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春晓
近年来,对哮喘的研究在病因病机、临床症状控制及疗效机理诸方面均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在临床中对该病缓解期的观察治疗甚少,有鉴于此,笔者采用金水六君煎内服,对32例此类患者的免疫功能(主要观察血清T淋巴细胞亚群)与肺功能的相关指标进行观察,并与另30例缓解期未服药、发作时予用舒喘灵气雾剂的患者对照,兹将有关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赵玉霞;梁济乐;楚中华 刊期: 2001年第09期
结肠黑变病系结肠粘膜大量棕黑色素沉积引起的非炎症性病变,临床少见.以便秘、腹胀、下腹部隐痛、纳呆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结肠镜检查可确诊.笔者自1998年以来,应用增液汤加味治疗此病4例,收效满意.4例中,男女各2例,年龄在54~66岁之间,病程4~7年.均因习惯性便秘,长期服用大黄、番泻叶等泻药,致使阴津大亏,来诊时均有程度不同的阴虚燥热证候,故选用增液汤加味治疗.
作者:周奚钟 刊期: 2001年第09期
在中药调剂学中,中药的剂量对临床治疗效果至关重要.其用量的大小往往悬殊较大,许多中药的功效、药理作用及副作用均会随着剂量的不同而变化.现举大黄为例,阐述如下.
作者:金琦 刊期: 2001年第09期
慢性肺原性心脏病(简称肺心病)是由肺胸疾病、肺血管病变或呼吸调节功能障碍,引起肺动脉高压,因而导致右心室扩大与肥厚的一种疾病.通过多年的临床观察及研究,我们发现在西药抗感染、扩张支气管、控制心衰等基础上,加用中医中药,尤其在缓解期治疗上具有独特的优势,中西医结合治疗肺心病既祛标实,又补本虚,容易达到治病求本的疗效.
作者:张弘;徐志瑛 刊期: 2001年第09期
金匮肾气丸的药理研究工作,目前不但进展较快,而且取得了可喜成绩.今综述如下.
作者:张家玮;张爱林 刊期: 2001年第09期
蓝紫舌是临床中常见而又易被忽视漏诊的一种病理舌象.近15年来,我们在舌诊研究中共发现蓝紫舌患者426例,现将其临床观察及相关研究报告如下.
作者:王淑英 刊期: 2001年第09期
功能性消化不良(FD)是临床常见病症之一,其发病机理目前尚未完全明确,也缺乏针对性的药物治疗.近几年来,我们采用中药四逆五花汤为主,并随症加减治疗FD108例,与吗叮啉治疗的45例对照观察,获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朱振华;高望望 刊期: 2001年第09期
笔者从1988~2000年的12年间共治疗颞下颌关节功能紊乱症152例,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作者:赵勤勇 刊期: 2001年第09期
在各型颈椎病中,椎动脉型颈椎病的发病率仅次于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主要表现为头痛、颈肩痛、眩晕、耳鸣、体位性猝倒、视物不清、恶心呕吐、记忆力减退等,且症状表现往往因转动或侧弯头部至某一位置而诱发或加重.笔者自1995年起采用自拟颈椎2号方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638例,并设颈复康颗粒剂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512例作对照观察,现将观察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陈进义;费志超 刊期: 2001年第09期
邓铁涛老中医治疗消渴,既崇经典之理,又有发微之阐,辨证用药,独具一格,特别是对中老年消渴病人,应用六味地黄丸治疗,每获良效.现总结其经验如下.
作者:温子龙 刊期: 2001年第09期
乳腺小叶增生病是青壮年妇女的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而且是乳腺癌发生的重要始因之一.近2年来我们采用传统中成药逍遥丸合大黄砎虫丸治疗乳腺小叶增生病43例,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现总结如下.
作者:盛晓波;赵敏;袁震土 刊期: 2001年第09期
清开灵注射液为中药制剂,具有清热解毒、化痰通络、醒神开窍的功能.随着本品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清开灵注射液致毒副反应的案例时有报道.笔者对我院1998年至2000年使用清开灵注射液的病例500例进行回顾整理,发现有11例病人发生过敏反应,现小结如下.
作者:朱立刚 刊期: 2001年第09期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是孕妇特有的一种以皮肤瘙痒和胆汁淤积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疾病,是导致围产儿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我院在1998年1月至1999年12月,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ICP34例,并与单用西药治疗的27例进行对照,取效较好.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群英 刊期: 2001年第09期
慢性咽炎其病因复杂,治疗方法虽多,但难以奏效,且易复发.笔者自1998年2月起,用金参润喉合剂治疗本病近千例,现将有随访资料的186例总结如下.
作者:凌玲;潘伟 刊期: 2001年第09期
家父王少华,在多年教学、科研、医疗工作中,取得了不少成就.我侍诊其侧,深知其在辨证上有过人见解,在论治上更具独到之处.现介绍其运用消补兼施法治疗闭经经验如下.
作者:王淑善 刊期: 2001年第09期
近几年来,笔者采用《金匮要略》中茯苓泽泻汤治疗糖尿病性胃轻瘫26例,收到较好的疗效.并附西药西沙比利治疗的20例对照观察.现报告如下.
作者:林海飞 刊期: 2001年第09期
现代的研究证实黄芩含有多种黄酮类衍生物,主要有黄芩甙、汉黄芩甙、黄芩素、汉黄芩素,有抗菌、抗病毒、抗过敏、解热、降压利尿及降低血脂和血糖、利胆解痉、镇痛等作用.黄芩的疗效,与黄芩中有效成份含量多少有关,因此保存和增加有效成份,是保证黄芩疗效的关键所在,而如何提高和保存有效成份,则取决于黄芩的不同炮制,不同炮制的黄芩在临床上就有不同的疗效.现举例说明如下.
作者:徐春晓 刊期: 2001年第09期
本研究用双银球电极-应变片记录了实验性脾虚证大鼠回肠始段的电-机械活动,并采用放射免疫分析(RIA)方法对实验性脾虚证大鼠回肠始段P物质(SP)、血管活性肠肽(VIP)进行测定,发现脾虚组慢波和运动平均频率增高,快波明显增多,SP含量显著升高,VIP含量显著降低;自然恢复组慢波、快波及运动频率和振幅与脾虚组比较均无显著差异,SP含量明显恢复但与对照组比较仍有显著差异,VIP含量无明显改变;加味四君子汤治疗组与脾虚组比较,运动振幅显著下降,快波显著减少,SP含量降低至正常(与对照组比较).结果提示:脾虚证大鼠回肠始段SP、VIP含量改变可能与脾虚证大鼠回肠电-机械活动紊乱有关,加味四君子汤对脾虚证大鼠回肠始段电-机械活动及胃肠肽的分泌异常有一定的调理作用.
作者:郭华;曲瑞瑶;常延傧;李利生;王伟;曾文红;曲柏林;孟? 刊期: 2001年第09期
笔者近年来采用三越了哥王片口服配合外敷治疗乳腺炎50例,均取得了满意的疗效,兹介绍如下.
作者:戚玉华 刊期: 2001年第09期
口腔溃疡并不难治,但容易复发.临床上虽有心火上炎、胃火炽盛、中气不足、脾虚湿困、肝肾两亏等类型,但大多因于本虚标实,而尤以肝肾两亏、虚火上炎为常见,笔者运用滋肝益肾、壮水制火的六味地黄汤加味治疗,大大减低了复发率,现介绍于下.
作者:姚兰英 刊期: 2001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