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医、中西医结合急危重症临床研究方法的现状及思考

刘云涛;邓庆平;罗翌

关键词:中医, 中西医结合, 急危重症, 临床研究, 方法
摘要:目前中医、中西医结合急危重症相关证候研究多是专家经验和个人经验的总结,对急危重症中医证候规律及中医病机的认识尚不清晰,临床研究亦多是经验治疗的病例报告或简单的临床病例观察,疗效评价体系尚未建立.认为今后的研究应结合研究对象的特点(发病急、病情重),考虑伦理学影响,找准切入点,明确研究目标,开展急危重症证候、证候变化规律及病机的探讨和临床疗效评价研究.
中医杂志相关文献
  • 清眩降压汤对自发性高血压模型大鼠肾脏的保护作用

    目的 研究清眩降压汤对自发性高血压(SHR)大鼠血压的影响和肾脏保护作用.方法 40只SHR大鼠随机分为清眩降压汤高剂量组(5.372g/d)、低剂量组(1.7g/d),替米沙坦组(2.4mg/d)和模型组(予矿泉水),每组10只;另设10只Wistar大鼠为正常组(正常饲养);连续给药8周.给药前,单次给药2h、6h、12h、24h,给药3天、1周、4周、8周,分别检测各组大鼠收缩压和舒张压;后一次检测血压后10%水合氯醛麻醉取血,酶联免疫法和放射免疫法检测大鼠血清中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和血管紧张素1-7(Ang1-7)的含量;HE染色观察大鼠肾脏组织的病理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AngⅡ在肾脏的表达.结果 清眩降压汤给药1次,各时间点大鼠血压未出现明显变化,替米沙坦组大鼠给药后2h收缩压、舒张压均明显下降(P<0.05);连续治疗8周后,未发现清眩降压汤高、低剂量组大鼠血压明显变化,替米沙坦组大鼠收缩压显著下降(P<0.05),而模型组大鼠收缩压升高显著(P<0.05或P<0.01),AngⅡ和Ang1-7在血压升高大鼠中较血压正常大鼠水平要低(P<0.05),各给药组大鼠肾脏肾小球和肾小管增生程度较模型组大鼠均得到明显抑制.结论 清眩降压汤可以控制SHR收缩压的进一步升高,抑制由于血压升高导致的大鼠肾小球和肾小管增生,对SHR有潜在的肾脏保护作用.

    作者:褚剑锋;吴广文;郑国华;郑良扑;林薇;黄梅雅;黄云梅;林如辉;杨美玲;周常恩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中医、中西医结合急危重症临床研究方法的现状及思考

    目前中医、中西医结合急危重症相关证候研究多是专家经验和个人经验的总结,对急危重症中医证候规律及中医病机的认识尚不清晰,临床研究亦多是经验治疗的病例报告或简单的临床病例观察,疗效评价体系尚未建立.认为今后的研究应结合研究对象的特点(发病急、病情重),考虑伦理学影响,找准切入点,明确研究目标,开展急危重症证候、证候变化规律及病机的探讨和临床疗效评价研究.

    作者:刘云涛;邓庆平;罗翌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关于构建妊娠期应用中药安全性评价体系的思考

    妊娠期应用中药在世界范围存在一定的普遍性,但目前国内外尚缺乏中药胚胎毒性研究的系统方法和评价体系.我们分析了妊娠期应用中药的现状及安全性研究的历史背景,根据妊娠期生理特征及中药自身特点,提出了以血清药物化学和血清药理学为理论基础,综合现代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和胚胎干细胞体外实验方法为核心技术的中药妊娠期应用安全性研究方法.通过对中药-含药血清-胚胎蓄积组分的综合评价,划分中药妊娠期应用的安全性等级,以初步构建妊娠期应用中药安全性的评价体系.

    作者:宋殿荣;郭洁;张崴;王雅楠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中国现代名中医医案精粹》选登(29)——蔡有敬医案

    蔡友敬,1916年生,福建省泉州市人.主任医师.1937年6月毕业于名医丁甘仁创办的上海中医学院.毕业后返回桑梓,行医执教近50年.早年受丁氏学派影响极深,晚年则倾向于脾肾学说.对疑难杂病、沉疴痼疾,亦每每从脾肾人手而奏效.历任福建省中医学会副理事长、泉州市中医院院长、中华全国中医学会理事.1984年卫生部授予全国卫生先进工作者称号.主要著作有《蔡友敬医案选》、《蔡友敬医学讲稿》等.

    作者: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类风湿关节炎关节功能分级与中医证候的关系

    目的 从影像学角度探讨类风湿关节炎(RA)关节功能分级与中医证候的关系.方法 对150例RA患者进行关节功能分级、X线分期和中医辨证分型,分析X线分期与关节功能分级的关系以及中医证候与关节功能分级的关系.结果 RA关节功能分级与X线分期呈正相关(P<0.01).湿热痹阻证与肾气虚寒证、肝肾阴虚证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寒湿痹阻证与肾气虚寒证、肝肾阴虚证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1).湿热痹阻证与寒湿痹阻证患者关节功能多为Ⅰ、Ⅱ级;肾气虚寒证与肝肾阴虚证患者关节功能多为Ⅱ、Ⅲ级. 结论 RA患者X线分期越高,关节功能分级也越高;湿热痹阻证、寒湿痹阻证关节功能Ⅲ级分布少,而肾气虚寒证、肝肾阴虚证则以关节功能Ⅲ级分布多.

    作者:何卫;夏雄智;谢国平;邱联群;周伟生;何羿婷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潜阳封髓丹治疗难治性肾病综合征体会

    难治性肾病综合征(refractory nephritic syndrome,RNS)是指对激素抵抗、依赖和经常复发(1年内复发3次以上或半年内发作超过2次以上)及不能耐受激素副作用而难以继续用药的肾病综合征.目前,国内外尚无关于RNS的一致定义,其发生多与病理类型、感染因素、激素用药不规范、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高脂血症及高凝状态有关;其病理改变主要包括膜型,膜增生型,局灶、节段硬化型和系膜增生型.肾上腺皮质激素为治疗肾病综合征的常用药物,然而对部分激素及其他免疫抑制剂不敏感的患者临床治疗颇为棘手;继续使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不仅不能获效,反而会因严重的并发症而危及生命.在临床工作中,我们通过对RNS中医病机与证候的研究,运用潜阳封髓丹为主治疗RNS,现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张晓强;李孟芳;孙万森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小剂量用药的思路和体会

    从传统名方中的小剂量应用、江南时方派的轻清取巧特色、小剂量用药的适用范围阐述小剂量用药历史及现代应用情况.并结合朱宗元教授30余年小剂量应用经验,提出小剂量用药可体现“轻灵疏调”的优势,认为小剂量用药取效前提在于辨证准确,关键在于合理配伍和剂量配比.

    作者:李鸿涛;杨国英;高升;朱宗元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中医学的经验基础论特征探讨

    经验基础论是中医学蕴藏的一种特异性的认识论与方法论特征,是中医理论结构、发展模式的实质内涵.该特征强调中医理论的形成、运用、发展均以经验基础为依据,凸显了方证理论在中医理论体系中的核心地位和“读经典、做临床”模式在中医科学发展中的关键作用.经验基础论是中医学的客观性、科学性的集中本质来源,认识中医学的这一特征是中医理论结构动、静态解析的基本前提.

    作者:李小可;王阶;熊兴江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青白散对慢性软组织损伤大鼠骨骼肌Ⅰ、Ⅲ型胶原蛋白表达的影响

    目的 观察青白散对慢性软组织损伤大鼠骨骼肌中Ⅰ、Ⅲ型胶原蛋白表达的影响以及局部软组织的形态学改变.方法 54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自然愈合组、云南白药组、青白散组,每组18只.采用慢性软组织损伤动物模型,分别予以生理盐水(10ml/kg)、云南白药(0.18g/kg)和青白散(0.54g/kg)灌胃,每日1次,连续14d.给药后第1周末、第2周末、第3周末,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大鼠慢性软组织损伤后骨骼肌中ⅠⅢ型胶原蛋白的表达,酶联免疫法检测骨骼肌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含量的动态变化.结果 青白散组肌肉再生速度、愈合质量显著优于自然愈合组,在不同时间点的骨骼肌中TNF-α和IL-6的含量均较自然愈合组显著降低(P<0.01),Ⅰ、Ⅲ型胶原蛋白的表达均较自然愈合组显著降低(P<0.01).结论 青白散能阻止胶原纤维的过度生成,降低致炎因子水平,从而有利于损伤组织的修复.

    作者:董静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试论小儿“积常有”状态

    根据中医的“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的理论,经多年的临床观察验证,逐渐认识到,小儿在生病之前,较普遍存在着“积”的状态.这种状态可以被认为是小儿机体发病的一种“病前状态”,这种状态能否及时地纠正直接关系到小儿机体是否发病.因此,充分认识小儿“积常有”的状态,采取相应的措施及时地纠正这种“积”的“病前状态”,可有效地控制小儿疾病的发生,进一步体现中医的“治未病”的思想.

    作者:高树彬;田志伟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七蛭散治疗前列腺增生症46例

    前列腺增生症是老年男性常见病.近年来笔者采用中药治疗46例前列腺增生症,现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2010年8月至2011年8月在我院检查并明确诊断为良性前列腺增生症患者90例纳入研究观察.90例中,有明确高血压病史者36例,糖尿病病史者16例;病程1~5年;年龄55~70岁,中位年龄65岁.患者随机分两组,治疗组46例,对照组44例.两组患者在治疗开始前的3周内均未采用中药与中成药治疗,在治疗开始后均暂停用西药.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作者:苏德易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浅论叶天士应用炙甘草汤的规律

    从叶天士医案中筛选出应用炙甘草汤的医案82例,进行分析和讨论,总结出叶天士应用炙甘草汤的规律为:①以“邪少虚多,阴虚为主”为用方要点;②以炙甘草、生地黄、麦冬、阿胶等药为基本组成,其余各药均可根据具体情况化裁使用;③君药炙甘草的用量宜轻.

    作者:马可迅;杨进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病毒性心肌炎中医证候学研究概况

    病毒性心肌炎是心血管常见病,中医药治疗该病有独特的优势和良好的疗效,阐述了病毒性心肌炎证候学的研究现状,旨在对临床治疗病毒性心肌炎提供依据.

    作者:吴美芳;张军平;吕仕超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中医药英语翻译中应引起重视的几个问题

    从文化的冲突、与时俱进的中医理论、学院教育和传承教育的区别、谨慎翻译名称、等值翻译、长句的翻译、不同的学术观点以及四字格语体等8个方面,简要论述了中医药英语翻译过程中应引起重视的几个问题.

    作者:刘宁;张庆荣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刘学勤运用复方反佐法治验举隅

    刘学勤教授从事临床、科研、教学50年,学验俱丰,善用经方,临证精于望诊和脉诊,对内、外、妇、儿各科疑难杂症多能匠心独运,自成机杼.今将其应用复方反佐法的临证经验整理如下.复方反佐法治疗疾病理论肇基于《黄帝内经》.《素问·至真要大论》曰:“是故平气之道,近而奇偶,制小其服也;远而奇偶,制大其服也,……奇之不去则偶之,是谓重方;偶之不去则反佐以取之,所谓寒热温凉,反从其病也.”提出疑难病可以用寒热药配伍治疗,这为疑难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作者:刘明照;刘静生;庞国明;刘静宇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不同疗法治疗普通型手足口病837例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比较中医、西医及中西医结合疗法对手足口病普通型的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全国12个中心837例手足口病普通型患者,采用临床队列研究方法,分为3组,中医组(409例)治以清热解毒、化湿透邪为原则的中药颗粒剂组方,西医组(124例)予对症及抗病毒治疗,中西医组(304例)两种疗法联合应用,疗程7天.观察3组患者退热起效时间、体温恢复正常时间、疱疹消退时间、咽痛减轻时间及消失时间、临床非特异性症状消失时间,并比较3组临床疗效.结果 中医组、中西医组、西医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99.8%、100%、100%,3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发热患者的退热起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发热患者的体温恢复正常时间中医组与西医组均早于中西医结合组(P<0.05或P<0.01).疱疹消退时间中医组早于西医组和中西医组(P<0.01);西医组早于中西医组(P<0.01).中医组患者咽部疼痛减轻时间和消失时间均早于中西医组(P<0.01).临床非特异性症状和体征完全消失时间中西医组早于中医组与西医组(P<0.01);中医组早于西医组(P<0.01). 结论 3不同疗法对手足口病普通型病例均有效,其中中医疗法效果佳.

    作者:张国梁;颜鹏飞;陈必全;王玉光;徐艳丽;尹光耀;李仓友;王喜纯;李纯平;彭思存;董莉莉;桂金贵;侯勇;黄宝驹;储浩然;何光远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芪苈强心胶囊对慢性心力衰竭大鼠心肌P2X受体mRNA表达的影响

    目的 观察芪苈强心胶囊对慢性心力衰竭(CHF)大鼠心室重构的影响及机制.方法 Wistar大鼠200只,采用结扎大鼠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的方法造成心肌梗死,8周后形成CHF大鼠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予蒸馏水)、假手术组(予蒸馏水)、芪苈强心胶囊高剂量组(1.0g/kg)、中剂量组(0.5g/kg)、低剂量组(0.25g/kg)、缬沙坦组(20mg/kg),每组7只.连续给药4周后,RT-PCR法测定CHF大鼠心肌组织中配体门控型嘌呤受体(P2X1~P2X7) mRNA的表达水平. 结果 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心肌组织中P2X2、P2X4、P2X5、P2X6受体亚型mRNA水平显著降低(P<0.05或P<0.01);与模型组比较,芪苈强心胶囊高剂量组能上调P2X2、P2X4、P2X5、P2X6等受体亚型mRNA水平(P<0.05);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心肌组织中P2X3受体亚型mRNA水平显著升高(P<0.05),但各给药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芪苈强心胶囊可调节CHF大鼠心肌组织的P2X受体mRNA表达水平,从而改善心室收缩功能,增加心输出量,抑制心力衰竭的心室重构的作用机制可能与上调P2X2、P2X4、P2X5、P2X6受体mRNA表达有关.

    作者:于春泉;李欣桐;肖扬;邢永发;王怡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阎小萍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经验

    强直性脊柱炎(大偻)是一种主要侵犯中轴关节的全身性、慢性、炎性疾病.病变主要累及骶髂关节、脊柱和外周关节及心、肺、肾、眼、肌肉等器官组织.患者晚期常导致脊柱关节强直畸形,属风湿病疑难病.根据其临床表现,中医将其归属于“大偻”范畴.笔者在跟随阎老师学习中体会到,阎老师在诊治大偻时除常用补肾强督法、健脾和胃法、活血通络法等之外,非常重视循经辨证施治法,现总结介绍如下.

    作者:王昊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明代不孕症诊疗特色的挖掘

    明代中医妇科在理论和临床实践上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筛选出这一时期的主要妇科专著或涉及求嗣的综合类医书.主要包括:《妇人大全良方》《女科撮要》《万氏女科》《广嗣纪要》《万病回春》《寿世保元》《女科证治准绳》《济阴纲目》《景岳全书·妇人规》,共计9种.对其进行深入研究,挖掘它们在不孕症理、法、方、药4个方面的主要特色,以期总结出对现代不孕症诊疗有意义的内容.

    作者:李勤;侯丽辉;张晗;吴效科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妊娠子宫肌瘤验案

    1病历摘要陈某某,女,38岁,2010年4月24日初诊.主诉:停经59天,阴道出血2天.病史:患者自述于2009年8月16日孕4个月余,阴道流血不止而流产.经检查发现子宫肌瘤.流产后因畏惧而不敢再孕,同时担心子宫肌瘤再次导致流产,特来求治于中医.末次月经:2010年2月25日,经期9天,量少,色暗红,质稠,伴有小血块,腰痛.此次停经59天,现阴道出血2天,脸色晦暗,唇暗红,头晕,口淡、干,纳差,恶心呕吐,时反酸水,左少腹抽痛,寐欠沉、多梦,大便调,夜尿2次,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弦细滑、尺沉.经产史:12岁初潮,7/30日,产后9- 10/30日.1995年结婚,曾服避孕药9年,停药1年后自然受孕,孕3产1,流产2次.

    作者:刘群英 刊期: 2012年第05期

中医杂志

中医杂志

主管:北京中医;新医药学杂志

主办:国家中医药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