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虹;尹海辉;章庆春;严中亚
目的 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大鼠肾损害的干预效果及机制.方法 将鉴定过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注射到SAP大鼠体内,观察血清淀粉酶、肌酐、尿素氮及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1变化;透射电镜下观察肾脏间质毛细血管超微结构变化;免疫组织化学对肾脏AQP1定位;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检测肾脏水通道蛋白1(AQP1) mRNA变化,Western blot检测肾脏AQP1蛋白变化.结果 (1)培养的细胞经流式细胞术检测,CD29阳性细胞率为99.30%,CD90阳性细胞率为93.50%,CD34阳性细胞率为0.82%,CD45阳性细胞率为2.22%;(2)间充质干细胞干预后,SAP大鼠6、12、24h血清淀粉酶、肌酐、尿素氮及TNF-α、IL-1低于对应时间点未干预的SAP大鼠,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间充质干细胞干预后,SAP大鼠6、12、24 h肾脏间质毛细血管变化均轻于对应时间点未注射SAP大鼠;(4)间充质干细胞干预后,SAP大鼠12、24 h AQPl mRNA均高于对应时间点未干预的SAP大鼠,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12、24 h AQP1蛋白均高于对应时间点未干预的SAP大鼠,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能减轻SAP大鼠肾损害,其机制可能同抑制炎性因子表达,减轻间质毛细血管损害,阻滞肾脏AQP1表达下调有关.
作者:陈先强;陈志耀;黄鹤光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赖氨酰氧化酶(LOX)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胃癌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与胃癌发生的关系.方法 收集2009年9月至2013年1月手术切除的新鲜胃癌及相应的癌旁组织(距离胃癌组织5cm)各65例,采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组织中的LOX、VEGF蛋白在胃癌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方法分析LOX与VEGF在胃癌中表达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 LOX在65例胃癌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为0.4178±0.1135,在癌旁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为0.2174 ±0.1524,胃癌组织中的LOX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癌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EGF在65例胃癌组织中0.4793 ±0.1019,在癌旁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为0.2116±0.1146,胃癌组中的VEGF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癌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胃癌组织,LOX与VEGF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癌旁组织.LOX与VEGF在胃癌的发生及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罗浩;潘晟;肖喆;徐竞 刊期: 2013年第08期
乳腺叶状肿瘤(PTs)是一种少见的纤维上皮性肿瘤,2012年WHO乳腺肿瘤病理学新分类仍保持对该肿瘤的命名和分类标准,将其分为良性、交界性和恶性[1].叶状肿瘤好发年龄为40 ~ 50岁,恶性叶状肿瘤则较良性者晚2~5年.据美国监测、流行病学与终结果(SEER)数据库资料显示每年有2.1例/10万女性被诊断为恶性乳腺叶状肿瘤[2].与良性和交界性叶状肿瘤比较,恶性叶状肿瘤更具独特的组织结构和细胞形态,也更具高的复发率及转移率,从而预后不良甚至危及生命.
作者:刘君君;吕淑华;牛昀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 观察不同培养条件对人脂肪源性干细胞(hADSCs)体外生长状态的影响.方法 取腹部手术患者皮下脂肪组织,用0.1%的Ⅰ型胶原酶消化法分离出hADSCs,将获得的细胞分别在以下3组培养条件下培养:高糖DMEM培养基、高糖DMEM培养基+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bFGF)、间充质干细胞培养基(MSCM).取第2代或者第3代细胞进行以下实验:细胞免疫荧光及流式细胞仪行细胞表面标志物CD31、CD34和Stro-1鉴定;绘制细胞生长曲线观察3组细胞的生长状态;采用不同的培养条件对3组细胞进行体外培养,观察细胞的增殖.结果 通过胶原酶消化法可成功地分离出hADSCs.流式细胞仪检测DMEM组CD31、CD34、Stro-1阳性率分别为0.9%、2.9%、56.7%;DMEM+ bFGF组CD31、CD34、Stro-1阳性率分别为1.3%、2.5%、73.5%;MSCM组CD31、CD34、Stro-1阳性率分别为0.7%、2.4%、84.5%.采用不同的培养条件对hADSCs进行培养,DMEM组、DMEM+ bFGF组、MSCM组细胞的倍增时间分别为93.7、64.5、49.1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此外,各组中所培养的细胞在MSCM和高糖DMEM+ bFGF的培养条件下的增殖速率明显高于高糖DMEM培养条件(P<0.05).结论 采用MSCM培养hADSCs可以在短期内获得大量细胞,在传统的高糖DMEM培养基中加入bFGF后也可以获得相似的效果,可以满足组织工程研究的种子细胞数量的要求.
作者:王鹏基;周六化;陈赟;邱雪峰;杨斌;戴玉田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 观察低能激光照射(LLLI)对大鼠梗死后心肌组织的影响.方法 冠状动脉结扎法制作雌性SD大鼠心肌梗死模型,3周后,经超声筛选合格心肌梗死大鼠随机分为两组:(1)低能激光照射组(LLLI组);(2)对照组(Control组);另设假手术组(Sham组).LLLI组应用低能激光开胸单次照射后,以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和Western blot法检测LLLI处理区内心肌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照射后1h、1d、1周,分别测定LLLI处理区内心肌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结果 与Control组VEGF mRNA和蛋白的表达(2.12 ±0.58、1.02±0.41)及Sham组VEGF mRNA和蛋白的表达(2.42±0.26、0.92±0.37)比较,LLLI组显著提高了照射区域梗死后心肌组织中VEGF mRNA和蛋白的表达(4.42±2.88、2.62±1.83,P <0.05);Sham组与Control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预处理后1h和1d,与Control组比较,LLLI组梗死后心肌组织中SOD的活性[(0.84±0.43)、(0.92±0.34) U/mg)]均显著提高;而MDA的产量[(0.56±0.31)、(0.50 ±0.29) nmol/mg]显著降低(P<0.05).在预处理后1周,LLLI组与Control组之间上述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LLI处理显著上调梗死后心肌组织中VEGF的表达及SOD的活性,降低了MDA的含量,从而能够改善梗死后心肌微环境,促进梗死后心肌细胞的再生与修复.
作者:余海彬;法宪恩;高成山;黄真锋;周玉阳;刘雷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 观察移植后心脏组织中热休克蛋白27(HSP27)和糖调节蛋白78(GRP78)的组织分布,探讨移植后心脏血管病变(CAV)的发病机制.方法 建立大鼠同基因(n=8)和异基因(n=8)心脏移植的Ono模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SP)法]验证移植后心脏组织中HSP27和GRP78的组织分布.结果 同基因植组,HSP27和GRP78在心脏组织内均匀分布;异基因移植组,HSP27和GRP78在环血管周围心肌组织中高表达(2.24±0.36比1.04±0.10,P<0.01;1.51±0.12比0.85±0.30,P<0.05),而在增生的冠状动脉组织内几乎不表达(2.24±0.36比0.25±0.08,P<0.01;1.51±0.12比0.16±0.10,P<0.01).结论 HSP27和GRP78在异基因移植后心脏组织中分布不均,导致冠状动脉组织无力对抗免疫损伤,诱发血管平滑肌细胞过度增殖可能是CAV发生、发展的重要原因.
作者:雷虹;尹海辉;章庆春;严中亚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 检测肺腺癌和肺鳞状细胞癌中转化生长因子-βⅡ型受体(TGF-βRⅡ)和肿瘤相关性巨噬细胞(TAMs)计数,探讨两者与肺腺癌和肺鳞状细胞癌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TGF-βRⅡ蛋白和TAMs在肺腺癌和肺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并与癌旁正常肺组织中的表达进行比较.结果 (1)TGF-βRⅡ蛋白的表达在肿瘤组织中明显降低(P<0.01),其表达下调与肺癌的组织学类型、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相关(P<0.05).(2)TAMs在肿瘤间质内浸润数量明显增多(P<0.01),并与肺癌的组织学类型、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密切相关(P<0.05).结论 TGF-βRⅡ蛋白表达水平降低可促进肺癌的发生、浸润和转移,对肺腺癌发生或进展影响很大,并可能通过下调TGF-βRⅡ的表达、诱导TAMs至肿瘤间质,从而促进肿瘤的发生、发展,且这种作用在非小细胞肺癌中具有较普遍的意义.
作者:陈重;魏立;务森;陈明耀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125Ⅰ粒子植入术后密切接触者受照射的有效剂量及其警戒时间、安全距离.方法 术后24h内,采用袖珍辐射仪监测30例患者距粒子植入部位垂直距离30、50、60、70、80、90、100、110、120、130、140、150 cm处(模拟密切接触者)受照剂量率,并根据公式计算各人群各距离受照有效剂量、警戒时间及安全距离.结果 与患者同床成人、同事、同住未成人及孕妇、同住成人的警戒时间分别为108、78、55、0d.相对应者安全距离及此距离的有效剂量分别为:60 cm和(3.22±1.97) mSv、140 cm和(0.516 ±0.225) mSv、120 cm和(0.612±0.306) mSv、100 cm和(0.938±0.509) mSv.结论 3.5个月内各人群与术后患者接触则需采取时间、距离等防护措施;3.5个月之后不必采用防护措施.
作者:李健敏;王娟;张宏涛;庞林宾;夏海水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 观察水浴加热联合吲哚美辛对人肝癌MHCC97L细胞增殖和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 42℃水浴加热前2h加入0.2 mmol/L吲哚美辛,加热组不加药,对照组不加热、不加药,其他处理相同并在同一时间点观察.在不同的时间观察细胞增殖、生长曲线、克隆形成率、流式细胞术(FCM)分析细胞周期、侵袭、运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蛋白表达[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加热+吲哚美辛明显抑制MHCC97L细胞增殖(P<0.01),其大抑制效应为加热后48 h(53.6%),细胞倍增时间延长了2.07倍;加热+吲哚美辛组48、96 h的细胞集落形成率均明显降低(P <0.01);FCM显示,吲哚美辛能逆转加热对细胞周期的影响,加热+吲哚美辛组48 h和96 h的G1期细胞比例均明显升高,S+G2期细胞比例均明显降低(P<0.05).加热+吲哚美辛组48 h和96 h相同数量的细胞穿过人工基底膜到达Transwell小室膜背面的细胞平均数(侵袭实验)和穿过Transwell小室膜到达背面的MHCC97L细胞平均数(运动实验)均明显低于加热组(P<0.01);ELISA法检测发现,加热+吲哚美辛组48、96 h的分泌量均明显低于加热组(P<0.05).结论 吲哚美辛抑制体外加热后肝癌细胞的增殖,其作用和抑制细胞进入DNA合成期和分裂期有关;进一步抑制其侵袭运动能力,其作用和MMP-2、VEGF表达降低有关.
作者:周建炜;汤钊猷;李涛;任正刚;乐凡;居旻杰;张宁;周云;罗执芬 刊期: 2013年第08期
上皮间质转化(EMT)是指上皮细胞在特定的生理和病理情况下向间质细胞转化的现象和过程,上皮细胞表型的缺失及间质特性的获得是其主要特征.EMT不仅在多细胞生物胚胎发育、炎症控制、修复损伤的过程中发挥作用,而且在肝、肺、肾等器官纤维化、肿瘤侵袭与转移中也起着重要作用[1].
作者:王浩;顾劲扬;丁义涛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 通过Smoothened (Smo)基因位点阻断Hh信号通路抑制食管癌细胞增殖,并诱导其凋亡.方法 运用Smo小干扰RNA(siRNA)转染食管癌EC9706细胞,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Western blot技术检测各组细胞Smo和Glil mRNA及蛋白表达,并以噻唑蓝(MTT)法和流式细胞术检测SmosiRNA对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结果 (1)Smo siRNA转染细胞24、48和72 h后,Smo mRNA相对表达量分别为4.20±1.10、2.80±1.10和1.00±0.71;GlilmRNA相对表达量分别为4.60±1.34、3.00±0.71和1.20 ±1.10,与各对照组比较均明显降低(P<0.05);(2) Smo siRNA转染细胞72 h后,Smo和Glil蛋白相对表达水平分别为0.330±0.016和0.324±0.021,与各对照组比较均明显下降(P<0.05);(3)SmosiRNA转染细胞72 h后,细胞生长抑制率为(88.06±7.56)%,明显高于各对照组,并随转染时间延长抑制率升高(P<0.05);(4)SmosiRNA转染细胞72h后,早期凋亡细胞所占的比例均明显增高.结论 Smo基因具有调控食管癌细胞增殖和凋亡的作用.
作者:马怡晖;丁胭脂;张红新;赵志华;张虎;陈奎生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环磷酸腺苷-蛋白激酶A (cAMP-PKA)信号通路对大鼠深低温缺血再灌注后肺组织水通道蛋白-5(AQP5)的调控及其与肺损伤的关系.方法 将28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深低温缺血再灌注损伤组(I/R组)、H89组和forskolin组,每组7只.I/R组大鼠体表降温至深低温后阻断左下肺门30 min后开放、复温;sham组只开胸但不降温阻断左下肺门;H89组和forskolin组分别于实验前2d腹腔注射H89和forskolin,其余操作同I/R组;测量左下肺组织湿重/干重比值(W/D比值)同时观察组织学变化,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以及Westem blot法检测左下肺组织中AQP5 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 I/R组与sham组比较,肺组织AQP5 mRNA表达减少(0.67±0.15,P<0.01)、AQP5蛋白表达减少(0.47±0.09,P<0.01),W/D比值增高(5.27±0.92,P<0.01),肺组织形态及结构明显受损;forskolin干预组与I/R组比较,肺组织AQP5 mRNA表达增加(0.83 ±0.30,P<0.01)、AQP5蛋白表达增加(0.89±0.07,P<0.01)、W/D比值减低(3.98±0.45,P<0.01),肺组织病理形态学改变轻于I/R组,与sham组比较,AQP5表达减少,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89干预组与I/R组和sham组比较,肺组织AQP5 mRNA表达减少(0.53±0.11,P<0.01)、AQP5蛋白表达减少(0.31±0.03,P<0.01),W/D比值增高(6.13 ±0.78,P<0.01),肺组织形态及结构受损为明显.结论 深低温缺血再灌注肺组织中AQP5表达下调且与肺损伤程度相关,cAMP-PKA信号通路可能参与AQP5的调控.
作者:吴智勇;王志芹;毛志福;胡锐;戴飞峰;张昊;王志维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 观察Y盒结合蛋白-1(YB-1)小干扰RNA (siRNA)对肺腺癌A549细胞株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的影响.方法 针对YB-1 mRNA设计特异性siRNA及Control siRNA序列转染至A549细胞株,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空白组、单纯Lipofectamine 2000处理组、Control siRNA组及YB-1 siRNA组细胞中YB-1和EGFR在mRNA和蛋白水平的表达;通过噻唑蓝(MTT)、侵袭实验观察各组细胞的生物学行为变化.结果 RT-PCR和Western blot结果显示实验组YB-1与EGFR的mRNA和蛋白表达降低(分别为0.3820±0.0094、0.4690±0.0032和0.1820±0.0073、0.4210±0.0049),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TT检测转染72 h后YB-1 siRNA组吸光度值为1.34 ±0.11,同时转染48 h后YB-1 siRNA组侵袭能力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 YB-1 siRNA能抑制肺腺癌A549细胞株中EGFR的表达,影响肿瘤增殖和侵袭能力.
作者:赵士磊;赵玉达;尧然;李锦绣;张嘉宁;顾春东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胃癌术后患者早期不同营养支持方法、疗效观察及应用价值.方法 将100例胃癌根治术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进行全肠外营养支持(TPN组)和肠内联合肠外营养支持(CEP组),分别于术后24 h后予营养支持.观察在治疗过程中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平均住院天数、免疫指标及营养评定等各项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TPN组9%、CEP组3%);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TPN组(69.75±9.49)h、CEP组(48.54±8.46)h;平均住院时间TPN组(15.18±2.21)d、CEP组(12.89±2.23)d,CEP组明显低于TPN组(P<0.05);两组术后血浆总蛋白(TP)、血浆白蛋白(ALB)、血红蛋白(HGB)和体质量(BW)在营养支持后均有所下降(P<0.05),TPN组淋巴细胞计数(LY)减少(P<0.05),CEP组LY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营养及免疫指标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胃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联合肠外营养,在改善机体营养状况方面与全肠外营养相似,在加快免疫状态改善,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方面要优于全肠外营养.
作者:李志红;皮亚平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缺氧诱导丝裂原因子(HIMF)在高氧诱导肺上皮和成纤维细胞凋亡中的作用及其意义.方法 肺泡Ⅱ型上皮MLE-12细胞和成纤维NIH/3T3细胞分别转染靶向HIMF的小干扰RNA后,置于正常氧(21% O2)、高氧(85% O2)条件下培养3~18h,采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法检测细胞中HIMF mRNA水平,运用吖啶橙-溴化乙锭染色法、Hochest 33258染色法及膜联蛋白Ⅴ(Annexin Ⅴ)-碘化丙锭(PI)双染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变化.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高氧暴露3、6、9、18h后,MLE-12和NIH/3T3细胞中HIMF mRNA水平分别增高2.783 ~5.023倍(P<0.05)、2.864 ~ 15.162倍(P<0.05),细胞凋亡率增高1.5~2.3倍(P<0.05)、1.1~2.1倍(P<0.05);沉默HIMF基因后,高氧诱导的MLE-12和NIH/3T3细胞凋亡率分别进一步升高1.5~2.5倍(P<0.05)、1.3 ~2.0倍(P<0.05).结论 HIMF基因可能通过对抗高氧诱导的肺泡Ⅱ型上皮细胞和成纤维细胞凋亡,参与高氧肺损伤的发病机制.
作者:杨春雷;张桓瑜;普佳睿;郑丽端;童强松;李爽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和脆性组氨酸三联体基因(FHIT)在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相互关系和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SP)法观察50例膀胱移行细胞癌石蜡标本和10例正常膀胱组织中MMP-9和FHIT的表达.结果 50例膀胱癌组织中的FHIT和MMP-9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8.0%和52.0%,与正常膀胱组织中的表达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P <0.01).FHIT和MMP-9的表达与膀胱移行细胞癌的临床分期、病理分级和肿瘤的复发相关;肿瘤组织中的FHIT与MMP-9的表达呈负相关(r=-0.412,P<0.01).结论 膀胱癌组织中FHIT和MMP-9的表达在肿瘤进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叶昶;程帆;祝存海;余伟民;刘小兵;宋勇波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 观察小干扰RNA (siRNA)抑制大鼠垂体生长激素腺瘤细胞(GH3)中垂体特异转录因子-1(Pit-1)的基因表达对其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 设计合成针对Pit-1基因的siRNA,经脂质体包裹转染GH3细胞.采用Western blot、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测定经siRNA转染24 h后;Pit-1蛋白和Pit-1 mRNA表达;用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细胞增殖-毒性检测法检测细胞生长增殖的变化;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的改变;制备Transwell小室测定GH3细胞体外侵袭能力的变化.结果 siRNA显著地抑制Pit-1蛋白和Pit-1 mRNA的表达水平,分别降低58.18%和75.82%;CCK-8法结果显示siRNA组细胞增长率明显低于与阴性对照组;流式细胞仪分析显示,siRNA组细胞凋亡率[(9.250 00±0.996 95)%]较阴性对照组[(2.893 30±0.665 16)%]增加;,siRNA组穿过Matrigel胶及滤膜的细胞数[(92.91±53.25)个],与阴性对照组[(7.50±7.95)个]比较侵袭力明显减弱,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it-1 siRNA能够有效地抑制GH3细胞的生长、促进其凋亡,降低侵袭力.
作者:范月超;张慧;李锦晓;梅鹏金;郑骏年;雷霆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 观察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抑制剂卡托普利对表皮干细胞(ESCs)增殖、迁移、分化的影响,探讨ACE在维持ESCs生物学功能中的作用.方法 利用差速贴壁法获得10例儿童的ESCs,进行离体培养,检测ACE在ESCs的表达.用XTT法检测不同浓度(1 ×l0-5、1×10-6、l×10-7、1×10-8mol/L) ACEI卡托普利对ESCs增殖的影响;体外创伤模型观察1×10-6mol/L的卡托普利对ESCs 6、12、18、24h各时间段的迁移能力;流式细胞仪检测K10的表达观察1×10-6mol/L的卡托普利对ESCs分化的影响.结果 培养的细胞经β1-整合素和K19免疫荧光双重标记染色,83.55%细胞为双标记阳性细胞,即ESCs.免疫荧光染色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结果显示ESCs表达ACE.流式细胞仪定量检测培养的细胞ACE阳性率为74.2%.1×10-6mol/L的卡托普利可明显抑制ESCs的增殖(P<0.05),且在第5天达到峰值.1×10-6 mol/L的卡托普利可明显抑制细胞的迁移能力(P<0.05)和克隆能力(P<0.05).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表明,l×10-6 mol/L的卡托普利并不影响K10的表达(P>0.05).结论 ACE通过影响ESCs的增殖,迁移从而影响皮肤的损伤修复和自我更新.
作者:廖选;肖静;刘宏伟;程飚;肖丽玲;徐媛;李升红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 建立同步检测胆囊及Oddi括约肌肌电活动及胆囊、胆总管压力的动物模型.方法 对6只家兔用7F静脉深穿管分别经肝穿刺进入胆囊腔及经十二指肠腔插入胆总管.将铂金电极缝在胆囊底部浆膜上.以多通道生理仪记录家兔的胆囊及Oddi括约肌肌电信号和胆囊、胆总管压力.结果 Oddi氏括约肌肌电的峰电位>0.05 mV,大电位为0.26 mV,频率为0~2次/分;而慢波电位≤0.05 mV,频率为8⒍11次/分.胆囊内压力大为15 cm H2O(6.83~15.00 cm H2O),胆总管大压力为22 cm H2O(11~22 cm H2O).胆囊肌电活动的波形缺乏规律性.结论 兔可以作为同步检测胆囊及Oddi氏括约肌肌电活动和胆囊、胆总管压力的模型.
作者:文辉清;沈磊;时鑫;龙萍;刘衍民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调节性T淋巴细胞(Tregs)在结肠癌组织中不同部位的浸润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90例原发性结肠腺癌组织芯片中局部浸润Tregs在癌巢、癌间质及癌旁正常黏膜的分布及其与总生存率(OS)的关系.结果 癌组织中浸润Tregs多于癌旁正常黏膜浸润Tregs(P <0.01);癌巢浸润Tregs少于癌间质浸润Tregs(P<0.01);癌组织浸润Tregs与OS呈正相关(P<0.05),癌巢浸润Tregs与OS呈负相关(P<0.05).结论 结肠癌局部浸润Tregs与预后密切相关.
作者:徐为;付海啸;邱磊;宋军;张宝福;郑骏年 刊期: 2013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