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道永;孙冰生;武金才;李国才;任宁;高冬梅;钦伦秀
目的 观察干扰素α-2b(IFNα-2b)对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生长增殖、端粒酶活性及凋亡的影响,探讨其在瘢痕疙瘩治疗中的作用机制.方法 进行成纤维细胞原代培养,细胞分别来自8例瘢痕疙瘩标本和8例正常皮肤标本.第3到4代的细胞用于实验.以干扰素α-2b作用于体外培养的瘢痕疙瘩和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噻唑蓝(MTT)法检测成纤维细胞生长增殖情况,聚合酶链反应-酶联免疫吸附法(PCR-ELISA法)检测不同时间成纤维细胞端粒酶活性,应用流式细胞仪观察处理后成纤维细胞凋亡.结果 IFNα-2b对瘢痕疙瘩和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有生长抑制作用,可明显下调成纤维细胞端粒酶活性,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呈现出明显的时间-效应关系.体外培养的瘢痕疙瘩和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经10 000 U/ml IFNα-2b处理后,能诱导成纤维细胞凋亡发生,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具有明显的时间依赖性.结论 作为一个负性调节因子,IFNα-2b能抑制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的生长增殖并诱导成纤维细胞发生凋亡,降低成纤维细胞端粒酶活性是其作用机制之一.
作者:黄勇;邢新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脾脏动、静脉组织内核因子-kappaB(NF-κB)的活化与基质Gla蛋白(matrix Gla protein,MGP)mRNA的表达在门静脉高压症性血管病变中的意义.方法 实验组为肝炎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portal hypertension,PHT)患者28例,住院期间行择期脾切除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对照组选取同期因外伤性脾破裂急诊人院行脾切除术患者12例.采用化学发光凝胶电泳迁移率(electrophoretic mobility shift assay,EMSA)方法检测脾脏动、静脉血管NF-κB的活性;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血管组织的MGPmRNA表达.结果 对照组内脾脏动、静脉组织MGPmRNA分别为0.23±0.10、0.26±0,13,显著低于PHT组脾动脉、脾静脉的0.58±0.19、0.55±0.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于PHT组脾动、静脉内检测到NF-κB活性表达1.44±0.23、1.38±0.18,显著高于对照组脾动、静脉的0.19±0.12、0.25±0.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PHT组脾脏动、静脉MGP mRNA表达与NF-κB的活性呈显著正相关(r=0.692,P<0.05;r=0.703,P<0.05).结论 肝硬化时PHT血管组织内NF-κB的活化,MGPmRNA的表达增强,调节血管平滑肌细胞(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VSMC)的增殖和迁移,并参与了内脏血管病变形成和发展.
作者:曹杰;陈孝平 刊期: 2007年第04期
我们通过对21例因有消化道症状而行胃、结肠镜检查发现明显黏膜异常而内镜活检仅示一般病变者短期内重复内镜活检病理检查,并和手术切除整体病检比较相符合情况,从而判断重复活检病理和切除病理的实用价值.
作者:李小刚;任重;朱风尚;王天才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联合125I粒子植入治疗脊柱转移瘤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0例脊椎转移瘤患者,随机分为单纯PVP组40例,PVP联合125I粒子植入组(联合治疗组)40例.单纯PVP组是在DSA机引导下经皮穿刺,将骨水泥注射到患椎内.联合治疗组是PVP术中联合125I粒子植入.结果 联合治疗组和单纯PVP组术后KPS评分分别为(92.5±7.1)分及(87.7±7.3)分,较术前(68.9±7.9)分及(69.4±8.3)分明显增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肿瘤进展时间(TTP)为9.0个月,单纯PVP组TTP为8.9个月.结论 PVP具有创伤小,操作较简单,并发症少的特点,可有效缓解脊柱转移瘤患者疼痛,PVP术中联合125I粒子植入能增强抗肿瘤作用,从而达到提高疗效的目的 .
作者:杨祚璋;黄云超;许建波;孙洪瀑;刘鹏杰;吴中雄;袁涛;张晋煜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在人工尿液中,观察不同浓度及不同性质的Tamm-Horsfall蛋白对草酸钙的成核,生长,聚集的影响.方法 通过分光光度计在620 μm时的A值的测定可在过饱和溶液中观察草酸钙晶体的成核和积聚.观察参数包括诱导时间(induce time),简写为TI,即形成可观察微粒所需的时间;成核曲线(slope of nucleation)的速率,简写为SN,即分光光度计A620所观察的曲线上升支;聚积曲线(slope of aggregation)的速率,简写为SA,即下降支,以及加入不同浓度的NTHP(正常人尿液中所提取的TH蛋白),SF-THP(结石患者尿液中所提取的TH蛋白)后对参数的影响.结果 草酸钙结晶实验的诱导时间为(60.0±2.0)s,成核速率(SN)(1.058±0.036)×10-3/s,聚集速率(SA)为(0.074±0.006)×10-3/s.NTHP浓度20 mg/L时,诱导时间(59±8)s;NTHP 30 mg/L时,诱导时间(63±11)s;NTHP40mg/L时,诱导时间(57±6)s,NTHP既可抑制晶体成核,又可抑制晶体的聚集.SF-THP 20 mg/L时,诱导时间(37±2)s;SF-THP 30 mg/L时,诱导时间(34±3)s;SF-THP 40 mg/L时,诱导时间(31±5)s,ST-THP降低TI并且促进聚集.结论 NTHP和ST-THP对草酸钙晶体的结晶动力学的影响是不同的.
作者:李伟;张旭;王少刚;施宗伟;居正华;赵声龙;陈晓竹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缺氧诱导因子(HIF)-1α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不同级别胶质瘤中的表达特点及其生物学特性.方法 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法分别检测20例新鲜冷冻标本及117例多聚甲醛固定的不同级别胶质瘤标本中HIF-1α与VEGF的表达情况,并对实验结果 进行半定量计算和统计学分析.结果 RT-PCR结果 示正常脑组织和Ⅰ-Ⅳ级胶质瘤中HIF-1αmRNA平均吸光度值分别为11.99、12.18、48.31、80.96、112.77,正常脑组织和Ⅰ级胶质瘤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余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969.45,P<0.01);而VEGF mRNA平均吸光度值分别为29.50、37.97、60.33、84.61、112.97,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312.91,P<0.01).免疫组织化学结果示HIF-1α在正常脑组织和Ⅰ-Ⅳ级胶质瘤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0%、13.3%、53.5%、80.6%、100%,正常脑组织和Ⅰ级胶质瘤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余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38.19,P<0.05);同样,VEGF在各组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0%、33.3%、62.8%、83.3%、100%,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5.78,P<0.05).结论 HIF-1α与VEGF在胶质瘤中的表达与胶质瘤的病理分级密切相关,随着病理级别的升高,HIF-1α与VEGF无论是在mRNA水平还是在蛋白水平的表达均上调,并且两者间的表达也具有相关性.
作者:吴建梁;孔世奇;李鹏;范振增;史学芳;扈玉华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血管生成素-2(Ang-2)及其受体Tie-2在骨肉瘤血管生成中作用及其对骨肉瘤恶性演进的影响.方法 采用原位杂交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46例骨肉瘤、15例骨软骨瘤、5例正常骨组织中Ang-2、Tie-2 mRNA表达及骨肉瘤中VEGF、CD34蛋白表达,计数微血管密度(MVD);并与骨肉瘤主要病理学参数进行比较.结果 Ang-2、Tie-2 mRNA在正常骨组织无表达,少量表达于骨软骨瘤及骨肉瘤瘤旁组织,明显表达于骨肉瘤中(69.6%、73.9%);Ang-2、Tie-2表达水平与骨肉瘤组织学分级分型无关,转移组显著高于无转移组(P<0.01);高MVD组高于低MVD组(P<0.01),Ang-2与VEGF表达相关,Ang-2与Tie-2表达正相关(r=0.445,P<0.01).结论 Ang-2及其受体Tie-2参与了骨肉瘤血管生成调控,与骨肉瘤浸润性生长和转移密切相关.
作者:高大新;姜永冲;冯继;刘志新;温晓燕;李会民;王岩峰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构建双质粒表达载体pIRES-p14ARF-p53,并研究其对骨肉瘤细胞增殖生长的抑制作用.方法 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将从培养的正常人肝细胞系L02细胞中扩增出的p14cDNA(0.5 kb)亚克隆至pIRES载体中,通过聚合酶链反应(PCR)、限制性内切酶酶切鉴定重组质粒pIRES-p14ARF-p53.通过脂质体介导转染入骨肉瘤MG-63细胞中,并筛选出阳性克隆,流式细胞仪测定瘤细胞DNA含量和细胞周期;逆转录(RT)-PCR和Western bolt对稳定转染后的瘤细胞p53、p14ARF蛋白的表达进行定性和半定量检测.噻唑蓝(MTT)比色法与细胞生长曲线观察细胞增殖情况.结果 成功构建出双质粒表达载体pIRES-p14ARF-p53.转染后瘤细胞形态由转染前密集排列的多角形、星形转变为排列稀疏的长梭形细胞,瘤细胞生长速度较前缓慢,群体倍增时间比转染前增加了2.3倍,且易出现脱壁并见散在瘤细胞凋亡;流式细胞仪检测发现转染后的瘤细胞多停滞于G1期;RT-PCR与Western blot检测证实p14ARF、p53基因在靶细胞mRNA和蛋白水平分别有独立表达,转染MG-63后24、48、72、96 h瘤细胞生长抑制率分别为:33.43%、69.37%、66.19%、75.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野生型p53和p14ARF协同抑制骨肉瘤细胞的增殖促进瘤细胞的凋亡,为进一步研究p14ARF与p53在骨肉瘤基因治疗的体内实验奠定了基础.
作者:李进;杨述华;邹利军;邵增务;廖翔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通过检测氧化亚氮对大鼠耳蜗总RNA产量的影响,探讨氧化亚氮(N2O)对大鼠内耳损伤的机制.方法 将30只健康Wistar大鼠随机等分为3组:A组(对照组,n=10)持续吸入50%O23 h;B组(实验组,n=10)持续吸入50%N2O+50%O23h;C组(实验组,n=10)持续吸入50%N2O+50%O2 6 h.联用TRIzol和RNeasy法分别抽取3组大鼠耳蜗的总RNA,用分光光度法测总RNA的产量及电泳检测其质量.结果 A组大鼠耳蜗得到总RNA 7.69 μg;B组大鼠耳蜗得到总RNA 6.51 μg,与A组比较减少15%;C组大鼠耳蜗得到总RNA 5.32 μg,与A组比较减少31%.A260/A280值分别为2.07、2.04和2.05,提示RNA纯度高,电泳结果提示总RNA无降解.结论 长时间吸入N2O的大鼠耳蜗总RNA较正常大鼠耳蜗总RNA产量降低,提示N2O干扰耳蜗RNA产量可能是造成耳损害的原因之一.
作者:李元涛;王芳;陈立波;王燕;姚尚龙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建立一种基于新西兰白兔的骨髓炎模型以供毒性评估和治疗性研究.方法 40例健康新西兰大白兔,采用胫骨近段髓腔注射0.1 ml 5%鱼肝油酸钠和0.1 ml 1×108 CFU/ml耐甲氧西林药金黄色葡葡球菌(MRSA)悬浮液的方法诱导骨髓炎,不用抗生素来预防菌血症.采用大体观察,放射影像,细菌学和组织病理学等方法来评价.结果 所有大白兔都可以看到早期局部组织肿胀、病腿跛行,不同程度食欲减退,同时伴有体重增长缓慢.37例有典型骨髓炎的放射学表现,表现为中度到广泛的皮质反应,皮质骨破坏,轻度到广泛新骨形成,在胫骨髓腔的近端多有死骨形成.38例培养出MRSA,病理学显示为慢性活动性炎症,骨溶解,并有新生编织骨.结论 本方法简便易行,效果较满意,未出现严重并发症和死亡,可以用作骨髓炎相关研究.
作者:李云飞;赵明东;戴文达;董健;王惠生;罗苹 刊期: 2007年第04期
上尿路梗阻在临床上较为常见,以往诊断主要依赖B超、排泄性尿路造影(IVU)、逆行肾盂输尿管造影(GRP)、普通CT、MR等检查,但随着CT技术的不断进步,CT尿路成像技术对上尿路梗阻性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1].我们自2002年2月采用多层螺旋CT三维尿路成像(MSCTU)检查上尿路梗阻性疾病89例进行分析,探讨其在上尿路梗阻中的诊断价值.
作者:薛学义;郑清水;魏勇;周辉良;罗义麒;曹林升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中国汉族人非贲门胃癌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白细胞介素(IL)-1基因多态性的关系,探讨宿主遗传因素对Hp感染在非贲门胃癌的作用.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和PCR-RFLP方法,检测143例非责门胃癌患者和264例正常对照者的IL-1B和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剂(IL-1 receptor antagonist,IL-1RN)双等位基因型分布.Hp感染通过检测血清Hp Ab-IgG.结果 Hp阳性非贲门胃癌患者IL-1B-511*T等位基因频率高于Hp阴性患者(60%vs 46%,P=0.0342,OR=1.666,95%CI:1.045~2.656),也高于正常对照组(60% vs 48%,P=0.0071,OR=1.665,95%CI:1.149~2.41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校正年龄和性别后,与携带IL-1B-511*C/C基因型者比较,携带T/T基因型者胃癌风险升高3.01倍(OR=3.01,95%CI:1.27~7.11,P=0.012),携带IL-1B-511*T等位基因者胃癌风险升高2.29倍(OR=2.29,95%CI:1.08~4.86,P=0.032).结论 IL-1B-511*T等位基因和Hp阳性胃癌相关,提示该等位基因在Hp阳性非贲门胃癌发病机制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作者:宋继权;夏冰;李春;吴云华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大鼠后肢异体移植中排斥反应与T淋巴细胞亚群和活化T细胞的关系.方法 将24只(8只Wistar,16只SD)大鼠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8只为Wistar→SD后肢移植未作免疫抑制组,对照组8只为FK506(2 mg/kg体重)和霉酚酸(20 mg/kg体重)免疫抑制组,观察术后排斥反应及病理检查;流式细胞仪检测T细胞亚群和活化T细胞.结果 术后6~8 d,实验组移植肢体出现排斥反应,活化T细胞(CD3/CD69、CD3/CD25、CD3/HLA-DR)已于排斥反应发生(6.88±0.83)d前2~4 d显著升高,CD4/CD8比值中度升高;活化T细胞增高与排斥反应程度呈正相关(相关系数r为0.874、0.854、0.879,P<0.05);CD4/CD8比值与排斥反应程度无明显相关(相关系数r=0.544,P>0.05);对照组,活化T细胞较术前无明显变化,未出现排斥反应.结论 动态监测活化T细胞将有助于异体肢体移植急性排斥反应的早期诊断.
作者:郑小飞;尹庆水;黄华扬;吴文;习松;章莹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bcl-2表达在肝门胆管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评价其在肝门胆管癌预后判断中的价值.方法 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36例肝门胆管癌和10例正常胆管石蜡切片标本中bcl-2表达,分析其与肝门胆管癌临床病理参数和术后生存率的关系,生存率计算采用Kaplan-Meier法,Log-rank检验比较生存曲线.结果 肝门胆管癌中bcl-2阳性表达率为55.6%(20/36),正常胆管bcl-2阳性率10.0%(1/10),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cl-2阴性组术后1、3、5年存活率分别为82%,55%和25%,阳性组分别为33%和9%,无5年生存者,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肝门胆管癌中bcl-2有较高阳性表达率,bcl-2表达在肝门胆管癌发生、发展中可能起促进作用;bcl-2表达可能是肝门胆管癌预后因素之一,阳性表达多提示预后不良.
作者:彭创;汤恢焕;吴金术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缺血后处理对猪心肌肌钙蛋白Ⅰ(cTn Ⅰ)及肌酸激酶同功酶(CKMB)的影响.方法 24只小型约克猪(体重35~40 kg)被随机分为4组.A组:于体外循环(CPB)开始后并行循环45 min,心肌缺血90 min,再灌注120 min;B组:升主动脉阻断前进行心脏缺血预处理(阻断升主动脉5 min、开放10 min,重复3次),余处理与A组相同;C组:并行循环45 min,心肌缺血90min,再灌注120 min;再灌注开始进行缺血后处理(阻断升主动脉30 s后开放30 s,重复3次,共3min);D组:缺血预处理+缺血后处理.在CPB前、缺血90分、再灌注30、60、90、120 min采静脉血检测血cTn Ⅰ、CKMB水平.结果 在再灌注30、60、90、120 min,A组cTn Ⅰ和CKMB分别为5.41、6.63、8.84、13.25 μg/L和18.61、21.53、25.54、29.73 μg/L,B组分别为2.61、2.97、4.60、5.97 μg/L和12.45、13.68、15.50、14.18 μg/L,C组分别为3.01、3.21、4.68、5.92 μg/L和14.01、14.51、16.48、16.71 μg/L,D组分别为2.63、3.06、4.68、6.04 μg/L和13.08、14.20、15.18、15.86 μg/L;血浆cTn Ⅰ和CKMB水平在B组、C组及D组显著低于A组(P<0.05),而B组和C组与D组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缺血后处理可以抑制cTn Ⅰ的释放和CKMB漏出,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而发挥心肌保护作用.
作者:石凤梧;张文立;陈子英;刘苏;蔡文清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大鼠脾脏巨噬细胞(sMΦ)Toll样受体4(TLR4)基因表达及分泌细胞因子水平的变化.方法 建立大鼠SAP模型,分别于6、12、24、72 h分离sMΦ,观察sMΦ静息状态下和经1 mg/L脂多糖(LPS)刺激后分泌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6、白细胞介素(IL)-10水平的变化,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sMΦ TLR4mRNA表达.结果 予LPS刺激后,对照组sMΦ分泌TNF-α、IL-6和IL-10水平显著升高,分别由(1.1844±0.3490)μg/L、(214.14±33.41)ng/L、(20.26±3.71)ng/L升至(9.3110±1.9962)μg/L、(519.01±52.64)ng/L和(55.43±6.28)ng/L,TLR4 mRNA表达亦由0.9091±0.2763明显升高至2.1944±0.6098;而模型各亚组分泌TNF-α和IL-6水平较刺激前无明显变化,同时TLR4 mRNA表达出现不同程度下调,且各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 SAP大鼠sMΦ对内毒素耐受的发生与TLR4 mRNA表达下调有关.
作者:寇丽;王春立;尤胜义 刊期: 2007年第04期
胰腺癌为常见的恶性肿瘤,发病率逐年上升,但预后很差.由于难以早期诊断,胰腺癌诊断明确时往往已属于局部进展期,肿瘤浸润肠系膜上动静脉、门静脉或者出现了肝转移而失去根治切除的机会[1].全世界范围内胰腺癌的平均切除率不足20%.不可切除的胰腺癌患者中位生存期是3~6个月,可切除患者的预后也不佳,术后5年生存率大约是10%~19%,中位生存期是12~18个月[2].尽管开展了早期诊断研究以使患者获得早期发现早期治疗的机会,开展扩大切除术以提高切除率,采用新辅助放化疗以提高疗效[3],但至今仍没有突破性的进展,胰腺癌的疗效徘徊不前[2].因此,探索新的有效的治疗手段,是国内外目前急需解决的重要课题[4,5].
作者:吴文川;靳大勇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在小鼠同种异体胰岛移植模型上,通过联合阻断CD28和可诱导共刺激分子(ICOS),观察CTLA-4Ig及ICOS单克隆抗体(ICOSmAb)对胰岛移植物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小鼠随机分成4组,每组10只.联合阻断组:分别于移植后0、2、4d和1、3、5 d腹腔内注射CTLA-4Ig 50 μg/kg和ICOSmAb 100 μg/kg体重组.ICOS组:移植后1、3、5 d腹腔内注射ICOSmAb 100 μg/kg体重组.CTLA4组:移植后0、2、4 d腹腔内注射CTLA-4Ig 50 μg/kg体重组.对照组:单纯胰岛移植,不做CTLA-4Ig和ICOSmAb处理组.观察术后移植物存活时间和病理改变,RT-PCR检测移植组织中IL-2、IL-10mRNA表达,流式细胞仪检测CD4+、CD8+T淋巴细胞表达.结果 联合阻断组小鼠移植物存活时间平均为(31.00±6.57)d,较其他3组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L-2和IL-10 mRNA表达水平分别为(44.23±6.24)和(65.23±11.02),与其他3组比较,IL-2 mRNA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IL-10mRNA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D4+、CD8+T淋巴细胞荧光阳性百分率分别为(13.73±0.49)%和(14.56±0.31)%,表达上调均不明显;移植胰岛光镜检查接近正常.结论 应用CTLA-4Ig和ICOSmAb联合阻断C)28和ICOS,可以明显抑制胰岛移植物排斥反应.
作者:赵国华;张佳林;许国岩;钟鑫平;李铁民;赵宁;刘永锋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膀胱移行细胞癌(BTCC)组织中细胞外基质金属蛋白酶诱导因子(CD147)与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酶(SP)法检测72例BTCC组织和12例正常膀胱组织CD147与MMP-2、VEGF的表达,分析CD147和MMP-2、VEGF间及其与BTCC部分临床生物学特性的相关性.结果 BTCC组织中有CD147、MMP-2、VEGF表达,其阳性率分别为68.1%、76.4%、70.8%.CD147表达与病理分级显著相关,与临床分期未见相关;MMP及VEGF表达与病理分级和临床分期显著相关;CD147表达与MMP-2、VEGF表达呈显著正相关(r=0.558,P<0.01;r=0.406,P<0.01).结论 CD147在BTCC的浸润与转移中起重要作用,是新的治疗靶点.
作者:黎明;章振保;林炳森;庄仁汉;张淳;郑俊鸿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猪肝移植时供肝耐受无心跳热缺血损伤的安全时限.方法 对24头小型家猪根据供肝热缺血时间0、15、30、45 min,随机分为4组,而后行原位肝移植,分析移植后肝脏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乳酸脱氢酶(LDH)、三磷酸腺苷(ATP)的含量以及病理变化.结果 WI-45组胆管吻合前无胆汁流出.WI-15、30、45组血清ALT、LDH、肝细胞ATP的含量与WI-0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WI-15、30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WI-45组与WI-15、30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电镜下观察WI-15、30组肝组织呈可复性改变,WI-45组则呈不可逆性改变.结论 猪肝移植时,供肝耐受无心跳热缺血损伤的的安全时限为30 min.
作者:王世明;王海涛;徐钧;杨镇 刊期: 2007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