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静;潘文宇
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是中老年男性的常见病、多发病.据报道,50岁以上男性BPH的发病率超过50%,病理BPH发病率几乎达100%.西医在改善患者症状方面起效较快,并可使前列腺体积缩小,但前列腺体积缩小很难超过20%[1],而中药对前列腺增生的治疗有良好的临床效果.我们采用自拟中药水珠丹治疗该病33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徐智明;陈心怡;洋崇军;杨志伟 刊期: 2011年第12期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s,MDS)是一组起源于造血干/祖细胞的获得性克隆性疾病,以骨髓无效造血、长期进行性难治性血细胞减少、高风险向急性白血病转化为特征.
作者:徐述 刊期: 2011年第12期
七方十剂分类法是中医方剂分类的代表方法,对后世的科学分类起到了先导作用.对方剂分类法的掌握能更容易把握方剂的应用.
作者:田辰;史海霞 刊期: 2011年第12期
李丽芸教授从事妇科教学与临床工作50余年,擅长诊治妇科各种疑难杂症,尤其在治疗不孕症方面颇有心得,现介绍如下.1 补肾为本,兼顾肝脾李老师根据自己多年的临床经验,认为引起不孕症的原因除有少数先天生理缺陷原因外,绝大多数都是因肝脾肾三脏功能失调引起的,尤以肾为主,因此治疗上应重在补肾,同时注意调肝健脾.
作者:宋燕;黄建玲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突发性耳聋是一种发病突然、病因不明的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突发性耳聋的病因有血管性、过敏性及病毒感染等[1].其共同的病理机制是内耳的微循环障碍.因此,临床治疗多以快速改善局部循环为主.中医在耳聋的治疗上有一定的优势,我们自2006年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突发性耳聋60例,报道如下.
作者:赵俐黎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理化检查指标为现代医学的发展提供较为可靠的依据,而中医的疗效评价也不可回避理化检查的标准.由于传统中医疾病多以症状命名,治疗以辨证为中心,疗效评价有失客观.为此,提出症、证、病结合的思想,重视西医之病,提出以理化指标作为评价中药疗效的标准,并在临床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作者:车慧;姬航宇;刘文科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乳腺增生病中医证型与中医体质问的关系.方法 使用中医体质量表对985例受试者进行体质调查,其中病例组(乳腺增生病患者)623例,对照组(健康体检者)362例,比较9种体质在两组受试者中的分布;并对病例组患者进行辨证分型为肝郁气滞证、痰瘀凝结证和冲任失调证,观察9种体质患者的中医证型分布;采用多元回归分析体质因素对乳腺增生病的影响.结果 病例组中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气郁质5种体质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气郁质、气虚质、阴虚质是患乳腺增生病的危险因素(P<0.05);病例组中肝郁气滞证335例、痰瘀凝结证128例、冲任失调证140例,不同体质类型的患者中医证型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气郁质、气虚质、阴虚质是患乳腺增生病的危险因素,肝郁气滞证和痰瘀凝结证患者以气郁质为主,冲任失调证患者以气虚质为主.
作者:侍晓辰;周仕萍 刊期: 2011年第12期
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vascular parkinsonism syndrom,VPS)是症状类似帕金森病(parkinson,PD)的一种血管障碍性疾病.临床表现有肌强直、假性面具脸、碎步、假性球麻痹、痴呆和二便失禁、锥体束征及小脑症状等.VPS发病年龄高,多为60岁以上,既往史有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脂血异常等形成脑血管障碍危险因素的疾病.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脑血管病发病率日益增高,我国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发病率也随之明显增高.
作者:夏毅;康冰;杨宁;刘卫国 刊期: 2011年第12期
肿瘤的多药耐药(MDR)是化疗失败的主要原因,MDR的机制具有多样性、复杂性.合理使用中药联合化疗药物能够逆转肿瘤多药耐药,可起到一定的减毒增效作用.从中药尤其是中药复方中筛选MDR逆转剂,在内可改善、纠正机体病理状态下异常的功能基因及蛋白组学,在外可改善肿瘤生物特性,逆转耐药.
作者:陆海;范忠泽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益气活血化痰法对大鼠酒精性肝纤维化的影响及机制.方法 将120只SD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模型组、秋水仙碱组、小剂量中药组、中剂量中药组、大剂量中药组各20只.除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大鼠均用56°酒精灌胃[15ml/(kg·d)-1]致肝纤维化.同时,各小、中、大剂量中药组分别以10g/(kg·d)-1、20g/(kg·d)-1、40g/(kg·d)-1益气活血化痰法中药组方灌胃,秋水仙碱组以秋水仙碱灌胃[2mg/(kg·d)-1],模型组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胃.6个月后处死取肝,采用HE染色考察各组大鼠肝脏的纤维化程度,免疫组化法检测肝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蛋白表达,用RT-PCR法检测各组大鼠肝组织中TGF-β1和Smads3、Smads4、Smads7的核酸水平表达.结果 不同剂量中药组及秋水仙碱组的纤维化分期均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与模型组比较,各中药组及秋水仙碱组的TGF-β1蛋白表达均显著降低(P<0.01),且大剂量中药组较秋水仙碱组TGF-β1蛋白显著降低(P<0.01);不同剂量与治疗后TGF-β1、Smad3、Smad4、Smad7各核酸分子的表达水平均有相关性.结论 益气活血化痰法能下调酒精性肝纤维化大鼠TGF-β1、Smad3、Smad4 mRNA表达水平并上调smad7 mRNA表达水平,干预了Smads信号通路的表达.
作者:吴凌康;史亮亮;陈春梅;单国栋;吴峰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观察悦脾开胃颗粒治疗小儿厌食症脾虚夹积型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符合诊断标准的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34例,对照组31例.治疗组口服悦脾开胃颗粒,1岁以下每次7.5g,1~4岁每次10g,5~9岁每次15g,10岁以上每次20g,每日2次;对照组口服启脾口服液,1岁以下每次3m1,1~4岁5ml,5~9岁7.5m1,10岁以上10ml,每日3次.两组均连用14天.治疗前后观察两组患儿临床症状总积分及食欲减退、食量减少积分.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83.94%,对照组总有效率64.63%,治疗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两组临床症状总积分以及食欲减退、食量减少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减少(P<0.05或P<0.01),且两组治疗后以上积分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悦脾开胃颗粒治疗小儿厌食症脾虚夹积型疗效确切,优于启脾口服液.
作者:王瑞萍;柴雪娇 刊期: 2011年第12期
李可因擅长破格用药,以重剂救治各种急危重症,其学术思想备受关注,但也存在不少的责难和质疑.提出应客观理性的看待李可的学术思想,既不应简单地顶礼膜拜,也不应片面地责难质疑.只有在临床中不断学其之长,悉归实用,才能使中医学术不断发扬光大.
作者:颜芳;杨志敏;徐国峰;陈党红;黄臻 刊期: 2011年第12期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较易发展为肝硬化,低蛋白血症是肝硬化患者常见的临床表现之一,常引起腹水、浮肿、全身倦怠、腹胀和食欲下降等症状.一般采用输注人血清蛋白或血浆等治疗,但远期疗效差,费用昂贵.
作者:史文丽;孙永强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研究补阳还五汤加味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氧化应激机制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抗凝、降纤、抗血小板凝胶、扩容等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补阳还五汤加味治疗,疗程均为14天.于治疗前后进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HISS)评分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arthel指数)评定,并检测血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含量的变化.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NHISS评分、Barthel指数及SOD、MDA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各项指标的改善优于对照组,两组治疗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补阳还五汤加味能显著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降低氧化应激水平可能是其作用机制之一.
作者:陈荣;曹校校 刊期: 2011年第12期
宁夏医科大学朱西杰教授运用中医药治疗脾胃病20余年,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我们有幸跟师学习,受益颇深.现将导师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BRG)经验介绍如下.
作者:徐丽华;李卫强;苏维霞;郭利民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观察注射用血栓通冻干粉治疗脑卒中伴发肢体水肿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脑卒中伴瘫痪侧下肢水肿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5例,对照组予常规脑卒中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注射用血栓通冻干粉450mg,以0.9%氯化钠或5%葡萄糖注射液250ml稀释后静脉滴注,每日1次,疗程为14天.观察治疗前后患肢水肿消退情况以判定临床疗效,并进行下肢患侧肢体运动功能评分及血流动力学测定.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为77.78%,对照组有效率为57.7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屈肌协同运动和伸肌协同运动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所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治疗组治疗后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峰流速和平均血流速度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注射用血栓通冻干粉可明显提高脑卒中患者肢体静脉血液回流速度,改善患肢运动功能,消除肢体水肿.
作者:王少松;王普京;张雪;黄展文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观察消癥散对荷H22移植性肝癌细胞小鼠的抑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选择昆明种雄性小白鼠120只,造模成功实体瘤小鼠(60只),腹水瘤小鼠(60只),空白组(10只).随机将实体瘤小鼠和腹水瘤小鼠分为模型组,消癥散低、中、高剂量组,5-氟脲嘧啶(5-Fu)组,5-Fu+消癥散中剂量组各6组,每组10只.接种H22肝癌细胞24h后按体重给药,每日1次,连续给药10天.实体瘤组小鼠停药24h后,称重并处死动物,剥取瘤块称重,计算肿瘤生长抑制率,采用免疫组化学法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D1)表达水平.记录腹水瘤组小鼠生存天数,计算生命延长率.结果 消癥散对各组实体瘤小鼠有明显的抑瘤作用,与模型组比较,除消癥散低剂量组外,其余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消癥散能够降低瘤组织中VEGF、Cyclin-D1的表达水平,与模型组相比,除消癥散低剂量组外,其余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消癥散能够延长腹水瘤小鼠的生存期,与模型组相比,消癥散中剂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Fu组和5-Fu+消癥散中剂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消癥散对荷H22移植性肝癌细胞小鼠有抑瘤和延长生存期的作用,抑制肿瘤生长的机理可能与下调VEGF、Cyclin-D1的表达水平有关.
作者:叶新苗;段玉新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痛风是一种因嘌呤代谢紊乱所致的代谢性疾病,临床上以反复发作的急性关节炎为特征,可致关节畸形及功能障碍,造成肾脏等多脏器损伤,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吉海旺教授从医30余年,长期从事风湿病研究,学验俱丰.现将老师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学术经验予以总结,供同道参考.
作者:雷瑗琳 刊期: 2011年第12期
我们师从赵玉庸老师随诊实践,受益匪浅.兹将赵老师辨治慢性肾功能衰竭的经验总结如下.1 病机强调虚、瘀、湿
作者:王月华;董绍英;丁英钧;许庆友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观察调肝解毒方对慢性点燃癫痫大鼠情感行为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腹腔注射印防己毒素制作慢性癫痫模型,将造模成功的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调肝低量组、调肝高量组、拉莫三嗪组各15只,另设正常组(15只)同期观察治疗60天.治疗期间正常组、模型组灌胃10ml/kg生理盐水;调肝低量组、调肝高量组分别灌胃0.4g/kg、0.8g/kg调肝解毒方混悬液;拉莫三嗪组灌胃0.002g/kg拉莫三嗪混悬液,每天1次.用旷场实验、抬高迷宫实验观察大鼠情感行为改变,并检测大鼠海马等脑组织神经肽Y(NPY)的表达.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拉莫三嗪组、调肝高量组情感行为学各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调肝低量组拒俘反应性评分及开放臂逃避时间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其他各组大鼠脑海马区、尾壳核NPY蛋白表达均明显提高(P<0.05或P<0.01);拉莫三嗪组、调肝高量组脑海马各区NPY阳性细胞数均有增加(P<0.05或P<0.01);调肝低量组CA3、DG区亦有增加(P<0.01).结论 调肝解毒方可改善慢性点燃癜痫大鼠情感行为异常,并可能与其调节脑组织NPY表达有关.
作者:裴林;李佃贵;高社光;白文忠;杨艳 刊期: 2011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