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TRPV5在肾草酸钙结石模型大鼠肾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关键词:草酸钙结石, 模型, 大鼠肾组织, 表达下降, 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 瞬时性受体电位通道, 远曲小管, 尿钙, 免疫组织化学, 集合管, 肾结石形成, 主要因素, 上皮细胞, 尿路结石, 活性降低, 关键作用, 蛋白, 重吸收, 亚类, 实时
摘要:TRPV5是瞬时性受体电位通道(TRP)vanilloid受体亚类成员之一,主要在肾远曲小管和集合管上皮细胞中表达,是介导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钙主动重吸收的主要蛋白,在调控尿钙水平中发挥关键作用,其表达下降或活性降低可能导致尿钙水平增高[1].目前的研究结果认为尿钙增高是形成含钙尿路结石的主要因素之一.我们通过免疫组织化学和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测定TRPV5 mRNA及蛋白在大鼠草酸钙结石模型肾中的表达,探讨TRPV5在肾结石形成中的作用.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相关文献
  • pcDNA3.0-CBP真核表达质粒的构建及对肺腺癌SPC-A1细胞的影响

    目的 观察外源性CBP基因稳定转染对人肺腺癌SPC-A1细胞体外生长的影响.方法 构建CBP真核表达质粒pcDNA 3.0-CBP,应用pcDNA 3.0-CBP和空载体质粒pcDNA3.0(-),脂质体转染法转染体外培养的人肺腺癌细胞株SPC-A1,G418(800mg/L)筛选出抗性克隆.Western blot检测转染前后CBP蛋白水平变化,噻唑蓝(MTT)比色法分析细胞生长抑制作用,Transwell体外侵袭实验和Wound-healing实验对细胞进行侵袭和迁移能力研究.结果 转染CBP基因的细胞株有目的 基因整合和相应蛋白高表达.MTT检测pcDNA 3.0-CBP转染组活细胞吸光度(0.2787±0.0786)低于未转染组(0.5089±0.1301)和pcDNA 3.0(-)空载体转染组(0.4804±0.1547).pcDNA 3.0-CBP转染组与两对照组吸光度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细胞侵袭实验表明pcDNA 3.0-CBP转染组穿透滤膜数(3.52±0.77)明显少于未转染组(8.17±0.86)和空载体转染组(8.22±1.30),转染组与两对照组侵袭力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细胞迁移实验转染组细胞迁移数(71.30±7.68)明显少于未转染组(119.40±8.38)和空载体转染组(111.41±12.56),转染组与两对照组迁移力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外源性CBP基因稳定转染可抑制人肺腺癌SPC-A1细胞的恶性表型,可能通过对Src家族激酶(SFKs)的负反馈调节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侵袭.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新生猪缺氧缺血性脑病模型的建立

    目的 建立一种新生猪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模型.方法 健康3~7 d雄性新生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 n=5)和模型组(HI n=12),采用全身缺氧40 min、空气5 min、窒息7min后复氧、心肺复苏再灌注法制作新生猪HIE模型,于自主循环恢复(ROSC)后第4天取脑,观察缺血缺氧后小猪体质量增长情况,神经功能障碍评分(NDS)以及脑组织病理形态学改变.结果 两组各参数基础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I组在40 min缺氧过程中,氧分压降至(22±3)mm Hg,心率加快,平均动脉压升高,动脉氧饱和度降低,血糖升高;吸入空气时上述参数略有恢复;在7 min窒息期间,表现更严重的低氧血症、代谢性酸中毒、高碳酸血症、高血糖以及显著的低血压和心动过缓,窒息5 min时MABP降至(30±18)mm Hg;HI组体质量增长明显慢于Sham组(P<0.05).Sham组除第1天因麻醉残留造成较高的NDS评分外,后期未见明显异常行为改变,HI组ROSC后第1、2和3天NDS评分明显升高(P<0.05).Sham组脑神经元形态正常,HI组壳核、尾状核和感觉运动皮层存活神经元密度分别降低至Sham组的(12.6±10.1)%、(51.5±8.4)%和(49.1±23.4)%(P<0.01).结论 制作新生猪HIE模型成功,该模型符合新生儿围产期全身缺氧、窒息继发缺血,复氧、CPR后再灌注致HIE脑损伤病理生理变化过程.纹状体和感觉运动皮层HE染色可见以核固缩为典型特征的神经元缺血性改变,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因沉默抑制人胶质瘤裸鼠移植瘤生长及血管生成的研究

    目的 观察靶向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短发夹RNA(shRNA)对裸鼠人脑胶质瘤中VEGF基因表达的抑制作用.方法 体外培养人脑胶质瘤U251细胞株,建立人脑胶质瘤裸鼠皮下接种模型.将成功造模的30只裸鼠随机分为A、B、C 3组(每组10只),分别给予不同处理.观察肿瘤生长.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瘤组织中VEGF蛋白表达及组织内的微血管密度(MVD)改变.结果 治疗5周后,VEGF shRNA组(A组)的肿瘤体积为654.0 mm~3、抑瘤率达65.2%,与空质粒组(B组)1790.4 mm~3、4.7%或PBS组(C组)1880.3 mm~3、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荷瘤组织中VEGF和MVD分别为9.52、22.02,与B组17.18、43.58或C组17.82、45.3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EGF蛋白表达与MVD间存在正相关性(r=0.721,P<0.01).结论 应用RNAi技术沉默VEGF基因能明显抑制人脑胶质瘤细胞株U251裸小鼠移植瘤的生长.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努力提高综合质量创建精品科技期刊——祝贺《中华实验外科杂志》第六届编委会成立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是中华医学会主办,湖北.省医学会承办的中华医学系列杂志之一,是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的两本会刊之一,以中高级外科医师为主要读者对象.杂志创刊26年来,在外科前辈和同道们的关心和帮助下,通过广大读者、作者、编委、编辑的共同努力,在促进我国实验外科专业的发展、学术交流和人才培养等方面做出了积极的、不可磨灭的贡献.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急性脊髓损伤

    目的 观察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对急性脊髓损伤神经功能恢复的疗效.方法 急性脊髓损伤患者65例,根据用药分为EPO治疗组35例和对照组30例;分别于入院时及治疗后末次随访时对脊髓损伤程度按ASIA2000评分标准进行神经功能评定,观察两组差异;同时监测患者用药前后血常规及血清EPO浓度,记录不良反应.结果 65例患者术后随访1~3年,平均1.7年,末次随访时治疗组患者ASIA运动、触觉、痛觉功能评分为58,2±8.2、78.5±11.5、82.6±13.5,显著优于对照组运动、触觉、痛觉功能评分45.6±6.8、65.5±13.4、68.7±1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PO组治疗过程中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促红细胞生成素是治疗急性脊髓损伤安全有效的药物,早期应用EPO对促进患者神经功能的改善与恢复具有积极意义.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创伤失血性休克复苏期内不同时间内毒素打击对肺损伤和细胞间黏附分子-1基因表达的影响

    创伤失血性休克会造成全身炎症反应综合症.休克复苏期内再次遭受内毒素打击可使原有的炎症反应放大,并导致包括肺损伤在内的多器官功能损害.我们复制大鼠创伤失血性休克的动物模型,并给予复苏治疗,在复苏期选择不同时间给予内毒素打击,并观察不同时期的内毒素打击对肺损害以及肺组织细胞间黏附分子(ICAM)-1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 mRNA表达的影响.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大鼠液压冲击伤性脑水肿AQP4表达及其与脑水肿关系

    目的 探讨大鼠液压冲击伤后水肿脑组织AQP4表达变化与脑水肿之间关系.方法 成年雄性SD大鼠48只制作颅脑损伤模型,术后6、12、24 h、3、7 d用于湿重法、免疫组织化学法分别测定水肿脑组织含水量及AQP4表达.结果 自伤后6 h,脑组织含水量开始增加(78.48±0.50)%,24 h达高峰(82.54±1.89)%,持续至3 d(80.61±0.49)%,然后开始下降,至7 d基本恢复到正常.组织学证实了脑水肿趋势.免疫组织化学显示水肿脑组织AQP4表达于伤后6 h开始增加(0.178±0.016),24 h达高峰(0.331±0.024),持续至3 d后下降(0.307±0.019),7 d仍高于假手术组;线性相关分析发现AQP4表达与脑含水量呈正相关(r=0.940,P<0.05).结论 AQP4表达上调可能在鼠液压冲击伤脑水肿的消散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RNAi对大鼠T淋巴细胞CD28和OX40基因表达的联合抑制作用

    目的 通过RNAi技术干扰T细胞CD28、CD134基因表达后,诱导获得抑制性T细胞(Ts);探讨Ts免疫学特性.方法 设计针对目标基因的siRNA,转染大鼠T淋巴细胞,FCM检测CD28、CD134水平,混合淋巴细胞反应(MLR)检测转染后的T淋巴细胞对异体淋巴细胞的增殖能力的影响,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及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细胞因子水平.结果 siRNA转染大鼠T淋巴细胞后,抑制CD28、CD134分子的表达,siRNA转染24 h后,siRNA组CD28、CD134表达受到抑制[转染后及转染前表达分别为(22.35±4.37)%及(34.76±3.51)%(P<0.05)],T淋巴细胞分泌细胞因子IL-10水平增高,转染组及未转染组表达分别为(77.15±12.60)ng/L及(37.56±5.93)ng/L(P<0.01).而转染组及未转染组的IL-2表达分别为(2.79±0.51)及(4.35±1.11)ng/L(P<0.05);干扰素(IFN)-γ表达分别为(277.15±14.8)、(682.7±53.5)ng/L(P<0.05).结论 siRNA可以特异性抑制大鼠T淋巴细胞共刺激分子CD28、CD134基因表达,抑制了IL-2、IFN-γ的表达,提高了IL-10细胞因子表达水平,从而产生了免疫耐受效应.Ts细胞具有抗原特异性,而且在外源性rrIL-2存在时,不能逆转Ts细胞的功能.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硫氧还蛋白对大鼠脊髓损伤后神经元和神经功能的影响

    我们建立大鼠脊髓损伤(SCI)模型并在硬膜外置管,每天经硬膜外置管给予一定量硫氧还蛋白(Trx),通过BBB评分观察大鼠脊髓损伤后不同时间后肢运动功能的恢复情况,采用免疫组织化学观察脊髓组织中神经中丝200(NF200)的分布特点,同时计数阳性细胞,探讨硫氧还蛋白对大鼠脊髓损伤后神经元和神经功能的影响.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老龄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大鼠海马炎症反应的变化

    目的 观察老龄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大鼠海马炎症反应的变化.方法 20个月龄雄性SD大鼠45只,体质量500~650 g,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C组,n=15)、麻醉组(A组,n=15)和手术组(S组,n=15).采用剖腹探查术建立老龄大鼠术后认知功能障碍模型.C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0.8 ml;A组腹腔注射安定2.5 mg/kg和氯胺酮50 mg/kg(稀释至0.8 ml)麻醉,不行剖腹探查术;S组腹腔注射与A组等量的麻醉药物后行剖腹探查术.各组于干预结束后第1、3、7天(T_1、T_2、T_3)随机取5只大鼠采用旷场分析实验和Y迷宫实验测试大鼠认知功能,测试完毕后处死大鼠,取海马组织,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白细胞介素(IL)-6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表达水平.结果 T_1时,与C组比较,A组各项行为学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组中央格时间延长、跨格和站立次数减少、错误反应次数增加、全天总反应时间增加(P<0.05);与A组比较,S组中央格时间延长、跨格和站立次数减少、错误反应次数增加、全天总反应时间增加(P<0.05).T_2及T_3时点,上述各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_1时,与C组比较,A组IL-6和TNF-α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组IL-6和TNF-α表达水平增高(P<0.01);与A组比较,S组IL-6和TNF-α表达水平增高(P<0.01).T_2及T_3时点,各组间IL-6和TNF-α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龄大鼠行剖腹探查术后出现短暂认知功能障碍,可能与海马IL-6和TNF-α表达增多有关.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胚胎干细胞源性肝细胞的获得及体内移植研究

    目的 探讨体外定向诱导小鼠胚胎干细胞(ES细胞)分化为肝细胞的方法及肝损伤模型肝内移植的可行性.方法 常规培养ES细胞后,继续悬浮培养4 d以形成拟胚体(EBs),转移EBs到铺有明胶的6孔板中贴壁培养,并添加3 mmol/L丁酸钠开始诱导分化,7 d后加入淤胆血清筛选、纯化ES源性肝细胞,分化过程中用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及超微结构的改变;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肝细胞特异性标志基因:白蛋白(ALB)、甲胎蛋白(AFP)、甲状腺素运载蛋白(TTR)、α1抗胰蛋白酶(AAT)、葡萄糖6磷酸酶(G6P)、酪氨酸转氨酶(TAT)mRNA水平的表达;以荧光示踪剂CFDA-SE标记诱导获得的肝细胞,并移植到肝损伤小鼠肝内,观察移植细胞在肝内的定居、增殖情况.结果 诱导分化过程中,ES细胞形态逐渐出现肝细胞样改变,其超微结构与小鼠肝细胞超微结构十分相似;RT-PCR结果显示,随着诱导时间的推进,标志肝细胞发育过程的ALB、AFP、TTR、AAT、G6P、TAT mRNA顺序表达;肝内移植实验结果显示:ES源性肝细胞可在肝损伤小鼠肝内定居并增殖.结论 丁酸钠联合淤胆血清可以诱导ES细胞分化为肝细胞,ES源性肝细胞肝损伤模型体内移植是可行的,这有可能为细胞移植治疗难治性肝病提供一种新的细胞来源.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巯基烷基化壳聚糖介导共表达质粒pIRES-hVEGFl2lcDNA/hBMP4体外转染的研究

    目的 以新型巯基烷基化壳聚糖(TACS)为载体介导重组共表达质粒pIRES-hVEGFl2lcDNA/hBMP4体外转染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探讨TACS用作骨组织工程中基因载体的可行性.方法 复凝聚法制备TACS-基因纳米粒,检测其形态和粒径;全骨髓培养法分离、培养大鼠MSCs;将纳米粒转染第3代大鼠MSCs,并设壳聚糖组、脂质体组及裸质粒组分别为实验对照、阳性对照及阴性对照,噻唑蓝(MTT)比色法测定TACS的细胞毒性.分别于转染后3、4 d提取MSCs的总RNA、总蛋白,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目的 基因的表达.结果 TACS能有效包裹和保护共表达质粒,TACS组细胞存活率(73.18±6.56)%,明显高于脂质体组(45.92±4.93)%(P<0.01).除阴性对照组外,RT-PCR和Western blot均检测到转染后MSCs中hVEGF121及hBMP4的表达,TACS组目的 蛋白表达量低于脂质体组(P<0.05),但明显高于壳聚糖组(P<0.01).结论 共表达质粒在TACS介导下成功转染大鼠MSCs并获得表达.TACS细胞毒性小,且较未改性壳聚糖转染效率明显提高.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荧光原位杂交检测脑膜瘤中HER2基因状态

    目的 探讨脑膜瘤中HER2基因扩增与HER2蛋白过表达的关系.方法 运用免疫组织化学(IHC)和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对手术切除的80例脑膜瘤石蜡标本进行HER2状态的检测.结果 80例中,26例HER2蛋白(+)(32.50%),其中HER2基因扩增7例(8.75%);10例HER2蛋白(+++/++)(12.50%),HER2基因扩增7例(8.75%),占高表达组的100.00%;70例HER2蛋白(+/0)(87.50%)中,无HER2基因扩增.结果 HER2蛋白(+++/++)与HER2基因扩增密切相关.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缺血预处理对大鼠减体积肝移植术后Akt生存信号通路的影响及其意义

    目的 探讨缺血预处理(IPC)对大鼠减体积肝移植术后Akt生存信号通路的影响及意义.方法 将36只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2组:50%减体积肝移植组(Control组)和IPC组,Western blot检测肝组织总Akt和p-Akt及其下游的p-Bad和p-GSK3β蛋白水平,同时结合血清学和组织病理学分析Akt生存信号通路变化的意义.结果 与Control组比较,IPC组术后6、24 h丙氨酸转氨酶(ALT)水平显著下降(6 h:1064.49±126.53比802.90±82.39;24 h:1401.13±172.73比943.80±116.25,P<0.01);Control组术后24 h,肝细胞明显空泡样变性伴局部坏死,小叶结构破坏,门脉周围水肿、充血,炎症细胞浸润明显,而IPC组损伤减轻;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Control组比较,IPC组术后2、6、24 h肝组织中p-Akt、p-Bad、p-GSK3β蛋白水平上调.结论 IPC明显减轻减体积肝移植术后再灌注损伤,其机制可能与激活Akt生存信号通道密切相关.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唾液酸化路易斯抗原X ssDNA适配子的筛选与鉴定

    目的 建立体外获得唾液酸化路易斯抗原X(SLeX)ssDNA适配子(aptamers)的方法.方法 构建长度为70 nt的初始随机单链DNA库,其中含30个随机序列,以溴化氰活化的琼脂糖小球为筛选介质,运用指数富集配体的系统进化技术(SELEX技术)获得SLeX的ssDNA适配子.将适配子库克隆、测序,采用DNAMAN软件对其结构进行分析,通过生物素-亲和素-辣根过氧化物酶显色系统测定适配子与SLeX的亲和力.结果 经逐轮筛选,所得富集库与SLeX的亲和力逐步提高(A值从0.145增加到了0.460),大部分适配子克隆测序后与预期相符.结论 经9轮筛选获得的ssDNA适配子与SLeX的体外结合有高度的特异性及亲和力.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RNA干扰E2F-1表达对胃癌MGC803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及其机制

    目的 利用基因表达谱芯片技术探讨E2F-1小分子干扰RNA(E2F-1-siRNA)影响胃癌细胞MGC803生物学行为的分子机制.方法 分别抽取E2F-1-siRNA转染组和对照组(negative control-siRNA)的细胞总RNA,分离纯化mRNA并逆转录合成荧光分子(Cy3/Cy5)标记cDNA探针,与含有21522条人类22k基因表达潜芯片进行杂交.采用LuxScan 10K/A双通道激光扫描仪扫描芯片上两种信号,应用LuxScan3.0图像分析软件对芯片图像进行处理和分析.结果 在21522条基因中,两组胃癌细胞间差异性表达基因为18条,其中上调基因8条,下调基因10条,下调的基因中有1条功能信息不明.结论 体外干扰E2F-1基因表达后,胃癌MGC803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变化是多基因相互作用、多种信号通路相互调节的结果,其中的关键基因和信号传导通路值得进一步研究.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DFU对骨肉瘤细胞增殖和侵袭能力的影响

    目的 观察选择性环氧合酶-2抑制剂DFU对人骨肉瘤细胞株MG-63增殖和侵袭能力的影响及其对Ang-2基因表达的调控.方法 体外培养骨肉瘤细胞株MG-63,免疫荧光法检测Ang-2在MG-63细胞中的表达,应用噻唑蓝(MTT)比色法和形态学检测研究不同浓度DFU对骨肉瘤细胞株MG-63的生长抑制作用,Boyden小室体外侵袭实验检测其对骨肉瘤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RT-PCR法分析DFU对骨肉瘤细胞株MG-63中Ang-2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 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Ang-2在骨肉瘤细胞株MG-63中呈阳性染色,MTT法和形态学检测提示DFU可抑制骨肉瘤细胞株MG-63的增殖,并具有剂量依赖性,在DFU浓度为200 μmol/L时,对细胞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Boyden小室体外侵袭实验显示DFU可降低骨肉瘤细胞的侵袭能力,在DFU浓度为200 μmol/L时,作用显著.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分析显示经DFU作用后的骨肉瘤细胞株MG-63表达Ang-2较用药前明显下降.结论 DFU对骨肉瘤细胞株MG-63的增殖有抑制作用,其可能通过抑制Ang-2的表达,降低其侵袭能力.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肾缺血再灌注损伤后miR-210及其靶基因的变化

    目的 观察缺血再灌注损伤(IRI)对小鼠肾脏mir-210及其靶基因Ephrin-A3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10只成年昆明雌鼠随机分为缺血再灌注组(IR)、假手术组(Sham),每组5只.IR组完全阻断双肾蒂40 min后恢复血流,Sham组暴露左右双肾40 min后关闭腹腔.每组在手术4 h后取肾组织标本,采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mir-210表达水平;RT-PCR和酶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Ephrin-A3基因和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IR组miR-210表达水平明显上升(P<0.05).因miR-210对靶基因Ephrin-A3的负向调节作用,PCR结果显示IR组Ephrin-A3基因表达水平明显高于Sham组(P<0.01).Ephrin-A3蛋白主要表达在肾小管上皮细胞胞质中,Sham组Ephrin-A3蛋白表达水平较IR组明显升高(P<0.01).结论 肾缺血再灌注损伤明显影响miR-210及其靶基因Ephrin-A3的表达,miR-210表达的变化可能与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修复有关.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钙网蛋白在不同预处理心肌细胞缺血再灌注的保护作用

    目的 观察3种不同预处理对在体缺血再灌注心肌的保护作用,探讨钙网蛋白(CRT)在预处理心肌细胞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方法 将30只成年SD大鼠随机分成5组(n=6),分别为缺血再灌注组、缺血预处理组、腺苷预处理组、远程预处理组和假手术组.建立大鼠在体缺血冉灌注损伤模型,观察各组缺血再灌注前后心功能变化,并检测再灌注末血清肌钙蛋白T(cTnT)、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变化以及心肌组织CRT的表达.结果 缺血预处理组、远程预处理组与缺血再灌注组比较(±dp/dt max)有明显提高(P<0.05).缺血预处理组、腺苷预处理组、远程预处理组cTnT、MDA值均低于缺血再灌注组,SOD值高于缺血再灌注组(P<0.05);腺苷预处理组SOD值高于缺血预处理组和远程预处理组,cTnT值则低于后2组(P<0.05);缺血预处理组、腺苷预处理组、远程组与缺血再灌注组比较,CRT表达灰度值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 腺苷预处理、远程预处理均可以模拟缺血预处理的心肌保护作用;预处理可能通过下调钙网蛋白高表达减轻在体大鼠心肌细胞缺血再灌注损伤.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银杏叶提取物对脑微空气栓塞损伤的保护作用

    近年来,体外循环(CPB)心脏手术后死亡率显著下降,但术后神经系统并发症仍不少见,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1].本研究旨在观察兔脑微空气栓塞对缺血脑组织bcl-2表达和血清S100β蛋白的影响以及银杏叶提取物对两者干预作用,探讨药物干预对脑组织的保护机制,为体外循环脑保护提供实验依据.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11期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