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工
者自1984年4月至2001年4月,运用补中益气汤加味治疗慢性胆囊炎,屡获良效,现将其中资料完整者97例小结如下.
作者:卢泓 刊期: 2002年第02期
泽泻的利水功能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后世又多有阐发,笔者温习文献并结合临床,对其利水功能有进一步的认识,现作如下辨析.
作者:沈建军 刊期: 2002年第02期
视网膜色素变性(RP)是一种进行性损害视细胞的遗传性眼病.目前本病确切病因不明,且无特效疗法.近年来我科对本病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以图像视诱发电位(PVEP)为观察指标,用麝香注射液穴位注射肝俞、肾俞治疗16例(32只眼)RP患者,并进行疗效判定分析,以探讨穴位注射疗法对RP视觉系统功能所产生的生理效应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王桂红;郝小波;彭崇信;钟舒阳;唐忠鲁;黎海平;方燕飞;张亚菲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笔者用小柴胡汤加味治疗产褥发热,收效甚佳,现介绍于下.基本方为柴胡、黄芩、生地各10~15g,当归10~20g,党参、白芍各10~30g,川芎5~10g,姜半夏、赤芍、甘草各10g,大枣3枚,生姜3片.恶露臭秽、腹痛,加败酱草、蒲公英各30g,金银花20g;恶露紫黯夹块,加益母草、鸡血藤各30g,桃仁、红花各10g;表邪未尽,加淡豆豉30g,葛根15g,薄荷、荆芥各10g;阳明热盛,加生石膏30g;神昏抽搐,加石决明、生牡蛎各30g,干地黄20g,木瓜15g.每日1剂,水煎分2次温服.治疗38例,服药7剂后,27例体温恢复正常,伴随症状基本消失,血常规无殊;9例体温恢复正常,伴随症状减轻,血常规无殊;2例无效.
作者:郑莹 刊期: 2002年第02期
7 调和营卫、安定魂魄治愈脏躁案沈某某,女,39岁.初诊:1997年5月17日.主诉:悲忧善哭、喜怒无常半年,诊时精神忧郁,神志恍惚,悲观失望,不时流泪,胆怯心慌,时觉畏寒,夜间乱梦纷纭,梦中多见阴物或悲惨之事,曾有两次突发肢体抽搐,忽然喘促,平时饮食少思,食谷不香,二便尚调.诊查:面色F049白,表情沮丧,形体瘦弱,舌苔薄白、质偏淡,脉右手寸部浮缓、左手关部小弦.
作者:陆拯 刊期: 2002年第02期
5年来,笔者采用葶苈大枣泻肺汤配合抗结核药治疗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35例,同期与抗结核药治疗的35例对照,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斯宁 刊期: 2002年第02期
柯某,女,6岁.1997年7月27日初诊.患儿于3月前出现不规则发热,随后皮肤出现片状瘀斑及散在出血点,经多方治疗病势反增,疑为白血病.经多次骨髓穿刺检查,诊为急性非淋巴性白血病,遂予化疗.因全血细胞急剧下降,身体极度虚弱而被迫中止化疗方案,求治于中医.诊见发热(体温39℃),头颅光秃无发,精神萎顿,目光呆滞,面无血色,全身瘀斑(点)隐隐,红紫相间,鼻衄齿衄.
作者:萧本农 刊期: 2002年第02期
双手行针法的操作方法是根据治疗部位选用30号长短不一的毫针,常规消毒,分别从患病处周围的部位或穴位上下、左右、前后相向对称刺入,然后双手同时捻针,当两针尖方向相对,捻转到相当程度时,常可使酸热、麻胀感连成一条线,这样针感极强,可持续运针一定时间.留针30分钟,中间间隔行针3~5次,每日1次.笔者采用此法治疗多种疾病,取得满意疗效.现择医案数则,介绍于下.
作者:陈伟 刊期: 2002年第02期
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HBV-GN)是乙肝病毒(HBV)感染后的一种主要肝外病变.自1971年首次报道以来,已逐渐引起国内外学者的重视.西医目前尚缺乏低毒高效类药物,临床通常采取的治疗方法有:其一是激素治疗.此法对肾脏病变有确切作用,但存在着促进HBV复制而加重肝脏病变的可能;其二是α干扰素治疗.此法对乙肝治疗可能有效,但有发热、头痛、流涕、肌肉关节疼痛,甚至出现焦虑、忧郁等精神心理障碍的可能;其三是应用阿糖腺苷和无环鸟苷.此法主要针对病毒而施,但因有肾毒性而应慎重使用.中医治疗肝病、肾病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在治疗HBV-GN方面有许多值得借鉴的地方,但绝非两者的简单叠加,而是应该在充分考虑本病特点的基础上,分清主次,辨证施治.本人拟谈谈本病的辨证思路与方法,以供同道参考.
作者:汪红 刊期: 2002年第02期
药源性急性肌张力障碍是由于药物所致锥体外系反应中的一种常见副作用,主要表现为个别肌群持续性痉挛,以头、颈、唇及舌面多见,表现为各种奇怪动作或姿势.引发该疾病的原因大多为在临床中使用药物如吩噻嗪类、胃复安等不当所致.笔者近年来应用清开灵注射液治疗本病多例,疗效颇佳.如治刘某某,女,32岁.2000年4月诊.
作者:李林;傅肖岩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笔者近年来采用自拟敛汗散敷脐治疗小儿多汗症,取得满意疗效.敛汗散组成:生黄芪、炒白术、五倍子、煅龙骨、煅牡蛎各等分,研成细粉备用.用时取适量药粉,加适量山西陈醋调成糊状,填满肚脐,外用胶布固定,每晚1次,次晨揭去,以7天为1个疗程,一般治疗1~2个疗程即可痊愈.
作者:付志红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笔者从1998年7月至2001年10月间采用六味安消胶囊治疗糖尿病便秘64例,获效满意,现介绍如下.
作者:段丽萍 刊期: 2002年第02期
我院自1995年1月至1998年10月在西药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口服协定方(自拟)治疗慢性重症肝炎32例,并与西药常规治疗28例作对照,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杨正武 刊期: 2002年第02期
近2年来,我们在常规西药治疗的同时加用茵栀黄注射液联合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90例,并与常规西药治疗40例作对照观察,现介绍如下.
作者:刘静鸣 刊期: 2002年第02期
功能性消化不良(FD)是以持续性或反复发作性上腹不适、饱胀、疼痛、嗳气、厌食、恶心、烧灼感等为主要临床特征,经胃镜、钡餐胃肠造影、腹部B超和肝、肾功能检查证实胃、肠、胆、胰均无病变.舒肝调功饮系浙南名医蔡慎初教授所创,笔者用此方治疗FD35例,并与西药治疗30例对照观察,现将结果介绍如下.
作者:叶人;蔡慎初 刊期: 2002年第02期
作者:扁工 刊期: 2002年第02期
近3年来,笔者采用自拟消疣方治疗扁平疣31例,并与西药治疗19例对照观察,现介绍于下.1 一般资料本组50例均为门诊病人,其中男性24例,女性26例;年龄小13岁,大56岁;病程短0.5年,长5年.均符合以下诊断标准:①皮损处呈米粒至高粱米粒大小扁平丘疹,表面光滑、孤立散在、淡黄褐色或正常皮肤色或微痒;②多发于暴露部位,如面部、手背;③有自家接种的特点,可见同形反应;④好发于青少年;⑤经组织病理学检查确诊,表现为表皮棘层肥厚,乳头瘤样增生和角化过度,伴角化不全.棘层上部和颗粒层有空泡化细胞核深染,嗜碱性.随机分为治疗组31例,对照组19例,两组间一般情况无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作者:姜英;林光斌 刊期: 2002年第02期
咳嗽变异性哮喘是以慢性咳嗽为唯一临床表现的特殊类型哮喘,有病程长、疗程长及常规治疗疗效不佳等特点,我们用自拟加味止嗽散治疗该病取得较满意疗效.
作者:杨环;刘莉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炎性突眼指眼眶蜂窝组织炎、眼球筋膜炎及外伤性眶上裂综合征等所致的突眼.本病多单眼发病,起病急,来势猛,严重时可引起眶内脓肿.笔者自1998年2月以来采用仙方活命饮为主治疗本病20例,疗效满意,现报导如下.
作者:郑宏飞 刊期: 2002年第02期
中医方剂浩如烟海,初步统计,从古至今,被记载的方剂大约数十万首,这些成方多数都是前人实践经验的总结,是当时疗效卓著的良方.但事过境迁,社会、自然环境发生了很大改变,疾病发生谱及其临床特点也在发生变化,因此古方未必尽合今用.我们应在继承前人组方经验的基础上,不断总结新的制方规律,创制更多的新方,以适应现代疾病防治的需要.近几十年来新的科学思想,特别是多学科理论与方法对中医方剂的渗入,传统中医组方模式已发生深刻变化,今天形成传统与现代并存的互容局面.
作者:李明 刊期: 2002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