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薇;施欢欢;程芳
总结PICCO容量指标在18例感染性休克患者液体复苏中的应用和护理.护理重点为加强患者病情变化的观察,做好导管护理,准确测量、记录PICCO的各监测值及加强动静脉栓塞的观察.经治疗和护理,14例患者病情好转,3例患者因高龄及经济原因在血压稳定后自动出院,1例患者并发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
作者:徐静华;张慧;胡建 刊期: 2012年第08期
总结5例环肺静脉射频消融术出院后患者并发深静脉血栓的护理.护理重点是做好心理护理,根据医嘱进行溶栓、抗凝治疗,并注重治疗期间的病情观察及对症护理,加强出院指导,促进康复.5例患者中1例因血栓过大,行外科静脉取栓术,4例经溶栓、抗凝治疗后血栓消失.
作者:金金花 刊期: 2012年第08期
长期卧床患者易发生压疮,处理不及时,容易并发脓毒血症、败血症等.2010年3月,本院骨科收治1例左肱骨骨折伴尾骶部Ⅳ期压疮的老年痴呆患者,应用封闭式负压引流结合臀大肌皮瓣移植术,患者压疮愈合出院.现将护理报告如下.
作者:王萍;王晓飞;汪一华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慢性精神分裂症与精神发育迟滞患者互助康复的效果.方法 选择慢性精神分裂症12例和精神发育迟滞患者6例为观察组,患者结对活动;同时设与观察组条件相似相等例数的患者为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施康复前及康复3月时采用护理观察量表、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及简易智力状态检查表分别对两组患者评定.结果 实施康复3月后,精神分裂症患者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护理观察量表、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精神发育迟滞患者的护理观察量表评分观察组明显降低,但简易智力状态检查表评价两组康复前后无明显变化.结论 慢性精神分裂症与精神发育迟滞两类患者在住院期间进行互助康复,有利于患者康复.
作者:梁桂芳;徐广艳;顾康莹 刊期: 2012年第08期
总结颅内肿瘤患儿行放射治疗的副反应观察及护理.主要副反应为颅内压增高、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皮肤反应及中枢性发热.护理重点为加强观察,根据临床症状判断反应程度,给予相应护理,保证治疗的顺利进行.
作者:高益琴;李丽 刊期: 2012年第08期
总结917例高龄患者无痛肠镜检查术后的复苏护理.护理重点是患者入复苏室前备好抢救物品及药品;患者入复苏室后注意保暖,严密监测血压、心率及脉搏氧饱和度,加强呼吸道护理,对出现的并发症及时对症处理,患者清醒后进行良好护患沟通,严格掌握离院标准,以保证患者安全.917例患者麻醉复苏时间0.5~1.5 h,平均1.0 h,复苏期出现并发症27例,其中呼吸道梗阻5例、低血压5例、低氧血症11例、低体温2例,经对症治疗后好转.
作者:赖红燕;邱小丹;郑东月 刊期: 2012年第08期
总结74例老年患者腹部手术后肺部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加强老年患者术前呼吸道准备及注重术后呼吸道管理,可以明显降低腹部手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74例患者中8例术后出现肺部并发症,发生率10.81%,经对症治疗和精心护理,症状均缓解.
作者:陈跃梅;郑雪红;冯伟 刊期: 2012年第08期
总结26例男性同性恋抑郁症患者的心理干预.同性恋抑症患者心理表现为病耻感、缺乏生活信心、期待情感支持.通过支持性心理干预和认知心理干预,改善了患者的抑郁症状,提高了社会适应能力,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干预前(25.54±5.46)分、干预后(14.42±6.49)分.
作者:曹林凤;胡有君;黄金文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吞咽功能治疗仪治疗脑梗死患者吞咽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 按照入院日单双号将100例脑梗死伴吞咽功能障碍患者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使用吞咽功能治疗仪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吞咽功能康复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吞咽功能恢复比较,x2=9.01,P<0.05;两组患者并发症比较,x2=8.51,P<0.01.结论 使用吞咽功能治疗仪能促进脑梗死吞咽功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的恢复.
作者:钦晓英;裴利珍;章慧玲;杜丽萍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 分析社区重性精神病患者家属心理应激与心理健康状况的关系.方法 采用亲属应激量表、一般健康问卷、焦虑自评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对杭州市部分社区的124名重性精神病患者家属进行调查.结果 亲属应激量表测评总分男性(8.71±5.92)分、女性(12.6±6.47)分,一般健康问卷测评有18人≥4分,焦虑自评量表测评20人>50分,抑郁自评量表测评30人>53分,亲属应激量表的3个因子分及总分与一般健康问卷总分、焦虑自评量表评分呈正相关(P<0.01,P<0.05).结论 社区重性精神病患者家属的心理应激与心理健康密切相关.
作者:吴惠娟;王翔;沈鉴清 刊期: 2012年第08期
探讨地塞米松联合马铃薯片湿敷治疗造影剂渗漏的效果.方法 将22例患者按造影剂渗漏发生的时间顺序分观察组12例和对照组10例,对照组用50%硫酸镁湿敷,观察组用地塞米联合马铃薯片湿敷,24 h后观察两组局部损伤改善程度.结果 观察组治愈率66.7%,对照组治愈率20%,经Fisher精确检验,P<0.05.结论 地塞米松联合马铃薯片湿敷治疗造影剂外渗效果优于硫酸镁湿敷.
作者:施倩;吴云健;陈秋婉 刊期: 2012年第08期
总结136例海岛渔民胸外伤的临床特点及护理.渔民胸外伤常伴多脏器功能损伤、呼吸道易梗阻、患者心理压力大等特点.为此,对渔民胸外伤患者必须迅速接诊、评估,做出正确判断,同时及时采取正确的抢救措施及护理对策,使患者脱离危险.经过积极有效的治疗和护理,治愈131例,死亡5例,治愈率96.3%,无护理相关并发症.
作者:张维珍;潘海燕;张斌杰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6 min步行距离和气短指数在城乡COPD患者中的差异.方法 2010年6月至2011年10月,处于缓解期肺功能Ⅱ~Ⅳ级COPD患者108例,按照患者来源(农村或城市)分为城市组和农村组,进行6 min步行试验,记录两组患者6 min步行距离及步行前后的气短指数评分.结果 6 min步行距离,Ⅱ、Ⅲ级COPD患者农村组高于城市组(P<0.05);Ⅳ级COPD患者农村组和城市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同时,6分钟步行试验前后的气短指数评分,Ⅱ、Ⅲ级COPD患者农村组低于城市组(P<0.05);Ⅳ级COPD患者城市组与农村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肺功能Ⅱ~Ⅲ级城乡COPD患者进行6 min步行试验时6 min步行距离和气短指数存在差异,提示COPD患者长期坚持适度体力劳动或运动锻炼有利于提高运动耐力.
作者:朱明兰;崔伟;万霞;黄议;伍彩红;邓仁丽 刊期: 2012年第08期
总结应用反思叙事法对108位护生进行人文关怀能力的培养.护生岗前培训阶段学习人文关怀课程,临床实习阶段完成反思叙事作业,老师给予评价.结果 护生作业质量均合格,对人文关怀内涵的认识有了提高,并能以老师为榜样给患者以关爱;护生对反思叙事教学方法基本认同.
作者:冯金娥 刊期: 2012年第08期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APL)是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中的一个特殊亚型,被FAB(F指法国,A指美国,B指英国)协作组定为急性髓细胞白血病M3型.APL居年轻人恶性疾病中的首位,约占成人AML的10%~15%,起病急,进展快,具有严重而明显的出血倾向,一旦出现重要脏器出血,死亡率高,特别是颅内出血,是APL患者首位死亡因素[1].
作者:方颖;冯志仙 刊期: 2012年第08期
总结静脉用药集中调配中心设立短时配置班的实践体会.根据静脉用药调配中心的工作特点,采用固定护士与短时护士结合运作模式完成静脉用药配置工作.通过对短时配置护士建立准入制度、完善岗前培训、加强配置环节质量监控等手段,既保证了每日静脉用药配置量的按时完成,又保证了静脉用药配置质量.
作者:宋萍;张艳阳;王华芬 刊期: 2012年第08期
提出手术室专业护士核心能力架构模型的初步构想.在护士的核心能力、国际护士协会对通科护士的核心能力要求、美国手术室专业护士认证对围手术期认证护士的要求等理论基础上,拟定手术室专业护士核心能力架构模型,包括专业素质、交流能力、评估和干预能力、评判性思维能力、管理能力、领导能力、教学能力、专业发展和质量改进9个模块.为手术室专业护士的任用、培训和考核提供客观依据.
作者:陈肖敏;童彬;徐欣;马彦玲;朱美花 刊期: 2012年第08期
过敏性紫癜是血管变态反应性疾病,由于机体对某些物质过敏发生变态反应而引起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和脆性增高,导致皮下组织、黏膜及内脏出血及水肿[1].常见发病年龄为7~14岁,男女之比为1.4∶1,发病有明显的季节性,以冬春季多见[2],病变常累及皮肤、黏膜、胃肠道、关节和肾脏,部分患儿反复发作,顽固难治.
作者:刘碧红;陈晓春;郑晓萍 刊期: 2012年第08期
巨脾患者的脾脏体积明显增大,尤其在门脉高压时,脾脏血流受阻,脾窦开放,脾脏淤血,肿大的脾脏内潴留了大量血液,甚至高达数千毫升[1],患者多伴明显血三系减少(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目前临床常采用手术切除巨脾[2,3],同时考虑到临床用血比较紧张,脾血是理想的输血资源,手术治疗时采用脾动脉加压灌注方法进行脾血自体回输,具有操作简单、安全有效、脾血回输彻底、节约血源及经费等优点.
作者:吴利和;齐莉丽;吴显清 刊期: 2012年第08期
近些年来,护理职业的稳定性出现了滑坡趋势,不少文献报道了临床护士职业倦怠甚至离职的状况[1-3],这一现象不仅增加了护理人力资源管理的难度,而且影响了护理团队的稳定性及临床护理质量.出现上述现象的原因很多,其中护士缺乏感恩之心是导致职业不稳定的内在因素.本文从护理职业稳定的现实困境及护士感恩心态的培养两方面作论述.
作者:姚梅琪;胡斌春 刊期: 2012年第08期