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林;傅肖岩
脱疽指下肢气血周流受阻,脉络闭塞不通的疾病,属于中医外科疑难重症.唐汉钧教授从事中医外科30余年,运用通法治疗脱疽,取得了很好疗效,现介绍如下.
作者:贾喜花 刊期: 2002年第02期
药源性急性肌张力障碍是由于药物所致锥体外系反应中的一种常见副作用,主要表现为个别肌群持续性痉挛,以头、颈、唇及舌面多见,表现为各种奇怪动作或姿势.引发该疾病的原因大多为在临床中使用药物如吩噻嗪类、胃复安等不当所致.笔者近年来应用清开灵注射液治疗本病多例,疗效颇佳.如治刘某某,女,32岁.2000年4月诊.
作者:李林;傅肖岩 刊期: 2002年第02期
近2年来,我们在常规西药治疗的同时加用茵栀黄注射液联合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90例,并与常规西药治疗40例作对照观察,现介绍如下.
作者:刘静鸣 刊期: 2002年第02期
作者:卢和 刊期: 2002年第02期
我们从1996年3月至1998年10月应用单味大黄治疗痤疮138例,并以替硝唑治疗120例作为对照,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作者:王均 刊期: 2002年第02期
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HBV-GN)是乙肝病毒(HBV)感染后的一种主要肝外病变.自1971年首次报道以来,已逐渐引起国内外学者的重视.西医目前尚缺乏低毒高效类药物,临床通常采取的治疗方法有:其一是激素治疗.此法对肾脏病变有确切作用,但存在着促进HBV复制而加重肝脏病变的可能;其二是α干扰素治疗.此法对乙肝治疗可能有效,但有发热、头痛、流涕、肌肉关节疼痛,甚至出现焦虑、忧郁等精神心理障碍的可能;其三是应用阿糖腺苷和无环鸟苷.此法主要针对病毒而施,但因有肾毒性而应慎重使用.中医治疗肝病、肾病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在治疗HBV-GN方面有许多值得借鉴的地方,但绝非两者的简单叠加,而是应该在充分考虑本病特点的基础上,分清主次,辨证施治.本人拟谈谈本病的辨证思路与方法,以供同道参考.
作者:汪红 刊期: 2002年第02期
近3年来,笔者采用自拟归脾通便汤治疗顽固性便秘68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1 一般资料本组68例中男25例,女43例;年龄小20岁,大75岁,平均50.5岁;病程短6个月,长23年,平均5.2年.全部病例排便困难,反复发作在6个月以上.临床主要表现为排便间隔时间延长,3天或3天以上排便1次,或排便困难,粪便干燥坚硬,或排便时间过长,1次排便超过20分钟,量少,大便不畅,欲解不得.常伴有肛门胀坠疼痛,便血或粘液便,少腹胀急,疲倦,纳差,嗳气,舌胖等症.
作者:屈统红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笔者近年来采用自拟敛汗散敷脐治疗小儿多汗症,取得满意疗效.敛汗散组成:生黄芪、炒白术、五倍子、煅龙骨、煅牡蛎各等分,研成细粉备用.用时取适量药粉,加适量山西陈醋调成糊状,填满肚脐,外用胶布固定,每晚1次,次晨揭去,以7天为1个疗程,一般治疗1~2个疗程即可痊愈.
作者:付志红 刊期: 2002年第02期
补中益气汤源于李东垣的<脾胃论>,由黄芪、人参、甘草、白术、陈皮、当归、升麻、柴胡、生姜、大枣组成.专为气虚发热和气虚下陷等证而设.笔者根据中医辨证论治的优势,采取异病同治的方法,用该方治疗某些鼻部疾病,获得较为满意的疗效,现举例介绍如下.
作者:万文蓉 刊期: 2002年第02期
泽泻的利水功能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后世又多有阐发,笔者温习文献并结合临床,对其利水功能有进一步的认识,现作如下辨析.
作者:沈建军 刊期: 2002年第02期
功能性消化不良(FD)是以持续性或反复发作性上腹不适、饱胀、疼痛、嗳气、厌食、恶心、烧灼感等为主要临床特征,经胃镜、钡餐胃肠造影、腹部B超和肝、肾功能检查证实胃、肠、胆、胰均无病变.舒肝调功饮系浙南名医蔡慎初教授所创,笔者用此方治疗FD35例,并与西药治疗30例对照观察,现将结果介绍如下.
作者:叶人;蔡慎初 刊期: 2002年第02期
我院自1995年1月至1998年10月在西药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口服协定方(自拟)治疗慢性重症肝炎32例,并与西药常规治疗28例作对照,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杨正武 刊期: 2002年第02期
近3年来,笔者采用自拟消疣方治疗扁平疣31例,并与西药治疗19例对照观察,现介绍于下.1 一般资料本组50例均为门诊病人,其中男性24例,女性26例;年龄小13岁,大56岁;病程短0.5年,长5年.均符合以下诊断标准:①皮损处呈米粒至高粱米粒大小扁平丘疹,表面光滑、孤立散在、淡黄褐色或正常皮肤色或微痒;②多发于暴露部位,如面部、手背;③有自家接种的特点,可见同形反应;④好发于青少年;⑤经组织病理学检查确诊,表现为表皮棘层肥厚,乳头瘤样增生和角化过度,伴角化不全.棘层上部和颗粒层有空泡化细胞核深染,嗜碱性.随机分为治疗组31例,对照组19例,两组间一般情况无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作者:姜英;林光斌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笔者导师云南中医学院附属医院梁立经主任医师,从事中医临床与科研工作40余载,学验俱丰,他对糖尿病的认识和治疗很有独到之处.中医一般认为糖尿病的基本病机为燥热偏盛,阴津亏耗,故治疗多以清热滋阴补肾为主.梁师在临床工作中发现,糖尿病的发展过程中贯穿着郁、热、虚、损四个方面,而且四个方面往往难以截然分开,特别是郁与热、虚与损,在治疗过程中当细加辨证.现将有关经验整理如下.
作者:吴芸;冉滨 刊期: 2002年第02期
7 调和营卫、安定魂魄治愈脏躁案沈某某,女,39岁.初诊:1997年5月17日.主诉:悲忧善哭、喜怒无常半年,诊时精神忧郁,神志恍惚,悲观失望,不时流泪,胆怯心慌,时觉畏寒,夜间乱梦纷纭,梦中多见阴物或悲惨之事,曾有两次突发肢体抽搐,忽然喘促,平时饮食少思,食谷不香,二便尚调.诊查:面色F049白,表情沮丧,形体瘦弱,舌苔薄白、质偏淡,脉右手寸部浮缓、左手关部小弦.
作者:陆拯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炎性突眼指眼眶蜂窝组织炎、眼球筋膜炎及外伤性眶上裂综合征等所致的突眼.本病多单眼发病,起病急,来势猛,严重时可引起眶内脓肿.笔者自1998年2月以来采用仙方活命饮为主治疗本病20例,疗效满意,现报导如下.
作者:郑宏飞 刊期: 2002年第02期
某女,38岁.半年前因恶心、上腹部阵痛而入某医院门诊,B超检查示宫腔内可见2cm×2cm低回声光团,疑为占位性病变.经对症处理后腹痛消失,半月后B超复查正常.但患者总认为自己得了不治之症,焦虑,抑郁,不寐,西医诊断为疑病性忧郁性神经症.伴有腰酸乏力,经行腹痛.舌紫黯、苔薄,脉细涩.证属瘀痰聚积胞宫,气机逆乱,上扰清窍,治取活血化痰法.处方:当归、赤芍、生地各15g,桃仁、柴胡、香附、郁金、菖蒲各12g,川芎、红花、远志、甘草各6g.每日1剂,水煎温服.前后服药15剂后,诸症皆除.随访2年正常.
作者:徐有喜 刊期: 2002年第02期
桂枝汤属解表剂,历来人们认为解表剂多为辛散轻扬之品,主要成分是挥发油,久煎则有效成分挥发,影响汤剂质量,故不宜久煎,沸后再煎10~15分钟即可.我校傅元谋教授是研究<伤寒论>的专家,他在理论验之于临床的长期研究中,发现桂枝汤宜小火久煎(沸后再煎30~50分钟).笔者常临案于侧,有幸聆听,现据<伤寒论>原文论述、中药药性气味理论、现代药理研究及临床资料整理成文,以飨同道.
作者:王晓飞;魏新建;王晓鸽 刊期: 2002年第02期
者自1984年4月至2001年4月,运用补中益气汤加味治疗慢性胆囊炎,屡获良效,现将其中资料完整者97例小结如下.
作者:卢泓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笔者近年来以自拟苇茎陷胸汤治疗间质性肺炎32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本组32例中,女性17例,男性15例;年龄小37岁,大70岁;病程短1个月,长2年.临床表现为咳嗽,咯痰不利,胸闷胸痛;两肺底可闻及湿罗音.X线摄片确诊为间质性肺炎.其中伴低热5例,痰中带血3例,胸腔积液1例.
作者:江瑞云;陈建杉;江泳 刊期: 2002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