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表达转化生长因子βⅡ型受体胞外区-活化T细胞表达和分泌的调节因子融合基因重组腺病毒的构建与鉴定

王旭东;刘虹;曹水;李慧;任秀宝;郝希山

关键词:转化生长因子-β, 融合基因, 重组腺病毒
摘要:目的 构建表达转化生长因子βⅡ型受体(TβRⅡ)胞外区-活化T细胞表达和分泌的调节因子(RANTES)融合基因重组腺病毒并鉴定其在肿瘤细胞的表达.方法 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方法扩增小鼠TβRⅡ胞外区和RANTES基因,重叠PCR法扩增TβRⅡ胞外区-RANTES融合基因,将融合基因克隆至pDC316载体,采用AdMax Adenovirus Vector Creation试剂盒构建融合基因重组腺病毒载体,融合基因重组腺病毒按moi=100:1的比例体外感染小鼠肺腺癌L795细胞系,Western Blot方法检测感染后肿瘤细胞的蛋白表达.结果 RT-PCR正确扩增了440 bpTβRⅡ胞外区、244 bp RANTES基因,重叠PCR正确扩增了745 bpTβRⅡ胞外区-RANTES融合基因,重组质粒融合基因-pDC316经酶切鉴定正确,与pJM17双质粒共转染获得表达融合基因重组腺病毒,病毒滴度为8×1010 pfu/ml,感染后的LA795细胞有相对分子质量为33 000的蛋白表达.结论 成功构建表达TβRⅡ胞外区-RANTES融合基因重组腺病毒载体,为进行体内抗肿瘤基因治疗的研究创造条件.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相关文献
  • 可诱导性共刺激分子单抗联合细胞毒T淋巴细胞4Ig在大鼠胰腺移植中的作用

    目的 探讨可诱导性共刺激分子(ICOS)单抗、细胞毒T淋巴细胞4Ig(CTLA4Ig)阻断共刺激通路对于异基因大鼠胰腺移植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建立胰腺移植模型,分A组(对照组),B组(CTLA4Ig组),C组(抗ICOS单抗组),D组(联合CTLA4Ig和抗ICOS单抗组).术后1、4、7 d监测血糖,第7天取胰腺做苏木素-伊红染色,脾脏做流式细胞检测CD3+CD8+T细胞、CD4+T细胞、CD4+CD25+T细胞.结果 与A组比较:B、C、D组排斥反应较A组明显减弱,显著延长了移植物的存活时间.CD3+CD8+T细胞计数B、C、D与A组比较均有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D4+T细胞B、D与A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4+CD25+T细胞各组间逐渐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抗ICOS单抗和CTLA4Ig能有效地抑制大鼠胰腺移植排斥反应,延长移植物存活时间,且联合应用比单一应用更有效.其可能机制为诱导了CD4+CD25+T细胞的产生.

    作者:韩曙光;徐泽宽;张轩;苗毅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联合阻断CD28和可诱导共刺激分子对小鼠同种异体胰岛移植物急性排斥反应的影响

    目的 在小鼠同种异体胰岛移植模型上,通过联合阻断CD28和可诱导共刺激分子(ICOS),观察CTLA-4Ig及ICOS单克隆抗体(ICOSmAb)对胰岛移植物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小鼠随机分成4组,每组10只.联合阻断组:分别于移植后0、2、4d和1、3、5 d腹腔内注射CTLA-4Ig 50 μg/kg和ICOSmAb 100 μg/kg体重组.ICOS组:移植后1、3、5 d腹腔内注射ICOSmAb 100 μg/kg体重组.CTLA4组:移植后0、2、4 d腹腔内注射CTLA-4Ig 50 μg/kg体重组.对照组:单纯胰岛移植,不做CTLA-4Ig和ICOSmAb处理组.观察术后移植物存活时间和病理改变,RT-PCR检测移植组织中IL-2、IL-10mRNA表达,流式细胞仪检测CD4+、CD8+T淋巴细胞表达.结果 联合阻断组小鼠移植物存活时间平均为(31.00±6.57)d,较其他3组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L-2和IL-10 mRNA表达水平分别为(44.23±6.24)和(65.23±11.02),与其他3组比较,IL-2 mRNA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IL-10mRNA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D4+、CD8+T淋巴细胞荧光阳性百分率分别为(13.73±0.49)%和(14.56±0.31)%,表达上调均不明显;移植胰岛光镜检查接近正常.结论 应用CTLA-4Ig和ICOSmAb联合阻断C)28和ICOS,可以明显抑制胰岛移植物排斥反应.

    作者:赵国华;张佳林;许国岩;钟鑫平;李铁民;赵宁;刘永锋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羟基磷灰石纳米粒子肝动脉灌注对兔VX2肝种植瘤生长和bax/bcl-2蛋白表达的影响

    目的 探讨羟基磷灰石纳米粒子(Nano HAP)在体内对兔VX2肝种植瘤生长的抑制作用及对肿瘤细胞bax/bcl-2凋亡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56只VX2肝荷瘤兔随机分成四组,通过肝动脉灌注Nano HAP溶胶、5-Fu以及5-Fu与Nano HAP的混合液,并与生理盐水组对照.观察各组动物的一般情况,对肿瘤体积进行监测并比较.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bax/bcl-2蛋白的表达.结果 各治疗组对肿瘤生长都有明显的抑制作用.Nano HAP溶胶组肿瘤体积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肿瘤生长抑制率达到28.1%;5-Fu组抑瘤率达到43.7%,但动物表现出明显毒副作用;联合治疗组抑瘤率达到51.2%,而且毒副反应明显小于5-Fu组.Nano HAP组及联合治疗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bcl-2蛋白表达率分别为41.7%(5/12)、38.5%(5/13),较对照组72.7%(8/11)明显降低;bax蛋白表达率为50.0%(6/12)、61.5%(8/13),明显高于对照组27.3%(3/11).结论 Nano HAP在体内对兔VX2肝种植瘤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而且能明显降低5-Fu的毒性作用.其抑瘤机制可能是通过影响bax/bcl-2的表达加速肿瘤细胞凋亡.

    作者:胡军;刘志苏;唐胜利;何跃明;刘俊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吸入氧化亚氮对大鼠耳蜗总RNA产量的影响

    目的 通过检测氧化亚氮对大鼠耳蜗总RNA产量的影响,探讨氧化亚氮(N2O)对大鼠内耳损伤的机制.方法 将30只健康Wistar大鼠随机等分为3组:A组(对照组,n=10)持续吸入50%O23 h;B组(实验组,n=10)持续吸入50%N2O+50%O23h;C组(实验组,n=10)持续吸入50%N2O+50%O2 6 h.联用TRIzol和RNeasy法分别抽取3组大鼠耳蜗的总RNA,用分光光度法测总RNA的产量及电泳检测其质量.结果 A组大鼠耳蜗得到总RNA 7.69 μg;B组大鼠耳蜗得到总RNA 6.51 μg,与A组比较减少15%;C组大鼠耳蜗得到总RNA 5.32 μg,与A组比较减少31%.A260/A280值分别为2.07、2.04和2.05,提示RNA纯度高,电泳结果提示总RNA无降解.结论 长时间吸入N2O的大鼠耳蜗总RNA较正常大鼠耳蜗总RNA产量降低,提示N2O干扰耳蜗RNA产量可能是造成耳损害的原因之一.

    作者:李元涛;王芳;陈立波;王燕;姚尚龙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胰腺癌大鼠胰腺上皮内瘤变的研究

    目的 建立SD鼠胰腺癌模型并探讨其癌变过程中病理形态学改变及胰腺上皮内瘤变(PanIN)的计数和分级.方法 将二甲基苯并蒽(DMBA)置入胰实质内作为实验组(A组)及设立曲古霉素(TSA)干预组(B组),3~5个月内处死观察胰腺癌发生情况,苏木素-伊红(HE)染色镜下观察胰腺病理学变化及PanIN计数和分级.结果 A组(实验组)发癌率为48.6%(18/37),其中胰腺导管癌17例和纤维肉瘤1例;B组发癌率为33.3%(12/36),其中胰腺导管癌11例和纤维肉瘤1例;A组肿块大径明显大于B组(P<0.05);C组(对照组)胰腺及A、B组胰腺外主要脏器均未见肿瘤发生和无明显病理学改变.A组癌旁组织高级PanIN(HpanIN)数高于B组各时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非癌胰腺组织各时段HpanIN数高于B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3个月鼠胰腺HpanIN数明显低于4个月鼠和5个月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仅见1个HpanIN,均明显低于A、B组鼠(P<0.01).结论 DMBA置入胰实质内可在短期获得较高的SD鼠胰腺癌发生率,TSA能抑制胰腺癌的发生和生长;HPanIN可能是胰腺导管癌发生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病理形态学改变.

    作者:黄生福;杨竹林;梁珊;李清龙;范文涛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榄香烯体外增强人脑胶质瘤U251细胞对γ射线敏感性的研究

    目的 探讨榄香烯体外增强人脑胶质瘤U251细胞对γ射线敏感性的机制研究.方法 人脑胶质瘤U251细胞分为4组:空白组、加药组(榄香烯治疗)、放射组(单独γ射线照射)和联合组(榄香烯联合γ射线照射),应用克隆形成计数法,绘制细胞放射生存曲线,计算增敏比,流式细胞仪(FCM)检测细胞周期,电镜观察不同方法处理的U251细胞超微结构的改变,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c-myc和bcl-2基因的表达.结果 榄香烯增强γ射线对U251细胞株抑制率,呈剂量的依赖性,榄香烯增强U251细胞对γ射线敏感的比值为1.38,FCM检测榄香烯增强γ射线对U251细胞的阻滞作用,导致G2/M期细胞比例明显升高,联合组细胞电镜下见细胞核分裂;RT-PCR证实榄香烯增强γ射线对U251细胞c-myc和bcl-2基因表达的抑制作用.结论 榄香烯对U251细胞有放射增敏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下调bcl-2和c-myc基因表达有关,诱导U251细胞凋亡和对细胞G2/M期阻滞有关.

    作者:杨卫忠;陈春美;石松生;王春华;宋施委;倪天瑞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门静脉阻断后复流时小肠黏膜细胞凋亡的变化

    我们通过建立日本大耳白兔门静脉夹闭致肠道血回流障碍后开放再通模型,取回肠组织检测其细胞凋亡情况,比较分析不同程度的门静脉阻断及持续不同时间后复流对小肠损伤情况的变化.

    作者:陈邦飞;吴秀玲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骨水泥型人工股骨头置换和术后感染模型的建立

    我们通过设计制作动物的人工关节,建立人工关节置换及术后感染模型.一、材料与方法1.兔人工股骨头的设计与制作:日本大耳白兔10只,体重2500~3200 g,平均2950 g,雌雄不拘,处死后取下左股骨,根据股骨解剖和X线片,测出(1)头直径(7.85±0.43)mm;(2)颈长度(2.21±0.10)mm;(3)颈干角(121.43±3.91)°;(4)髓腔直径(4.20±0.11)mm.据此,设计出小、大号兔股骨假体二种,头直径分别为7.0 mm和8.0 mm,柄长15~17 mm,颈长2 mm,颈干角120°.在重庆机电院以医用不锈钢制作,股骨头抛光,假体表面镀铬处理.

    作者:王子明;王爱民;唐桂阳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重症急性胰腺炎大鼠脾脏巨噬细胞Toll样受体4的表达及分泌细胞因子水平的变化

    目的 观察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大鼠脾脏巨噬细胞(sMΦ)Toll样受体4(TLR4)基因表达及分泌细胞因子水平的变化.方法 建立大鼠SAP模型,分别于6、12、24、72 h分离sMΦ,观察sMΦ静息状态下和经1 mg/L脂多糖(LPS)刺激后分泌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6、白细胞介素(IL)-10水平的变化,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sMΦ TLR4mRNA表达.结果 予LPS刺激后,对照组sMΦ分泌TNF-α、IL-6和IL-10水平显著升高,分别由(1.1844±0.3490)μg/L、(214.14±33.41)ng/L、(20.26±3.71)ng/L升至(9.3110±1.9962)μg/L、(519.01±52.64)ng/L和(55.43±6.28)ng/L,TLR4 mRNA表达亦由0.9091±0.2763明显升高至2.1944±0.6098;而模型各亚组分泌TNF-α和IL-6水平较刺激前无明显变化,同时TLR4 mRNA表达出现不同程度下调,且各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 SAP大鼠sMΦ对内毒素耐受的发生与TLR4 mRNA表达下调有关.

    作者:寇丽;王春立;尤胜义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部分可吸收腹壁疝修补材料的研究

    目的 对聚丙烯网(polypropylene mesh,PPM)+壳聚糖膜部分可吸收复合材料修补大鼠腹壁缺损的效果进行研究.方法 S-D大鼠80只,随机分为单纯PPM修补组(Ⅰ组),PPM+壳聚糖膜复合材料修补组(Ⅱ组)和商品化防粘连复合补片组(Ⅲ组).手术造成腹壁缺损,分别采用上述三种补片修补,术后分期进行腹腔内粘连评分,组织学检查及抗张强度的测定.结果 Ⅰ组大鼠术后各期腹腔粘连明显高于Ⅱ组及Ⅲ组(分别P<0.05),而Ⅱ组及Ⅲ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电镜下,术后90 d观察,Ⅰ组网片表面新腹膜的生长不规则,Ⅱ组网片表面有光滑、完整的新腹膜间皮细胞形成,Ⅲ组网片表面则没有新腹膜形成,而是形成纤维素性包裹层.术后60、90 d,三组网片修复腹壁缺损后的抗拉强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本研究中利用PPM与壳聚糖膜这两种廉价材料组合后设计的部分可吸收复合网片,可安全放置腹腔,能有效的防止术后的粘连,并维持良好的修复强度,值得进一步研究和开发.

    作者:曾德强;杨斌;陈双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肝癌细胞中干细胞亚群的分离与鉴定

    我们在前期研究[1]的基础上,选择c-kit、CK7及两者的组合对原代肝细胞癌(HCC)细胞进行流式细胞分选,从肝癌细胞中分离与鉴定干细胞亚群.

    作者:刘胜军;方驰华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肝门胆管癌中bcl-2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bcl-2表达在肝门胆管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评价其在肝门胆管癌预后判断中的价值.方法 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36例肝门胆管癌和10例正常胆管石蜡切片标本中bcl-2表达,分析其与肝门胆管癌临床病理参数和术后生存率的关系,生存率计算采用Kaplan-Meier法,Log-rank检验比较生存曲线.结果 肝门胆管癌中bcl-2阳性表达率为55.6%(20/36),正常胆管bcl-2阳性率10.0%(1/10),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cl-2阴性组术后1、3、5年存活率分别为82%,55%和25%,阳性组分别为33%和9%,无5年生存者,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肝门胆管癌中bcl-2有较高阳性表达率,bcl-2表达在肝门胆管癌发生、发展中可能起促进作用;bcl-2表达可能是肝门胆管癌预后因素之一,阳性表达多提示预后不良.

    作者:彭创;汤恢焕;吴金术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小干扰RNA对特异性沉寂淋巴细胞白细胞介素-2基因表达和功能的影响

    目的 探讨体外转录法合成的小干扰RNA(siENA)对大鼠淋巴细胞白细胞介素(IL)-2基因的表达和功能的影响.方法 设计并合成3条siENA(siENA-1、siRNA-2、siRNA-3)在阳离子脂质体的介导下转染淋巴细胞.于转染后0、24、48 h收集细胞,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IL-2 mRNA的变化;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检测IL-2表达的变化.结果 体外合成的3条siRNA通过脂质体转染淋巴细胞后,均能不同程度地抑制IL-2的表达.转染后24 h的ELISA方法检测显示siRNA-1、siRNA-2、siRNA-3组的抑制率分别为(79.20 ±1.83)%、(66.50±1.42)%、(43.90±1.22)%,以siENA-1的IL-2抑制作用强.半定量RTPCE方法检测显示siRNA-1、siRNA-2、siRNA-3转染后的IL-2 mRNA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其中siENA-2组的抑制作用明显(82.10±1.85)%.结论 siRNA可特异性的抑制淋巴细胞IL-2基因的转录和表达,为研究siRNA在移植免疫耐受及防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方面的应用提供了依据.

    作者:鄢涛;王森;龚建平;彭勇;刘作金;石毓君;刘鸿翔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三氧化二砷对不同p53表型胶质瘤细胞程序性死亡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目的 探讨三氧化二砷(As2O3)对两种不同p53表型胶质瘤细胞U87MG、T98G作用后细胞程序性死亡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 应用基因芯片技术筛选出As2O3作用于两种胶质瘤细胞U87MG、T98G前、后与细胞程序性死亡有关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基因;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检测细胞生长抑制率;用电镜和原位凋亡检测(TUNEL)法及及吖啶噔/溴乙啶双荧光染色进行细胞形态观察、流式细胞仪等方法检测细胞程序性死亡改变.结果 两种胶质瘤细胞应用As2O3后,透射电镜下T98G中频繁地观察到细胞自噬现象;筛选出U87MG细胞在As2O3作用前后差异表达且与程序性死亡相关基因共46条(上调33条,下调13条).T98G细胞在As2O,作用前后差异表达且与程序性死亡相关基因共54条(上调34条,下调20条).结论 As2O3以剂量依赖的方式通过细胞程序性死亡来抑制U87MG和T98 G细胞的增殖;As2O,诱导下的两种不同P53表型的细胞系中还存在非凋亡调控的细胞程序性死亡(自噬);P53/ATM通路的基因、Bcl-2家族、TNF配体家族、TNF受体家族基因参与As2O3诱导胶质瘤细胞程序性死亡的发生机制.

    作者:张健;赵世光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缺氧诱导因子-1α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胶质瘤中的表达

    目的 探讨缺氧诱导因子(HIF)-1α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不同级别胶质瘤中的表达特点及其生物学特性.方法 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法分别检测20例新鲜冷冻标本及117例多聚甲醛固定的不同级别胶质瘤标本中HIF-1α与VEGF的表达情况,并对实验结果 进行半定量计算和统计学分析.结果 RT-PCR结果 示正常脑组织和Ⅰ-Ⅳ级胶质瘤中HIF-1αmRNA平均吸光度值分别为11.99、12.18、48.31、80.96、112.77,正常脑组织和Ⅰ级胶质瘤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余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969.45,P<0.01);而VEGF mRNA平均吸光度值分别为29.50、37.97、60.33、84.61、112.97,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312.91,P<0.01).免疫组织化学结果示HIF-1α在正常脑组织和Ⅰ-Ⅳ级胶质瘤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0%、13.3%、53.5%、80.6%、100%,正常脑组织和Ⅰ级胶质瘤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余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38.19,P<0.05);同样,VEGF在各组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0%、33.3%、62.8%、83.3%、100%,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5.78,P<0.05).结论 HIF-1α与VEGF在胶质瘤中的表达与胶质瘤的病理分级密切相关,随着病理级别的升高,HIF-1α与VEGF无论是在mRNA水平还是在蛋白水平的表达均上调,并且两者间的表达也具有相关性.

    作者:吴建梁;孔世奇;李鹏;范振增;史学芳;扈玉华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缺血后处理对猪体外循环手术心肌肌钙蛋白Ⅰ及肌酸激酶同功酶的影响

    目的 探讨缺血后处理对猪心肌肌钙蛋白Ⅰ(cTn Ⅰ)及肌酸激酶同功酶(CKMB)的影响.方法 24只小型约克猪(体重35~40 kg)被随机分为4组.A组:于体外循环(CPB)开始后并行循环45 min,心肌缺血90 min,再灌注120 min;B组:升主动脉阻断前进行心脏缺血预处理(阻断升主动脉5 min、开放10 min,重复3次),余处理与A组相同;C组:并行循环45 min,心肌缺血90min,再灌注120 min;再灌注开始进行缺血后处理(阻断升主动脉30 s后开放30 s,重复3次,共3min);D组:缺血预处理+缺血后处理.在CPB前、缺血90分、再灌注30、60、90、120 min采静脉血检测血cTn Ⅰ、CKMB水平.结果 在再灌注30、60、90、120 min,A组cTn Ⅰ和CKMB分别为5.41、6.63、8.84、13.25 μg/L和18.61、21.53、25.54、29.73 μg/L,B组分别为2.61、2.97、4.60、5.97 μg/L和12.45、13.68、15.50、14.18 μg/L,C组分别为3.01、3.21、4.68、5.92 μg/L和14.01、14.51、16.48、16.71 μg/L,D组分别为2.63、3.06、4.68、6.04 μg/L和13.08、14.20、15.18、15.86 μg/L;血浆cTn Ⅰ和CKMB水平在B组、C组及D组显著低于A组(P<0.05),而B组和C组与D组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缺血后处理可以抑制cTn Ⅰ的释放和CKMB漏出,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而发挥心肌保护作用.

    作者:石凤梧;张文立;陈子英;刘苏;蔡文清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兔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慢性骨髓炎模型

    目的 建立一种基于新西兰白兔的骨髓炎模型以供毒性评估和治疗性研究.方法 40例健康新西兰大白兔,采用胫骨近段髓腔注射0.1 ml 5%鱼肝油酸钠和0.1 ml 1×108 CFU/ml耐甲氧西林药金黄色葡葡球菌(MRSA)悬浮液的方法诱导骨髓炎,不用抗生素来预防菌血症.采用大体观察,放射影像,细菌学和组织病理学等方法来评价.结果 所有大白兔都可以看到早期局部组织肿胀、病腿跛行,不同程度食欲减退,同时伴有体重增长缓慢.37例有典型骨髓炎的放射学表现,表现为中度到广泛的皮质反应,皮质骨破坏,轻度到广泛新骨形成,在胫骨髓腔的近端多有死骨形成.38例培养出MRSA,病理学显示为慢性活动性炎症,骨溶解,并有新生编织骨.结论 本方法简便易行,效果较满意,未出现严重并发症和死亡,可以用作骨髓炎相关研究.

    作者:李云飞;赵明东;戴文达;董健;王惠生;罗苹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门静脉高压症大鼠断流术后胃黏膜缺氧诱导因子-1α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

    目的 观察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断流术前后肝前性门静脉高压症(PHPH)大鼠胃黏膜的表达,探讨HIF-1α和VEGF在门静脉高压胃病(PHG)的发生发展的作用.方法 取Wistar大鼠制备PHPH模型80只,设假手术组(SO)60只,在术后3周施断流术.检测HIF-1α、VEGF和CD34在大鼠胃壁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断流术前PHPH组大鼠胃壁中HIF-1α(5.8±1.3)和VEGF(12.0±3.0)的表达均明显高于SO组[HIF-1α(0.037 50±0.051 75),VEGF(0.7±0.1),P<0.01].术后HIF-1α、VEGF和MVD均有升高趋势.结论 HIF-1α和VEGF可能参与了PHG的发生发展,断流术本身能通过某种机制影响HIF-1α和VEGF的表达,加重PHG.

    作者:李珂;叶启发;冯留顺;明英姿;陈晚平;牛英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葛根素对乙醇性股骨头坏死的预防作用

    目的 探讨葛根素对小鼠乙醇性ONFH的预防作用.方法 4周龄小鼠随机分为3组,A组给予白酒,B组给予白酒和葛根素,C组给水.4、6、8、10个月分批检测动物血清学、肝脏和股骨头组织学、基因表达等变化.结果 实验6个月时:(1)3组血清CHO、TG、ALP分别为:(6.39±0.49)、(3.19±0.11)、(2.98±0.36)mmol/L,(1.01±0.15)、(0.71±0.13)、(0.68±0.22)mmol/L,(161.6+32.44)、(196.5±31.52)、(203.4±22.83)IU.(2)A组出现脂肪肝,股骨头骨小梁变细稀疏,髓内造血组织减少,脂肪与空骨陷窝明显增多.B组股骨头内脂肪稍增加,空骨陷窝比正常C组少.3组大脂肪细胞平均直径和空骨陷窝计数分别为(40.02±3.25)、(39.15±3.67)、(38.51±3.09)μm,(13.5±1.6)、(9.8±2.2)、(10.3±2.7)%.(3)A组中PPARγmRNA呈高表达,Osteocalcin mRNA呈低表达.B组和C组中PPARγmRNA呈低表达,Osteocalcin mRNA呈高表达.始自6个月,A组各数据和B、C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B、C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葛根素能够预防小鼠乙醇性ONFH的发生.

    作者:王义生;刘沛霖;殷力;李月白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单启动子双表达载体pIRES-p14ARF-p53的构建及其对骨肉瘤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

    目的 构建双质粒表达载体pIRES-p14ARF-p53,并研究其对骨肉瘤细胞增殖生长的抑制作用.方法 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将从培养的正常人肝细胞系L02细胞中扩增出的p14cDNA(0.5 kb)亚克隆至pIRES载体中,通过聚合酶链反应(PCR)、限制性内切酶酶切鉴定重组质粒pIRES-p14ARF-p53.通过脂质体介导转染入骨肉瘤MG-63细胞中,并筛选出阳性克隆,流式细胞仪测定瘤细胞DNA含量和细胞周期;逆转录(RT)-PCR和Western bolt对稳定转染后的瘤细胞p53、p14ARF蛋白的表达进行定性和半定量检测.噻唑蓝(MTT)比色法与细胞生长曲线观察细胞增殖情况.结果 成功构建出双质粒表达载体pIRES-p14ARF-p53.转染后瘤细胞形态由转染前密集排列的多角形、星形转变为排列稀疏的长梭形细胞,瘤细胞生长速度较前缓慢,群体倍增时间比转染前增加了2.3倍,且易出现脱壁并见散在瘤细胞凋亡;流式细胞仪检测发现转染后的瘤细胞多停滞于G1期;RT-PCR与Western blot检测证实p14ARF、p53基因在靶细胞mRNA和蛋白水平分别有独立表达,转染MG-63后24、48、72、96 h瘤细胞生长抑制率分别为:33.43%、69.37%、66.19%、75.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野生型p53和p14ARF协同抑制骨肉瘤细胞的增殖促进瘤细胞的凋亡,为进一步研究p14ARF与p53在骨肉瘤基因治疗的体内实验奠定了基础.

    作者:李进;杨述华;邹利军;邵增务;廖翔 刊期: 2007年第04期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