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观察缺血再灌注损伤(IRI)对小鼠肾脏mir-210及其靶基因Ephrin-A3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10只成年昆明雌鼠随机分为缺血再灌注组(IR)、假手术组(Sham),每组5只.IR组完全阻断双肾蒂40 min后恢复血流,Sham组暴露左右双肾40 min后关闭腹腔.每组在手术4 h后取肾组织标本,采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mir-210表达水平;RT-PCR和酶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Ephrin-A3基因和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IR组miR-210表达水平明显上升(P<0.05).因miR-210对靶基因Ephrin-A3的负向调节作用,PCR结果显示IR组Ephrin-A3基因表达水平明显高于Sham组(P<0.01).Ephrin-A3蛋白主要表达在肾小管上皮细胞胞质中,Sham组Ephrin-A3蛋白表达水平较IR组明显升高(P<0.01).结论 肾缺血再灌注损伤明显影响miR-210及其靶基因Ephrin-A3的表达,miR-210表达的变化可能与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修复有关.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整合素连接激酶(ILK)在大鼠创面中的表达,探讨其在创面愈合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健康SD大鼠20只,随机选取16只建立浅Ⅱ度烫伤模型,4只作为正常对照,烫伤后第1、5、10、15天分别随机选取4只大鼠,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创面中ILK的表达.7例人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转化生长因子(TGF)-β1组给予TGF-β1刺激72 h,同一细胞培养相同时间作为对照,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各组ILK和纤维连接蛋白(Fn)的表达.结果 烫伤后第5、10天大鼠烫伤创面中ILK的表达显著高于正常皮肤和愈合后(第15天,P<0.05).TGF-β1组细胞中ILK和Fn mRNA表达均显著强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ILK与Fn mRNA表达强度呈正相关(r=0.57).结论 ILK可能同时通过参与整合素和TGF-β1信号通路,在创面愈合过程中发挥一定作用.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牛颈静脉带瓣管道(BJVC)目前被国内外学者认为是一种非常具有研究前途的材料,而对BJVC的研究主要是着眼于寻找更好的材料处理方法[1].我们拟用戊二醛固定、2,3-丁二醇改性后的BJVC作巴马猪右室流出道与肺动脉连接,观察这种管道抗钙化能力及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变化.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 评价左旋聚乳酸(PLLA)和卵磷脂共混的新型复合材料的亲水性和细胞相容性,为血管组织工程(VTE)提供理想的支架材料.方法 采用溶液共混法制备了PLLA/0-15%卵磷脂(质量百分比例)的共混物膜,通过测定静态水接触角评价不同材料的亲水性;将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接种在不同材料上以研究其细胞相容性,MSCs的生长增殖能力通过噻唑蓝(MTT)及乳酸脱氢酶实验检测,细胞形态通过碘化丙锭(PI)染色和扫描电镜观察.结果 随着共混物膜中卵磷脂含量的提高,材料的亲水性能明显增加,MSCs在PLLA/5%卵磷脂共混物膜上增殖能力佳且该材料没有明显的细胞毒性.结论 PLLA/卵磷脂复合支架材料具有良好的亲水性和细胞相容性,可作为骨髓MSCs的理想的载体应用于血管组织工程.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脆性组氨酸三联体基因(FHIT)转染对人结肠癌细胞株SW480奥沙利铂敏感性的影响.方法 将重组真核表达质粒pRc/CMV2-FHIT通过脂质体转染技术导入人结肠癌细胞株SW480,筛选稳定转染的细胞并扩增培养,以转染了空质粒pRc/CMV2的SW480细胞(SW480-pRc/CMV2)和正常SW480细胞为对照.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FHIT基因的mRNA转录水平.以奥沙利铂作用于3组细胞,用噻唑蓝(MTT)比色法测定细胞的生长抑制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奥沙利铂处理前后各组结肠癌细胞的凋亡率及细胞周期的变化.结果 SW480-FHIT细胞的RT-PCR产物经凝胶电泳有明显的阳性条带,而对照组则无;经奥沙利铂处理后,转染FHIT基因的SW480细胞的凋亡水平与空质粒转染组及结肠癌细胞株组比较明显增高(第2、3、4天A值比较P<0.05),并且FHIT基因与奥沙利铂有轻度的协同促进凋亡作用;同时奥沙利铂处理前后实验组结肠癌细胞的生长周期较对照组均出现了明显的G_0/G_1期阻滞,且细胞的生长抑制率存在浓度和时间依赖性.结论 外源性FHIT基因表达与奥沙利铂协同促进SW480细胞凋亡及细胞周期阻滞,FHIT基因可增加结肠癌细胞对奥沙利铂的敏感性.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 构建含人PAX8/PPARγ/融合基因(PPFP)基因重组慢病毒载体并检测其表达性能.方法 从已构建好的含PPFP的质粒克降模板PEGFP-C-PPFP中,利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钓取目的 基因PPFP,将该基因克隆到慢病毒载体表达质粒pGC-FU(含Flag基因)中,得到重组的pGC-FU-PPFP,通过PCR、酶切、测序和分析比对验证PPFP基因后,将pGC-FU-PPFP质粒和包装质粒pHelper1.0、pHelper2.0共同转染人胚胎肾上皮细胞株293T细胞,获得携带PPFP基因和Flag基因的重组慢病毒,收集并浓缩病毒上清液,测定重组病毒的滴度.通过Western blot鉴定PPFP-Flag融合蛋白在靶细胞内的表达进一步验证目的 基因在靶细胞中的表达.结果 经PCR扩增获得2591 bp的目的 基因片段,构建的重组质粒经PCR、酶切及测序和分析比对鉴定正确;该质粒与包装质粒共转染293T细胞获取的慢病毒滴度达3.5×10~7转导单位TU/ml;感染的293T细胞,Western blot结果显示条带大小为90 KDr,可判断目的 基因PPFP在293T细胞中表达.结论 成功构建PPFP基因慢病毒载体质粒pGC-FU-PPFP,并建立慢病毒过表达系统.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烟曲酶醇(TNP-470)和卡氮芥(BCNU)联合应用对U-251胶质母细胞瘤细胞裸鼠皮下移植瘤生长的影响.方法 将U-251细胞株接种至裸鼠皮下,第7天荷瘤裸鼠随机分为TNP-470治疗组、BCNU治疗组、TNP-470和BCNU联合治疗组、对照组.测体质量、肿瘤体积、抑瘤率、肿瘤微血管密度(MVD).结果 (1)各组裸鼠体质量于治疗前后均无显著变化(P均>0.05).(2)治疗后第21天联合治疗组移植瘤体积[(108.93±17.63)mm~3]明显小于TNP-470治疗组[(576.10±114.29)mm~3]及BCNU治疗组[(473.01±48.04)mm~3](P均<0.01);各治疗组移植瘤体积均小于对照组[(1512.61±70.25)mm~3](P均<0.01);TNP-470治疗组与BCNU治疗组间移植瘤体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后第21天联合治疗组的抑瘤率(92.80±11.37)%显著高于TNP-470治疗组(61.91±6.29)%和BCNU治疗组(68.73±9.65)%(P均<0.01),TNP-470治疗组与BCNU治疗组间抑瘤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联合治疗组移植瘤MVD[(4.23±0.83)个/视野]明显低于TNP-470治疗组[(5.70±0.85)个/视野]和BCNU治疗组[(8.60±0.87)个/视野](P均<0.05);TNP-470治疗组移植瘤MVD显著低于BCNU治疗组(P<0.05);各治疗组移植瘤MVD均较对照组[(11.32±1.50)个/视野]显著降低(P均<0.05).结论 TNP-470和BCNU联用对U-251胶质母细胞瘤细胞裸鼠皮下移植瘤的生长有显著抑制作用而无明显不良反应.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白细胞介素(IL)-12两亚基(IL-12p35、IL-12p40)干扰RNA(IL-12p35siRNA、IL-12p40siRNA)重组腺病毒载体感染树突状细胞(DC)后对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 用重组腺病毒载体(IL-12p35siRNA、IL-12p40siRNA、阴性对照HKsiRNA)感染DC,之后与同种小鼠T细胞行混合淋巴细胞培养,并测定上清液中IL-4和干扰素(IFN)-γ浓度以及淋巴细胞增殖反应.结果 IL-12p35siRNA、IL-12p40siRNA重组腺病毒载体分别感染树突状细胞后,只有IL-12p35siRNA重组腺病毒载体感染DC在混合淋巴细胞培养中引起的淋巴细胞增殖能力低,并导致混合培养上清液中IL-4的上升和IFN-γ的下降.结论 IL-12p35亚基特异性siRNA抑制DC的共刺激活动,导致在体外TH2偏移.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11期
心脏外科是一门比较年轻的学科,但发展快、潜力大,临床经验的不断积累和实践水平快速提高的同时,实验研究领域也不断深入和延伸.重视心脏外科的实验研究,将推动有潜力的基础实验研究成果向外科临床实践的转化.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3种不同预处理对在体缺血再灌注心肌的保护作用,探讨钙网蛋白(CRT)在预处理心肌细胞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方法 将30只成年SD大鼠随机分成5组(n=6),分别为缺血再灌注组、缺血预处理组、腺苷预处理组、远程预处理组和假手术组.建立大鼠在体缺血冉灌注损伤模型,观察各组缺血再灌注前后心功能变化,并检测再灌注末血清肌钙蛋白T(cTnT)、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变化以及心肌组织CRT的表达.结果 缺血预处理组、远程预处理组与缺血再灌注组比较(±dp/dt max)有明显提高(P<0.05).缺血预处理组、腺苷预处理组、远程预处理组cTnT、MDA值均低于缺血再灌注组,SOD值高于缺血再灌注组(P<0.05);腺苷预处理组SOD值高于缺血预处理组和远程预处理组,cTnT值则低于后2组(P<0.05);缺血预处理组、腺苷预处理组、远程组与缺血再灌注组比较,CRT表达灰度值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 腺苷预处理、远程预处理均可以模拟缺血预处理的心肌保护作用;预处理可能通过下调钙网蛋白高表达减轻在体大鼠心肌细胞缺血再灌注损伤.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维生素E联合顺铂对肝癌细胞株BEL-7402体外增殖的抑制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将不同浓度的顺铂及维生素E作用于BEL-7402细胞,观察细胞增殖抑制率.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分析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因子-3(STAT3)mRNA的表达.应用流式细胞术、免疫组织化学等方法检测细胞的凋亡.结果 单纯化疗对BEL-7402细胞增殖的抑制率分别为(14.3±3.2)%(24 h)、(21.9±3.5)%(48 h),联合组对BEL-7402细胞增殖的抑制率分别为(25.6±4.2)%(24 h)、(43.3±5.1)%(48 h),两者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单纯化疗组、联合组肝细胞STAT3 mRNA表达水平分别为0.875±0.106、0.726±0.083、0.135±0.018,对照组与单纯化疗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化疗组与联合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单纯化疗组细胞凋亡率(7.62±0.89)%、G_1期细胞比例(39.98±3.65)%,联合组细胞凋亡率(15.98±1.03)%、G_1期细胞比例(56.23±3.32)%,两者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组Fas、bcl-2蛋白表达阳性率分别为(16.8±1.3)%、(30.2±3.8)%,联合组Fas、bcl-2蛋白表达阳性率分别为(32.5±3.6)%、(15.5±1.2)%,两者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维生素E联合顺铂可显著抑制BEL-7402细胞的生长增殖,其机制可能与下调STAT3 mRNA的表达,阻滞肿瘤细胞信号转导通路有关.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11期
本研究旨在建立一种人袖状胃切除(SG)减肥模型.一、材料与方法1.高脂饮食诱导肥胖大鼠:随机选取3周离乳SD雄性大鼠分成2组,一组给予20%高脂饲料喂养,共50只,饲料热量为4.85 kcal/g,自由摄食与饮水;另一组在同样饲养条件下喂以普通饲料,共10只,饲料热量是4.35 kcal/g,喂养16周,将高脂饲料组中体质量超过普通饲料组大鼠平均体质量的20%的大鼠定为饮食诱导的肥胖大鼠(DIO大鼠).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11期
随着关节假体的设计、制作工艺和材料的进步,手术技术的日臻成熟,髋关节置换被越来越多的患者所接受.现将我院426个病例评价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后功能疗效和骨溶解松动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经冠脉灌注转化生长因子(TGF)-β1基因联合FTY720对移植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IRI)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实验分为空白对照组、空载体组、FTY720组、转基因组和转基因+FTY720组.心脏移植8 h后切取移植心脏,免疫组织化学检测mTGF-β1、ICAM-1、核转录因子(NF)-κB表达;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mTGF-β1 mRNA转录强度;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结果 mTGF-β1成功转到心肌细胞,转基因组和转基因+FIY720组mTGF-β1的表达强度分别是(1.08±0.24)和(1.16±0.22),明显高于其他3组(P<0.01);而两组ICAM-1的表达积分分别是(2.43±0.46)和(1.90±0.20),NF-κB的表达积分分别是(9.80±1.85)和(10.10±2.27),较其他3组显著下调(P<0.01);FRY720组、转基因组和转基因+FTY720组心肌细胞凋亡指数分别是(9.20±1.12)、(5.90±1.09)和(5.40±0.77),显著减少(P<0.01);FTY720组、转基因组和转基因+FTY720组SOD活性分别是(51.03±5.54)、(55.91±6.66)和(73.42±6.42)U/mg,明显升高(P<0.01),MDA含量(10.90±1.93)、(11.02±2.45)和(9.28±1.64)U/g,明显下降(P<0.01);而MPO活性分别是(4.38±1.43)、(4.63±1.04)和(3.16±0.64)U/g,亦明显下降(P<0.01);转基因和FTY720两因素对减轻心肌细胞凋亡以及对SOD、MDA和MPO的影响存在交互作用(P<0.05).结论 TGF-β1和FTY720均具有减轻移植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心肌细胞凋亡、下调ICAM-1、NF-κB表达、增高SOD活性等因素有关;两者联合应用在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方面有协同作用.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11期
TRPV5是瞬时性受体电位通道(TRP)vanilloid受体亚类成员之一,主要在肾远曲小管和集合管上皮细胞中表达,是介导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钙主动重吸收的主要蛋白,在调控尿钙水平中发挥关键作用,其表达下降或活性降低可能导致尿钙水平增高[1].目前的研究结果认为尿钙增高是形成含钙尿路结石的主要因素之一.我们通过免疫组织化学和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测定TRPV5 mRNA及蛋白在大鼠草酸钙结石模型肾中的表达,探讨TRPV5在肾结石形成中的作用.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外源性CBP基因稳定转染对人肺腺癌SPC-A1细胞体外生长的影响.方法 构建CBP真核表达质粒pcDNA 3.0-CBP,应用pcDNA 3.0-CBP和空载体质粒pcDNA3.0(-),脂质体转染法转染体外培养的人肺腺癌细胞株SPC-A1,G418(800mg/L)筛选出抗性克隆.Western blot检测转染前后CBP蛋白水平变化,噻唑蓝(MTT)比色法分析细胞生长抑制作用,Transwell体外侵袭实验和Wound-healing实验对细胞进行侵袭和迁移能力研究.结果 转染CBP基因的细胞株有目的 基因整合和相应蛋白高表达.MTT检测pcDNA 3.0-CBP转染组活细胞吸光度(0.2787±0.0786)低于未转染组(0.5089±0.1301)和pcDNA 3.0(-)空载体转染组(0.4804±0.1547).pcDNA 3.0-CBP转染组与两对照组吸光度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细胞侵袭实验表明pcDNA 3.0-CBP转染组穿透滤膜数(3.52±0.77)明显少于未转染组(8.17±0.86)和空载体转染组(8.22±1.30),转染组与两对照组侵袭力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细胞迁移实验转染组细胞迁移数(71.30±7.68)明显少于未转染组(119.40±8.38)和空载体转染组(111.41±12.56),转染组与两对照组迁移力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外源性CBP基因稳定转染可抑制人肺腺癌SPC-A1细胞的恶性表型,可能通过对Src家族激酶(SFKs)的负反馈调节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侵袭.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11期
我们采用改良Inaba法从骨髓前体细胞中诱导、扩增树突状细胞(DC),并对其根据形态和表型特征进行鉴定.一、材料与方法1.实验动物:6~8周龄雄性C57BL/6小鼠购自武汉大学实验动物中心,合格证号鄂00001292.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人骨肉瘤组织中凋亡相关因子Smac、Livin和Cagpage-3表达,及其对骨肉瘤生物学行为影响.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SABC法)检测46例骨肉瘤组织中Smac、Livin及Cagpage-3蛋白表达,比较Smac、Livin表达与骨肉瘤主要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 Smac、Livin及Cagpage-3基因在骨肉瘤中表达分别为29例(63.0%)、30例(65.2%)、32例(72.4%);Smac、Livin表达率与骨肉瘤组织学分级、WHO分型无关,与转移有关(P<0.05);骨肉瘤中Smac和Livin基因表达正相关(r=0.639,P<0.01),两者与Caspase-3表达无关.结论 凋亡相关因子Smac、Livin和Cagpage-3高表达于骨肉瘤中,可能通过影响细胞凋亡共同参与肿瘤发生发展.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中国人群中肿瘤坏死因子超家族15(TNFSF15)基因的多态性分布及其与克罗恩病(CD)的相关性.方法 飞行质谱法检测144例CD和500例正常对照者的TNFSF15基因多态性位点,分析基因多态性与CD发病及各临床表型的相关性.结果 在检测的5个SNF位点中,CD组和正常对照组间,有4个位点的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存在差异,并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构建的我国人群特有单倍型中,单倍型Haplotype 1在CD组中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是CD的保护性单倍型.各CD临床表型与基因型见无明显相关(P>0.05).结论 TNFSF15基因的是我国CD的易感基因,在IBD的发病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体外定向诱导小鼠胚胎干细胞(ES细胞)分化为肝细胞的方法及肝损伤模型肝内移植的可行性.方法 常规培养ES细胞后,继续悬浮培养4 d以形成拟胚体(EBs),转移EBs到铺有明胶的6孔板中贴壁培养,并添加3 mmol/L丁酸钠开始诱导分化,7 d后加入淤胆血清筛选、纯化ES源性肝细胞,分化过程中用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及超微结构的改变;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肝细胞特异性标志基因:白蛋白(ALB)、甲胎蛋白(AFP)、甲状腺素运载蛋白(TTR)、α1抗胰蛋白酶(AAT)、葡萄糖6磷酸酶(G6P)、酪氨酸转氨酶(TAT)mRNA水平的表达;以荧光示踪剂CFDA-SE标记诱导获得的肝细胞,并移植到肝损伤小鼠肝内,观察移植细胞在肝内的定居、增殖情况.结果 诱导分化过程中,ES细胞形态逐渐出现肝细胞样改变,其超微结构与小鼠肝细胞超微结构十分相似;RT-PCR结果显示,随着诱导时间的推进,标志肝细胞发育过程的ALB、AFP、TTR、AAT、G6P、TAT mRNA顺序表达;肝内移植实验结果显示:ES源性肝细胞可在肝损伤小鼠肝内定居并增殖.结论 丁酸钠联合淤胆血清可以诱导ES细胞分化为肝细胞,ES源性肝细胞肝损伤模型体内移植是可行的,这有可能为细胞移植治疗难治性肝病提供一种新的细胞来源.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