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如琢
目的 观察参地降糖颗粒对胰岛素抵抗伴高血压模型大鼠胰岛素敏感性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6周龄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中药组.空白组给予正常喂养,其余大鼠给予高果糖餐喂养(FFR)6周建立胰岛素抵抗伴高血压模型.中药组给予4周参地降搪颗粒(3.24g·kg~(-1)·d~(-1));各组每周测定血压,12周时以正常血糖高胰岛素钳夹法(GC法)对各组进行胰岛素敏感性指标M值的评价;检测下肢两侧比目鱼肌和上肢两侧长指伸肌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浓度. 结果 参地降糖颗粒对FFR大鼠的M值有明显的提高作用(P<0.01);对骨骼肌组织中TNF-α有明显的降低作用(P<0.01).结论 参地降糖颗粒对FFR大鼠的胰岛素抵抗有显著的改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降低骨骼肌组织中TNF-α含量有关.
作者:王凌;李秋贵 刊期: 2010年第01期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简称脉管炎),是常见的动脉慢性闭塞性疾病之一,多发生于青壮年男性,后期可导致肢端坏疽或溃疡,甚至需要截趾(指)、截肢,使患者丧失工作和生活能力.
作者:胡献国;胡皓 刊期: 2010年第01期
通过对伤寒与寒疫的关系、历代医家对寒疫特点的阐释及甲型H1N1流感临床特征的分析,提出部分甲型H1N1流感性质属寒疫范畴,对寒疫甲型H1N1流感的治则方药进行了探讨,以期拓宽中医药治疗甲型H1N1流感的思路,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曹洪欣;蔡秋杰;王乐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严重、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我们于2007年5月~2009年5月以自拟黄芪补肾活血汤为主的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临床期糖尿病肾病30例,并与西药常规治疗的30例对照,取得明显疗效,报告如下.
作者:陈升王;邱日森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糖尿病肾病又称为糖尿病性肾小球硬化症,是糖尿病全身微血管并发症之一,微量白蛋白尿的出现,标志着早期肾病的存在,是血管内皮受损的标志之一,增加了心血管疾病的患病率及死亡危险性.近年来我科在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合用益气活血补肾中药,显著提高了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陈志刚;罗宏斌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活血化瘀消癥通络中药对糖尿病肾病(DN)大鼠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将46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10只),另36只一次性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制备DN大鼠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贝那普利组、中药组,每组各12只.模型制备成功1周后贝那普利组、中药组每日同体积灌胃给予相应药物,正常组及模型组灌喂等量蒸馏水,各组连续给药23周后处死动物.HE、PAS染色观察肾组织病变程度,放射免疫法测定大鼠肾组织中血管紧张素Ⅱ(Ang Ⅱ)的含量、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活性,免疫组织化学法和RT-PCR法检测大鼠肾组织中ACE、血管紧张素转换酶相关羧肽酶(ACE2)蛋白和基因的表达. 结果 与模型组相比,中药组大鼠肾小球毛细血管基底膜增厚及肾小球系膜细胞增生、系膜基质增多、系膜区增宽等现象明显减轻;中药组大鼠肾组织中Ang Ⅱ的含量和ACE活性较模型组降低(P<0.01),肾组织中ACE2蛋白及基因的表达显著增高(P<0.05或P<0.01).结论 活血化瘀消癥通络中药能够减轻DN的病理损害,这一作用的实现可能是部分通过调节血管紧张素系统实现的.
作者:郭登洲;王月华;边东;刘晓冉;陈志强 刊期: 2010年第01期
近年来我们采用中药芪黄胶囊配合西药降糖药等治疗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患者35例,收到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金梅;王素凤;田秀花;张洁;蔡露 刊期: 2010年第01期
中国古代医家提出了浊和毒的致病概念,现代中医学家将浊毒的概念进行了初步的整理、归类,并且用于临床疾病的诊断治疗,取得了重要的进展.在此基础上,利用浊毒致病论中浊为阴邪,毒为阳邪的基本致病概念,将浊毒致病论与传统中医病因学和现代病因学相结合,论述了浊毒致病论的新含义,认为浊毒致病论可以成为现代中医病因学的基础理论,对临床诊治疾病和发展现代化中医中药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作者:王正品;李佃贵;杜艳茹;王彦刚;张纨;刘启泉;贾娟娟;房家毅;郭启云;张建中;郭明州 刊期: 2010年第01期
<本草蒙筌>为明代医药学家陈嘉谟所撰.陈氏长于医药,工于诗文,晚年集诸本草之长,并附自己几十年医药经验,编成是书.书中各药条下每每附加按语,阐述其在医理方论和药物应用、采藏炮制、真伪鉴别等方面的见解,多有独到之处.
作者:黄辉 刊期: 2010年第01期
裘昌林主任医师临证40余年,诊治了大量神经科疑难顽证,如重症肌无力、格林-巴利综合征、运动神经元病、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等疾病,此类疾病患者多以四肢肌肉废痿无力为主症,可归属于中医痿证范畴,现将裘老师治疗此类病证的经验介绍如下.
作者:王珏;张丽萍 刊期: 2010年第01期
近年来,我们临床治疗颈性眩晕54例,其中温针灸组28例,对照组26例,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作者:陆瑶;郑健刚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三子养亲汤治疗乳腺囊性增生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13例乳腺囊性增生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8例和对照组55例,两组分别采用三子养亲汤和乳核散结片口服治疗,均治疗3个月经周期.治疗前后分别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症状与体征、血清内分泌激素水平以及治疗组患者乳腺血流动力学指标. 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89.66%,对照组总有效率65.45%,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治疗组治疗后各项临床症状与体征均较治疗前明显缓解(P<0.01);对照组治疗后乳房疼痛、乳房肿块和腺体水肿均较治疗前缓解(P<0.05);治疗组乳房肿块、腺体水肿和乳头溢液等症状的缓解程度较对照组更显著(P<0.05或P<0.01).治疗组治疗后血清内分泌激素各项指标及对照组治疗后血清雌二醇(E_2)水平均较本组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或P<0.01).治疗组患者治疗后血流动力学各指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 三子养亲汤治疗乳腺囊性增生症有明显疗效.
作者:程旭锋;刘琦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呼吸衰竭中医证候分布规律,为呼吸衰竭中医证候的规范化提供依据.方法 从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和中国中医药文献检索系统数据库,检索近15年COPD呼吸衰竭文献数据库,筛选整理规范名称,建立数据库,对COPD呼吸衰竭中医证候构成及分布情况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COPD呼吸衰竭的常见证候以实证为主,痰瘀互结、痰热壅肺、痰浊壅肺和痰蒙清窍为常见,多兼有血瘀证候,虚证所涉及的病性及脏腑归属较为复杂,肺肾气虚多见.结论 痰瘀互结、痰热壅肺、痰浊壅肺和痰蒙清窍是COPD呼吸衰竭中医辨证的基本证型,多兼有血瘀证候,其虚证的内在规律较为复杂,肺肾气虚多见.
作者:李建生;王明航;余学庆;王至婉;李素云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玄参为清热类药,性寒味甘、苦,归心、肝、肾经,具有清热解毒,滋阴凉血的功能,临床上主要用于热入营血、热伤津液及喉痹肿痛等证.笔者用其治疗慢性鼻窦炎,每获良效,举例如下.
作者:易桂生 刊期: 2010年第01期
问诊是中医临床诊疗的基本技术和方法之一,传统中医学的问诊有规范的程序.将问诊与社会研究方法学的开放式访谈有机结合,不仅可以提高中医问诊的效率,帮助临床医师更快捷地抓住主要信息,协助诊断和处方,而且通过对问诊获取的信息记录格式的转化,可以应用于疗效评价,有效促进临床诊疗.
作者:訾明杰;刘保延;何丽云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四妙勇安汤对动脉粥样硬化家兔的干预效果及作用机理.方法 36只日本雄性大耳白兔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四妙勇安组及辛伐他汀组.通过高脂饲料、免疫损伤结合经股动脉球囊拉伤建立动脉粥样硬化家兔模型,四妙勇安组给予四妙勇安汤每次11.25g/kg生药量灌胃,每日2次;辛伐他汀组给予辛伐他汀5mg/kg灌胃,每日1次;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每日灌胃生理盐水20ml.于0、3、6、10周时测定各组家兔血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白细胞介素-1(IL-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单核细胞趋化因子(MCP-1)的含量及主动脉细胞核因子-κB(NF-κB)的表达. 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各时间点MDA、IL-1、TNF-α、MCP-1水平显著增高(P<0.05或P<0.01),SOD与TNF-α之间存在一定相关性,四妙勇安组和辛伐他汀组在各时间点能够不同程度的调节MDA、IL-1、MCP-1、TNF-α、MCP-1水平及动脉壁NF-κB表达(P<0.05或P<0.01).结论 四妙勇安汤能够抑制动脉粥样硬化家兔炎症反应及氧化应激,增强兔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稳定性.
作者:张军平;许颖智;李明;李良军;彭立;张光银;杨萃;周亚男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脂脉康颗粒对高脂血症(痰浊阻遏证)患者的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方法 将120例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治疗组给予脂脉康颗粒,每次1袋,每日2次,饭前服用.对照组给予舒降之20mg,每晚临睡前口服.两组均以45天为1个疗程.观察患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一氧化氮(NO)含量治疗前后变化. 结果 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后NO及血清SOD活性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1或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MDA的浓度均明显降低(P<0.01).治疗组治疗后SOD、NO升高优于对照组,两组治疗后MDA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脂脉康颗粒剂能提高抗氧化酶的活性,抗自由基反应,抑制脂质过氧化损伤,保护内皮细胞,而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作者:李典鸿;靳利利;卞继芳;梁宏宇;黄培红;苏慧 刊期: 2010年第01期
我们自2004年12月~2008年5月期间采用清心醒脾方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D-IBS)30例,并初步对其作用机理进行探讨,现报告如下.
作者:岳妍;杨强;陈大权;张燕霞;刘向津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玄参,味甘、咸,性寒,入肺、胃、肾经.为清凉滋润解散之品.笔者近年来重用本品治疗男性乳腺增生多例,屡获良效,现举例介绍如下.
作者:宋如琢 刊期: 2010年第01期
何任教授临床工作70余年,诊治了大量的重病、难病及疑难杂症,我们随何老侍诊,受益良多,现将何老诊治疑难杂症的辨证思路和遣方特色介绍如下.
作者:何若苹;徐光星;顾锡冬;何任 刊期: 2010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