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增液汤加味治疗结肠黑变病

周奚钟

关键词:结肠黑变病, 便秘, 增液汤
摘要:结肠黑变病系结肠粘膜大量棕黑色素沉积引起的非炎症性病变,临床少见.以便秘、腹胀、下腹部隐痛、纳呆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结肠镜检查可确诊.笔者自1998年以来,应用增液汤加味治疗此病4例,收效满意.4例中,男女各2例,年龄在54~66岁之间,病程4~7年.均因习惯性便秘,长期服用大黄、番泻叶等泻药,致使阴津大亏,来诊时均有程度不同的阴虚燥热证候,故选用增液汤加味治疗.
浙江中医杂志相关文献
  • 金水六君煎对哮喘缓解期患者免疫及肺功能的影响

    近年来,对哮喘的研究在病因病机、临床症状控制及疗效机理诸方面均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在临床中对该病缓解期的观察治疗甚少,有鉴于此,笔者采用金水六君煎内服,对32例此类患者的免疫功能(主要观察血清T淋巴细胞亚群)与肺功能的相关指标进行观察,并与另30例缓解期未服药、发作时予用舒喘灵气雾剂的患者对照,兹将有关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赵玉霞;梁济乐;楚中华 刊期: 2001年第09期

  • 化坚散合小金丹治疗瘢痕疙瘩28例

    1996年1月~2000年3月,我们应用自拟化坚散合小金丹治疗瘢痕疙瘩取得较好疗效,报道如下.

    作者:李毅;韩文彬 刊期: 2001年第09期

  • 扶正抑瘤汤治疗晚期肝癌42例临床观察

    肝癌是目前临床上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之一,近年来,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其患病率呈上升趋势.

    作者:傅理琦 刊期: 2001年第09期

  • 黄芩不同炮制在妇科中的运用

    现代的研究证实黄芩含有多种黄酮类衍生物,主要有黄芩甙、汉黄芩甙、黄芩素、汉黄芩素,有抗菌、抗病毒、抗过敏、解热、降压利尿及降低血脂和血糖、利胆解痉、镇痛等作用.黄芩的疗效,与黄芩中有效成份含量多少有关,因此保存和增加有效成份,是保证黄芩疗效的关键所在,而如何提高和保存有效成份,则取决于黄芩的不同炮制,不同炮制的黄芩在临床上就有不同的疗效.现举例说明如下.

    作者:徐春晓 刊期: 2001年第09期

  • 麻黄巧配伍疑难杂症除

    邱祖萍副主任医师,业医30余载,审证细微,立法谨守病机,遣药不落旧套.临证巧用麻黄配伍,且寒暑不忌,每能出奇制胜.现介绍如下.

    作者:严索宇;黄建琴 刊期: 2001年第09期

  • 426例蓝紫舌探析

    蓝紫舌是临床中常见而又易被忽视漏诊的一种病理舌象.近15年来,我们在舌诊研究中共发现蓝紫舌患者426例,现将其临床观察及相关研究报告如下.

    作者:王淑英 刊期: 2001年第09期

  • 针刺经验穴扭伤穴治疗急性腰扭伤500例--附常规针刺治疗100例对照

    急性腰扭伤是针灸门诊中常见病之一.笔者自1984年以来,采用针刺经验穴扭伤穴治疗500例,并与常规取穴治疗100例进行对比观察,现将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周义贵 刊期: 2001年第09期

  • 颈椎2号方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638例--附颈复康治疗512例对照观察

    在各型颈椎病中,椎动脉型颈椎病的发病率仅次于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主要表现为头痛、颈肩痛、眩晕、耳鸣、体位性猝倒、视物不清、恶心呕吐、记忆力减退等,且症状表现往往因转动或侧弯头部至某一位置而诱发或加重.笔者自1995年起采用自拟颈椎2号方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638例,并设颈复康颗粒剂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512例作对照观察,现将观察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陈进义;费志超 刊期: 2001年第09期

  • 慢性肺原性心脏病辨治体会

    慢性肺原性心脏病(简称肺心病)是由肺胸疾病、肺血管病变或呼吸调节功能障碍,引起肺动脉高压,因而导致右心室扩大与肥厚的一种疾病.通过多年的临床观察及研究,我们发现在西药抗感染、扩张支气管、控制心衰等基础上,加用中医中药,尤其在缓解期治疗上具有独特的优势,中西医结合治疗肺心病既祛标实,又补本虚,容易达到治病求本的疗效.

    作者:张弘;徐志瑛 刊期: 2001年第09期

  • 论大黄在不同剂量中的不同药理与应用

    在中药调剂学中,中药的剂量对临床治疗效果至关重要.其用量的大小往往悬殊较大,许多中药的功效、药理作用及副作用均会随着剂量的不同而变化.现举大黄为例,阐述如下.

    作者:金琦 刊期: 2001年第09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病态窦房结综合征30例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是由于窦房结及其周围组织病变造成其起搏和(或)冲动传导障碍而引起一系列心律失常,重要器官慢性或急性供血不足的临床综合征.笔者自1994年1月至1999年3月,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本病30例,取得较为满意的近期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潘建新 刊期: 2001年第09期

  • 金匮肾气丸药理研究进展

    金匮肾气丸的药理研究工作,目前不但进展较快,而且取得了可喜成绩.今综述如下.

    作者:张家玮;张爱林 刊期: 2001年第09期

  • 增液汤加味治疗结肠黑变病

    结肠黑变病系结肠粘膜大量棕黑色素沉积引起的非炎症性病变,临床少见.以便秘、腹胀、下腹部隐痛、纳呆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结肠镜检查可确诊.笔者自1998年以来,应用增液汤加味治疗此病4例,收效满意.4例中,男女各2例,年龄在54~66岁之间,病程4~7年.均因习惯性便秘,长期服用大黄、番泻叶等泻药,致使阴津大亏,来诊时均有程度不同的阴虚燥热证候,故选用增液汤加味治疗.

    作者:周奚钟 刊期: 2001年第09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34例--附单用西药治疗27例对照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是孕妇特有的一种以皮肤瘙痒和胆汁淤积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疾病,是导致围产儿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我院在1998年1月至1999年12月,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ICP34例,并与单用西药治疗的27例进行对照,取效较好.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群英 刊期: 2001年第09期

  • 余含盞与《保赤存真》

    余含盞(1792~1846),字芬亭,号梦塘,别号杏林子.世居婺源(今属江西)北乡十六都沱川村.为郡庠生,以军功议叙候选通判.弃儒学医,尤擅儿科.生于乾隆壬子年二月,卒于道光丙午年四月,享年55岁.

    作者:戴祖铭;余信 刊期: 2001年第09期

  • 邓铁涛治疗中老年消渴的经验

    邓铁涛老中医治疗消渴,既崇经典之理,又有发微之阐,辨证用药,独具一格,特别是对中老年消渴病人,应用六味地黄丸治疗,每获良效.现总结其经验如下.

    作者:温子龙 刊期: 2001年第09期

  • 参附大补汤加减治疗血小板减少10例

    血小板减少在临床上可单独出现,也可与白细胞减少、血红蛋白降低、紫癜、牙龈出血等同时出现.近3年来,笔者自拟参附大补汤加减治疗10例,获效比较理想,现介绍于下.

    作者:郭兴法 刊期: 2001年第09期

  • 清开灵注射液致过敏反应11例

    清开灵注射液为中药制剂,具有清热解毒、化痰通络、醒神开窍的功能.随着本品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清开灵注射液致毒副反应的案例时有报道.笔者对我院1998年至2000年使用清开灵注射液的病例500例进行回顾整理,发现有11例病人发生过敏反应,现小结如下.

    作者:朱立刚 刊期: 2001年第09期

  • 麻黄升麻汤应用举隅

    麻黄升麻汤载于《伤寒论》,原治厥阴误下,上热下寒,虚实互见,阴阳错杂之证.笔者体会,凡具有清阳被郁,虚火妄动,而见上热下寒诸证者,随证加减,常有良效.

    作者:刘水清 刊期: 2001年第09期

  • 实验性脾虚证大鼠回肠电-机械活动变化与P物质及血管活性肠肽的关系研究

    本研究用双银球电极-应变片记录了实验性脾虚证大鼠回肠始段的电-机械活动,并采用放射免疫分析(RIA)方法对实验性脾虚证大鼠回肠始段P物质(SP)、血管活性肠肽(VIP)进行测定,发现脾虚组慢波和运动平均频率增高,快波明显增多,SP含量显著升高,VIP含量显著降低;自然恢复组慢波、快波及运动频率和振幅与脾虚组比较均无显著差异,SP含量明显恢复但与对照组比较仍有显著差异,VIP含量无明显改变;加味四君子汤治疗组与脾虚组比较,运动振幅显著下降,快波显著减少,SP含量降低至正常(与对照组比较).结果提示:脾虚证大鼠回肠始段SP、VIP含量改变可能与脾虚证大鼠回肠电-机械活动紊乱有关,加味四君子汤对脾虚证大鼠回肠始段电-机械活动及胃肠肽的分泌异常有一定的调理作用.

    作者:郭华;曲瑞瑶;常延傧;李利生;王伟;曾文红;曲柏林;孟? 刊期: 2001年第09期

浙江中医杂志

浙江中医杂志

主管:浙江省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浙江省中医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