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自拟醒脾祛浊汤治疗脾肾气虚、湿浊中阻型慢性肾功能衰竭41例

韩阳;何学志;席强

关键词:醒脾法, 醒脾祛浊汤, 慢性肾功能衰竭
摘要:慢性肾脏疾病肾功能失代偿期阶段,病理损害常呈进行性恶化和发展,终发展至终末期肾功能衰竭(CKD).我们应用张宗礼教授经验方醒脾祛浊汤治疗脾肾气虚、湿浊中阻型慢性肾功能衰竭取得较好的疗效,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中医杂志相关文献
  • 脊柱手法治疗肠易激综合征105例临床研究

    目的:评价脊柱手法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10例肠易激综合征正在发病的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105例.研究组由专人施行脊柱手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口服得舒特(匹维溴铵片)50mg,每日3次治疗,两组均治疗2周.采用肠道症状尺度表(BSS)评分标准进行治疗前后症状评分,并应用BSS积分改善率进行疗效评价.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BS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的BSS积分改善率,研究组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胸腰椎椎间盘移位与肠易激综合征的发病可能有直接关系,脊柱手法纠正胸腰椎椎间盘移位对其周围神经或血管的压迫或刺激是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简便而且疗效肯定的方法.

    作者:屈留新;陈洪;邢丽阳;高嵩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关于红大戟醋制的探讨

    历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和各地的炮制规范对于红大戟是否需要醋制有着不同的规定.通过回顾其药用历史,探讨了目前存在分歧的原因,认为醋制红大戟的做法,既缺少古代临床的证实,也未见现代实验研究,而只是从醋制京大戟的方法移植而来,因此有必要开展相关的研究对其加以评价和规范.

    作者:李兴华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从伏邪理论看耐药菌感染

    中医伏邪理论的应用为治疗耐药菌感染的问题拓宽了思路.从感邪途径、发病特点、病机及其治疗等方面进行了探讨,提出在耐药菌治疗上应用抗生素联合中药扶正、透邪是非常有必要的,其中扶正重点强调温阳.

    作者:高洁;刘清泉;马群;蔡阳平;王光磊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丘和明治疗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经验

    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指机体免疫系统产生血小板抗体(PAIgG),导致骨髓巨核细胞成熟障碍或成熟血小板破坏,从而导致外周血小板减少的临床综合征,临床上以皮肤紫斑、鼻衄、齿衄为主要表现,严重者可并发多部位脏器出血.

    作者:蓝海;刘安平;古学奎;胡莉文;陈鹏;罗曼;张晓静;丘和明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血证论》时复病浅析

    对<血证论>时复病的理论来源、病因病机、治疗用药进行探讨.阐明血证病机因时而变,瘀血为血证四时而发之根.治疗用药方面亦根据四时变化采取不同方药.血证四时辨证从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变化指出了血证与各个脏腑的相关性,临床用药上根据各个季节各脏所主方药亦有所偏重,体现脏腑相关性.

    作者:张广丽;许华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老年高血压肾气亏虚证证候量化诊断标准指标赋权方法探讨

    目的:通过老年高血压病肾气亏虚证诊断标准中指标权重系数的建立,探讨中医证候量化诊断标准指标赋权的合理方法.方法:对<老年高血压病肾气亏虚证宏观诊断量表>采用主客观联合赋权法,先利用德尔菲(Delphi)法确定量表各条目主观权重系数,再对老年高血压患者300例样本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确定客观权重系数,然后将两种赋权方法得出的某一指标的权数相乘,后进行归一化处理.结果:量表各条目整数化权值分别为头晕7、腰酸8、膝软8、健忘4、听力减退4、发脱3、齿摇4、夜尿频多7、尿有余沥5、神疲8、乏力9、气短7、嗜卧2、诸症遇劳加重7、舌质淡白3、脉沉5、脉细5、脉弱5.结论:联合赋权法对中医证候量化具有可行性和科学性,更能反映临床实际.

    作者:戴霞;郭伟星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环孢霉素A联合补肾活血中药治疗获得性单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20例

    单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PRCA)是以骨髓单纯红系造血障碍,外周血网织红细胞和成熟红细胞减少,而白细胞、血小板基本正常为特征的一组血液系统疾病,T细胞功能紊乱介导的造血抑制是本病的主要发病机制之一[1].

    作者:白薇;刘锋;李柳;刘驰;张姗姗;肖海燕;郑春梅;徐述;唐旭东;麻柔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王加维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经验

    围绝经期综合征,是指妇女在绝经前后一段时期内因不适应内分泌的变化而表现出的一系列证候群,如月经紊乱、烘热汗出、腰膝酸软、面红潮热、烦躁易怒、心悸失眠、眩晕耳鸣、皮肤感觉异常甚或情志异常等.

    作者:刘亚玲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从系统生物学角度研究肾虚证概况

    系统生物学主要研究生物体的组成成分及其在特定条件下相互之间的关系,它以生物系统各组学研究的发展为基础.根据系统生物学的特点及方法对中医肾虚证研究取得的成果进行论述,并对肾虚证研究发展的前景予以展望.

    作者:仇士东;温学森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中国现代名中医医案精粹》选登(6)——严二陵医案

    严二陵(1901-1981),江苏省吴县人.1916年从林衡甫先生学习中医.1921年在上海南市王家码头开业,精于岐黄之术,熟悉各家学说,前来求诊者常门庭若市.

    作者: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姜良铎辨治肺心病经验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姜良铎教授,临证30余载,学验俱丰,兹将姜老师辨治肺原性心脏病(肺心病)经验介绍如下.

    作者:付义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安效先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经验

    安效先(1942-),男,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儿科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第三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中国中医科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中医科学院儿科学术带头人.

    作者:潘璐;安效先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上感颗粒对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的退热疗效分析

    目的:观察上感颗粒对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的退热效果.方法:收集8家医院433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按照诊断标准分为风寒证、风热证、卫气同病证、风邪袭表(寒热不显)、风邪袭表(寒热兼夹)5个证型.均予上感颗粒口服治疗,每天服用2次,疗程3天.观察1个疗程,测量患者给药后1h、2h、3h、4h、24h内、48h内、72h内、72h的体温,观察即刻退热疗效和解热时间.结果:服药4h内退热216例,占49.88%;服药后72h治愈413例,治愈率为95.38%;各证型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上感颗粒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发热疗效确切.

    作者:余衍亮;奚肇庆;张晓云;罗翌;刘清泉;张念志;孙伯青;孙菊光;杜梁枫;郑艳;张丽;耿连艺;张旸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三步针刺法治疗肩周炎患者39例疗效观察

    目的:比较三步针刺法与普通针刺法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8例肩周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三步针刺法)与对照组(普通针刺法)各39例.两组均连续治疗6天为1个疗程,4个疗程后比较疗效,并比较两组患者肩关节活动相关性疼痛、压痛及肩关节活动功能积分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4.74%,对照组总有效率85.7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肩关节活动相关性疼痛、压痛、肩关节活动功能的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或P<0.01),且治疗组对以上指标的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三步针刺法治疗肩周炎在即刻止痛和改善关节活动度方面都优于普通针刺法.

    作者:陈明;张花;东责荣;王海桥;鲍春龄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参鹿益髓汤治疗多发性硬化症41例

    多发性硬化症是神经系统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疾病,目前其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明确,此病难以治愈,容易复发.

    作者:王殿华;陈金亮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急性脑卒中患者炎性因子与中医辨证分型的关系

    目的:探讨急性脑卒中患者炎性因子及相关实验室指标变化与中医辨证分型的关系.方法:选择急性脑卒中患者329例和对照组(非卒中患者)147例,比较两组患者血常规、血凝、C反应蛋白(CPR)、尿酸(UA)、血糖、血脂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DS).同时将急性脑卒中患者进行辨证分型,分析不同证型患者炎性因子及相关实验室指标的变化.结果:急性脑卒中患者的白细胞、红细胞、中性粒细胞、血小板、纤维蛋白原、CPR、UA、总胆固醇及NDS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中脏腑患者的部分指标显著高于中经络患者(P<0.05或P<0.01),不同的中医分型其指标变化也不同.急性脑卒中患者中脑出血或病变部位在小脑的患者容易出现中脏腑的情况.结论:急性脑卒中患者炎性因子及相关实验室指标比非卒中患者显著升高,中医辨证分型与卒中发生的性质、部位、以及其各种炎性因子的变化有密切关系.

    作者:李海聪;杨毅玲;李求兵;戴琪;杨学青;陈晓光;王燕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自拟醒脾祛浊汤治疗脾肾气虚、湿浊中阻型慢性肾功能衰竭41例

    慢性肾脏疾病肾功能失代偿期阶段,病理损害常呈进行性恶化和发展,终发展至终末期肾功能衰竭(CKD).我们应用张宗礼教授经验方醒脾祛浊汤治疗脾肾气虚、湿浊中阻型慢性肾功能衰竭取得较好的疗效,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韩阳;何学志;席强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论方药用量策略

    方药用量关乎临床疗效,而决定方药用量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如疾病的种类、病势轻重,患者体质,饮片质量等.从与医者临证治疗策略有关的因素和与药材质量、煎煮等有关的药原性因素两方面探讨方药用量策略,以期对临床有所启示.

    作者:仝小林;刘文科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冠心爽合剂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的疗效及作用机制

    目的:观察冠心爽合剂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的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56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28例.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肠溶片、单硝酸异山梨酯片和低分子量肝素钙注射液治疗,治疗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加服冠心爽合剂.两组疗程均为1个月.观察两组患者单项症状、心绞痛及西雅图心绞痛量表(SAQ)评分并检测血清生物标记物.结果:治疗组可明显改善患者胸痛、胸闷、气短、腰膝酸软、头晕耳鸣症状,缩短心绞痛持续时间,减少硝酸甘油用量,增加SAQ评分(P<0.05或P<0.01).治疗后,两组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均有显著降低,但治疗组降低幅度更大(P<0.05);对照组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1(TIMP-1)均无明显变化,治疗组MMP-9明显降低(P<0.05),而TIMP-1无明显变化.结论:冠心爽合剂是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的有效中药复方,抗炎、稳定动脉斑块可能是其作用机制.

    作者:周小明;刘如秀;李敏;阚杰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肺癌并发胸水患者中医证型分布规律研究

    目的:探讨肺癌并发胸水患者中医证候的分布规律.方法:对确诊为肺癌并发胸水的150例患者进行临床症状、体征(含舌脉)及相关检查的观察记录,确定初步证候,按照判断标准探讨该研究对象的证候特点,从中找出规律.结果:肺癌并发胸水患者的证候主要包括气阴两虚型、气虚痰湿型、气虚血瘀型、气虚型、痰热型、气滞型及气滞血瘀型7类.不同临床病理分型、临床分期、胸水量患者中医证候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癌并发胸水患者证候分布复杂,单证少,复证多,虚实互见,尤以气虚为主的复证多见.肺癌并发胸水患者的证型与胸水量、临床分期、病理分型无明显相关.

    作者:瞿彬;张培彤 刊期: 2011年第06期

中医杂志

中医杂志

主管:北京中医;新医药学杂志

主办:国家中医药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