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1 436份出院病历缺陷催补单的分析

杨继安

关键词:病历质量, 病历缺陷, 住院病历, 质量检查, 病历首页, 病程记录, 江西省, 资料与方法, 结果与分析, 和体格检查, 医疗文书, 书写规范, 检查标准, 编目, 质量中, 信息科, 卫生厅, 流水帐, 缺项, 分布
摘要:近10年来,我院设专人对出院病历质量进行检查,用缺陷催补单的形式对存在问题予以纠正,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对1992年以来的1 436份出院病历缺陷催补单进行浅析如下。资料与方法 1 436份出院病历缺陷催补单来源于1992年以来我院信息科病历质量检查的缺陷催补单存根,出院病历质量检查标准为江西省卫生厅颁发的《江西省医疗文书书写规范》。结果与分析 1.1 436份出院病历缺陷催补单按编目分布见表1。病历首页、住院病历或入院记录、病程记录三项占缺陷催补总数的86.1%,是病历质量中存在问题较多的编目,其中:病历首页中的主要问题是缺项未填与填写失误;住院病历或入院记录中的主要问题是追问病史不够详细和体格检查不够认真,记录不全;病程记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观察病情不够仔细,像记流水帐。
中国卫生统计杂志相关文献
  • 引入指示变量进行两样本均数的比较

    两样本均数的比较,在资料具有正态性与方差齐性的条件下,一直使用t检验(或F检验)处理,这两种方法均属于单变量分析。目前,由于多变量分析理论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将上述单变量资料引入指示变量,转化为双变量资料后,再进行直线回归分析,其结论与t检验的结论是完全一致的。 一、方法及意义 将符合t检验的两样本变量值合并,总样本例数为n=n1+n2,把原始变量值看作Y,再引入一个指示变量值X值。Y值作为应变量,引入的X值看作事先选定的自变量。两样本合并引入相反的指示变量的数据如下:Y: Y11 Y12 Y13 …… Y1n1 Y21 Y22 Y23……Y2n2X: 0 0 01 1 1 …… 0 1 1 11 0 0 0 …… 1

    作者:杨智聪;张兴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从住院疾病分类看我院病种来源

    为了解我院住院病人的病种来源,更好地为加强各专科建设提供参考数据,现将我院住院疾病分类的前10类病种构成进行分析。资料与方法 经过微机处理输出的卫统12表《医院住院病人疾病分类及疗效、疗程、费用》报表,对1990~1999出院病人,采用ICD-9编码为标准进行分类(表1)。结果与分析 从各年度的疾病分类构成可见,顺位第一的是妊娠分娩和产褥期并发症,从1990年的46.8%降至1999年的37%,是因我院1994年开始,内科设立了呼吸、消化、心血管、神经内科,外科设立了普外、脑泌、骨外科等专科,扩大了收治病人的范围,各专科的病人逐年增多,导致该病种构成比降低了将近10个百分点,而该类病人绝对数并没减少。

    作者:罗丽珍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病案的信息化管理初探

    科学、有效地实现病案的信息化管理,是摆在管理者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根据我院近几年来的探索和实践,我们认为须把握以下几个问题。 一、转变观念是实现病案信息化管理的基石。转变“重管轻用”和消极等靠的思想,用现代管理学和信息论等观念指导工作。明确病案是一门多学科性边缘学科,涉及了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管理学、统计学等13类学科知识。在当今医学领域,病案的效能显得尤为重要,因而寻求一种科学、优质的管理模式更为迫切。 二、加强领导是实现病案信息化管理的关键。采用业务副院长领导下的科主任负责制,成立病案管理领导小组,设立专用办公环境,加大管理和宣传力度,形成一种重视病案管理的良好氛围。只有领导重视,才能加大病案管理力度,才能向病案的信息化管理迈出关键性一步。 三、计算机工程技术人员与病案管理员的有力合作是实现病案信息化管理的条件。实现病案的信息化管理,离不开计算机技术,促成计算机工程技术人员和病案管理员的有力合作,开发出性能优越的病案数据库,这是实现病案管理信息化的前提条件。 四、完善服务职能、提高病案质量是病案信息化管理的目的。病案管理部门要加强病案的信息服务,针对医院科研计划编制索引,有目的、有重点地收集和积累资料,对病案的各类信息进行必要加工,突出课题,通过计算机网络迅速主动地提供所需资料,使每份病案大限度服务于医、教、研和社会各界。 另外,建立一支高水平的、人才结构合理的病案人员阶梯队伍,提高病案管理人员的素质,也是实现病案信息化管理的重要内容。

    作者:孙玮;郭高田;赵东杰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抗核抗体诊断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临床应用评价

    免疫荧光法测定病人血清中的抗核抗体(ANA)同Frious等人于1957年道德报道,临床上用于对各类核成分抗体的检测,是诊断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尤其是诊断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重要指标.但对用该指标诊断SLE宣的分析尚未见报道.本文旨在按诊断性试验的研究设计对用ANA诊断SEL的价值进行定量评价与分析.资料与方法1.临床资料 (1)金标准:以1982年美国风湿病学会修订的SLE诊断标准作为金标准. (2)病例级:根据金标准诊断SLE患者35例.

    作者:徐秦;戚艳梅;周康;徐林山;惠艳;徐航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盐城市1995~1997年食品检测平均合格率与标化合格率的比较

    本文就盐城市区1995~1997年食品检测总体合格率和标化合格率进行比较,目的是发现哪一种合格率更为合理和准确。 1.总体平均合格率 盐城市区1995~1997年食品检测结果见表1,各年度食品检测平均合格率分别为84.44%、87.34%、87.69%。由表1可见,各年度每类食品监测所占的比例不同,而且合格率差异也较大。在监测结果中,如果合格率高的所占比例大,合格率低的所占比例小,会使总体平均合格率上升;反之则下降。由此可见,食品检测总体平均合格率受各类食品检测数量构成变化的影响;如果不考虑这一点,盲目地用总体平均合格率进行比较,显然不够科学。

    作者:陆金凤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检验Cox模型成比例危险性假设的探讨

    目的探讨如何对Cox模型成比例危险性假设进行检验,以及协变量与危险函数之间非成比例危险性的解决方法。方法以Ⅲc期卵巢浆液性囊腺癌数据为例,用图形法对影响Ⅲc期卵巢浆液性囊腺癌生存时间的预后因素,做了成比例危险性假设的检验。结果术前一般状态这一预后因素违背了成比例危险性假设。结论在应用Cox模型时,检验预后因素是否违背成比例危险性假设应当引起重视。

    作者:马传栋;董卫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多因素重复测量设计裂区方差分析

    医学研究领域中,常见到重复测量(Repeated Measurements,RM)数据。重复测量因素各水平间往往存在自相关性,而常规统计分析方法需满足数据间的独立性。重复测量设计中的研究因素分为重复测量因素(within-subject factor,即“组内因素”)和处理因素(between-subject factor,即“组间因素”),按所含重复测量因素的个数分为单因素重复测量(One-way Repeated Measurements)设计和多因素重复测量(Multi-way Repeated Measurements)设计〔1〕。单因素重复测量资料的分析方法目前国内已有报道,多采用一元裂区方差分析〔2,3〕。多因素重复测量分析方法类似于单因素重复测量,但由于增加了重复测量因素的个数,从而增加了分析的复杂性。本文以含两个重复测量因素和一个处理因素的资料为例说明多因素重复测量的一元裂区方差分析及其校正。

    作者:李贤;刘桂芬;何大卫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新疆阿勒泰地区人民医院10年住院病人死因分析

    本文对新疆阿勒泰地区人民医院1985~1994年10年住院死亡病例进行分析,以了解边远少数民族地区住院患者不同疾病的病死率。资料来源与方法 根据医院统计报表和逐月出院登记查出死亡病例并与原妈病案核对,分别统计出院病人的民族、年龄、性别、第一诊断,死亡病例登记死亡原因。疾病诊断统一按《国际疾病分类》(ICD-9)统计。 根据资料计算不同民族、不同性别、不同疾病分类的病死率。病死率的显著性检验用2×C表的χ2检验,P<0.05有显著性意义。结果与分析 1985~1994年10年中本院共收治住院病人59368人次,同期住院患者死亡681人,占1.15%。 1.不同民族、性别住院患者的病死率(表1):

    作者:张明涛;杨瑞丽;郭建华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乳腺癌危险因素的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

    为了探讨乳腺癌的主要危险因素,我们于1996年3月~1997年1月在大连市进行了一次乳腺癌危险因素的配对病例对照研究。由于logistic回归模型是目前配合发病概率与各种危险因素的适回归模型〔1〕,因此,资料采用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分析。资料与方法 本研究采用1∶1配对病例对照研究 一、病例与对照的选择 病例采用1996年3月~1997年1月大连医科大学附属一、二院普外科新诊断的原发性乳腺癌女病人,均由病理学证实。对照选用与病例同期住院的非肿瘤,非肝、肾及内分泌疾病的女病人,对照与病例来自同一地区,按年龄与病例1∶1配对,年龄相差多不超过3岁。共获得病例对照113对。

    作者:李晓枫;高晓虹;张翠莉;程艳;马莉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应用圆形分布法对攀枝花市麻疹流行规律的探讨

    本文应用圆形分布法〔1〕对攀枝花市1980~1997年麻疹发病资料进行了季节性发病规律的初步探讨。资料与方法 一、资料来源:1980~1997年麻疹发病资料来源于市站疫情室统计报表。 二、方法:审查攀枝花市麻疹发病资料,各年度各月均有发病。且只有一个发病高峰。故可用圆形分布法探讨其流行特征。分别以1980~1986年为计免冷链运转前、1987~1997年为运转后,以及按各年各月、按月合计分别统计发病数。为精确起见,每月的角度数用0.98561°(360°/365.25636)来进行计算〔2〕。用±ks法进行流行期数理定〔3〕,用Watson与Williams提出的F检验〔1〕来比较各年度麻疹发病季节性高峰的差异和流行期变化。

    作者:陈祖华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关于术后死亡病人切口愈合的分类标准

    手术病人的切口愈合,按照目前住院病案首页填写的要求分为甲、乙、丙三级。而判定一例手术切口愈合结果只有在拆线后才能得到结果,手术后死亡病人有的并没有达到拆线所需要的时间,只是停留在切口愈合过程中的某一期,因而无法判定切口愈合的情况。目前还没有制定一个统一的标准来规定如何分类和填报手术后未拆线的死亡病人的切口愈合情况。所以在住院病案首页的切口愈合一项中,填写的是五花八门。这既不符合客观实际情况,也给医院统计带来一定的影响,因而需要制定一个统一的标准,进而使之系统和规范化。 一、手术切口愈合的过程 手术切口愈合的过程可分为三阶段:(1)炎症反应期,(2)修复期,(3)愈合期。一般手术切口4天以内主要靠缝线维持张力。在6~7天形成较牢固愈合后,才可拆线。 二、手术切口愈合的分类 我们目前把手术切口愈合的情况分为三类:(1)甲级:愈合良好,即没有不良反映的初级愈合。(2)乙级:愈合欠佳,即愈合有缺点,但切口未化脓。为了反映愈合欠佳具体情况,可备注说明,如血肿、积液、皮肤坏死、切口破裂等。(3)丙级:切口化脓,即因化脓需要将缝合的切口分开或切口引流〔1〕。 三、手术后死亡病人切口愈合情况的填报 目前在住院手术后死亡病人的病案首页的切口愈合一栏中,填报的是各种各样。如有甲级、乙级、丙级的,还有填报的是未拆线,也有的填报死亡或空项不填报。针对上述情况,我们调查发现,在手术后死亡病人的病案首页中,填报甲级、乙级或丙级的临床医生中,有的认为可以根据死亡病人所发生的疾病病情及切口情况,进行推理判断,按可能发生发展的趋势来填报,如:急性化脓性腹膜炎,临床医生就填报乙级或丙级;腹部闭合性损伤肝、脾破裂,就填报甲级。还有的临床医生为了使病案首页在填写上不空项,而随意填报一个。在填报未拆线、死亡和未填报的死亡病案中,临床医生认为,目前还没有这类情况的分类标准,所以只能这样进行填报。以上现象在各个医院都可以遇到和存在。 四、手术切口分类对医院统计的影响 手术切口愈合分类的正确于否,对无菌手术切口感染率的计算会产生一定的影响〔2〕。因为由于在判定切口愈合情况时的不准确,把手术后死亡时间在6~7天以内的切口愈合填报成甲级、乙级、丙级、未拆线、死亡或空项,而实际上这些手术后死亡病人的切口还没有拆线。这就会在统计出现偏差。如我们医院每年手术后死亡的病人例数,占总手术例数的0.5%左右,而目前对三级甲等医院所要求的标准是无菌手术切口感染率应小于0.5%。因而在进行统计计算时,有10例左右的病案在填报上出现错误,就有可能使无菌手术切口感染率超出规定的标准。 综上所述,手术后死亡病人的切口愈合在填写标准上,应建立一个新的分类标推,以便客观实际的反映出那些还未拆线的手术后死亡病人的切口愈合情况,使病案首页的填写统一规范。这样既解决了临床医生在遇到此类情况时,因没有一个统一的分类标准而无法填写的困扰,同时也可使在进行无菌手术切口感染率统计时,把那些手术后切口未拆线的的死亡病人例数从手术总例数分离出来,从而减小无菌手术切口感染率的偏差。目前全国都在使用统一的病案首页,有关部门应尽快制定出一个既科学又符合客观实际的新的分类标准。笔者认为,鉴于目前各个医院的病案首页正在或正谁备进行计算机管理,所以,对手术后未拆线的死亡病人的切口愈合分类标准,以在原手术切口愈合分类标准的基础上,再增加一个新的分类标准为宜,如设立丁级,以表示未拆线切口为宜。

    作者:戚鹏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一种REED-FORST延续模型及其应用

    本文根据REED-FORST模型的基本思想设立数学表达式,建立一种新的REED-FORST延续模型,利用该模型,根据1991~1997年阜宁县甲型病毒型肝炎(以下称甲肝)疫情资料、人群中甲肝抗体阳性率调查资科、人口资料,对该县1998年甲肝疫情分月进行预测,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模型介绍 模型的数学表达式: Ct+1=Ct(1+β)Kt(1-rt)/(1+β)=CtKt(1-rt)(1) Ct+1:t+1代病例数 Ct:t代病列数 β:发生一个病例的同时发生的隐性感染人数 Kt:第t代(流行病学时段)一个传染源使周围人群摄入在无免疫力时足以引起感染的病原体量的人数

    作者:王学高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一维有序样品的条件系统聚类

    目的介绍并讨论一种适用于一维有序样品的条件系统聚类方法。方法对有序样品,首先构造条件矩阵,然后把条件矩阵和距离矩阵相结合,构成条件距离矩阵,并采用系统聚类的思维方法进行聚类。用该方法对一组数据进行聚类,还进行了模拟研究,并与优分割法作了比较。结果该方法操作简单、计算方便,并能够得到较稳定的聚类结果。结论一维有序样品的条件系统聚类法理论朴素、实践方便,是一种较好的可用于有序样品聚类的方法。

    作者:沈毅;陈峰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山西省综合医院医疗服务水平趋势面分析

    目的了解山西省综合医院医疗服务水平地理分布状况。方法应用SAS 6.12v中RSREG、GCONTOUR过程拟合二次响应曲面回归方程及绘制二阶趋势图与剩余图。结果山西省综合医院医疗服务水平以大同-太原-运城连线的盆地区域为高等值线区,以此为中心,逐渐向西北和东南方向递减。结论自然地势地貌通过影响经济、文化和卫生等因素而间接影响医疗服务水平的提高,因而改善边远山区的医疗卫生条件,是提高医疗服务水平的关键。

    作者:王琳娜;王彤;郭明英;张晋昕;刘桂芬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蚌埠市西区居民1993~1994年心脑血管系统疾病对寿命影响的研究

    为探讨心脑血管疾病对寿命的影响,我们用减寿年数和减寿率等指标对蚌埠市西区居民1993~1994年的死因资料进行分析。资料与方法 人口资料与死亡资料均来自西区卫生防疫站,1993~1994年全部死亡医学证明书,用ICD-9分类,全部数据运用微机程序处理,减寿年数和减寿率采用30~70岁为早死年龄域。结果与分析 一、死亡情况 蚌埠市西区居民1993~1994年前三位死因分别是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呼吸系统疾病(表1)。

    作者:庄颖;郑锦华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广州市区居民近5年传染病死因分析

    本文试用标化死亡率、标化潜在生命年数损失和潜在生命年数损失标化率等指标分析广州市区1992~1996年传染病死亡对居民健康和社会发展的影响。资料与方法 1.人口和死亡资料由市卫生局提供,诊断不明者由卫生院逐个调查、核对;死因资料按疾病分类ICD-9归纳整理;标准人口使用1982年人口普查资料。 2.主要评价指标 (1)标化死亡率(CSMR) (2)潜在生命损失年数(YPLL)=∑〔(L-Xi)×Di〕 L:期望寿命(男为72岁,女为76岁),

    作者:杨智聪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在医学纵向数据分析中SAS内部逻辑变量的应用

    医学试验中的纵向数据是指对观察对象按时间顺序进行重复测量所获得的资料。由于纵向研究能增加分析效能并能提高模型的稳健性〔1,2〕,近年来,这类数据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临床随机试验中〔3〕。SAS软件中的FIRST和LAST两个内部逻辑变量在纵向数据的分析中具有重要作用,但在目前有关的SAS统计学教材中却未见对其进行介绍。本文以某药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研究为例,说明这两个内部逻辑变量的概念及应用。为简单起见,表1只给出了3例病人的重复测量结果及FIRST和LAST变量的取值。

    作者:刘沛;王灿楠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湖南省1997年各地区孕产妇保健综合评价

    本文对1997年湖南省妇幼保健年报资料进行分析研究,反映和评价孕产妇保健工作质量,旨在为卫生管理部门综合了解湖南省各地区孕产妇保健现状,对促进妇幼保健工作提供科学依据。资料与方法 1.资料 1997年湖南省卫生统计资料。 2.方法: (1)本文从孕产期保健、孕产期保健质量、孕产期保健效果〔1〕三方面对孕产期保健工作进行分析研究和综合评价。孕产期保健方面选取产前检查率(X1)、产后访视率(X2)、系统管理率(X3)、孕产期住院分娩率(X4)四项指标;均为高优指标,将各指标编秩,按公式RSRi=〔∑mj=1Rij/(m×n)〕(式中Rij为第i行第j列元素的秩,i∈〔1,n〕,j∈〔1,m〕,m为评价指标数,n为评价对象数)。计算各地区孕产期保健秩和比〔2〕RSR1值。孕产期保健质量方面选取高危孕妇发生率(X5)、新生儿低体重百分比(X6)二项指标;均为低优指标,将各指标编秩,按上述公式(下同)计算各地区孕产期保健质量RSR2值。

    作者:王乐三;王燕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双盲临床试验中的盲态核查

    新药Ⅱ,Ⅲ期临床试验,一般为双盲临床试验。所谓双盲临床试验(double blind clinical trial)是指临床试验中受试者、研究者、参与疗效和安全性评价的医务人员、监查员、数据管理员、生物统计学家都不知道治疗分配程序,即受试者归入哪一个组别。 双盲临床试验需要主要研究者汇同申办者、研究者、数据管理人员、生物统计学家、监查员等,并在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的指导下,严格按照标准操作规范,保证试验的伦理性,科学性和盲态。在双盲试验中,一旦全部破盲,试验将被视作为无效,需重新实施新的双盲临床试验。 一、盲态核查 1.什么是盲态核查 在后一例受试者的后一次观察完成,数据管理员将其病例报告表输入数据库并经过复核,直到数据锁定、第一次揭盲之间对数据进行核查和评价,同时对统计分析计划作出审核,以便后确定,所做的工作称为盲态核查(blind review)。

    作者:张清;苏炳华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灌肠类食品中亚硝酸盐含量的调查分析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灌肠类食品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外出旅游的必备食品,消费量逐年增加。市场上灌肠类食品品种繁多,其卫生质量,尤其是亚硝酸盐这一项目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国内外均有报道食品中亚硝酸盐含量与消化道癌发病率有关。亚硝酸盐也是引起食物中毒的原因之一。为此,我们对1999年抚顺市场上经销的各品种灌肠类食品的亚硝酸盐含量进行了调查分析。材料与方法 1.材料来源选自抚顺市新抚区卫生防疫站1999年灌肠类食品检验报告单,样品采自抚顺市熟食批发市场及各超市、门市部,每季采样一次,采样2小时内送检。 2.检验方法样品经处理后,亚硝酸盐的测定按《食品卫生检验方法理化部分》GB5009*33-85中盐酸萘乙二胺法。

    作者:曹军;刘勇;顾燕玲;崔哲;夏慧杰 刊期: 2001年第01期

中国卫生统计杂志

中国卫生统计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卫生信息学会 中国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