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大鼠肝卵圆细胞移植对暴发性肝衰的治疗作用

王毅军;邹奇;吴尘轩;朱争艳;高英堂;杜智

关键词:大鼠肝, 细胞移植, 暴发性, 肝衰, 同种异体移植, 肝卵圆细胞, 肝功能衰竭, 增殖模型, 分离纯化, 肝脏, 标记
摘要:我们从大鼠肝卵圆细胞(HOC)增殖模型肝脏分离纯化标记HOC,对暴发性肝功能衰竭(FHF)大鼠进行同种异体移植.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相关文献
  • 去胆管及去门静脉肝叶肝细胞功能分化的研究

    目的 观察胆管结扎及门静脉结扎后肝细胞形态及功能分化现象,探讨去胆管及去门静脉肝叶的保留价值.方法 应用氰基丙烯酸酯对仅保留两个肝叶的大鼠行一叶胆道栓塞并结扎,另一肝叶行门静脉结扎,进行分肝静脉血化验检查、组织病理及超微结构观察.结果 去胆管肝叶形态及糖原染色变化不大,分肝静脉血白蛋白(30.9±1.8)g/L与对照组(31.9±2.0)g/,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去门脉肝叶萎缩明显,但血胆红素指标维持正常,与未处理对照组比较[(7.7±3.2)比(8.7±2.3)μmol/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去胆管肝叶在观察期内无明显萎缩,仍保留有蛋白质合成分泌等功能;去门脉肝叶肝细胞能够承担胆汁代谢功能.

    作者:焦华波;黄志强;李成刚;肖敏;梁斌;王燕生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生物蛋白胶混合丝裂霉素治疗进展期胃癌

    目的 观察胃癌手术中用生物胶蛋白混合丝裂霉素喷涂手术野联合口服化疗的疗效.方法 将64例确诊进展期胃癌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2例行D2胃癌根治术,术中用生物胶蛋白混合丝裂霉素喷涂手术刨面进行术中淋巴化疗,术后口服希罗达化疗,服用3周停1周为1个疗程,共做6个疗程;对照组:32例进展期胃癌同样行D2胃癌根治术,术后口服希罗达化疗6个疗程.对比两组疗效.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56.50%和37.25%,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 术中应用生物胶蛋白混合丝裂霉素能提高胃癌术后化疗疗效.

    作者:伍衡;褚忠华;刘璐;来伟;王捷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转录因子激活蛋白-4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与细胞凋亡的相关性

    目的 观察转录因子激活蛋白(AP)-4在正常直肠、腺瘤和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表达与临床病理、转移相关基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的表达、细胞凋亡间的关系.方法 利用组织芯片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正常直肠、腺瘤组织标本各16例及结直肠癌80例中AP-4蛋白的表达,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各组VEGF、MMP-9 mRNA的转录水平,以缺口末端标记技术(TUNEL)检测结直肠癌细胞的凋亡指数.结果 (1)正常直肠组织、直肠良性腺瘤、结直肠癌组织AP-4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2.50%(2/16),25.00%(4/16),56.25%(45/80),其中良性直肠组织18.75%(6/32),良性直肠组织AP-4的阳性表达率与结直肠癌组织比较,两者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x2=12.96,P<0.01);结直肠癌患者不同年龄、性别、肿瘤部位、大小、血清CEA水平、组织学类型的AP-4表达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分化程度、病理分期、淋巴转移、5年生存率的AP-4表达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结直肠癌组织VEGF和MMP-9转录水平显著高于正常直肠组织和腺瘤(P<0.05),结直肠癌组织AP-4结合活性增强与VEGF和MMP-9高表达显著相关(P<0.01);(3)结直肠癌AP-4基因表达程度不同的结直肠癌细胞凋亡指数(AI)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8.76,P<0.01).结论 AP-4基因表达升高可能与结直肠癌的发生密切相关,AP-4可能参与了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和侵袭转移.

    作者:孙政;曹杰;杨平;王辉;李旺林;谭明华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去肾上腺素能交感神经支配对大鼠良性增生前列腺的影响

    目的 探索去除肾上腺素能交感神经支配后大鼠良性增生前列腺的组织、细胞病理学变化.方法 30周龄雄性自发性高血压大鼠65只,随机分配为手术组、手术对照组和正常对照组.手术组切断双侧盆腔主要神经节的交感腹下神经来源支,然后行膀胱造口术;手术对照组仅行膀胱造口术.分别于术后3、7、11、15、≥21 d分批处死大鼠,观察各组大鼠前列腺大体形态学、组织学和细胞超微结构改变.结果 大鼠实验模型均制作成功.手术组大鼠前列腺在后期(手术15 d后)出现轻微的质地变硬,颜色和形状变化不明显,前列腺湿重/大鼠体重比值随术后时间的延长有下降趋势,前列腺组织干重/湿重比值在手术15 d后逐渐升高,但与手术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镜下观:手术组大鼠前列腺早期出现腺腔明显扩张、前列腺液积存和凝块形成,平滑肌拉长变薄,但后期病变逐步缓解,腺上皮层无变化.透射电镜:手术组大鼠前列腺腺细胞、基底膜无明显变化,但平滑肌术后3 d出现肌膜皱缩,肌丝、密体和密斑结构不清晰等改变,术后11 d后,病变逐步好转.手术对照组无上述变化.结论 彻底去除肾上腺素能交感神经支配后,大鼠良性增生前列腺的平滑肌出现短时间的结构受损和功能障碍,后期能自行部分恢复.

    作者:蔡建良;辛殿祺;何群;汤秀琴;那彦群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尿道注射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微球治疗压力性尿失禁

    目的 观察聚(乳酸-羟基乙酸)(PLGA)共聚物微球在大鼠尿道的组织相容性以及对实验大鼠尿失禁模型的治疗作用.方法 双相乳化法制备PLGA微球,电子显微镜及计算机图像分析仪分析其表征;将40只成年雌性SD大鼠随机均分为2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并接受尿道松解术形成压力性尿失禁模型.实验组接受微球尿道注射,对照组仅接受等量生理盐水注射.在注射前1周和注射后2、4和8周,所有大鼠接受腹部漏点压(ALPP)的检测.此外,术后第2、4和8周,每组动物每个时间点处死3只,应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方法检测微球在尿道组织的形态学演变,此外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巨噬细胞特异性的炎症标志物CD68在注射部位尿道组织的表达,以评价微球与尿道肌层的组织相容性.结果 PLGA微球可成功地注射于大鼠尿道的肌层,并诱导局部炎症反应;CD68免疫染色证实浸润细胞以单核细胞和巨噬细胞为主.以微球和增生细胞为主的混杂组织位于黏膜下肌层内,发挥尿道填充作用.在术后2周,炎症反应为明显,以后随着时间逐渐减退.全程未见变性、坏死等破坏性病理改变;实验组ALPP在微球注射后较注射前和对照组明显改善,并可维持到注射后8周.结论 PLGA微球在尿道组织是安全的,可起到尿道填充作用增加尿道阻力,发挥治疗压力性尿失禁的作用.PLGA微球作为可注射的细胞支架可用于尿失禁的组织工程.

    作者:曾晓勇;袁启龙;李平;彭鄂军;庄乾元;叶章群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肝细胞癌SMC7721体内外多药耐药模型的建立及其耐药机制

    目的 建立肝细胞癌SMC7721体内外多药耐药细胞株并探讨其耐药机制.方法 通过阿霉素浓度递增筛选出SMC7721/ADM肝癌多药耐药细胞株并建立裸鼠移植瘤模型;噻唑蓝(MTr)检测各组移植瘤对化疗药物的耐药性;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MDR1和BCRP在各组移植瘤中的表达.结果 SMC7721/ADM对阿霉素,丝裂霉素,5-Fu的耐药性均较亲本细胞明显降低(P<0.01);其移植瘤对3种化疗药物的IC50.均明显低于亲本细胞(P<0.05);SMC7721/ADM细胞中MDR1 mRNA表达是亲本细胞的40.13倍(P<0.01);BCRP mRNA表达与亲本细胞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移植瘤中BCRP mRNA表达是亲本细胞移植瘤的3.69倍(P<0.01);而MDR1 mRNA表达与亲本细胞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MC7721/ADM细胞株中两种蛋白表达显著高于亲本细胞株(P<0.01);SMC7721/ADM移植瘤中BCRP蛋白表达显著高于亲本移植瘤(P<0.01),而两者中MDR1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JP>0.05).结论 MDR1和BCRP在SMC7721/ADM多药耐药的不同阶段起作用并介导肝细胞癌对不同药物的耐药性.

    作者:何若冲;赵浩亮;赵瑛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细胞因子信号转导抑制因子1在人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 观察细胞因子信号转导抑制因子1(SOCS-1)在肝细胞肝癌(HCC)中的表达,探讨SOCS-1和HCC的临床、病理特点及术后复发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SOCS-1蛋白在41例HCC癌组织、癌旁组织和11例正常肝组织中的表达;分析临床、病理资料,并对上述患者进行随访,根据HCC患者术后复发时间进行生存分析.结果 SOCS-1蛋白在HCC癌组织、癌旁组织及正常肝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36.58%、65.85%和81.82%(P<0.01).SOCS-1蛋白表达强度与肿瘤病理分级呈负相关(低分化为17.39%,高分化为61.11%;转移组为12.50%,未转移组为5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SOCS-1蛋白表达阳、阴性组患者12月内复发率为分别为14.3%和48.1%(P<0.01).结论 SOCS-1在HCC中表达下调,SOCS-1的低表达在肝癌发生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SOCS-1可作为一种新的判断HCC患者术后复发和预后的指标.

    作者:陈念平;姜雨刚;缪辉来;周军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男性尿毒症患者生育力的改变

    我们随机选择从2002年3月至2006年10月在我院接受维持性血液透析(HD)治疗的35例尿毒症患者的精液,并与35例不育患者和35例正常生育者的精液作对照,参照Harvey[1]报道的应用精子密度、精子活动率和精子正常形态这三个参数计算出生育力指数,探讨尿毒症对男性患者的生育力的影响.

    作者:许龙根;徐惠明;金丽明;朱晓峰;徐标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RhoA、RhoC基因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目的 检测RhoA和RhoC mRNA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并探讨其表达在结直肠癌发生、发展和侵袭转移中的意义.方法 TaqMan探针法进行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RhoA和RhoC mRNA在正常黏膜组织、癌旁组织及结直肠癌组织中的相对表达,探讨与临床病理学指标的关系.结果 38例结直肠癌组织中RhoA和RhoC mRNA平均相对表达水平为正常黏膜组织的4.516和3.832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hoA、RhoC mRNA的表达均与有无淋巴结转移、有无肝转移有关(P<0.05).FdaoA mRNA的表达与组织学类型有关,Rhoc mRNA的表达与肠壁浸润深度有关(P<0.05).结论 RhoA和RhoC mRNA的表达在结直肠腺癌组织中明显增高,RhoA和Rhoc与结直肠癌发生、发展和侵袭转移密切相关.

    作者:刘相萍;王海波;刘延军;隋爱华;杨堃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铁碳复合磁性载体体内特征的研究

    目的 通过吸附阿霉素的纳米铁碳复合磁性载体经猪肝动脉插管介入,观察靶区肝组织、非靶区肝组织及血清中阿霉素的药代动力学变化.方法 将香猪20头随机分为5组,分别经肝左动脉内注入阿霉素水溶液、外加磁场的高中低剂量载药铁碳复合磁性载体及不加用磁场的高剂量载药铁碳复合磁性载体,在不同时间点分别取靶区肝组织、非靶区肝组织及静脉血,质谱法测定阿霉素浓度.结果 外加磁场载药铁碳复合磁性载体组靶区肝组织内阿霉索浓度明显高于非靶区肝组织内阿霉素浓度,高达101.4倍;也高于阿霉素水溶液组及未加用磁场组,高达23.8倍及28.3倍.在不同剂量磁靶向治疗组中靶区肝组织内阿霉素浓度呈剂量依赖性增高,持续时间延长.结论 载药铁碳复合磁性载体在外加磁场引导下易聚集于靶区,在局部释放药物,对周围组织器官影响较小.

    作者:武春涛;甘军;胡承恩;黄广建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胰腺癌干细胞的体外增殖与鉴定

    目的 建立胰腺癌干细胞体外增殖体系并鉴定所获细胞.方法 ASPC-1胰腺癌细胞以1000细胞/ml的密度培养于含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表皮生长因子、胰岛素、转铁蛋白、硒及牛血清白蛋白的DMEM-F12培养基中.待培养10~14 d,部分ASPC-1细胞增殖为细胞球后,收集细胞球进行鉴定.鉴定方法包括克隆形成实验、Hoechst 33342染料染色、CD44抗体免疫细胞化学染色以及实时定量逆转录PCR检测CD44 mRNA水平.结果 小部分ASPC-1细胞可在干细胞体外增值体系中增殖为细胞球.此体系增殖所获细胞中能够排出Hoechst 33342染料的细胞比例远高于普通培养体系中的细胞(>95%v8 2%~3%),且具更高的克隆形成能力[(10.92±3.38)%比(10.92±3.38)%,P<0.01].此外,此增值体系中所获细胞CD44表达率更高[(86.00 ±5.85)%比(18.71 ±3.64)%,P<0.01].结论 部分ASPC-1细胞可在本研究所建立的干细胞体外增殖体系中增殖,增殖所获细胞具有肿瘤干细胞特性.

    作者:刘涛;万赤丹;勾善淼;吴河水;熊炯炘;王春友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曲古抑菌素对原发性肝癌细胞周期和凋亡的影响

    目的 观察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曲古抑菌素(TSA)对原发性肝癌细胞周期和凋亡的影响.方法 采用Wester blot检测经TSA处理后肝癌细胞的乙酰化水平;运用流式细胞计数(FCM)分析TSA对肝癌细胞周期和凋亡的影响.结果 TSA处理BEL-7402细胞16 h后细胞乙酰化水平到达高峰;用TSA处理BEL-7402细胞16 h后,肝癌细胞G0/G1细胞从43.39%升高到53.82%,统计学检验,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细胞从26.62%降到20.85%,G2/M细胞从27.86%降到22.07%,细胞凋亡由0.93%降到0.7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SA能够阻滞HCC细胞周期C1~S期进程,抑制细胞生长,而对HCC细胞凋亡无明显影响.

    作者:范文涛;钟德玝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红活麻有效部位抗皮肤移植排斥反应研究

    目的 观察湖北民族药红活麻有效部位对小鼠皮肤移植排斥反应的影响.方法 采用小鼠同种异体皮肤移植模型,通过皮肤移植物存活时间、受体脾淋巴细胞增殖实验、细胞因子分泌水平测定及CD4+CD25+T细胞亚群分析研究红活麻有效部位抗皮肤移植排斥反应的作用及机制.结果 与模型对照组平均皮肤移植物存活时间(14.4±0.9)d比较,红活麻有效部位中剂量组、高剂量组皮肤移植物存活时间分别为(25.9±1.8)和(41.2±2.8)d,提示红活麻有效部位呈剂量依赖性延长小鼠皮肤移植物存活时间;中剂量组、高剂量组对非特异性刺激(ConA)的脾淋巴细胞增殖反应强度均低于模型对照组(P<0.05);同时高剂量组抑制脾细胞分泌IL-2、IFN-γ水平明显(P<0.01),刺激IL-10的分泌水平明显(P<0.01).结论 红活麻有效部位通过刺激淋巴细胞表面CD4+ CD25+分布,调节IL-2、IL-10和IFN-γ等细胞因子的合成,抑制T淋巴细胞转化功能,诱导宿主细胞免疫耐受,从而有效抑制皮肤移植排斥反应.

    作者:余墨声;向明;黄凯;王欣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聚乳酸-O-羧甲基壳聚糖纳米粒子对大鼠腹腔内异种移植猪肝细胞bcl-2、bax、Fas和p53表达的影响

    我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聚乳酸-O-羧甲基壳聚糖(PLA-O-CMC)纳米粒子对腹腔内异种移植猪肝细胞凋亡相关蛋白bcl-2、pax、Fas和p53表达的影响.

    作者:陈钟;汤飞;蔡鸿宇;官伟军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重组质粒pEGFP-N2-GPC3的构建及GPC3对生长因子FGF2、IGF2促进细胞增殖的影响

    目的 构建GPC3基因真核表达重组质粒,观察GPC3对生长因子FGF2、IGF2促进肝癌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 自行设计引物从GPC3原核扩增重组质粒pDNR-LIB.GPC3中获得编码GPC3的基因片段.应用基因重组技术,将GPC3基因片段克隆到真核表达载体pEGFP-N2中,然后经脂质体介导转染SK-Hep-1,并通过C418(600 mg/L)筛选出抗性克隆,应用荧光显微镜及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ER)法对转染细胞内pEGFP-GPC3的表达进行鉴定,采用噻唑蓝(MTT)比色法研究GPC3对生长因子FGF2、IGF2促细胞增殖效应的影响.结果 限制性内切酶酶切分析、重组质粒测序鉴定表明为正确重组子,荧光显微镜下可见转染的SK-Hep-1胞膜区发出强绿色荧光,RT-PCR表明GPC3在SK-Hep-1中成功表达,生长因子实验中,GPC3明显抑制FGF2促细胞增殖效应,与空质粒转染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GF2实验组与空质粒转染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测序表明,编码的氨基酸序列与人GPC3完全一致;构建完成真核表达重组质粒pEGFP-N2-GPC3;GPC3基因在SK-Hep-1中成功表达;GPC3在FGF2信号通路中可能发挥负性调控因子的作用.

    作者:王冰;林山;王烈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骨髓细胞移植改善宿主肝细胞功能研究

    目的 观察骨髓问充质细胞(BMCs)移植能否提高严重肝功能损害合并再生障碍的同种先天性无白蛋白大鼠(F344alb)肝再生和修复能力.方法 F344大鼠为供体,F344alb受体鼠接受Retrorsine(RS)1次/2周腹腔注射2次后4周行2/3肝切除(PH).正常F344alb为组Ⅰ(n=5);BMCs移植为组Ⅱ(n=8);RS/PH预处理为组Ⅲ(n=8);RS/PH预处理后BMCs移植为组Ⅳ(n=8);RS/PH预处理后肝实质细胞移植为组V(n=8).4周后行各组大鼠肝脏形态学和组化染色研究,检测肝功能,及肝组织和骨髓基因检测.结果 (1)生存率:组Ⅳ75%,组Ⅴ 50%,组Ⅲ37.5%,组Ⅰ和组Ⅱ 100%.(2)4周后组肝再生率(67.38±8.66)%显著高于组Ⅳ、Ⅲ[(55.31±8.69)%,(44.27±6.51)%].(3)PH后1 d,组Ⅲ、Ⅳ、V血清TB、ALT显著升高;PH后2 d,组Ⅳ血清,rB、ALT显著下降.(4)组Ⅳ、Ⅴ肝组织切片白蛋白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白蛋白染色阳性肝细胞呈簇状分布.(5)F344来源白蛋白基因片段出现在组Ⅳ、Ⅴ大鼠肝组织内.(6)PH后2、4周,组Ⅳ、Ⅴ血清白蛋白显著升高.结论 BMCs移植可提高严重肝损合并再生障碍受体鼠肝再生能力,保护肝功能,促进肝修复.

    作者:张彪;姜波健;夏焱;郑元超;稻恒光裕;葛西真一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非小细胞肺癌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基因拷贝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 检测国人非小细胞肺癌标本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高拷贝的发生率及与临床特征的关系.方法 236例非小细胞肺癌标本制作成组织微阵列,使用Vysis公司的荧光原位杂交探针检测EGFR基因拷贝数.结果 193例标本得到结果 ,检测到EGFR基因高拷贝81例(占42.0%),其中42例(21.8%)为高多倍体,39例(20.2%)为基因扩增.其发生与病理、分期、性别、吸烟等临床特征无明显相关,与患者的1-3年生存率无明显相关.结论 国人肺癌中EGFR基因拷贝数的分布情况与西方人类似,与临床特征及预后无明显相关.

    作者:姜冠潮;杨帆;周足力;黄宇清;王俊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重复阻断人上臂血供对循环血中腺苷含量的影响

    目的 重复阻断人一侧上臂血液供应,监测循环血中腺苷含量变化,探讨局部缺血预适应对全身的保护效应.方法 选取5例健康成年自愿者制备人体重复上臂压迫模型,用袖带压迫肱动脉,加压至200 mm Hg(1 mm Hg=0.133 kPa),持续5 min、间隔5 min,重复5次,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的方法,观察压迫前后血浆中腺苷(ADO)含量的变化,并记录受试者的主观感受.结果 HPLC结果 显示,重复上臂压迫前后ADO含量呈现规律性变化,在5次压迫结束后ADO含量升高,在压迫后15、30 min降低,在60 min达到高值(1069.622μg/L),达4.44±0.19倍于压迫前(P<0.01).在压迫后24 h血浆中ADO含量依然保持高水平.循环血腺苷含量升高的同时,受试者缺血侧上臂的不适感却明显降低(P<0.01).结论 上臂血供重复阻断中,血浆腺苷含量显著提升,缺血肢对缺血的耐受显著增强,提示重复阻断一侧上臂血供可激发全身性远程异位低氧预适应的保护物质.

    作者:吴浩;蒋丽丹;郭秒;吉训明;吕国蔚;田欣;凌锋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Pokemon与p53在肝癌中的表达及相关性

    肿瘤的发生是一个多基因、多步骤的过程,其中癌基因的激活及抑癌基因的失活在该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作用.Pokemon(POK erythroid ontogenic fac-tor)基因于2005年被确定为原癌基因,Pokemon蛋白在致癌转化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功能,并与肿瘤的发生密切相关[1,2].我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PV-9000二步法研究Pokemon和突变型p53在肝癌组织、癌旁组织和正常肝组织中的表达,分析其相关性并探讨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作者:丁月超;张水军;吴阳;张弓;赵永福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Palomo和改良Palomo曲张精索内静脉结扎术对大鼠同侧睾丸的影响

    目的 评估PMomo曲张精索内静脉结扎术(PV)和改良Palomo曲张精索内静脉结扎术(MPV)对大鼠同侧睾丸的影响.方法 检测实验性左侧精索静脉曲张(ELV)组(9只)、PV组(10只)、MPV组(8只)、和对照组(8只)大鼠左侧睾丸的Johnsen's评分、生精小管的超微结构、和生殖细胞凋亡指数(AJ).结果 对照组Johnsen's评分(9.46±0.52)显著高于ELV组(7.72±0.31,P<0.05)和PV组(2.86±0.31,P<0.01),与MPV组(9.42±0.6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AI(2.21±1.15)显著低于ELV组(5.32±1.23,P<0.05)和PV组(9.26±1.98,P<0.01),与MPV组(2.32±1.1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LV和PV组生精小管的超微结构明显异常.结论 MPV可以修复ELV所导致的同侧睾丸的损伤,PV则使损伤进一步加重.

    作者:张孝斌;郑轶群;程帆;周江桥;周本正 刊期: 2008年第07期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