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肝门胆管癌中bcl-2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彭创;汤恢焕;吴金术

关键词:胆道肿瘤, 免疫组织化学, Bcl-2
摘要:目的 探讨bcl-2表达在肝门胆管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评价其在肝门胆管癌预后判断中的价值.方法 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36例肝门胆管癌和10例正常胆管石蜡切片标本中bcl-2表达,分析其与肝门胆管癌临床病理参数和术后生存率的关系,生存率计算采用Kaplan-Meier法,Log-rank检验比较生存曲线.结果 肝门胆管癌中bcl-2阳性表达率为55.6%(20/36),正常胆管bcl-2阳性率10.0%(1/10),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cl-2阴性组术后1、3、5年存活率分别为82%,55%和25%,阳性组分别为33%和9%,无5年生存者,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肝门胆管癌中bcl-2有较高阳性表达率,bcl-2表达在肝门胆管癌发生、发展中可能起促进作用;bcl-2表达可能是肝门胆管癌预后因素之一,阳性表达多提示预后不良.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相关文献
  • 肝癌细胞中干细胞亚群的分离与鉴定

    我们在前期研究[1]的基础上,选择c-kit、CK7及两者的组合对原代肝细胞癌(HCC)细胞进行流式细胞分选,从肝癌细胞中分离与鉴定干细胞亚群.

    作者:刘胜军;方驰华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MUC1 DNA疫苗治疗胰腺癌的研究进展

    胰腺癌为常见的恶性肿瘤,发病率逐年上升,但预后很差.由于难以早期诊断,胰腺癌诊断明确时往往已属于局部进展期,肿瘤浸润肠系膜上动静脉、门静脉或者出现了肝转移而失去根治切除的机会[1].全世界范围内胰腺癌的平均切除率不足20%.不可切除的胰腺癌患者中位生存期是3~6个月,可切除患者的预后也不佳,术后5年生存率大约是10%~19%,中位生存期是12~18个月[2].尽管开展了早期诊断研究以使患者获得早期发现早期治疗的机会,开展扩大切除术以提高切除率,采用新辅助放化疗以提高疗效[3],但至今仍没有突破性的进展,胰腺癌的疗效徘徊不前[2].因此,探索新的有效的治疗手段,是国内外目前急需解决的重要课题[4,5].

    作者:吴文川;靳大勇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CD147与基质金属蛋白酶-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人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膀胱移行细胞癌(BTCC)组织中细胞外基质金属蛋白酶诱导因子(CD147)与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酶(SP)法检测72例BTCC组织和12例正常膀胱组织CD147与MMP-2、VEGF的表达,分析CD147和MMP-2、VEGF间及其与BTCC部分临床生物学特性的相关性.结果 BTCC组织中有CD147、MMP-2、VEGF表达,其阳性率分别为68.1%、76.4%、70.8%.CD147表达与病理分级显著相关,与临床分期未见相关;MMP及VEGF表达与病理分级和临床分期显著相关;CD147表达与MMP-2、VEGF表达呈显著正相关(r=0.558,P<0.01;r=0.406,P<0.01).结论 CD147在BTCC的浸润与转移中起重要作用,是新的治疗靶点.

    作者:黎明;章振保;林炳森;庄仁汉;张淳;郑俊鸿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部分可吸收腹壁疝修补材料的研究

    目的 对聚丙烯网(polypropylene mesh,PPM)+壳聚糖膜部分可吸收复合材料修补大鼠腹壁缺损的效果进行研究.方法 S-D大鼠80只,随机分为单纯PPM修补组(Ⅰ组),PPM+壳聚糖膜复合材料修补组(Ⅱ组)和商品化防粘连复合补片组(Ⅲ组).手术造成腹壁缺损,分别采用上述三种补片修补,术后分期进行腹腔内粘连评分,组织学检查及抗张强度的测定.结果 Ⅰ组大鼠术后各期腹腔粘连明显高于Ⅱ组及Ⅲ组(分别P<0.05),而Ⅱ组及Ⅲ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电镜下,术后90 d观察,Ⅰ组网片表面新腹膜的生长不规则,Ⅱ组网片表面有光滑、完整的新腹膜间皮细胞形成,Ⅲ组网片表面则没有新腹膜形成,而是形成纤维素性包裹层.术后60、90 d,三组网片修复腹壁缺损后的抗拉强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本研究中利用PPM与壳聚糖膜这两种廉价材料组合后设计的部分可吸收复合网片,可安全放置腹腔,能有效的防止术后的粘连,并维持良好的修复强度,值得进一步研究和开发.

    作者:曾德强;杨斌;陈双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花生四烯酸乙醇胺对人胶质瘤U251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目的 观察神经酰胺通路在大麻受体激动剂花生四烯酸乙醇胺(AEA)抑制人胶质瘤U251细胞增殖及诱导细胞凋亡中的作用.方法 噻唑蓝(MTT)法分别测定合用不同浓度C2-神经酰胺(5~20 μmol/L)或用烟曲霉毒素(FB1)(1,10 μmol/L)预处理24 h对AEA(1~10 μmol/L)抑制U251细胞增殖作用的影响;流式细胞仪annexin-V/PI双染色法定量分析10 μmol/L FB1预处理24 h后对10 μmol/L AEA促细胞早期凋亡作用的影响.结果 AEA浓度依赖性抑制U251细胞的增殖且与C2-神经酰胺具协同作用;10 μmol/L FB1预处理24 h可显著对抗AEA对U251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AEA(10 μmol/L)可诱导U251细胞发生早期凋亡(21.3%),而FB1(10 μmol/L)预处理后凋亡发生率降为8.3%.结论 AEA可通过增加神经酰胺从头合成抑制人胶质瘤U251细胞的增殖并诱导早期凋亡.

    作者:马超;袁先厚;江普查;文志华;李志强;曹长军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葛根素对乙醇性股骨头坏死的预防作用

    目的 探讨葛根素对小鼠乙醇性ONFH的预防作用.方法 4周龄小鼠随机分为3组,A组给予白酒,B组给予白酒和葛根素,C组给水.4、6、8、10个月分批检测动物血清学、肝脏和股骨头组织学、基因表达等变化.结果 实验6个月时:(1)3组血清CHO、TG、ALP分别为:(6.39±0.49)、(3.19±0.11)、(2.98±0.36)mmol/L,(1.01±0.15)、(0.71±0.13)、(0.68±0.22)mmol/L,(161.6+32.44)、(196.5±31.52)、(203.4±22.83)IU.(2)A组出现脂肪肝,股骨头骨小梁变细稀疏,髓内造血组织减少,脂肪与空骨陷窝明显增多.B组股骨头内脂肪稍增加,空骨陷窝比正常C组少.3组大脂肪细胞平均直径和空骨陷窝计数分别为(40.02±3.25)、(39.15±3.67)、(38.51±3.09)μm,(13.5±1.6)、(9.8±2.2)、(10.3±2.7)%.(3)A组中PPARγmRNA呈高表达,Osteocalcin mRNA呈低表达.B组和C组中PPARγmRNA呈低表达,Osteocalcin mRNA呈高表达.始自6个月,A组各数据和B、C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B、C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葛根素能够预防小鼠乙醇性ONFH的发生.

    作者:王义生;刘沛霖;殷力;李月白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猪肝移植时无心跳供体耐受热缺血时间的研究

    目的 探讨猪肝移植时供肝耐受无心跳热缺血损伤的安全时限.方法 对24头小型家猪根据供肝热缺血时间0、15、30、45 min,随机分为4组,而后行原位肝移植,分析移植后肝脏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乳酸脱氢酶(LDH)、三磷酸腺苷(ATP)的含量以及病理变化.结果 WI-45组胆管吻合前无胆汁流出.WI-15、30、45组血清ALT、LDH、肝细胞ATP的含量与WI-0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WI-15、30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WI-45组与WI-15、30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电镜下观察WI-15、30组肝组织呈可复性改变,WI-45组则呈不可逆性改变.结论 猪肝移植时,供肝耐受无心跳热缺血损伤的的安全时限为30 min.

    作者:王世明;王海涛;徐钧;杨镇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表达转化生长因子βⅡ型受体胞外区-活化T细胞表达和分泌的调节因子融合基因重组腺病毒的构建与鉴定

    目的 构建表达转化生长因子βⅡ型受体(TβRⅡ)胞外区-活化T细胞表达和分泌的调节因子(RANTES)融合基因重组腺病毒并鉴定其在肿瘤细胞的表达.方法 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方法扩增小鼠TβRⅡ胞外区和RANTES基因,重叠PCR法扩增TβRⅡ胞外区-RANTES融合基因,将融合基因克隆至pDC316载体,采用AdMax Adenovirus Vector Creation试剂盒构建融合基因重组腺病毒载体,融合基因重组腺病毒按moi=100:1的比例体外感染小鼠肺腺癌L795细胞系,Western Blot方法检测感染后肿瘤细胞的蛋白表达.结果 RT-PCR正确扩增了440 bpTβRⅡ胞外区、244 bp RANTES基因,重叠PCR正确扩增了745 bpTβRⅡ胞外区-RANTES融合基因,重组质粒融合基因-pDC316经酶切鉴定正确,与pJM17双质粒共转染获得表达融合基因重组腺病毒,病毒滴度为8×1010 pfu/ml,感染后的LA795细胞有相对分子质量为33 000的蛋白表达.结论 成功构建表达TβRⅡ胞外区-RANTES融合基因重组腺病毒载体,为进行体内抗肿瘤基因治疗的研究创造条件.

    作者:王旭东;刘虹;曹水;李慧;任秀宝;郝希山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增殖细胞核抗原小干扰RNA对人结肠癌CaCO2细胞抑制作用

    目的 观察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小干扰RNA(siRNA)对人结肠癌CaCO2细胞抑制作用.方法 WST-8法和克隆形成抑制研究No.2和No.4 PCNA siRNA对CaCO2细胞的作用;碘化丙锭(PI)单染检测细胞周期,Hochest33258染色观察凋亡形态,膜联蛋白(Annexin)V和PI双染测定凋亡百分率.结果 No.2和No.4 PCNA siRNA与CaCO2细胞作用,增殖抑制率分别为(72.24±1.01)%和(74.67±3.35)%;克隆形成抑制率均达90%;两种药物转染细胞均出现明显亚二倍体峰,Sub-G1+G0/G1期减少,S+G2/M期增多;siRNA处理组细胞有较多凋亡形态变化;凋亡率随浓度增加而增加,且早期凋亡率持续高于晚期凋亡/坏死率.结论 PCNA siRNA显著抑制人结肠癌CaCO2细胞增殖及克隆形成;细胞停留于G2/M期,明显诱导细胞凋亡.

    作者:陈洁;史金桃;蒋建伟;陈涛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胰腺癌大鼠胰腺上皮内瘤变的研究

    目的 建立SD鼠胰腺癌模型并探讨其癌变过程中病理形态学改变及胰腺上皮内瘤变(PanIN)的计数和分级.方法 将二甲基苯并蒽(DMBA)置入胰实质内作为实验组(A组)及设立曲古霉素(TSA)干预组(B组),3~5个月内处死观察胰腺癌发生情况,苏木素-伊红(HE)染色镜下观察胰腺病理学变化及PanIN计数和分级.结果 A组(实验组)发癌率为48.6%(18/37),其中胰腺导管癌17例和纤维肉瘤1例;B组发癌率为33.3%(12/36),其中胰腺导管癌11例和纤维肉瘤1例;A组肿块大径明显大于B组(P<0.05);C组(对照组)胰腺及A、B组胰腺外主要脏器均未见肿瘤发生和无明显病理学改变.A组癌旁组织高级PanIN(HpanIN)数高于B组各时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非癌胰腺组织各时段HpanIN数高于B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3个月鼠胰腺HpanIN数明显低于4个月鼠和5个月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仅见1个HpanIN,均明显低于A、B组鼠(P<0.01).结论 DMBA置入胰实质内可在短期获得较高的SD鼠胰腺癌发生率,TSA能抑制胰腺癌的发生和生长;HPanIN可能是胰腺导管癌发生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病理形态学改变.

    作者:黄生福;杨竹林;梁珊;李清龙;范文涛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吸入氧化亚氮对大鼠耳蜗总RNA产量的影响

    目的 通过检测氧化亚氮对大鼠耳蜗总RNA产量的影响,探讨氧化亚氮(N2O)对大鼠内耳损伤的机制.方法 将30只健康Wistar大鼠随机等分为3组:A组(对照组,n=10)持续吸入50%O23 h;B组(实验组,n=10)持续吸入50%N2O+50%O23h;C组(实验组,n=10)持续吸入50%N2O+50%O2 6 h.联用TRIzol和RNeasy法分别抽取3组大鼠耳蜗的总RNA,用分光光度法测总RNA的产量及电泳检测其质量.结果 A组大鼠耳蜗得到总RNA 7.69 μg;B组大鼠耳蜗得到总RNA 6.51 μg,与A组比较减少15%;C组大鼠耳蜗得到总RNA 5.32 μg,与A组比较减少31%.A260/A280值分别为2.07、2.04和2.05,提示RNA纯度高,电泳结果提示总RNA无降解.结论 长时间吸入N2O的大鼠耳蜗总RNA较正常大鼠耳蜗总RNA产量降低,提示N2O干扰耳蜗RNA产量可能是造成耳损害的原因之一.

    作者:李元涛;王芳;陈立波;王燕;姚尚龙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门静脉高压症大鼠断流术后胃黏膜缺氧诱导因子-1α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

    目的 观察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断流术前后肝前性门静脉高压症(PHPH)大鼠胃黏膜的表达,探讨HIF-1α和VEGF在门静脉高压胃病(PHG)的发生发展的作用.方法 取Wistar大鼠制备PHPH模型80只,设假手术组(SO)60只,在术后3周施断流术.检测HIF-1α、VEGF和CD34在大鼠胃壁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断流术前PHPH组大鼠胃壁中HIF-1α(5.8±1.3)和VEGF(12.0±3.0)的表达均明显高于SO组[HIF-1α(0.037 50±0.051 75),VEGF(0.7±0.1),P<0.01].术后HIF-1α、VEGF和MVD均有升高趋势.结论 HIF-1α和VEGF可能参与了PHG的发生发展,断流术本身能通过某种机制影响HIF-1α和VEGF的表达,加重PHG.

    作者:李珂;叶启发;冯留顺;明英姿;陈晚平;牛英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后凸成形术治疗非病理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

    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在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性骨折的治疗上开辟了新的道路[1].我们对该技术治疗非病理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进行研究.一、材料与方法1.材料:新鲜小牛胸腰椎,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骨水泥(PMMA),椎体后凸成形术器械等,椎体骨密度测定提示骨密度正常.

    作者:顾晓晖;杨惠林;张喆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核因子-κB的活化与基质Gla蛋白mRNA的表达在门静脉高压症血管病变中的意义

    目的 探讨脾脏动、静脉组织内核因子-kappaB(NF-κB)的活化与基质Gla蛋白(matrix Gla protein,MGP)mRNA的表达在门静脉高压症性血管病变中的意义.方法 实验组为肝炎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portal hypertension,PHT)患者28例,住院期间行择期脾切除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对照组选取同期因外伤性脾破裂急诊人院行脾切除术患者12例.采用化学发光凝胶电泳迁移率(electrophoretic mobility shift assay,EMSA)方法检测脾脏动、静脉血管NF-κB的活性;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血管组织的MGPmRNA表达.结果 对照组内脾脏动、静脉组织MGPmRNA分别为0.23±0.10、0.26±0,13,显著低于PHT组脾动脉、脾静脉的0.58±0.19、0.55±0.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于PHT组脾动、静脉内检测到NF-κB活性表达1.44±0.23、1.38±0.18,显著高于对照组脾动、静脉的0.19±0.12、0.25±0.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PHT组脾脏动、静脉MGP mRNA表达与NF-κB的活性呈显著正相关(r=0.692,P<0.05;r=0.703,P<0.05).结论 肝硬化时PHT血管组织内NF-κB的活化,MGPmRNA的表达增强,调节血管平滑肌细胞(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VSMC)的增殖和迁移,并参与了内脏血管病变形成和发展.

    作者:曹杰;陈孝平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小干扰RNA对特异性沉寂淋巴细胞白细胞介素-2基因表达和功能的影响

    目的 探讨体外转录法合成的小干扰RNA(siENA)对大鼠淋巴细胞白细胞介素(IL)-2基因的表达和功能的影响.方法 设计并合成3条siENA(siENA-1、siRNA-2、siRNA-3)在阳离子脂质体的介导下转染淋巴细胞.于转染后0、24、48 h收集细胞,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IL-2 mRNA的变化;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检测IL-2表达的变化.结果 体外合成的3条siRNA通过脂质体转染淋巴细胞后,均能不同程度地抑制IL-2的表达.转染后24 h的ELISA方法检测显示siRNA-1、siRNA-2、siRNA-3组的抑制率分别为(79.20 ±1.83)%、(66.50±1.42)%、(43.90±1.22)%,以siENA-1的IL-2抑制作用强.半定量RTPCE方法检测显示siRNA-1、siRNA-2、siRNA-3转染后的IL-2 mRNA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其中siENA-2组的抑制作用明显(82.10±1.85)%.结论 siRNA可特异性的抑制淋巴细胞IL-2基因的转录和表达,为研究siRNA在移植免疫耐受及防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方面的应用提供了依据.

    作者:鄢涛;王森;龚建平;彭勇;刘作金;石毓君;刘鸿翔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小鼠同种异体胰岛移植排斥反应中可诱导共刺激分子的表达及阻断其对排斥反应的影响

    移植胰岛长期存活率不高,主要原因是移植术后排斥反应[1,2],共刺激信号在排斥反应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本实验旨在观察共同刺激分子-可诱导其刺激分子(ICOS)是否参与了小鼠同种异体胰岛移植排斥反应的发生,并用ICOS单克隆抗体(ICOSmAb)阻断ICOS,研究其对排斥反应的抑制作用.

    作者:赵国华;刘永锋;许国岩;张金祥;杨蕾;程颖;张佳林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大鼠异体肢体移植中淋巴细胞亚群的动态观察

    目的 探讨大鼠后肢异体移植中排斥反应与T淋巴细胞亚群和活化T细胞的关系.方法 将24只(8只Wistar,16只SD)大鼠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8只为Wistar→SD后肢移植未作免疫抑制组,对照组8只为FK506(2 mg/kg体重)和霉酚酸(20 mg/kg体重)免疫抑制组,观察术后排斥反应及病理检查;流式细胞仪检测T细胞亚群和活化T细胞.结果 术后6~8 d,实验组移植肢体出现排斥反应,活化T细胞(CD3/CD69、CD3/CD25、CD3/HLA-DR)已于排斥反应发生(6.88±0.83)d前2~4 d显著升高,CD4/CD8比值中度升高;活化T细胞增高与排斥反应程度呈正相关(相关系数r为0.874、0.854、0.879,P<0.05);CD4/CD8比值与排斥反应程度无明显相关(相关系数r=0.544,P>0.05);对照组,活化T细胞较术前无明显变化,未出现排斥反应.结论 动态监测活化T细胞将有助于异体肢体移植急性排斥反应的早期诊断.

    作者:郑小飞;尹庆水;黄华扬;吴文;习松;章莹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核心结合因子a1基因转染的骨髓基质干细胞复合生物衍生骨支架诱导异位成骨的研究

    目的 观察核心结合因子a1(Cbfa1)基因转染的人骨髓基质干细胞(hBMSCs)复合生物衍生骨支架异位成骨的效果.方法 雌性BALB/C裸鼠18只,随机分为3组:转染Cbfa1基因的hBMSCs复合支架(A)、未转染细胞复合支架(B)和单纯支架组(C),每组6只.分别将各组人工骨植入裸鼠背部皮下,于术后4、8周行组织学、免疫组织化学和荧光原位杂交等检测.结果 Cbfal基因转染后,可诱导BMSCs骨钙素、Ⅰ型胶原呈阳性表达.体内植入后,A组成骨速度及成骨质量均明显优于其他组;植入细胞及宿主间质细胞呈骨钙素、骨形态发生蛋白2阳性表达;4周时,Y染色体阳性细胞数明显高于B组.结论 Cbfal基因转染BMSCs,能够诱导其向成骨细胞分化、上调骨形态发生蛋白2基因表达并提高移植细胞的生存率,明显促进异位成骨能力.

    作者:原泉;李建军;安春厚;吕刚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骨水泥型人工股骨头置换和术后感染模型的建立

    我们通过设计制作动物的人工关节,建立人工关节置换及术后感染模型.一、材料与方法1.兔人工股骨头的设计与制作:日本大耳白兔10只,体重2500~3200 g,平均2950 g,雌雄不拘,处死后取下左股骨,根据股骨解剖和X线片,测出(1)头直径(7.85±0.43)mm;(2)颈长度(2.21±0.10)mm;(3)颈干角(121.43±3.91)°;(4)髓腔直径(4.20±0.11)mm.据此,设计出小、大号兔股骨假体二种,头直径分别为7.0 mm和8.0 mm,柄长15~17 mm,颈长2 mm,颈干角120°.在重庆机电院以医用不锈钢制作,股骨头抛光,假体表面镀铬处理.

    作者:王子明;王爱民;唐桂阳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血红素氧合酶-1基因转染对大鼠胰岛培养的影响

    目的 探讨血红素氧合酶-1基因(HO-1)转染对培养的大鼠胰岛功能的影响.方法 用携带人HO-1基因和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基因(EGFP)的腺病毒载体转染大鼠胰岛,转染后48h,以EGFP及人HO-1蛋白的表达来确定转染结果,放免法测定各组胰岛在低糖(2.8 mmol/L)、高糖(16.7 mmol/L)刺激下胰岛素释放量,并计算刺激指数(SI).结果 大鼠胰岛培养7 d后,其低糖、高糖刺激下胰岛素释放量明显低于新鲜胰岛[(4.57±0.40比(6.47±0.55)mIU/L/30 IEQ,(9.63±0.71)比(14.93±1.17)mIU/L/30 IEQ,P<0.05];培养7 d的各组胰岛在低糖刺激时胰岛素释放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HO-1组胰岛在高糖刺激时胰岛素释放量明显高于EG-FP组和对照组[(12.50±2.17)mIU/L/30 IEQ,(8.87±0.65)mIU/L/30 IEQ,(9.63±0.71)mIU/L/30 IEQ,P<0.05];HO-1组SI也高于EGFP组和对照组[(2.21±0.02),(2.08±0.05),(2.11±0.03),P<0.05].结论 HO-1基因转染能对体外培养的大鼠胰岛功能起到保护作用.

    作者:陈晓波;李永翔;董维平;焦洋;谭建明 刊期: 2007年第04期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