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海茵;杨佩兰;汤杰;郎莹莹;张谊;宋文宝;姚亮;王振伟;潘夏萍;彭晓敏;宋花玲;吴银根
目的 观察中西结合序贯方案治疗出血性中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3例出血性中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6例,对照组27例,对照组给予基础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中西医结合序贯方案,包括中药针剂与中药汤剂及针刺,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第21天的头颅血肿体积,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第7、21、42天格拉斯哥昏迷量表评分、中风病积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评分变化.结果 观察组能减少血肿体积,改善格拉斯哥昏迷量表评分、中风病积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生活能力状况评分,其中第7天格拉斯哥昏迷量表评分、第21天血肿体积、第42天中风病积分、第7天和第42天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序贯方案治疗出血性中风能够促进患者神志转清,有效促进血肿吸收,减轻神经功能缺损.
作者:王晓玲;唐勇;张展峰;陈亮;张超;王成;李攀攀 刊期: 2012年第10期
反流性食管炎(RE)是临床中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近年来其发病率有明显升高的趋势.与西医相比,中医药在防治RE方面具有明显优势.结合导师袁红霞教授20余年来应用中医药治疗RE的临床经验,介绍中医综合疗法在RE中的临床应用.
作者:丁沛;刘菊;胡蓆宝 刊期: 2012年第10期
20世纪60年代末,笔者有幸跟随程门雪、裘沛然两位先生在上海县龙华人民公社东湾大队合作医疗站,为当地农民诊治疾病,得两位先生亲传,受益终生.今将当年裘沛然先生的部分方药医案选录成文,略作评按,以供同仁参考.1慢性肾炎黄某,男,10岁,1969年10月27日初诊.慢性肾炎,蛋白尿(十),长期不消退.刻诊:面白,面目稍浮,下肢不肿,惟腹胀明显.舌淡红,脉沉缓.处方:漏芦12g,白蔹12g,黄芪24g,肉桂10g,党参12g,白术10g,土茯苓24g,蒲公英24g,黄柏12g,甘草10g,菟丝子12g,淫羊藿12g,葶苈子10g,椒目12g,防已12g,车前子12g.1969年11月28日二诊:处方:漏芦15g,白蔹15g,黄芪30g,黄柏24g,生地黄、熟地黄各30g,琥珀15g,胡芦巴15g,知母24g,蟋蟀10对,淫羊藿30g,巴戟天15g,土茯苓30g,羌活30g,菟丝子15g,白芷30g,甘草15g.
作者:陆寿康 刊期: 2012年第10期
1傅元谋治疗腹泻医案李某,女,50岁.2004年11月7日初诊.大便不调10余年,时干时稀,便时多有白色黏液.1周前腹泻,每日10余次,经住院输液治疗,无明显好转.今日早上7~10点已解6次大便,水样便,带红色黏液,腹部隐痛,脐周明显,口干不欲饮,食欲尚可,夜尿多,每夜4~5次,睡眠差.舌质淡暗,苔白腻根部尤甚.脉弱.证属脾肾阳虚,秽浊瘀结.治当温阳除湿,升阳导浊.方用薏苡附子败酱散加味.处方:(制)附子10g,薏苡仁30g,败酱草20g,葛根30g.水煎服,2剂.二诊(2004年11月9日):服上方后,大便基本恢复正常,成形,每日2次.
作者: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 观察云南省996例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艾滋病(HIV/AIDS)患者舌象分布特点,探讨AIDS中医证候规律.方法 选取云南省9个州、市996例HIV/AIDS患者舌象资料,从舌色、舌形、苔色、苔质进行观察,并分析其与地区、性别、HIV/AIDS分组及生活习惯的关系.结果 HIV/AIDS患者红舌、紫舌、瘀斑舌、裂纹舌、胖大舌、齿痕舌、腻苔、润苔和剥苔所占比例较高(P<0.05);女性的淡红舌、薄苔、白苔、裂纹舌和瘀斑舌比例高于男性(P<0.05);吸烟者黄苔所占比例高(P<0.05),酗酒者绛舌、裂纹舌、剥苔所占比例较高(P<0.05);HIV组的淡白舌、淡红舌、绛舌、润苔所占比例较高(P<0.05).结论 AIDS具有正虚、湿浊、瘀血、邪热、表里相兼为病的特点,由于性别、地域和生活习惯的不同,舌象的分布也存在差异.
作者:郭毅曼;张超;李顺英;杨梅;陈文慧;何梅光;樊延平;周青 刊期: 2012年第10期
薏苡附子败酱散出自《金匮要略》,由薏苡仁、(制)附子及败酱草组成,具有振奋阳气、消肿排脓之功.该方主治病证系由于素体阳虚,兼内蕴热毒,营血瘀滞肠中,治疗以清热消痈为主,且兼顾阳气[1].本方临床常用于肠痈脓已成而未溃之病证,即现代医学之急性阑尾炎、阑尾周围脓肿、慢性阑尾炎、腹内脓肿等.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王耀光教授多用薏苡附子败酱散治疗外科诸疾患,现举例介绍如下.
作者:郭敏 刊期: 2012年第10期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种具有气流受限特征的可以预防和治疗的疾病,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呈进行性发展,与肺部对香烟烟雾等有害气体或有害颗粒的异常炎症反应有关.临床上以反复咳嗽、咳痰、喘息,甚则胸部膨满、胀闷如塞,喘咳上气,烦躁,心悸,肢体浮肿等为主要表现,根据其临床表现特点,应当归属于咳嗽、喘证、肺胀范畴.王会仍主任医师治疗本病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现介绍如下.
作者:徐俪颖;黄小民;骆仙芳 刊期: 2012年第10期
为顺应与促进科学大格局的变化,中医药学学科建设目标和研究方向需要调整.从学科建设目标、学科研究方向的遴选与培植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阐述.
作者:王永炎;王忠 刊期: 2012年第10期
中医皮肤病学是中医外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医皮肤病学课程建设的意义、中医皮肤病学教学内容安排、教学方法改革的探索、实践教学环节安排、如何保持课程的中医特色及中医皮肤病学教学面临的问题等方面进行了思考,提出以课程建设的标准来建设中医皮肤病学,进一步提高中医皮肤病学及中医外科学的教学质量.
作者:徐萍;魏跃钢;郭顺;张恩虎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 分析500种常用中药的收录及使用情况.方法 采用数据库检索、频次定量统计法.首先以《中华本草》所收录的8980种中药为检索对象进行全文初检,并选出检中篇数在10篇以上的4033种中药;然后对初检选出的中药进行题录复检,计算出每种中药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篇数,选出检中频次前500种的中药,统计这些中药的自然属性及其被《中药学》教材(教材)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药典》)收录情况.结果 检中频次前500种中药按自然属性分为植物药425种,矿物药24种,动物药51种;与《神农本草经》载药比较,植物药增加了173种,而矿物和动物药则分别减少了22和16种;与教材比较,教材收录者450种,未收录者50种;与《药典》)比较,《药典》收录者439种,未收录者61种.结论 具有循环生长特点的植物药以及功效广泛、药性和缓、无毒或毒副作用较小的中药应用日益广泛;古代常用的矿物药以及国家限制使用的动物药应用渐少.
作者:蔡永敏;王洪久;孙大鹏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 观察扶正化痰清热法对支气管扩张稳定期(支扩)的远期疗效.方法 将来自3个中心的100例支扩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中药组各50例,对照组予西医常规治疗(主要为胸部体位引流法,若遇急性加重可短期应用抗生素),中药组予西医常规治疗加中药支扩稳定方辨证加减.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开始1年后急性加重次数、肺功能[包括用力肺活量(FVC)、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并根据圣乔治问卷(SGRQ)进行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治疗后中药组患者急性加重次数较前明显减少(P<0.01),而对照组患者急性加重次数无明显变化(P>0.05),两组急性加重次数变化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中药组SGRQ症状、活动、心理及总分较治疗前均明显减少(P<0.05或P<0.01),而对照组治疗后各项评分改善均不明显(P>0.05);治疗后中药组与对照组比较,除症状评分外,其他3项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前后评分差值比较,两组活动评分、症状、心理及总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治疗后,对照组FVC、FVC%、FEV1、FEV1%均明显降低(P<0.05),中药组FVC%下降(P<0.05).中药组治疗后FEV1值趋于稳定,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组治疗前后FEV1、FEV1%变化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根据扶正化痰清热法辨证施治,能减少支扩患者年急性加重次数,提高生活质量,减缓肺功能FEV1的下降,提高远期疗效,且安全性良好.
作者:黄海茵;杨佩兰;汤杰;郎莹莹;张谊;宋文宝;姚亮;王振伟;潘夏萍;彭晓敏;宋花玲;吴银根 刊期: 2012年第10期
《黄帝内经》建立了中医防治情志病证的理论框架;《金匮要略》中许多条文涉及到情志异常;隋唐时期是情志学说的初步形成阶段;宋代陈无择明确提出“七情”的概念;金元时期是情志病学术思想的繁荣时期.明代医家对情志病的认识表现出一定的广度;清代医家对情志病的认识内容非常丰富,涉猎更加广泛.
作者:黄涛;陈金亮 刊期: 2012年第10期
虚实标本辨治法是中医诊治慢性难治病的临床基本辨证思维方式,也是中医治疗慢性难治病的疗效优势所在.阐述了溃疡性结肠炎(UC)的概念、病因病机及发展现状,指出该病虚实夹杂、本虚标实的特点,强调中医治疗该病需采取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标本兼治的辨证思维及随症加减,灵活用药.
作者:惠建萍;刘力;杜晓泉;惠建荣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 运用经典统计学方法和联系数学集对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分析寻常型银屑病进行期血热证与方药的相关性.方法 研究纳入患者1238例,包括清热凉血中药治疗寻常型银屑病进行期血热证相关文献15篇986例、课题组前期临床数据资料160例以及前瞻性临床研究92例,运用单因素相关系数法分析相关性并剔除无统计学意义的因素,变量分别进入二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和联系数学集对分析.结果 单因素相关系数分析显示,苦参、金银花、重楼、蛇莓、土茯苓、赤芍、白鲜皮、荆芥、牡丹皮、生地黄、水牛角(片)、白芍、蜈蚣、全蝎、凌霄花等中药是寻常型银屑病进行期血热证临床疗效的正相关因素.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甘草、磁石、牡蛎、赭石、赤芍、菝葜、知母、生地黄、山豆根、全蝎、蜈蚣、重楼为寻常型银屑病进行期血热证临床疗效的影响因素.联系数学集对分析显示,荆芥、白芍、白鲜皮、蜈蚣、全蝎、苦参、金银花、土茯苓、蛇莓、牡丹皮、生地黄、蚤休、赤芍、地肤子用于治疗寻常型银屑病进行期血热证均为强同势.结论 荆芥、赤芍、生地黄、重楼、苦参、白鲜皮、金银花、土茯苓、蛇莓、牡丹皮、知母、山豆根、水牛角片、菝葜、地肤子、磁石、全蝎、蜈蚣、牡蛎、赭石、白芍、甘草等22种中药是寻常型银屑病进行期血热证的相关因素,临床应用疗效较好.
作者:李欣;李斌;李福伦;周敏;顾荻青;李建伟;王洁;李峰;徐蓉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 观察麝香保心丸对急性心肌梗死模型大鼠血流动力学及血浆炎性因子的影响,探讨其改善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室重构的机制.方法 SD大鼠70只,选取8只为空白对照组,其余采用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的方法造成急性心肌梗死模型,造模成功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8只、模型组、麝香保心丸等剂量组、麝香保心丸大剂量组及辛伐他汀组各9只.空白对照组、假手术组和模型组给予生理盐水,辛伐他汀组给予辛伐他汀片每天0.2mg/100g.麝香保心丸等剂量、大剂量组分别给予麝香保心丸每天1.4mg/100g、2.4mg/100g,各组大鼠均灌胃给药.2周后,测定各组大鼠血流动力学指标,并检测血浆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含量. 结果 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模型组的左室收缩末压(LVESP)、左室内压大上升速率(LV+ dp/dtmax)和左室内压大下降速率(LV-dp/dtmax)显著降低(P<0.01),左室舒张末压(LVEDP)显著增加(P<0.01),血浆IL-6与TNF-α含量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麝香保心丸等剂量、大剂量组的LVESP、LV+ dp/dtmax、LV-dp/dtmax显著增加(P<0.05),LVEDP显著下降(P<0.01),血浆IL-6与TNF-α含量显著降低(P<0.05或P<0.01).结论 麝香保心丸能改善模型大鼠急性心肌梗死后血流动力学参数,并减少血浆中炎性因子的释放,这可能是其改善模型大鼠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室重构的机制.
作者:陈志亮;顾宁;赵庆峰;瞿媛;黄成明 刊期: 2012年第10期
气机失调是导致肿瘤发生的重要病机之一.肝性条达,主疏泄,其在调节全身气机方面占有重要作用.肝郁气滞证型是肿瘤患者常伴有的临床证型,疏肝理气方药在治疗多种恶性肿瘤中显示出了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及延长生存期方面的作用,其分子机制与重塑肿瘤免疫编辑过程、调控基因表达以及诱导细胞凋亡等方面有关.疏肝理气法作为治疗肿瘤的基本法则,应受到重视.
作者:刘瑞;李杰;张玉人 刊期: 2012年第10期
对《普济本事方》中内服汤剂、散剂处方进行计量统计分析研究,明确其常用药味,大、小和平均剂量范围,方剂药味数目,每服剂量、每日剂量等,从而分析总结许叔微组方用量规律.
作者:丁毅;傅延龄 刊期: 2012年第10期
不稳定型心绞痛(UA)是由于斑块破裂和糜烂,并发血栓形成、血管痉挛及微血栓等多因素作用下所形成的心肌缺血缺氧,进一步引发心绞痛的症状[1],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我们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护理方案护理UA患者,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入选62例UA患者,均为2010年3月至2011年5月在我院住院的患者,诊断参照2007年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制定的UA诊断与治疗标准,按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1例.治疗组男20例,女11例,平均年龄(71.2士9.3)岁.对照组男18例,女13例,平均年龄(72.4士9.6)岁.两组间性别、年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作者:黄燕萍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现代研究发现,通过干预机体细胞或免疫分子的活化可达到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的目的.提出治疗宜慎用具免疫促进作用的中药,并对用药思路进行探讨.
作者:黄胜杰;王和鸣 刊期: 2012年第10期
高血压病的发病源于复杂的内因及外因.肾为先天之本,肾气亏虚是各种证型高血压病的重要发病因素.雌激素与中医补肾理论有着内在联系.雌激素样活性物质广泛存在于中药中,发挥补肾的作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收录的高血压病中成药组方多含较高的雌激素样活性,后者的功效随处方治则的变化而同中有异.从现代药理学的研究成果分析,雌激素样活性物质的治疗机制包含了活血化瘀的功效.
作者:孙雷 刊期: 2012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