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部分可吸收腹壁疝修补材料的研究

曾德强;杨斌;陈双

关键词:聚丙烯, 壳聚糖, 疝
摘要:目的 对聚丙烯网(polypropylene mesh,PPM)+壳聚糖膜部分可吸收复合材料修补大鼠腹壁缺损的效果进行研究.方法 S-D大鼠80只,随机分为单纯PPM修补组(Ⅰ组),PPM+壳聚糖膜复合材料修补组(Ⅱ组)和商品化防粘连复合补片组(Ⅲ组).手术造成腹壁缺损,分别采用上述三种补片修补,术后分期进行腹腔内粘连评分,组织学检查及抗张强度的测定.结果 Ⅰ组大鼠术后各期腹腔粘连明显高于Ⅱ组及Ⅲ组(分别P<0.05),而Ⅱ组及Ⅲ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电镜下,术后90 d观察,Ⅰ组网片表面新腹膜的生长不规则,Ⅱ组网片表面有光滑、完整的新腹膜间皮细胞形成,Ⅲ组网片表面则没有新腹膜形成,而是形成纤维素性包裹层.术后60、90 d,三组网片修复腹壁缺损后的抗拉强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本研究中利用PPM与壳聚糖膜这两种廉价材料组合后设计的部分可吸收复合网片,可安全放置腹腔,能有效的防止术后的粘连,并维持良好的修复强度,值得进一步研究和开发.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相关文献
  • 一氧化氮对重症急性胰腺炎肺损伤Toll样受体2/4表达的影响

    目的 观察一氧化氮(NO)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肺损伤Toll样受体(TLR)表达的影响.方法 动物分为假手术组、胰腺炎组、氯喹(CQ)治疗组和L-精氨酸(L-Arg)治疗组;实时荧光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肺组织TLR2/4 mRNA表达.结果 SAP大鼠肺组织TLR2/4表达明显增高(3 h:0.787±0.751、1.512±1.794 E-2;6 h:1.086±1.738、2.097±3.735 E-2;12 h:1.113±6.141、2.957±2.620 E-2),肺损伤加重(P<0.05或P<0.01).以CQ抑制肺组织中TLR2/4表达后(3 h:0.313±5.491 E-2,0.005±1.419 E-3;6 h:0.488±7.442 E-2,0.010±1.518E-3;12 h:0.883±8.911 E-2,0.024±2.760 E-3),肺损伤减轻(P<0.05或P<0.01).给予L-Arg治疗后,肺组织NO浓度明显升高,TLR2/4表达降低(0.656±3.972 E-2,1.501±6.111 E-2;0.260±0.891 E-2,0.732±5.135E-2;0.126±0.914E-2,0.414±1.678 E-2),肺损伤程度减轻(P<0.05或P<0.01).结论 肺组织内TLR2/4表达在SAP肺损伤中明显上调,肺组织损伤加重;NO可以明显抑制SAP肺组织TLR2/4表达从而减轻肺组织损伤.

    作者:张磊;吴河水;王琳;郭兴军;陶京;陈燕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MUC1 DNA疫苗治疗胰腺癌的研究进展

    胰腺癌为常见的恶性肿瘤,发病率逐年上升,但预后很差.由于难以早期诊断,胰腺癌诊断明确时往往已属于局部进展期,肿瘤浸润肠系膜上动静脉、门静脉或者出现了肝转移而失去根治切除的机会[1].全世界范围内胰腺癌的平均切除率不足20%.不可切除的胰腺癌患者中位生存期是3~6个月,可切除患者的预后也不佳,术后5年生存率大约是10%~19%,中位生存期是12~18个月[2].尽管开展了早期诊断研究以使患者获得早期发现早期治疗的机会,开展扩大切除术以提高切除率,采用新辅助放化疗以提高疗效[3],但至今仍没有突破性的进展,胰腺癌的疗效徘徊不前[2].因此,探索新的有效的治疗手段,是国内外目前急需解决的重要课题[4,5].

    作者:吴文川;靳大勇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小干扰RNA对特异性沉寂淋巴细胞白细胞介素-2基因表达和功能的影响

    目的 探讨体外转录法合成的小干扰RNA(siENA)对大鼠淋巴细胞白细胞介素(IL)-2基因的表达和功能的影响.方法 设计并合成3条siENA(siENA-1、siRNA-2、siRNA-3)在阳离子脂质体的介导下转染淋巴细胞.于转染后0、24、48 h收集细胞,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IL-2 mRNA的变化;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检测IL-2表达的变化.结果 体外合成的3条siRNA通过脂质体转染淋巴细胞后,均能不同程度地抑制IL-2的表达.转染后24 h的ELISA方法检测显示siRNA-1、siRNA-2、siRNA-3组的抑制率分别为(79.20 ±1.83)%、(66.50±1.42)%、(43.90±1.22)%,以siENA-1的IL-2抑制作用强.半定量RTPCE方法检测显示siRNA-1、siRNA-2、siRNA-3转染后的IL-2 mRNA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其中siENA-2组的抑制作用明显(82.10±1.85)%.结论 siRNA可特异性的抑制淋巴细胞IL-2基因的转录和表达,为研究siRNA在移植免疫耐受及防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方面的应用提供了依据.

    作者:鄢涛;王森;龚建平;彭勇;刘作金;石毓君;刘鸿翔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骨水泥型人工股骨头置换和术后感染模型的建立

    我们通过设计制作动物的人工关节,建立人工关节置换及术后感染模型.一、材料与方法1.兔人工股骨头的设计与制作:日本大耳白兔10只,体重2500~3200 g,平均2950 g,雌雄不拘,处死后取下左股骨,根据股骨解剖和X线片,测出(1)头直径(7.85±0.43)mm;(2)颈长度(2.21±0.10)mm;(3)颈干角(121.43±3.91)°;(4)髓腔直径(4.20±0.11)mm.据此,设计出小、大号兔股骨假体二种,头直径分别为7.0 mm和8.0 mm,柄长15~17 mm,颈长2 mm,颈干角120°.在重庆机电院以医用不锈钢制作,股骨头抛光,假体表面镀铬处理.

    作者:王子明;王爱民;唐桂阳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肝癌细胞中干细胞亚群的分离与鉴定

    我们在前期研究[1]的基础上,选择c-kit、CK7及两者的组合对原代肝细胞癌(HCC)细胞进行流式细胞分选,从肝癌细胞中分离与鉴定干细胞亚群.

    作者:刘胜军;方驰华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门静脉阻断后复流时小肠黏膜细胞凋亡的变化

    我们通过建立日本大耳白兔门静脉夹闭致肠道血回流障碍后开放再通模型,取回肠组织检测其细胞凋亡情况,比较分析不同程度的门静脉阻断及持续不同时间后复流对小肠损伤情况的变化.

    作者:陈邦飞;吴秀玲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可诱导性共刺激分子单抗联合细胞毒T淋巴细胞4Ig在大鼠胰腺移植中的作用

    目的 探讨可诱导性共刺激分子(ICOS)单抗、细胞毒T淋巴细胞4Ig(CTLA4Ig)阻断共刺激通路对于异基因大鼠胰腺移植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建立胰腺移植模型,分A组(对照组),B组(CTLA4Ig组),C组(抗ICOS单抗组),D组(联合CTLA4Ig和抗ICOS单抗组).术后1、4、7 d监测血糖,第7天取胰腺做苏木素-伊红染色,脾脏做流式细胞检测CD3+CD8+T细胞、CD4+T细胞、CD4+CD25+T细胞.结果 与A组比较:B、C、D组排斥反应较A组明显减弱,显著延长了移植物的存活时间.CD3+CD8+T细胞计数B、C、D与A组比较均有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D4+T细胞B、D与A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4+CD25+T细胞各组间逐渐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抗ICOS单抗和CTLA4Ig能有效地抑制大鼠胰腺移植排斥反应,延长移植物存活时间,且联合应用比单一应用更有效.其可能机制为诱导了CD4+CD25+T细胞的产生.

    作者:韩曙光;徐泽宽;张轩;苗毅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经皮椎体成形术联合125I粒子植入治疗脊柱转移瘤

    目的 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联合125I粒子植入治疗脊柱转移瘤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0例脊椎转移瘤患者,随机分为单纯PVP组40例,PVP联合125I粒子植入组(联合治疗组)40例.单纯PVP组是在DSA机引导下经皮穿刺,将骨水泥注射到患椎内.联合治疗组是PVP术中联合125I粒子植入.结果 联合治疗组和单纯PVP组术后KPS评分分别为(92.5±7.1)分及(87.7±7.3)分,较术前(68.9±7.9)分及(69.4±8.3)分明显增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肿瘤进展时间(TTP)为9.0个月,单纯PVP组TTP为8.9个月.结论 PVP具有创伤小,操作较简单,并发症少的特点,可有效缓解脊柱转移瘤患者疼痛,PVP术中联合125I粒子植入能增强抗肿瘤作用,从而达到提高疗效的目的 .

    作者:杨祚璋;黄云超;许建波;孙洪瀑;刘鹏杰;吴中雄;袁涛;张晋煜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黄芩苷诱导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分化为胰岛素分泌细胞

    目的 体外诱导大鼠骨髓间质干细胞(BMSCs)分化为胰岛样细胞.方法 采用分步法体外诱导后,间接免疫荧光法鉴定诱导前后细胞nestin、胰岛素蛋白表达;RT-PCR法检测诱导前后胰岛转录因子mRNA表达;ELISA检测诱导后细胞葡萄糖刺激的胰岛素分泌.结果 免疫荧光染色显示诱导5 h,nestin阳性细胞为(44.6±7.3)%.诱导24 h,nestin阳性细胞增至(61.8±8.4)%.此后,nestin阳性细胞数目开始下降,诱导第14天后,nestin表达基本消失;同时诱导后的细胞可以表达胰岛素蛋白.另一方面,RT-PCR结果 显示诱导后细胞可以表达胰岛素-1、葡萄糖转运子-2及其转录因子mRNA.ELISA结果 显示不同浓度的葡萄糖刺激的胰岛素分泌量不同,5mmol/L和25mmol/L葡萄糖刺激的胰岛素分泌量分别为(25.53±6.49)和(53.26±7.56)mU/L,而诱导前MSCs不具备上述特点.结论 大鼠BMSCs体外可以诱导成为胰岛素分泌细胞.

    作者:孙吉平;杨于嘉;贾延劼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核心结合因子a1基因转染的骨髓基质干细胞复合生物衍生骨支架诱导异位成骨的研究

    目的 观察核心结合因子a1(Cbfa1)基因转染的人骨髓基质干细胞(hBMSCs)复合生物衍生骨支架异位成骨的效果.方法 雌性BALB/C裸鼠18只,随机分为3组:转染Cbfa1基因的hBMSCs复合支架(A)、未转染细胞复合支架(B)和单纯支架组(C),每组6只.分别将各组人工骨植入裸鼠背部皮下,于术后4、8周行组织学、免疫组织化学和荧光原位杂交等检测.结果 Cbfal基因转染后,可诱导BMSCs骨钙素、Ⅰ型胶原呈阳性表达.体内植入后,A组成骨速度及成骨质量均明显优于其他组;植入细胞及宿主间质细胞呈骨钙素、骨形态发生蛋白2阳性表达;4周时,Y染色体阳性细胞数明显高于B组.结论 Cbfal基因转染BMSCs,能够诱导其向成骨细胞分化、上调骨形态发生蛋白2基因表达并提高移植细胞的生存率,明显促进异位成骨能力.

    作者:原泉;李建军;安春厚;吕刚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上尿路梗阻多层螺旋CT三维尿路成像的临床研究

    上尿路梗阻在临床上较为常见,以往诊断主要依赖B超、排泄性尿路造影(IVU)、逆行肾盂输尿管造影(GRP)、普通CT、MR等检查,但随着CT技术的不断进步,CT尿路成像技术对上尿路梗阻性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1].我们自2002年2月采用多层螺旋CT三维尿路成像(MSCTU)检查上尿路梗阻性疾病89例进行分析,探讨其在上尿路梗阻中的诊断价值.

    作者:薛学义;郑清水;魏勇;周辉良;罗义麒;曹林升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兔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慢性骨髓炎模型

    目的 建立一种基于新西兰白兔的骨髓炎模型以供毒性评估和治疗性研究.方法 40例健康新西兰大白兔,采用胫骨近段髓腔注射0.1 ml 5%鱼肝油酸钠和0.1 ml 1×108 CFU/ml耐甲氧西林药金黄色葡葡球菌(MRSA)悬浮液的方法诱导骨髓炎,不用抗生素来预防菌血症.采用大体观察,放射影像,细菌学和组织病理学等方法来评价.结果 所有大白兔都可以看到早期局部组织肿胀、病腿跛行,不同程度食欲减退,同时伴有体重增长缓慢.37例有典型骨髓炎的放射学表现,表现为中度到广泛的皮质反应,皮质骨破坏,轻度到广泛新骨形成,在胫骨髓腔的近端多有死骨形成.38例培养出MRSA,病理学显示为慢性活动性炎症,骨溶解,并有新生编织骨.结论 本方法简便易行,效果较满意,未出现严重并发症和死亡,可以用作骨髓炎相关研究.

    作者:李云飞;赵明东;戴文达;董健;王惠生;罗苹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人工髋关节假体旁组织中巨噬细胞亚群的分布

    目的 探讨人工髋关节假体周围组织中巨噬细胞亚群的分布情况.方法 获取因人工髋关节无菌性松动而行翻修术的37例患者假体周围组织,并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假体周围组织6个区中27E10(+)、25F9(+)和RM3/1(+)巨噬细胞亚群的分布.结果 在人工关节假体周围各个区域组织中均有27E10(+)、25F9(+)和RM3/1(+)的巨噬细胞存在.各区中25F9(+)的巨噬细胞百分数分别为(35.12±27.09)%、(42.6±28.01)%、(36.81±23.44)%、(33.86+26.63)%、(42.45±19.12)%和(42.50±29.10)%均高于各区中27E10(+)及RM3/1(+)巨噬细胞的百分数(P<0.05).25F9(+)和RM3/1(+)的巨噬细胞亚群在2区、5区和6区较多,1区和4区较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假体旁组织中巨噬细胞亚群的分布与磨损颗粒相关,假体旁组织中同时存在着急性和慢性炎症过程.巨噬细胞不断地被激活可使炎症不断发展,这也许是导致人工关节假体无菌性松动不可避免的重要原因.

    作者:丁悦;黄东生;李海刚;刘尚礼;Barden Bertram;L(o)er Franz;马若凡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重症急性胰腺炎大鼠脾脏巨噬细胞Toll样受体4的表达及分泌细胞因子水平的变化

    目的 观察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大鼠脾脏巨噬细胞(sMΦ)Toll样受体4(TLR4)基因表达及分泌细胞因子水平的变化.方法 建立大鼠SAP模型,分别于6、12、24、72 h分离sMΦ,观察sMΦ静息状态下和经1 mg/L脂多糖(LPS)刺激后分泌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6、白细胞介素(IL)-10水平的变化,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sMΦ TLR4mRNA表达.结果 予LPS刺激后,对照组sMΦ分泌TNF-α、IL-6和IL-10水平显著升高,分别由(1.1844±0.3490)μg/L、(214.14±33.41)ng/L、(20.26±3.71)ng/L升至(9.3110±1.9962)μg/L、(519.01±52.64)ng/L和(55.43±6.28)ng/L,TLR4 mRNA表达亦由0.9091±0.2763明显升高至2.1944±0.6098;而模型各亚组分泌TNF-α和IL-6水平较刺激前无明显变化,同时TLR4 mRNA表达出现不同程度下调,且各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 SAP大鼠sMΦ对内毒素耐受的发生与TLR4 mRNA表达下调有关.

    作者:寇丽;王春立;尤胜义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干扰素α-2b对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凋亡及端粒酶活性的影响

    目的 观察干扰素α-2b(IFNα-2b)对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生长增殖、端粒酶活性及凋亡的影响,探讨其在瘢痕疙瘩治疗中的作用机制.方法 进行成纤维细胞原代培养,细胞分别来自8例瘢痕疙瘩标本和8例正常皮肤标本.第3到4代的细胞用于实验.以干扰素α-2b作用于体外培养的瘢痕疙瘩和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噻唑蓝(MTT)法检测成纤维细胞生长增殖情况,聚合酶链反应-酶联免疫吸附法(PCR-ELISA法)检测不同时间成纤维细胞端粒酶活性,应用流式细胞仪观察处理后成纤维细胞凋亡.结果 IFNα-2b对瘢痕疙瘩和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有生长抑制作用,可明显下调成纤维细胞端粒酶活性,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呈现出明显的时间-效应关系.体外培养的瘢痕疙瘩和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经10 000 U/ml IFNα-2b处理后,能诱导成纤维细胞凋亡发生,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具有明显的时间依赖性.结论 作为一个负性调节因子,IFNα-2b能抑制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的生长增殖并诱导成纤维细胞发生凋亡,降低成纤维细胞端粒酶活性是其作用机制之一.

    作者:黄勇;邢新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良性脑膜瘤Ets-1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的表达及其与肿瘤复发的关系

    目的 探讨良性脑膜瘤中E26转录因子-1(E26 transformation-specitic-1,Ets-1)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表达及其与肿瘤复发的关系.方法 选取52例Simpson Ⅰ级切除的良性脑膜瘤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Ets-1和MMP-9的表达,分析其参数与肿瘤复发的关系.结果 Ets-1的表达:非复发组免疫组织化学(IHC)评分为(2.8±1.7),复发组为(6.3±1.5),复发组较非复发组的IHC评分增高,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MMP-9的表达:非复发组IHC评分为(2.2±1.8),复发组为(3.3±1.7),复发组较非复发组的IHC增高,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ts-1和MMP-9的表达具有呈显著正相关(γ=0.822,P<0.01).结论 Ets-1正性调节MMP-9的表达水平;Ets-1和MMP-9可以作为预测良性脑膜瘤复发的危险因素.

    作者:刘安民;李方成;蔡望青;邓跃飞;吴启华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人端粒酶逆转录启动子驱动的单纯疱疹病毒胸苷激酶基因治疗裸鼠胰腺移植瘤的安全性研究

    目的 探讨人端粒酶逆转录(hTERT)启动子驱动的单纯疱疹病毒胸苷激酶(HSV-TK)基因治疗裸鼠胰腺癌的安全性.方法 应用细菌内同源重组法构建hTERT启动子和常规巨细胞病毒(CMV)启动子驱动的HSV-TK基因真核表达载体PDC312-TP-TK,PSU-CMV-TK.制备腺病毒液,检测病毒滴度为1.9×1010 pfu/ml和1.4×1010 pfu/ml.建立裸鼠胰腺癌皮下移植瘤模型,分别以两种方法治疗后观察皮下移植瘤消退、HSV-TK基因表达情况、肝脏苏木素-伊红(HE)染色切片、肝功能.结果 PDC312-TP-TK组与PSU-CMV-TK组对肿瘤的抑瘤率分别为58.3%和65.6%,治疗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杀伤方面具有一样的高效性;但其对肝脏的毒副作用远小于PSU-CMV-TK组,PDC312-TP-TK组血清中ALT,AST,ALP分别为(54.00±1.97)、(147.00±12.67)、(33.00±2.59)U/L而PSU-CMV-TK组中为(334.00±9.81)、(511.00±11.24)、(98.00±3.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裸鼠肝脏苏木素-伊红(HE)染色中,仅PSU-CMV-TK组有肝脏坏死改变.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中也仅PSU-CMV-TK组检测到1143 bp的TK基因片段.结论 hTERT启动子驱动的HSV-TK基因是一种新的靶向治疗方法,在具有治疗高效性的同时,更具有安全性.

    作者:谢于;李德春;张子详;朱兴国;王凤力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吸入氧化亚氮对大鼠耳蜗总RNA产量的影响

    目的 通过检测氧化亚氮对大鼠耳蜗总RNA产量的影响,探讨氧化亚氮(N2O)对大鼠内耳损伤的机制.方法 将30只健康Wistar大鼠随机等分为3组:A组(对照组,n=10)持续吸入50%O23 h;B组(实验组,n=10)持续吸入50%N2O+50%O23h;C组(实验组,n=10)持续吸入50%N2O+50%O2 6 h.联用TRIzol和RNeasy法分别抽取3组大鼠耳蜗的总RNA,用分光光度法测总RNA的产量及电泳检测其质量.结果 A组大鼠耳蜗得到总RNA 7.69 μg;B组大鼠耳蜗得到总RNA 6.51 μg,与A组比较减少15%;C组大鼠耳蜗得到总RNA 5.32 μg,与A组比较减少31%.A260/A280值分别为2.07、2.04和2.05,提示RNA纯度高,电泳结果提示总RNA无降解.结论 长时间吸入N2O的大鼠耳蜗总RNA较正常大鼠耳蜗总RNA产量降低,提示N2O干扰耳蜗RNA产量可能是造成耳损害的原因之一.

    作者:李元涛;王芳;陈立波;王燕;姚尚龙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猪肝移植时无心跳供体耐受热缺血时间的研究

    目的 探讨猪肝移植时供肝耐受无心跳热缺血损伤的安全时限.方法 对24头小型家猪根据供肝热缺血时间0、15、30、45 min,随机分为4组,而后行原位肝移植,分析移植后肝脏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乳酸脱氢酶(LDH)、三磷酸腺苷(ATP)的含量以及病理变化.结果 WI-45组胆管吻合前无胆汁流出.WI-15、30、45组血清ALT、LDH、肝细胞ATP的含量与WI-0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WI-15、30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WI-45组与WI-15、30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电镜下观察WI-15、30组肝组织呈可复性改变,WI-45组则呈不可逆性改变.结论 猪肝移植时,供肝耐受无心跳热缺血损伤的的安全时限为30 min.

    作者:王世明;王海涛;徐钧;杨镇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不同纯度大鼠供体胰岛中巢蛋白、神经元素3的表达

    目的 观察巢蛋白(Nestin)、神经元素(Ngn)3在不同纯度大鼠胰岛中的表达.方法 将30只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采用胰管内注入胶原酶消化法分离成年大鼠胰腺,Ⅰ组(n=10):胰岛沉淀物不进行纯化;Ⅱ组(n=10):胰岛沉淀物加入25%Ficoll-400纯化,Ⅲ组(n=10):胰岛沉淀物依次加入25%、11%的Ficoll-400纯化.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Nestin和Ngn3 mRNA在不同纯度胰岛细胞中的表达.结果 Ⅰ组获得胰岛纯度为(43,60±6.29)%,Ⅱ组获得胰岛纯度为(65.30±4.40)%,Ⅲ组获得胰岛纯度为(77.60±6.36)%,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组中Nestin和Ngn3的mRNA表达明显高于Ⅱ组、Ⅲ组,Ⅲ组中表达弱.结论 Nestin、Ngn3在不同纯度胰岛细胞中均有表达,但是在低纯度胰岛中表达明显,提示低纯度胰岛中可能携带较多的干细胞.

    作者:薛栋;杜成友;杨闯;尹昌生 刊期: 2007年第04期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