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家丽;樊长征;张燕萍;苗青
认为“厚肠”是“益肠”之意,其目的为“实大便”.在临床运用中,选方用药根据寒、热、虚、实及归经综合分为8类.
作者:李垚;姜莉芸;郑玉;吴文笛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焦虑症是一种常与抑郁情绪相伴为病的神经症,在世界范围内具有很高的发病率.依据中医基本理论结合焦虑症临床表现,认为焦虑症与心、胆、肾关系为密切,心藏神、胆主决断、肾藏精,三者结合共同对人体情志因素进行调节.临床经验证明,针灸从心、胆、肾论治焦虑症,可以养心安神,温胆定志,补肾益精,标本兼治,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姜硕;符文彬 刊期: 2012年第08期
干燥综合征是一种以外分泌腺受累为主要表现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临床上出现血液系统受累表现者占16%[1],主要表现为血三系的下降,可见乏力、易感等症状.目前临床上一般以升白胺、利血生对症治疗,或给予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但前者效果差,后者价格昂贵.近年来,我们应用浙江省中医院风湿免疫科协定方益气消毒方联合升白胺、利血生治疗干燥综合征粒细胞减少症34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陈亚慧;徐丽萍;宋欣伟;蒋永生 刊期: 2012年第08期
提出了机体、药物、效应“三要素”为中医药疗效评价研究的核心要素,阐述了“三要素”的理论内涵,并提出了结合现代科学分析方法和数理分析模型对“三要素”理论进行验证的设想.
作者:田燕歌;谢洋;李建生 刊期: 2012年第08期
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一种病因不明、主要侵犯结肠、直肠黏膜和黏膜下层的炎症,不足10%者病变可累及末端回肠[1].该病病程缓慢,轻重不一,常反复发作,临床表现为腹泻、黏液脓血便、腹痛.具有病程长、易反复发作的特点.我们采用中西医结合四联疗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30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黄付春;汪建平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 评价大枫子膏联合中药汤剂治疗特应性皮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特应性皮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口服常用经验方“抗敏l号方”的基础上进行加减辨证用药,同时治疗组使用大枫子膏涂于患处皮肤,对照组使用他克莫司软膏涂于患处皮肤,两组均早晚各1次,每日用量不超过10g.4周为1个疗程,两组均治疗2个疗程.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症状积分和主要单项症状情况,评价临床综合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3.33%,对照组总有效率96.67%,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与治疗组在治疗前后SCORAD评分、皮损范围、皮损严重程度及瘙痒和睡眠影响程度各项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第2个疗程与第1个疗程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1个疗程和第2个疗程组间比较,瘙痒和睡眠影响程度改善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皮肤干燥、表皮脱落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在丘疹水肿、渗出或结痂、苔藓化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大枫子膏联合抗敏1号方治疗特应性皮炎疗效确切,无明显不良反应.
作者:李萍;吴林辉;周芳;张思嘉 刊期: 2012年第08期
肿瘤干细胞是指肿瘤组织内存在一群数目极少、但具有无限增殖和自我更新潜能的细胞群体,是形成不同分化程度肿瘤细胞和驱使肿瘤不断增大并转移的源泉.肺癌干细胞能不断自我更新并在特定条件下分化为新的肿瘤细胞.基于对肺癌干细胞研究的不断深入,认为肺癌的复发、转移、对放射线和药物的耐受等特征都与肺癌干细胞有关.中医药具有多靶点的特点,其对于肺癌干细胞的干预作用也逐渐显现.
作者:李小江;贾英杰;张文治;张莹;李宝乐;黄敏娜;包芳芳;吴建国;朱津丽;娄怡 刊期: 2012年第08期
慢性支气管炎是气管、支气管黏膜及其周围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为临床上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之一.本病的病因极为复杂,可能与多方面的致病因素有关,如感染、遗传、吸烟、粉尘、化学毒物、过敏等.本病病程缓慢,病程早期多在寒冷季节发病,咳嗽、咳痰是本病的主要症状,可伴有喘息.凡临床表现为慢性咳嗽、咳痰连续2年以上,且每年连续咳嗽、咳痰超过3个月即可诊断为慢性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在中医学中多属于“咳嗽”、“喘证”、“痰饮”等病证范畴.现将周平安教授治疗本病的经验介绍如下.
作者:金在艳;李辉;刘世刚 刊期: 2012年第08期
中医病因病机理论研究是以指导中医正确认识疾病的发生发展、提高中医药临床疗效为目的.其特点是整体宏观性、临床实践性及概念的抽象性.针对中医病因病机理论的本质特征及其发生发展规律,探讨现阶段病因病机理论研究的方法学及如何创新和发展中医理论.论述了坚持中医自身的思维方法与研究思路,紧密结合现代科学设计思路与技术方法,“病-证(方)-效结合”及“临床-药理-病理”综合研究设计等中医学理论创新研究的思路问题.
作者:张华;刘平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 观察西北燥证经验方治疗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携证型慢性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同时确诊有慢性支气管炎和西北燥证患者81例分为病证治疗组31例和病证对照组50例,并设唯病对照组(仅确诊有慢性支气管炎)32例.唯病对照组采用疾病既行治疗,病证对照组和病证治疗组在疾病既行治疗基础上分别进行燥证既行治疗和西北燥证经验方临床干预,疗程20天.治疗前、治疗10天、治疗20天根据西北燥证问卷分别记录3组患者的病情积分,以及病证治疗组和病证对照组患者的燥证积分.结果 各组患者治疗后病情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 P<0.01);治疗前、治疗10天各组患者病情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0天病证治疗组病情积分低于病证对照组及唯病对照组(P<0.01).治疗后病证治疗组、病证对照组患者燥证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治疗10天病证治疗组燥证积分与病证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0天则明显低于病证对照组(P<0.01).结论 西北燥证经验方药对携证型慢性支气管炎病情及西北燥证证情均有较好改善作用.
作者:韩荣;王燕;周铭心 刊期: 2012年第08期
通过复习文献结合临床实践,阐述从五脏论治咳嗽变异性哮喘的理论发展及运用,认为从五脏论治咳嗽变异性哮喘充分体现了中医辨证论治的特色,是中医学整体观的具体体现,经过临床实践取得了很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闫家丽;樊长征;张燕萍;苗青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 总结针灸治疗更年期综合征临床研究文献中的取穴规律.方法 检索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医药卫生专辑(1979-2009年)、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1989-2009年)及PubMed数据库(1950-2009年).将纳入临床研究文献中所选腧穴分别进行描述性统计,并计算常用腧穴及经络的使用频率.结果 符合研究标准的文献共99篇,涉及96个穴位、705频次,平均每个穴位使用7.34次;选用穴位累积频率50%以上且相对频率由大到小依次为三阴交、肾俞、关元、足三里、百会、太冲、神门、肝俞、脾俞;选用经络应用频次多的为膀胱经(23.97%),其次为任脉(14.33%)、脾经(12.62%)、督脉(10.50%).结论 针灸治疗更年期综合征所选穴位以三阴交、肾俞、关元、足三里为常见,经络主要集中在膀胱经、任脉、脾经.
作者:王洪彬;李晓泓;莫捷;孙志芳;王婧;何龙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 观察艾滋病(AIDS)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的证候学特点,探讨药物治疗(中西医或西医)对证型的影响.方法 观察164例AIDS合并肺部感染患者治疗前后证型的变化,总结AIDS并肺部感染证型变化特点.结果 AIDS合并肺部感染患者治疗后较治疗前痰热壅肺证减少15.3%,痰湿阻肺证减少8.6%,肺肾两亏证增加7.3%,气血亏虚增加2.4%,气阴两虚证增加0.6%,与AIDS合并肺部感染无关证型增加14.0%.结论 AIDS并肺部感染证型有虚有实、虚实夹杂,疾病前期为实多虚少,疾病后期为虚多实少.
作者:屈冰;周桂琴;徐立然;王东旭;庞志勇;谭行华;岑玉文;孙丽君;蒙志好;蓝珂;张世玺;郭长河;刘占国;何瑞丽;翟靖琦 刊期: 2012年第08期
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复杂,目前西医治疗主要以质子泵抑制剂(PPI)抑制胃酸分泌为主,但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长期抑酸有可能导致不良后果,抑酸治疗停药后易复发,出现症状重叠现象时无明确治疗方案等.在整体观念和病证结合理论的指导下,中医药治疗GERD主要着眼于降低其复发率,减少PPI依赖,提高临床疗效和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张北华;唐旭东;李保双;王凤云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消黄方对进展期二甲基亚硝胺(DMN)诱导大鼠肝硬化的干预作用. 方法 Wistar雄性大鼠34只,随机分为正常组(10只)和模型组(24只).腹腔注射DMN 4周制备肝硬化模型.造模2周末取正常和模型大鼠各3只做药前观察,其余模型大鼠随机分为消黄方组、三氯化钆组和模型对照组(各7只);消黄方组于继续造模同时每天给予消黄方煎出液灌胃2周;三氯化钆组予三氯化钆每周2次(7mg/kg)尾静脉注射.4周末处死全部大鼠.观察大鼠的死亡情况,体重、肝脏大体形态、肝功能、肝脏及脾脏重量、肝脏组织学变化等.结果 DMN造模2周,大鼠肝脏呈现明显的纤维化,造模4周大鼠肝硬化形成.与正常组相比,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碱性磷酸酶(ALP)活性及总胆红素(TBiL)含量随造模时间呈梯形增加;而血清总蛋白(TP)和白蛋白(Alb)含量随模型进展逐渐降低;4周时与模型对照组相比,消黄方组显著降低血清ALT、AST、ALP活性及TBiL含量(P<0.05或P<0.01),显著提高血清TP及ALB含量(P<0.01).消黄方显著改善肝组织病理和胶原染色,三氯化钆无此显著作用.结论 具有清热利湿、活血化瘀功用的消黄方显著干预DMN诱导大鼠肝硬化形成.
作者:刘成;陈晓蓉;杨宗国;陆云飞 刊期: 2012年第08期
引经理论是中药药性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引经方药、引经结合辨病、引经结合辨证3个方面对张金荣治疗肿瘤的经验进行整理.
作者:荣杰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粘连性肠梗阻是腹部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是肠梗阻中常见的一种类型,占各类肠梗阻的20%~40%.临床研究证实,中医药在治疗肠梗阻方面具有良好的效果[1-2].我们采用大承气汤加味辨证治疗术后性粘连性肠梗阻30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吴伟兵;陈刚;张敏剑 刊期: 2012年第08期
元气是人体生长发育的原动力,人的健康与长寿、疾病与死亡都与元气关系密切.从元气的功能与养生长寿的关系进行系统地阐述并提出培元固本是养生长寿的重要途径.
作者:王平;郭岚 刊期: 2012年第08期
通过对临床辨证论治过程中存在问题的分析,指出辨证体系过于粗略、使用证据严重不足、治法研究明显滞后以及选药配伍失于协调等是影响方剂临床疗效的重要因素,提出构建更为精细的辨证体系、寻找和使用临床佳证据、遵循以法统方原则、明确核心配伍及组方规律等依法制方思路,以切实保证处方质量,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王欣;刘持年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 观察降糖三黄片对糖尿病肾病(DN)大鼠肾组织中蛋白激酶C(PKC)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 β1)的影响及其对肾脏的保护作用.方法 将49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10只,造模组39只.采用高脂饲料加链脲佐菌素腹腔注射复制DN大鼠模型,34只造模成功大鼠分为模型组10只,中药组和西药组各12只.中药组给予降糖三黄片[787.5mg/(kg·d)],西药组给予卡托普利片[4mg/(kg·d)],正常组及模型组灌服等量蒸馏水,各组均连续灌胃8周.实验末腹主动脉采血检测各组大鼠血糖、血脂、胆固醇和胰岛素水平;治疗第4、8周测24h尿蛋白总量;摘取右侧肾脏称重并计算肾质量系数;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肾组织TGFβ1水平和PKC活性.结果 中药组血糖、血脂、胰岛素水平下降,胰岛素敏感指数上升,与模型组及西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中药组肾质量系数低于模型组(P<0.05),中药组和西药组尿蛋白总量均较模型组减少(P<0.01);中药组肾质量系数、尿蛋白总量与西药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中药组、西药组大鼠TGF-β1、PKC表达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西药组略低于中药组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降糖三黄片可抑制DN大鼠肾组织中PKC活性.下调TGF-β1水平,使细胞外基质合成减少,起到保护肾组织、推迟肾纤维化的作用.
作者:陈云;李赛美;王保华 刊期: 2012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