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两种去神经支配压力性尿失禁模型的比较

关键词:压力性尿失禁, 阴部神经, 模型, 动物
摘要:目的 比较两种去神经支配压力性尿失禁(SUI)模型的效果.方法 30只雌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3组.测漏尿点压力(LPP),3组分别切断坐骨神经、阴部神经和只游离不切断,术后2周测LPP,行喷嚏试验.术后1月行尿道组织学检查.解剖坐骨、阴部神经.结果 3组术前LP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手术前后LPP分别为(27.567 70±5.434 89)、(30.132 20±5.790 94)cm H_2O,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坐骨神经组为(30.911 00±5.467 62)、(30.400 80±5.515 54)cm H_2O,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阴部神经组为(27.84930±5.23036)、(9.588 30±2.342 55)cm H_2O,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阴部神经组术后喷嚏时漏尿,镜检尿道括约肌萎缩.解剖证明坐骨、阴部神经各自独立,支配尿道括约肌的是阴部神经.结论 切断阴部神经可以建立大鼠去神经支配SUI模型,切断坐骨神经则不能.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相关文献
  • 热诱导人胶质瘤U251细胞凋亡作用

    目的 观察不同加热温度及不同加热时间对人胶质瘤U251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采用恒温加热(43、44、45℃各1、2、3、4 h)处理细胞,后继续培养12 h.应用Annexin V-FITC/PI双染、瑞氏-姬姆萨染色、PI单染检测细胞凋亡率、凋亡细胞形态学、细胞周期生化学特征的变化情况.结果 随温度升高和诱导时间延长U251细胞凋亡率增加,44℃3 h凋亡率高达40.10%(P<0.01);光镜下可见凋亡细胞出现膜小泡,凋亡小体;PI单染有凋亡峰及细胞周期改变.结论 44℃热诱导3 h是促使U251细胞凋亡的佳条件,热诱导凋亡细胞具有典型的形态、生化学特征变化.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模拟装甲舱室内爆炸后大鼠早期肺损伤研究

    目的 观察模拟舱室爆炸伤后肺部损伤特点及炎症早期发展的动态规律.方法 采用模拟舱室、开阔地以600 mg雷管电起爆致伤清醒大鼠,在伤前、后1、3、5、8、12、24、72 h观察肺损伤并检测白细胞介素(IL)-1β,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结果 舱室与开阔地均压值无差异,但舱室冲击波压力波持续时14.0 ms、峰压力上升时间0.06 ms显著高于开阔地爆炸冲击波(P<0.01);大鼠肺损伤评分及病理特征明显重于开阔地(P<0.01),其中8 h舱室肺伤情评估均值高为34.33;IL-1β、TNF-α浓度明显升高,且分别在8 h和12 h达到峰值(P<0.01),伤后72 h仍高于对应开阔地血浆浓度.结论 舱室爆炸伤为复杂冲击波,肺伤情较开阔地严重,与IL-1β和TNF-α浓度正相关.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大鼠肺缺血再灌注损伤长期存活模型的建立

    目的 建立一种简单、稳定的大鼠肺缺血再灌注损伤(LIRI)长期存活模型.方法 将84只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2组:Ⅰ组为假手术组,Ⅱ组为肺缺血再灌注组(每组n=42只).两组分别于开胸后、缺血1 h后再灌注0、2、4h、1、3、7 d取肺组织行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肺湿干比(W/D ratio)检测和肺泡Ⅱ型细胞(ATⅡ)的电镜超微结构评价;取支气管肺泡灌洗液检测肺通透性指数(LPI).结果 手术成功率达100%.Ⅱ组与Ⅰ组比较,缺血再灌注后2、4 h、1 d的MPO、LPI、W/D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开胸后、再灌注后0 h、3、7 d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TⅡ的超微结构显示,再灌注4 h后损伤严重,再灌注1 d即出现明显的修复过程,再灌注7 d基本恢复正常结构水平.结论 本模型简单、可靠,LIRI后相关肺损伤指标和ATⅡ超微结构损伤变化特点吻合.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凋亡蛋白酶活化因子-1基因甲基化在骨肉瘤细胞株中的作用

    目的 检测骨肉瘤细胞株中凋亡蛋白酶活化因子(APAF)-1基因启动子区域甲基化状态及该基因mRNA表达,观察APAF-1基因对骨肉瘤形成的影响.方法 以骨肉瘤细胞株MG63和Hs888T为研究对象,提取DNA,经重亚硫酸钠处理后,采用限制性酶切图谱分析(COBRA)检测APAF-1基因CpG岛的甲基化情况,使用不同浓度(0、1×10~(-7)、3×10~(-7)mol/L)的DNA甲基转移酶抑制剂5-氮杂2'-脱氧胞苷(5-Aza-CdR)处理骨肉瘤细胞株4、10、20d,采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T-PCR)检测Apaf-1 mRNA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 在Hs888T细胞株中APAF-1基因存在CpG岛甲基化并且随着5-Aza-CdR浓度的增加Apaf-1 mRNA表达水平也在增加.3×10~(-7)mol/L的5-Aza-CdR处理Hs888T细胞株20 d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s888T细胞株中APAF-1基因异常表达与APAF-1基因启动子区域CpG岛甲基化有关,提示APAF-1基因甲基化可能参与某些骨肉瘤的发生.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TRPV5在肾草酸钙结石模型大鼠肾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TRPV5是瞬时性受体电位通道(TRP)vanilloid受体亚类成员之一,主要在肾远曲小管和集合管上皮细胞中表达,是介导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钙主动重吸收的主要蛋白,在调控尿钙水平中发挥关键作用,其表达下降或活性降低可能导致尿钙水平增高[1].目前的研究结果认为尿钙增高是形成含钙尿路结石的主要因素之一.我们通过免疫组织化学和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测定TRPV5 mRNA及蛋白在大鼠草酸钙结石模型肾中的表达,探讨TRPV5在肾结石形成中的作用.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人PPFP基因的重组慢病毒载体的构建和表达

    目的 构建含人PAX8/PPARγ/融合基因(PPFP)基因重组慢病毒载体并检测其表达性能.方法 从已构建好的含PPFP的质粒克降模板PEGFP-C-PPFP中,利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钓取目的 基因PPFP,将该基因克隆到慢病毒载体表达质粒pGC-FU(含Flag基因)中,得到重组的pGC-FU-PPFP,通过PCR、酶切、测序和分析比对验证PPFP基因后,将pGC-FU-PPFP质粒和包装质粒pHelper1.0、pHelper2.0共同转染人胚胎肾上皮细胞株293T细胞,获得携带PPFP基因和Flag基因的重组慢病毒,收集并浓缩病毒上清液,测定重组病毒的滴度.通过Western blot鉴定PPFP-Flag融合蛋白在靶细胞内的表达进一步验证目的 基因在靶细胞中的表达.结果 经PCR扩增获得2591 bp的目的 基因片段,构建的重组质粒经PCR、酶切及测序和分析比对鉴定正确;该质粒与包装质粒共转染293T细胞获取的慢病毒滴度达3.5×10~7转导单位TU/ml;感染的293T细胞,Western blot结果显示条带大小为90 KDr,可判断目的 基因PPFP在293T细胞中表达.结论 成功构建PPFP基因慢病毒载体质粒pGC-FU-PPFP,并建立慢病毒过表达系统.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因沉默抑制人胶质瘤裸鼠移植瘤生长及血管生成的研究

    目的 观察靶向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短发夹RNA(shRNA)对裸鼠人脑胶质瘤中VEGF基因表达的抑制作用.方法 体外培养人脑胶质瘤U251细胞株,建立人脑胶质瘤裸鼠皮下接种模型.将成功造模的30只裸鼠随机分为A、B、C 3组(每组10只),分别给予不同处理.观察肿瘤生长.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瘤组织中VEGF蛋白表达及组织内的微血管密度(MVD)改变.结果 治疗5周后,VEGF shRNA组(A组)的肿瘤体积为654.0 mm~3、抑瘤率达65.2%,与空质粒组(B组)1790.4 mm~3、4.7%或PBS组(C组)1880.3 mm~3、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荷瘤组织中VEGF和MVD分别为9.52、22.02,与B组17.18、43.58或C组17.82、45.3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EGF蛋白表达与MVD间存在正相关性(r=0.721,P<0.01).结论 应用RNAi技术沉默VEGF基因能明显抑制人脑胶质瘤细胞株U251裸小鼠移植瘤的生长.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胰腺癌荷瘤鼠吲哚胺2,3-双加氧酶表达和CD4~+CD25~+Treg细胞数的变化

    目的 观察吲哚胺2,3-双加氧酶(IDO)的表达以及调节性T细胞(Treg)数量在胰腺癌荷瘤鼠中的变化,并探讨胰腺肿瘤细胞免疫逃逸的机制.方法 建立小鼠胰腺癌模型,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Western blot分析肿瘤组织周嗣引流淋巴结(TDLNs)IDO表达水平;并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荷瘤鼠TDLNs及脾脏中CD4~+CD25~+T细胞占CD4~+T比例;荧光定虽PCR测量Foxp3在TDLNs及脾脏mRNA水平.结果 胰腺癌荷瘤鼠TDLNs中IDO在mRNA(1.670±0.099比1.123±0.243),蛋白表达水平(1.401±0.079比0.872±0.193),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荷瘤鼠和脾细胞中CD4~+CD25~+T细胞占CD4~+T细胞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鼠[TDLNs分别为(25.00±2.16)%和(11.02±1.31)%,P<0.05;脾脏分别为(22.14±2.33)%和(12.11±0.93)%,P<0.05];荷瘤鼠Foxp3 mRNA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鼠,荷瘤鼠分别为:TDLNs 3.427±0.164、脾细胞2.098±0.112,而对照鼠分为:0.933±0.253、1.137±0.343(P<0.05).结论 胰腺癌荷瘤鼠癌组织周围引流淋巴结IDO表达明显增高,且TDLNs及脾脏CD4~+CD25~+Treg细胞的数量增加.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瘦素促进创伤大鼠肉芽组织生成的研究

    瘦素(leptin)可参与组织的创伤修复.当皮肤创伤范围较大、坏死组织较多时,其修复必须通过肉芽组织形成来实现.而目前尚未见瘦素对整体动物创伤肉芽组织细胞增殖和基质生成影响的报道.本研究旨在从细胞增殖和胶原等蛋白合成角度观察瘦素对皮肤创伤大鼠肉芽组织生成的影响,为探讨瘦素促进皮肤创伤愈合作用的机制提供实验依据.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脊髓固有或中间神经元功能的研究进展

    在脊髓型颈椎病(CSM)椎管减压术后发生的神经并发症中,常表现为减压节段水平以下多髓节神经功能障碍,症状多以颈部轴向疼痛、肩活动受限、手指精细活动障碍或内在肌萎缩等下运动神经元(LMN)通路损害及手部皮肤潮湿、少汗等自主神经系统受累不适为主,MRI显示有硬膜内出血时可同时发生脊神经根刺激症状,MRI提示硬膜外血肿时常发生脊髓压迫症表现[1],实系病变累及脊髓内固有神经元(PNs)或中间神经元(INs)所致[2],由于其数量多且分布广泛,相关轴突纤维多位于灰、白质交汇处,恰位于脊髓前、后动脉各自交通吻合支的终末端区域,易因滋养动脉间吻合薄弱或血液供应不足而影响其正常代谢所需.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脆性组氨酸三联体基因转染对人结肠癌细胞株SW480奥沙利铂敏感性的影响

    目的 观察脆性组氨酸三联体基因(FHIT)转染对人结肠癌细胞株SW480奥沙利铂敏感性的影响.方法 将重组真核表达质粒pRc/CMV2-FHIT通过脂质体转染技术导入人结肠癌细胞株SW480,筛选稳定转染的细胞并扩增培养,以转染了空质粒pRc/CMV2的SW480细胞(SW480-pRc/CMV2)和正常SW480细胞为对照.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FHIT基因的mRNA转录水平.以奥沙利铂作用于3组细胞,用噻唑蓝(MTT)比色法测定细胞的生长抑制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奥沙利铂处理前后各组结肠癌细胞的凋亡率及细胞周期的变化.结果 SW480-FHIT细胞的RT-PCR产物经凝胶电泳有明显的阳性条带,而对照组则无;经奥沙利铂处理后,转染FHIT基因的SW480细胞的凋亡水平与空质粒转染组及结肠癌细胞株组比较明显增高(第2、3、4天A值比较P<0.05),并且FHIT基因与奥沙利铂有轻度的协同促进凋亡作用;同时奥沙利铂处理前后实验组结肠癌细胞的生长周期较对照组均出现了明显的G_0/G_1期阻滞,且细胞的生长抑制率存在浓度和时间依赖性.结论 外源性FHIT基因表达与奥沙利铂协同促进SW480细胞凋亡及细胞周期阻滞,FHIT基因可增加结肠癌细胞对奥沙利铂的敏感性.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17β-雌二醇通过雌激素受体途径上调骨髓源性内皮祖细胞CXCR4表达增强其迁移功能

    目的 探讨17β-雌二醇对小鼠骨髓源性内皮祖细胞(BM-EPCs)迁移功能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培养卵巢切除BALB/C小鼠BM-EPCs.分别采用0、1、10、100 nmol/L 17β-雌二醇或相应浓度17β-雌二醇和雌激素受体拮抗剂ICI182 780与BM-EPCs共培养.48 h后,Transwell小室检测BM-EPCs经或未经CXCR4抑制剂AMD3100处理后向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α(SDF-1α)的迁移功能.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BM-EPCs CXCR4的表达.结果 17β-雌二醇呈剂量依赖性促进BM-EPCs迁移(0 nmol/L:80.33±6.02;1 nmoL/L:110.67±7.51;10 nmol/L:139.67±9.50;100 nmol/L:168.00±10.00/400倍视野,P<0.05)以及CXCR4 mRNA(CXCR4/β-actin:0 nmol/L:0.091±0.007;1 nmol/L:0.189±0.009;10 nmol/L:0.208±0.006;100 nmol/L:0.235±0.009,P<0.05)和蛋白[CXCR4阳性率:0 nmol/L:(29.57±4.20)%;1 nmol/L:(49.23±6.01)%;10 nmol/L:(64.69±4.46)%;100 nmol/L:(75.59±4.88)%,P<0.05]的表达,但被雌激素受体拮抗剂ICI182 780完全阻断(P>0.05).结论 17β-雌二醇通过雌激素受体途径上调BM-EPCs CXCR4的表达而增强其迁移功能.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节律基因Per2对小鼠肿瘤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我们通过体外诱导节律基因Per2的过表达,观察Per2对卵巢癌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同时通过小鼠体内实验观察Per2对肿瘤生长的影响,探讨Per2表达对卵巢癌细胞的肿瘤抑制作用.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聚乙二醇转化生长因子-β1缓释微球去细胞瓣复合支架生物学性能

    目的 制备聚乙二醇(PEG)转化生长因子(TGF)-β1缓释微球左细胞瓣复合支架,观察生物学性能.方法 制备聚乙二醇微球,电镜观察粒径.去细胞瓣与PEG微球耦联,吸附TGF-β1,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形态学与分子生物学检测.种植大鼠肌成纤维细胞,体外培养7 d,构建组织工程心脏瓣膜(TEHV),行形态学与分子生物学检测.结果 PEG微球粒径(42.72±3.48)nm.ELISA检测示TGF-β1包封率82.01%,7 d TGF-β1释放率67.22%.与去细胞瓣支架比较,复合支架组细胞紧密联合且细胞外基质丰富,羟脯氨酸含量和DNA含量增高.结论 PEG-TGF-β1缓释微球去细胞瓣复合支架,利于细胞生长,胶原的分泌及TEHV的构建.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DFU对骨肉瘤细胞增殖和侵袭能力的影响

    目的 观察选择性环氧合酶-2抑制剂DFU对人骨肉瘤细胞株MG-63增殖和侵袭能力的影响及其对Ang-2基因表达的调控.方法 体外培养骨肉瘤细胞株MG-63,免疫荧光法检测Ang-2在MG-63细胞中的表达,应用噻唑蓝(MTT)比色法和形态学检测研究不同浓度DFU对骨肉瘤细胞株MG-63的生长抑制作用,Boyden小室体外侵袭实验检测其对骨肉瘤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RT-PCR法分析DFU对骨肉瘤细胞株MG-63中Ang-2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 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Ang-2在骨肉瘤细胞株MG-63中呈阳性染色,MTT法和形态学检测提示DFU可抑制骨肉瘤细胞株MG-63的增殖,并具有剂量依赖性,在DFU浓度为200 μmol/L时,对细胞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Boyden小室体外侵袭实验显示DFU可降低骨肉瘤细胞的侵袭能力,在DFU浓度为200 μmol/L时,作用显著.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分析显示经DFU作用后的骨肉瘤细胞株MG-63表达Ang-2较用药前明显下降.结论 DFU对骨肉瘤细胞株MG-63的增殖有抑制作用,其可能通过抑制Ang-2的表达,降低其侵袭能力.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前列腺上皮源性Ets转录因子在激素非依赖性前列腺癌中的表达

    众多研究结果显示前列腺上皮源性Ets转录因子(PDEF)具有较强的肿瘤相关性,提示可以在临床上以PDEF作为靶基因,制定出特异性的肿瘤治疗和控制方案[1],我们先期研究表明随着前列腺癌临床分期进展,PDEF mRNA的表达强度也不断增强,提示PDEF基因的表达存在明显的临床分期的表达差异,说明PDEF与前列腺癌的转移浸润有关[2].本研究旨在探讨PDEF在激素非依赖型前列腺癌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临床治疗的相关性.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阴茎海绵体内注射川芎嗪对兔阴茎勃起效应的影响

    目的 观察阴茎海绵体内注射川芎嗪对兔阴茎勃起效应的影响.方法 12只成年雄性新西兰大白兔,静脉麻醉后游离一侧颈总动脉和阴茎海绵体,颈总动脉插管与电生理记录仪连接监测平均动脉压(MBp),阴茎海绵体内置入25 G针头与电生理记录仪连接用于测定阴茎海绵体内压(ICP).通过在兔阴茎海绵体内注射不同剂量(0.5~5.0 mg/kg)川芎嗪和等体积生理盐水,分别记录ICP变化(ICP)、阴茎膨胀持续时间(DT)和MBp的变化.结果 阴茎海绵体内分别注射不同剂量的川芎嗪(0.5、1.0、2.0、5.0 mg/kg),ICP分别由基线增加至(19.1±3.7)、(24.8±2.1)、(30.2±4.8)、(39.7±6.1)mm Hg(1 mm Hg=0.133 kPa), ICP为6.5~25.8 mm Hg,大ICP为(25.8±5.9)mm Hg,DT为(8.5±2.8)~(22.9±7.3)min.阴茎海绵体内注射川芎嗪呈剂依赖性提高ICP(P<0.05),对MBp没有显著影响(P>0.05).结论 川芎嗪呈剂量-效应依赖性地增强兔阴茎勃起效应.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2,3-丁二醇改性处理的鞣制牛颈静脉带瓣管道抗钙化性能及血流动力学研究

    牛颈静脉带瓣管道(BJVC)目前被国内外学者认为是一种非常具有研究前途的材料,而对BJVC的研究主要是着眼于寻找更好的材料处理方法[1].我们拟用戊二醛固定、2,3-丁二醇改性后的BJVC作巴马猪右室流出道与肺动脉连接,观察这种管道抗钙化能力及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变化.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高原低氧应激对兔睾丸组织的损害

    目的 观察高原不同海拔地区低氧应激对兔睾丸组织及生精的损害.方法 将平原兔12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3只.A组为对照组,B、C、D组为平原兔在48 h内直接迁饲到海拔4320 m后,1、7、30 d组.随机将6只饲养在海拔2260 m高原兔分为2组,每组3只.E组为高原对照组,F组为高原兔24 h内迁饲到4320m后1 d.各组宰杀后行睾丸组织病理学观察.结果 从平原急进高原4320 m地区后,病理检查发现,睾丸组织内大部分曲细精管的各级生精细胞减少,以初级母细胞减少明显;精子细胞明显减少,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睾丸间质内血管充血,间质细胞明显减少,无成堆现象.曲细精管内细胞计数C、D组分别为390.40±158.94、580.80±167.32,A组868.80±293.98(P<0.05).精子密度减少,C、D组分别为0.0027±0.0011、0.004±0.0017,A组0.006±0.002(P<0.05).曲细精管内生精细胞与支持细胞的比率降低,支持细胞计数A、B、C、D、E、F组分别为113、191、187、48、112、162.曲细精管内生殖细胞与支持细胞比率:A、B、C、D、E、F组分别为7.69、6.91、2.09、12.10、8.54、5.26,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从平原急进高原地区可致兔睾丸组织受损,表现为各级生精细胞及间质细胞减少.当大气氧分压突然较大幅度降低时,不同大气压环境下生存的动物引起睾丸组织损害的病理组织学改变大致相同.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新生猪缺氧缺血性脑病模型的建立

    目的 建立一种新生猪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模型.方法 健康3~7 d雄性新生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 n=5)和模型组(HI n=12),采用全身缺氧40 min、空气5 min、窒息7min后复氧、心肺复苏再灌注法制作新生猪HIE模型,于自主循环恢复(ROSC)后第4天取脑,观察缺血缺氧后小猪体质量增长情况,神经功能障碍评分(NDS)以及脑组织病理形态学改变.结果 两组各参数基础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I组在40 min缺氧过程中,氧分压降至(22±3)mm Hg,心率加快,平均动脉压升高,动脉氧饱和度降低,血糖升高;吸入空气时上述参数略有恢复;在7 min窒息期间,表现更严重的低氧血症、代谢性酸中毒、高碳酸血症、高血糖以及显著的低血压和心动过缓,窒息5 min时MABP降至(30±18)mm Hg;HI组体质量增长明显慢于Sham组(P<0.05).Sham组除第1天因麻醉残留造成较高的NDS评分外,后期未见明显异常行为改变,HI组ROSC后第1、2和3天NDS评分明显升高(P<0.05).Sham组脑神经元形态正常,HI组壳核、尾状核和感觉运动皮层存活神经元密度分别降低至Sham组的(12.6±10.1)%、(51.5±8.4)%和(49.1±23.4)%(P<0.01).结论 制作新生猪HIE模型成功,该模型符合新生儿围产期全身缺氧、窒息继发缺血,复氧、CPR后再灌注致HIE脑损伤病理生理变化过程.纹状体和感觉运动皮层HE染色可见以核固缩为典型特征的神经元缺血性改变,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11期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