳性较阴性血清TGF-β1水平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临床分期TGF-β1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IL-6、IFN-γ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组血清IL-6、IFN-γ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均无相关(P>0.05).结论 TGF-β1在乳腺恶性肿瘤、良性肿瘤和正常人群中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同时与乳腺癌淋巴结转移和临床分期相关.

    作者:赵亚;刘慧;高全立;刘朝俊;邵营波;孙献甫;徐斌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实验外科如何实现临床技术创新的成果转化

    如何将实验外科研究的成果转化为推动临床技术进步的创新产品,通过推广实现技术普及和产品的产业化,促进外科诊疗技术水平的提高和社会经济发展,已经是当今实验外科发展的目标和趋势.中国外科领域不缺乏创新,但面临很少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技术成果推广的尴尬现状.外科医生只有了解成果转化的方法和流程,才能使自己的创新技术成果不被埋没,而付诸实践并转化,以技术普及或产业化方式推动我国外科技术的发展,努力在国际上成为外科技术的领导者之一.本文以笔者实际经验为例,介绍临床创新技术进行成果转化的过程,剖析实验外科实现临床技术创新的成果的转化方法和流程.

    作者:钱建民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小干扰RNA沉默赖氨酸去甲基化酶2A对结肠癌细胞增殖及侵袭能力的影响

    目的 观察小干扰RNA(siRNA)沉默赖氨酸去甲基化酶2A (KDM2A)基因对结肠癌细胞株LoVo增殖及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 构建针对KDM2A的特异性siRNA(siKDM2A),瞬时转染LoVo细胞,利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技术和Western blot技术检测LoVo细胞中KDM2A基因表达;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增殖实验检测LoVo细胞转染siKDM2A后细胞增殖能力的变化;侵袭实验观察低表达KDM2A对bVo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Western blot法检测LoVo细胞低表达KDM2A后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结果 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法验证siKDM2A转染成功;CCK-8增殖实验中,KDM2A低表达可抑制LoVo细胞的增殖能力;侵袭实验中低表达KDM2A细胞穿膜数目(33.0±3.3)个,较Blank组[(91.0±3.3)个]和siControl[(87.7±2.9)个]明显减少(P<0.05);低表达KDM2A细胞中PCNA表达量较对照组明显降低.结论 低表达KDM2A基因可抑制结肠癌细胞株LoVo的增殖能力和侵袭能力.

    作者:谢二娟;李海杰;罗学来;方华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α7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调控小鼠肺泡巨噬细胞中脂多糖诱导炎性反应

    目的 探讨α7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α7nAChR)调控MH-S细胞中脂多糖(LPS)诱导炎性反应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MH-S细胞:(1)LPS刺激,检测α7nAChR表达;(2)LPS、GTS-21、维库溴铵(Vecuronium)、LPS+ GTS-21、LPS+ Vecuronium、LPS+ GTS-21+ Vecuronium分别刺激,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白细胞介素(IL)-6和IL-10释放;(3)下调α7nAChR表达后,重复步骤(2);(4)LPS、LPS+ GTS-21分别刺激,检测p65核因子-κB(NF-κB)及磷酸化转录信号转导子与激活子3(pSTAT3)表达.结果 LPS刺激后,α7nAChR mRNA和蛋白表达分别增加124%和88% (P<0.05),TNF-α、HMGB1、IL-6和IL-10释放分别增加35.7、18.5、17.4和16.8倍(P<0.05);通过GTS-21+LPS刺激,TNF-α、IL-6和HMGB1释放分别减少64%、56%和61% (P <0.05),IL-10释放增加13% (P >0.05);联用LPS+ GTS-21+ Vecuronium刺激,TNF-α、IL-6和HMGB1的释放分别减少53%、50%和51% (P<0.05),IL-10的释放增加11%(P>0.05);下调α7nAChR后,再通过GTS-21+ LPS刺激,TNF-α、IL-6和HMGB1的释放分别减少4.0%、0.3%和12.0%(P>0.05);激活α7nAChR后,LPS诱导的p65 NF-κB表达下降57%(P<0.05),而pSTAT3活性上升130%(P<0.05).结论 LPS可以上调α7nAChR表达,释放TNF-α、HMGB1、IL-6和IL-10;激活α7nAChR可以抑制TNF-α、IL-6和HMGB1释放,此抑制作用不能被Vecuronium阻断,但是可以通过下调α7nAChR表达解除;这种抑制作用可能是通过抑制细胞内NF-κB激活和促进酪氨酸激酶酪氨酸激酶/信号转导2(JAK2)-转录信号转导子与激活子3(STAT3)活化实现的.

    作者:付朝晖;余愿;袁世荧;姚尚龙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一氧化氮和硫化氢对大鼠结肠平滑肌钙钾电流影响的比较

    目的 比较一氧化氮(NO)与硫化氢(H2S)对大鼠结肠平滑肌细胞钙钾电流的影响,并探讨其抑制结肠动力的机制.方法 采用酶消化法分离近端结肠平滑肌细胞,运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NO供体硝普钠(SNP,200 μmol/L)和H2S供体硫氢化钠(NaHS,300 μmol/L)对平滑肌细胞L型钙通道电流(ICa.L)和大电导钙激活钾电流(IBKCa)的影响.结果 膜电位0 mV处,SNP和NaHS均显著抑制ICaL峰值,SNP使峰电流密度由[(-3.76±0.66)pA/pF]降低至[(-2.67±0.42)pA/pF](P<0.01);NaHS使峰电流密度由[(-4.13 ±0.29)pA/pF]降低至[(-2.73 ±0.76)pA/pF](P<0.01);SNP明显抑制L型钙通道Ⅰ~Ⅴ曲线,但不影响其电压依赖特性;而NaHS使L型钙通道Ⅰ~Ⅴ曲线右移;SNP不影响L型钙通道的激活和失活特性;NaHS使L型钙通道的激活曲线和失活曲线均显著右移(P<0.05);SNP促进IBKCa,使电流密度由[(12.7±1.9) pA/pF]增加至[(14.7±2.1) pA/pF](P<0.05);NaHS抑制IBKCa,电流密度由[(15.5 ±2.4) pA/pF]降低至[(12.4±2.9) pA/pF] (P <0.05).结论 NO和H2S均抑制大鼠结肠平滑肌细胞(SMCs)收缩,但两者作用机制不同,NO通过抑制L型钙通道,激活BKCa通道抑制平滑肌收缩,而H2S则通过抑制L型钙通道抑制平滑肌收缩,但同时也抑制BKCa通道,其可能参与平滑肌钙稳态的调节.

    作者:全晓静;罗和生;陈炜;崔凝;夏虹;余光 刊期: 2015年第12期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